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1

新高中通識教育科

新高中通識教育科. 通識教育的考評. 通識教育的教與學. 通識教育的家長. 讓學生有機會: A : 加深對社會、國家、世界和環境的 觸覺 , 培養正面 價值觀 ( Awareness ) B: 擴闊 學生的知識基礎與看事物的角度 , 貫通 不同學科的知識 ( Broadening ) C: 培養 多角度及批判性思考 的能力 , 學會學習 , 建構知識 ( Critical Thinking ). 中國語文. X1. 英國語文. X2. 通識教育科 探討的議題. 其他學習 經歷. X3. 數學科. 新高中通識教育科的目的和定位.

Download Presentation

新高中通識教育科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新高中通識教育科

  2. 通識教育的考評 通識教育的教與學 通識教育的家長

  3. 讓學生有機會: A:加深對社會、國家、世界和環境的觸覺, 培養正面價值觀(Awareness) B:擴闊學生的知識基礎與看事物的角度, 貫通不同學科的知識 (Broadening) C:培養多角度及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學會學習, 建構知識 (Critical Thinking) 中國語文 X1 英國語文 X2 通識教育科 探討的議題 其他學習 經歷 X3 數學科 新高中通識教育科的目的和定位

  4. 通識教育如是說: 通識 A B C 為甚麼是 ABC呢?

  5. 通識教育科課堂學習實況 時事新聞:手機

  6. 通識教育的探究學習

  7. 學校應准許學生攜帶手機回校上課

  8. 小組討論 • 准許學生攜帶手機回校上課的好處 • 准許學生攜帶手機回校上課的困惑

  9. 小組討論與匯報 • 有關手機作弊一事的啟示,小組對學生面對考試應有的態度的意見 • 基於對事件的理解,小組提出的三個合理的疑問

  10. 習作 • 生活記錄 • 早上醒來後至入睡前的一整天 • 每次與手機有關的活動 • 從手機操作的資訊

  11. 小組討論與匯報 沒有手機的日子,一家人的生活會變得怎樣?

  12. 老師整理及提問 • 使用手機應配合環境及生活的需要 • 對應用科技的態度 • 多角度理解問題 • 溝通的方法

  13. 習作:給長輩的信 訴說手機及通訊科技為生活帶來的方便與歡樂,也帶來煩惱與不快!

  14. 通識是怎樣的學習? 學會自我建構知識 有能力運用知識以面對生活的挑戰 經歷生活的學習

  15. 學生學了甚麼? • 認識急速轉變的社會 • 掌握生活需要的能力 • 生活中運用所學得的知識 • 對事物與人情具有包容與諒解的態度

  16. 兩年後 …… 公開考試來了!

  17. 通識教育科的考評

  18. 公開評核設計

  19. 真實性評價 • 完成指定的工作 • 生活性 • 建構及應用知識 • 學生經歷 • 直接例證

  20. 阿仔,『聽』日考試記得要咁答,吾好答錯呀!阿仔,『聽』日考試記得要咁答,吾好答錯呀! 通識家長?

  21. 陪伴 關心 鼓勵

  22. 接納 溝通 聆聽

  23. 孩子是我們自已的鏡子

  24. 通識教育的學習,家長可以: 與孩子共同經歷學習 陪伴孩子閱讀 讓孩子說出感受與願望 感謝孩子帶來歡笑與美好

  25. 通識教育的學習,家長可避免: 不接納孩子盡力而為後的失誤與不足 替孩子做他應該自己做的事 批評孩子提出的觀點

  26. 家長小錦囊:三放 放懷 放手 放眼

  27. 老師與家長應抱的信念 願與孩子一起經歷成長。 孩子是我們的明天!

  28. 謝謝大家! 祝各位身體健康,生活愉快!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