370 likes | 561 Views
初级会计实务. 主讲人:徐勇. 全书的基本结构. 教学使用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辅导教材 《 初级会计实务 》 ( 2008 ),内容共包括七章,主要介绍对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全书可概括为以下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 第一章 总 论(会计基本理论) 第二部分 第二章至第五章(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 第三部分 第六章 财务报表 第四部分 第七章 成本核算 根据历年考题,可将教材内容按重要程度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非常重要)第二章、第五章
E N D
初级会计实务 主讲人:徐勇
全书的基本结构 教学使用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辅导教材《初级会计实务》(2008),内容共包括七章,主要介绍对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全书可概括为以下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 第一章 总 论(会计基本理论) 第二部分 第二章至第五章(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 第三部分 第六章 财务报表 第四部分 第七章 成本核算 根据历年考题,可将教材内容按重要程度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非常重要)第二章、第五章 第二层次(比较重要)第一章、第六章和第七章 第三层次(重要)第三章、第四章
会计的职能、对象 会计基本理论 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 会计科目和会计账户 总论 会计凭证 重要会计概念 会计账簿 会计账务处理程序 会计电算化 第一章 总论 本章基本内容框架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内容:1.会计的职能和对象2.企业会计要素及其主要特征3.企业资产、负债要素的分类4.企业会计等式5.账户的概念、分类和基本结构6.账户记录的试算平衡7.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8.会计凭证的基本内容、填制与审核方法9.会计分录及其编制10.会计账簿的内容、启用与记账规则11.会计账簿的格式和登记方法12.对账、结账和错账更正方法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内容:1.会计的职能和对象2.企业会计要素及其主要特征3.企业资产、负债要素的分类4.企业会计等式5.账户的概念、分类和基本结构6.账户记录的试算平衡7.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8.会计凭证的基本内容、填制与审核方法9.会计分录及其编制10.会计账簿的内容、启用与记账规则11.会计账簿的格式和登记方法12.对账、结账和错账更正方法
第一节 会计概述 一、会计的概念 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 二、会计的职能 1.会计核算职能 2.会计监督职能 3.会计的两项基本职能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会计监督是会计核算的保证。会计除了以上两项基本职能外,还具有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计划组织以及绩效评价等职能。 三、会计的对象 会计的对象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即特定主体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也就是资金运动。
资金投入 资金运用 (资金循环与周转) 资金退出 企业所有者和债权人 投入的货币等资金 企业的供应、生产、 销售三个阶段 上交各项税金、 偿还各项债务、 向投资者分配利润 工业企业生产活动资金运动示意图 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通常又称为价值运动或资金 运动。资金运动包括特定主体的资金投入、资金运用 (即资金的循环与周转)和资金退出等过程。
企业会计要素 静态 动态 所有者权益 负债 资产 收入 费用 利润 第二节 会计要素 一、会计要素 (一)会计要素的概念: 是对会计对象进行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又称财务报表要素。
货币资金 交易性金融资产 流动资产 应收及预付款项 存 货 资产 长期股权投资 固定资产 非流动资产 无形资产 其他资产 (二)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静态) 1.资产 (1)概念:资产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2)特征: • 资产预期能够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直接的或间接的)。 • 资产是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 • 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3)资产按流动性分类,可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短期借款 应付票据 应付账款 预收账款 流动负债 应付职工薪酬 应交税费 负债 应付股利 其他应交款 长期借款 非流动负债 应付债券 2. 负债 (1)概念: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 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2)特征: • 负债的清偿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 负债是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 (3)负债按流动性分类,可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
法定盈余公积 任意盈余公积 (公司制企业) 销售商品的收入 收 入 (按来源) 提供劳务的收入 让渡资产使用权的收入 实收资本(或者股本) 3.所有者权益 (1)概念: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 (2)所有者权益构成 (三)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动态) 1.收入: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所有者权益 资本(或股本)溢价 资本公积 其他资本公积 盈余公积 留存收益 未分配利润 主营业务收入 收 入 (按比重) 其他业务收入
主营业务成本 其他业务成本 费用 营业税金及附加 销售费用 2.费用: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 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3.利润: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四)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要素 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 二、会计等式 (一)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资产负债表的基础) (二)收入一费用=利润 (利润表的基础) 企业一定时期的收入扣除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后的净额,经过调整后等于利润。 期间费用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第三节 会计科目和账户 一、会计科目 1.概念:会计科目是指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的项目。 2. 会计科目的意义 3.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 • 合法性原则 • 相关性原则 • 实用性原则 二、会计账户 1.概念: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的载体。 2.分类 3.账户的基本结构和内容:
x x x 账 户 贷方 借方 负债、所有者权益账户期初余额 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类账户 贷方发生额(增加额) 资产、成本、费用类账户 借方发生额(减少额) 资产、成本账户期初余额 资产、成本、费用类账户 借方发生额(增加额) 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类 账户贷方发生额(减少额) 资产、成本账户期末余额 负债、所有者权益账户期末余额 4.账户记录的试算平衡 (1)发生额试算平衡法 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2)余额试算平衡法 全部账户的借方期初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货方期初余额合计 全部账户的借方期末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货方期末余额合计
5.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 (1)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关系 总分类账户对明细分类账户具有统驭控制作用;明细分类账户对总分类账户具有补充说明作用。总分类账户与其所属明细分类账户在总金额上应当相等。 (2)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 每项经济业务事项,都要以会计凭证为依据,一方面记入有关总分类账户,另一方面记入有关总分类账户所属明细分类账户的方法。 要求:所依据会计凭证相同、借贷方向相同、所属会计期间相同、计入总分类账户的金额与计入其所属明细分类账户的合计金额相等。 6.账户与会计科目的联系和区别 会计科目与账户都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项目分类,两者口径一致,性质相同,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也是设置账户的依据,账户是会计科目的具体运用。没有会计科目,账户便失去了设置的依据;没有账户,就无法发挥会计科目的作用。两者的区别是:会计科目仅仅是账户的名称,不存在结构;而账户则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
第四节 会计凭证 一、会计凭证的意义和种类 (一)意义 是记录经济业务发生和完成情况的书面证明,也是登记账簿的依据: 1.记录经济业务,提供记账依据 2.明确经济责任,强化内部管理 3.监督经济活动,控制经济运行 (二)种类 根据编制程序和用途不同,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 • 原始凭证: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取得或填制的,用以记录或证明经济业务的发生或完成情况的原始凭据。 • 记账凭证: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按照经济业务的内容加以归类,并据以确定会计分录后所填制的会计凭证,它是登记账簿的直接依据。
二、原始凭证 (一)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 • 原始凭证名称 • 填制原始凭证的日期 • 接受原始凭证单位名称 • 经济业务内容(含数量、单价、金额等) • 填制单位签章 • 有关人员签章 • 凭证附件 可根据特殊要求和需要增加相应内容 (二)原始凭证的种类 1.原始凭证按照来源不同分类 • 外来原始凭证 • 自制原始凭证 2.按照填制手续及内容不同分类分类
一次凭证 • 累计凭证 • 汇总凭证 3.按照格式不同分类 • 通用凭证 • 专用凭证 (三)原始凭证的填制要求 • 记录要真实。 • 内容要完整。 • 手续要完备。 • 书写要清楚、规范。 • 编号要连续。 • 不得涂改、刮擦、挖补。 • 填制要及时。
(四)原始凭证的审核 • 真实性 • 合法性 • 合理性 • 完整性 • 正确性 • 及时性 审核后的原始凭证的处理: 1.对于完全符合要求的原始凭证,应及时据以编制记账凭证入账。 2.对于真实、合法、合理但内容不够完整、填写有错误的原始凭证,应退回给有关经办人员,由其负责将有关凭证补充完整、更正错误或重开后,再办理正式会计手续。 3.对于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有权不予接受,并向单位负责人报告。
三、记账凭证 (一)记账凭证的基本内容 • 记账凭证的名称 • 填制记账凭证的日期 • 记账凭证的编号 • 经济业务事项的内容摘要经济业务事项所涉及的会计科目及其记账方向 • 经济业务事项的金额 • 记账标记 • 所附原始凭证张数 • 会计主管、记账、审核、出纳、制单等有关人员签章 (二)记账凭证的种类 1.记账凭证按内容不同分类 • 收款凭证 • 付款凭证 • 转账凭证
2.记账凭证按填列方式不同分类 • 复式记账凭证 • 单式记账凭证 • 汇总记账凭证 (三)记账凭证的编制 1.收款凭证的编制 2.付款凭证的编制 3.转账凭证的编制 4.基本要求 • 记账凭证各项内容必须完整 • 记账凭证应连续编号,一笔经济业务需要填制两张以上记账凭证的,可以采用分数编号法编号 • 记账凭证的书写应清楚、规范 • 记账凭证可以根据每一张原始凭证填制,或根据若干张同类原始凭证汇总编制,但不得将不同内容和类别的原始凭证汇总填制在一张记账凭证上
除结账和更正错误的记账凭证可以不附原始凭证外,其他记账凭证必须附有除结账和更正错误的记账凭证可以不附原始凭证外,其他记账凭证必须附有 (四)记账凭证的审核 • 内容是否真实 • 项目是否齐全 • 科目是否正确 • 金额是否正确 • 书写是否正确 四、会计凭证的传递和保管 (一)会计凭证的传递 是指从会计凭证的取得或填制时起至归档保管过程中,在单位内部有关部门和人员之间的传送程序。 会计凭证的传递,要求能够满足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使传递程序合理有效,同时尽量节约传递时间,减少传递的工作量。 (二) 会计凭证的保管 是指会计凭证记账后的整理、装订、归档和存查工作。
第五节 会计账薄 一、会计账簿的意义和种类 (一)意义:会计账簿是指由一定格式账页组成的,以经过审核的会计凭证为依据,全面、系统、连续地记录各项经济业务的簿籍。其意义: 1.记载、储存会计信息 2.分类、汇总会计信息 3.检查、校正会计信息 4.编报、输出会计信息 (二)会计账簿的分类 1.按用途 • 序时账簿 • 分类账簿 • 备查账簿 2.按账页格式 • 两栏式
三栏式 • 多栏式 • 数量金额式 3.按外型特征 • 订本账 • 活页账 • 卡片账 二、会计账簿的登记 (一)会计账簿的主要内容及登记要求 1.会计账簿的主要内容 • 封面 • 扉页 • 账页 2.会计账簿的登记要求 • 准确完整
注明记账符号 • 书写留空 • 正常记账使用蓝黑墨水 • 特殊记账使用红墨水 • 顺序连续登记 • 结出余额 • 过次承前 • 不得刮擦涂改 (二)会计账簿的格式和登记方法 1.日记账的格式和登记方法 (1)现金和银行日记账 现金和银行日记账的格式:三栏式和多栏式两种 现金和银行日记账的登记方法:按时间顺序逐日逐笔进行登记,并根据“上日余额+本日收入一本日支出=本日余额”的公式,逐日结出余额 (2)转账日记账 (3)普通日记账
2.总分类账的格式和登记方法 • 总分类账最常用的格式为三栏式,也有采用多栏式。 • 总分类账的登记方法:总分类账可以根据记账凭证逐笔登记,也可以根据经过汇总的科目汇总表或汇总记账凭证等。 3.明细分类账的格式和登记方法 • 明细账最常用的格式为三栏式、多栏式、数量金额式和横线登记式明细分类账。 • 明细分类账的登记方法:不同类型经济业务的明细分类账,可根据管理需要,依据记账凭证、原始凭证或汇总原始凭证逐日逐笔或定期汇总登记。固定资产、债权、债务等明细账应逐日逐笔登记;库存商品、原材料、产成品收发明细账以及收入、费用明细账可以逐笔登记,也可定期汇总登记。
三、对账和结账 账簿与原始凭证核对 账证核对 账簿与记账凭证核对 核对总分类账 核对总分类账和所属明细分类账 核对总分类账和序时账簿 核对明细分类账之间 现金日记账与库存现金 银行日记账与银行对账单 账实核对 财产明细账与财产实物 债券债务明细账与对方 对 账 账账核对
二、结账 1.结账的内容: • 结清各种损益类账户,并据以计算确定本期利润 • 结清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账户,分别结出本期发生额合计和余额 2.结账的程序 • 将本期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全部登记入账,并保证其正确性 • 根据权责发生制的要求,调整有关账项,合理确定本期应计的收入和应计的费用; • 将损益类科目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平所有损益类科目 • 结算出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科目的本期发生额和余额,并结转下期。 3.结账的方法 • 对不需按月结计本期发生额的账户,每次记账以后,都要随时结出余额,每月最后一笔余额即为月末余额。月末结账时,只需要在最后一笔经济业务事项记录之下通栏划单红线,不需要再结计一次余额。
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和需要按月结计发生额的收入、费用等明细账,每月结账时,要结出本月发生额和余额,在摘要栏内注明“本月合计”字样,并在下面通栏划单红线。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和需要按月结计发生额的收入、费用等明细账,每月结账时,要结出本月发生额和余额,在摘要栏内注明“本月合计”字样,并在下面通栏划单红线。 • 需要结计本年累计发生额的某些明细账户,每月结账时,应在“本月合计”行下结出自年初起至本月末止的累计发生额,登记在月份发生额下面,在摘要栏内注明“本年累计”字样,并在下面通栏划单红线。12 月末的“本年累计”就是全年累计发生额,全年累计发生额下通栏划双红线。总账账户平时只需结出月末余额。年终结账时,将所有总账账户结出全年发生额和年末余额,在摘要栏内注明"本年合计"字样,并在合计数下通栏划双红线。 • 年度终了结账时,有余额的账户,要将其余额结转下年,并在摘要栏注明"结转下年"字样;在下一会计年度新建有关会计账户的第一行余额栏内填写上年结转的余额,并在摘要栏注明"上年结转"字样。
四、错账的查找与更正方法 (一)错账查找的方法 1.差数法:用于一方漏记 2.尾数法:用于尾数写错 3.除2法:用于方向写错 4.除9法:用于位数错乱或邻数颠倒 (二)错账更正方法 1.划线更正法: • 在结账前发现账簿记录有文字或数字错误,而记账凭证没有错误,采用划线更正法。 • 在错误的文字或数字上划一条红线,在红线的上方填写正确的文字或数字,并由记账及相关人员在更正处盖章。 • 对于错误的数字,应全部划红线更正,不得只更正其中的错误数字。对于文字错误,可只划去错误的部分。
2.红字更正法 • 用于记账后发现记账凭证和账簿错误,包括科目和金额写大错误。 • 科目错误的,用红字填写一张与原记账凭证完全相同的记账凭证,以示注销原记账凭证,然后用蓝字填写一张正确的记账凭证,并据以记账。 • 金额写大了的,编制一张红字凭证将大的金额冲销 3.补充登记法 • 用于科目正确,金额写小的情况。 • 按少记的金额用蓝字编写一张与原记账凭证科目一样的凭证补记金额。
第六节 账务处理程序 一、账务处理程序概述 (一)账务处理程序的意义 概念: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相结合的方式。 意义: 1.利于工作规范化,提高信息质量。 2.利于保证完整性、正确性,增强信息可靠性。 3.利于减少不必要的环节,保证信息及时性。 (二)账务处理程序的种类 二、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一)基本内容 (二)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1.优点:是简单明了, 总分类账可详细记录和反映经济业务状况,对经济业务发生较少的科目,总账可代替明细账。 2.缺点:登记分类总账工作量较大 3.范围:只适用与规模较小、经济业务量较少的单位。
现金 银行 存款 付款 收款 转账 日 记 账 记 账 凭 证 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③ 原始 凭证 ② ⑥ ⑤ 总分 类账 ① ⑦ 财务报表 原始凭证汇总表 ⑥ ④ 明细分类账
三、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一)基本内容 (二)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1.优点: 可以大大简化总分类账的登记工作,能明确反映账户之间对应关系,且既易于及时掌握资金运动状况又简便了记账凭证的整理归类。 2.缺点:由于记账凭证的汇总是按有关账户的借方或贷方而不是按经济业务性质归类汇总的,不利于会计核算分工。 3.范围:适用于规模较大、业务较多的企业。 四、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 (一)基本内容 (二)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1.优点: 汇总手续较为简单,不仅可以简化总分类账的登记,还可以每天或定期就科目汇总表进行试算平衡,便于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 2.缺点: 但科目汇总表反映不出账户的对应关系,不便于了解经济业务的内容。 3.范围:适用于经济业务频繁的单位。
现金 银行 存款 付款 付款 收款 收款 转账 转账 日 记 账 记 账 凭 证 汇总记账凭 证 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③ 原始 凭证 ⑦ ② ⑤ ⑥ ① 总分 类账 ⑧ 财务报表 原始凭证汇总表 ⑦ ④ 明细分 类账
现金 银行 存款 付款 收款 转账 日 记 账 记 账 凭 证 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 ③ 原始 凭证 ⑦ ② ⑤ ⑥ 科目汇总表 总分 类账 ① 财务报表 ⑧ 原始凭证汇总表 ⑦ ④ 明细分 类账
第七节会计电算化 一、会计电算化的内容 (一)开展会计电算化的意义 (二)实施会计电算化的要求 二、实施会计电算化对软、硬件的要求 (一)对软件的要求 (二)对硬件的要求 三、替代手工记账 四、建立会计电算化内部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