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 likes | 416 Views
尼克松访华 ——. 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开始. 关于尼克松. 前期. 1913 年 1 月 9 日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 1934 年获惠特尔学院学士学位。后进杜克大学专修法学,获法学士学位。 1937 年至 1942 年任职律师。 1938 年 6 月加入共和党。 1942 年至 1946 年在海军服役,升为海军少校 。. 参政时期. 1946 年,尼克松当选为美国众议院共和党议员,开始步入政界。 1950 年当选为美国联邦参议员。 1952 年当选为美国副总统。 1959 年在竞选总统中以微弱票差被约翰 · 肯尼迪击败。后从事律师工作。
E N D
尼克松访华—— 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开始
关于尼克松 前期 1913年1月9日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 1934年获惠特尔学院学士学位。后进杜克大学专修法学,获法学士学位。 1937年至1942年任职律师。 1938年6月加入共和党。 1942年至1946年在海军服役,升为海军少校。
参政时期 • 1946年,尼克松当选为美国众议院共和党议员,开始步入政界。 • 1950年当选为美国联邦参议员。 • 1952年当选为美国副总统。 1959年在竞选总统中以微弱票差被约翰·肯尼迪击败。后从事律师工作。 • 1968年尼克松重返政坛,当选为美国第37任总统。 • 1972年1月连任。 • 1974年8月因“水门事件”被迫辞去总统职务。
时代背景 • 国外形势 开展“均势外交” 增强美国对付苏联的力量 调整其亚洲政策 • 国内形势 从调整中、美、苏大三角关系的外交战略需要出发 方式:请美国作家斯诺传话 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
访华过程 1971年7月9~11日,基辛格秘密访华,就尼克松访华一事达成协议 7月16日发表了《公告》。 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一行抵达北京,对中国进行为期七天的历史性访问,着重讨论了印支问题和台湾问题。
印支——印度支那,指中南半岛各国,是一个对一个东南亚大陆地区的总称,在现代汉语中,印度支那一般特指法属印度支那,即越南、柬埔寨、老挝三国。 印支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卷土重来,发动了印支战争,入侵印支,企图恢复在印度支那的殖民统治,给亚洲和平带来了严重威胁。为了解决印支问题,1954年4月—7月,苏、美、英、法、中和有关国家召开了日内瓦会议,寻求恢复印支和平。在恢复印支和平问题上,中印两国相互配合与支持,两国之间的友谊进一步增进,两国的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
尼克松访华的意义 28日,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了联合公报。指出“双方同意,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根据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侵犯别国、不干涉别国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是符合所有国家的利益的”。 双方还同意扩大两国人民的了解,增进科学、技术、文化、体育方面的联系与交流。联合公报的发表,标志着中美两国在对抗了20多年之后,开始走向关系正常化。
水门事件 民主党全国总部当时所在地水门大厦 watergate scandal 在1972年的总统大选中,为了取得民主党内部竞选策略的情报,1972年6月17日,以美国共和党尼克松竞选班子的首席安全问题顾问詹姆斯·麦科德为首的5人闯入位于华盛顿水门大厦的民主党全国委员会办公室,在安装窃听器并偷拍有关文件时,当场被捕。由于此事,尼克松于1974年8月8日宣布将于次日辞职,从而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辞职的总统。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