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6

俠文化

俠文化. 大直高中  吳泰甫         張哲僥         陳映君         林鈞瑩         郭頌華. 影片. 初步了解「俠」. 中文字「俠」發音 ( 發音圖 ) ,所代表的是一種抽象的概念,以中國演變而論,從上古時代,. 此種概念出現之時,一直發展到現在,整個俠的概念是持續改變性的,甚至有高達 180 度的大改變,而以下會再做更進一步的探討。. 研究動機.

matteo
Download Presentation

俠文化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俠文化 大直高中  吳泰甫         張哲僥         陳映君         林鈞瑩         郭頌華

  2. 影片

  3. 初步了解「俠」 中文字「俠」發音(發音圖),所代表的是一種抽象的概念,以中國演變而論,從上古時代, 此種概念出現之時,一直發展到現在,整個俠的概念是持續改變性的,甚至有高達180度的大改變,而以下會再做更進一步的探討。

  4. 研究動機 • 在西元2000年,「臥虎藏龍」一片在西方地區播映,並創下高票房與最佳導演獎後,內容所描述在林間用輕功穿梭、踩在竹上的細枝條、手持寶劍揮舞靈動的劍法、臉露正氣的人開始帶給西方世界新的好奇與疑惑。 • 而本篇研究的主旨在闡述這種中國人稱之為「俠」,而在西方人眼中全新的概念做整合性的論述,並藉由類似概念探討多方文化性質上的差異性,使大眾能更了解「俠文化」的發展與內涵。

  5. 研究範圍 • 大多的西方人對於「俠道」一詞的翻譯為chivalry(騎士精神),而本組認為hero(英雄)一詞的概念也與俠的意義有所雷同之處,所以本篇研究會從騎士精神與英雄文化切入,使西方人能夠在短時間內進入「俠」的概念。 • 而在進入中國俠文化的概念之後,所述內容從眾所皆知的金庸武俠小說到台灣的武俠小說發展(古龍武俠小說),並且將整個「俠」在中國的起源、發展簡略介紹,最後再回到在電影文化興起之後,俠的概念進入大螢幕後所呈現的意念。

  6. 導讀 • 我們把介紹粗略分成東方跟西方,以中央時間軸開始劃分,東方介紹中國與台灣俠文化的發展、日本的武士道;西方則以騎士精神和20世紀的英雄文化做簡介,最後再做整體的綜合比較。 • 我們採用分期單獨介紹,可依有興趣的部份點選圖片,先做了解。

  7. 東方(概說) 西方(概說) 戰國末期(西元前468-西元前230).墨家集團. 西漢(西元前202-西元8).司馬遷.史記 中古時代(西元10世紀-現在).騎士精神 唐(西元618-西元875).傳奇

  8. 東方 西方 日本幕府時代至今(西元710至今).武士道 歐洲後期(西元12世紀至今).俠客翻譯文學 元、明(西元1279-西元1644).水滸傳與俠的轉型 清(西元1645-西元1911).武俠文學的發展與變種 美國現代(西元20世紀至今).英雄文化 西方完~

  9. 台灣 1911年後的東方文學 中國 民國以後(西元20世紀至今).台灣武俠小說的發展 民國50年代以後(西元1960年代至今).雲州大儒俠(布袋戲) 金庸(西元20世紀中期).武俠小說的巔峰 民國以後(西元20世紀至今).武俠電影的發展 東方完~

  10. 結論(對「俠」的定義) • 俠是一種概念,也就是說這個字帶來的意涵極為抽象、複雜且豐富,而俠從事的行為便是落實這些抽象的意涵,以行動實踐俠的理想。至於武俠就是用「武」去展現俠,因此,要彰顯俠的精神不一定要透過武,故更有醫俠、盜俠等名詞的產生。 • 換言之,相較於西方,中國的 「俠」更偏重於人格特質與內在精神。

  11. 結論(對「俠」的思維) • 現在我們常將「俠」、「義」二字連用,基本的條件在於已經將俠與義二字看為具有類似意義的文字,但由以上的報告,可以發現這個觀點不全然是對的,這是有需要修改的部份。 • 要了解到的是:俠的概念是不斷演進與改變的,而在這兩千餘年的發展,俠從最初的「以武犯禁」到現在的「為國為民」。

  12. 結論(對「俠」的思維) • 因此,我們現在所稱的俠(也是大眾所認知的俠)是偏重於仗義助人類型的,但是,就文化層面來看,我們應該要以更加廣大的視野去看待俠的概念,了解到整個廣義的俠所囊括的不只是路見不平拔到相助這麼簡單。 • 而以下所做的比較皆以近代的俠為比較標準。

  13. 綜合比較(騎士與俠) 1.中國早期武俠小說,大多保清官、反貪官、忠於皇帝,歐洲的騎士文學也大都有「忠君」內容,但他們更重視個人的榮譽,忠君不過是個人榮譽的內容之一。 2.中國武俠小說與騎士文學的第二個區別是對愛情的態度。中國傳統小說中的劍俠或不娶妻室、不近女色,或雖有妻室但不戀女色。照中國傳統來看,西方騎士都是中國武俠裡邊的「採花淫賊」,為劍俠所不恥。

  14. 綜合比較(英雄與俠) 1.天意與宿命論 中國-降殃於百姓,英雄「奉天」救民→順應天意 西方-與英雄對立,而英雄則努力不懈抗爭到底→對命運的不屈 2.內心與歸屬 中國-比平常人更嚴格恪守道德規範,通常屬於一個特定團體(參加或自己創立) 西方-個人主義 3.英雄關的迎合與妥協 中國-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敵人終究是敵人 西方-鬥爭雙方的英雄一同謳歌

  15. 綜合比較(「俠」的認知差異) • 整體來說,在西方世界中俠的概念顯得太過抽象,比較不符合像蜘蛛人一類,只要救人就是英雄,俠相對於需要更多的內涵特質,以儒俠為例,他在道德標準上要跟遵守儒家思想,也要有文學素養;就算我們現在也只會稱有”俠義行為”,而非“俠”,其原因在於要有高道德標準與人文素養加上俠的特質的人大概只會出現在小說之中吧!

  16. 結論(「俠」的內涵反思) • 現在的俠被塑造的概念是非常偉大的,但在現代的社會,我們可以成另外一群人為俠,那就是黑道,所用的是俠最初的標準(以武犯禁,用自己認為的正義行事),而有趣的是,現代社會對黑道的看法是跟對俠的看法完全不同的,甚至如果真的有俠,這些俠應該去消滅黑道吧!

  17. 結論(「俠」的內涵反思) • 所以說,人人都可以是俠,只是看是哪一個時代的俠而已!如果你認為在學校的池塘釣魚符合正義,而你去做了,那你就是俠,那種為了心中正義違反法度的俠,但你不會是大家眼中的俠,因為你的行為不符合社會對俠的觀感與標準。

  18. 心得(泰甫)

  19. 心得(鈞瑩)

  20. 心得(映君)

  21. 心得(頌華)

  22. 心得(哲僥)

  23. 資料來源

  24. 東方概說 • 中國:對於俠的定義要從兩個方面來看,一是歷史上的”俠”,屬於較遠古而符合最初之定義(以武犯禁)的俠;另一為文學上認知的俠,這種俠比較理想化,也更接近我們現在社會中所認知的俠,屬於完人,路見不平會拔刀相助、為國為民者。 • 日本:其武士道精神的發展有些與俠的精神相似,或者更接近中國的儒家概念,對此做些初步介紹與比較。

  25. 墨家集團 • 墨家集團在戰國時代,是支持墨家在戰國發展的重要集團,他們在各國宣揚墨家的理想(兼愛、非攻),並實際派人去幫助弱小國家守城,集團內從事生產活動,達到自給自足,且自己研發生產軍事用具。 • 墨家集團組織嚴密,其最高領袖被稱為「鉅子或巨子」;成員自稱「墨者」,創始人墨翟應為第一代鉅子。

  26. 墨家集團與俠的關連 • 現代許多人把墨家集團稱作為俠客集團,原因多在於其提倡言必信、行必果,這個特質符合部分當代我們對俠的解釋,又因其內部有的人行事作風有俠的風格(現代所解釋),集合在一起形成社會中一股新的力量,故稱做俠客集團。 • 然而,要了解的是:稱墨家集團為俠的這種觀念是起於當代,故此集團若以古代對俠的標準來看,是相對不符合的。

  27. 史記對俠的定義 • 俠士的行為雖和正義不合(有些俠可能是盜匪、可能是市井無賴),然說話必守信,行事必果斷,答應別人必誠信,犧牲自己生命去救濟別人的艱困,歷經生死存亡關頭,不誇揚自己的德義。使千里遠的人都稱其風義,為義犧牲,不顧慮世人的是非,意志堅決。

  28. 史記對俠的細部解釋 • 史記中有舉幾個先秦時代俠的例子,簡略整理過後,有以下之特點:俠是不會偏袒自我或己之親戚,只為心中義而爾;不會因為別人看不起自己的俠義而怒,更是不好功、絕對不爭功者。 • 從官方角度而言,行俠是自己行使權勢,此點與俠對自己的看法有所差異(俠認為是維持心中正義)。而俠的行為是不論任何人都會稱頌的。

  29. 先秦時代到漢代對俠的觀念 • 韓非子:「儒者以舞文弄墨而敗亂法度,俠士以武力挾持人而觸犯禁令。」,此時的俠最基本的定義就是必須「以武犯禁」,而史記則是在這點的基礎上,往較好的方向去做詮釋與解釋,其他同時代的對俠的看法就不是這麼正面的了。 • 例如.說文:俠,一起享有好處,私下結交朋友,用武力立於社會上的人,稱之為遊俠。互相信任,有相同價值觀的為俠,在州里間享有權力,反抗貴族的人,或者單憑力量生存在這個社會上的人

  30. 先秦時代到漢代對俠的觀念 • 這個時代的俠基本上沒有階級上的差異(也就是說無論君王、貴族或平民皆可任俠),且具有地域性,沒什麼特定的工作,四處遊歷,路見不平(即不符合自己心中的正義)則以武力平之。 • 因其行為多違反國家的法律,所以易被官府通緝。君王、貴族則可能是以匿名方式任俠 • 簡單來說:「秦到漢的俠就是為了追求心中的正義不顧生死存亡的人」

  31. 魏晉南北朝到唐代的俠 • 俠的概念發展到魏晉南北朝之後,逐漸分成兩條不同的路線,其一為跟原先歷史上的延續,屬於比較歷史性的俠;另一種則由歷史性的轉變成文學性質,帶有較多的文化性質(理想性的概念),而這一類在之後逐漸發展呈現在中華社會中所認知的俠。

  32. 魏晉南北朝到唐代的歷史俠 • 這個時期雖有文學上的分野,但歷史上俠的記載也有許多,大概可分成兩類,一是地痞流氓;二為富貴少年,基本上兩者的行為與過去漢朝的俠是差不多的(也就是與現代所認知的俠義幾乎相反),多從事行劫殺人。

  33. 魏晉南北朝到唐代的文學俠 • 武俠文學從南北朝左右開始發展,到唐朝已趨完備,一種全新對俠的詮釋出現(即不同於過去漢朝時代對俠的負面評價),把俠定義為為了整個社會付出的高尚人格,例如虬髯客傳。在這個時代對俠新的詮釋:從實現自我正義轉為維持整個社會正義的支柱。

  34. 元明的俠概說 • 此時期,因為文學上的俠的概念幾乎完全蓋過歷史上的詮釋,故此時期之後皆針對文學上對俠詮釋的改變做簡單的介紹。 • 文學上的俠代表作是施耐庵所做的水滸傳,此書的意義在於它是一種分野的指標,分割在它前期與後其作品的特色、風格不同,下頁將先對水滸傳做介紹後,在對整個文學上的俠做解析。

  35. 水滸傳故事大綱(前半部) • 前七十回以宋江、晁蓋為首,逐漸吸納四方豪傑上梁山。在這些好漢之中,有自願上山者;有被貪官污吏逼上梁山者;也有受到感召而上山者。不論如何,這些人聚集梁山的目的是替天行道,反抗腐敗的政治。直到一百零八條好漢齊聚忠義堂,排座次。這一階段中,梁山英雄們大塊吃肉,大碗喝酒,殺得貪官污吏心驚膽戰,令人大呼痛快,有藉此發洩對政治現實不滿的意味。

  36. 水滸前段的分析 • 前段中梁山上的豪傑共分二類:性格豪俠者與資助俠士者,後者也是屬於水滸傳中新起來的對俠的看法。 • 前期的所敘述的俠比較接近歷史層面的俠(以武犯禁與實現”自我”正義等),跟南北朝與唐朝的俠義文學有些許出入,但以整個梁山要表達的意念卻是可以銜接的,都是為整個社會的正義與理想努力。

  37. 水滸傳故事大綱(後半部) • 後五十回,則描寫梁山好漢接受朝廷招安,為國家效力的過程。北征遼國、剿滅田虎、王慶,眾頭領盡皆無損,威震四方。南征方臘一役,卻使梁山泊英雄七損八傷,其生存者,並未因此而獲得合理的回報,反遭奸臣所害,梁山好漢幾乎沒有一個善終。表現出忠心為國的無奈。

  38. 水滸後段的分析 • 後段的水滸英雄顯然與前段有很大的轉變,從實現自我正義或社會正義,轉成依附於政府體制之下,為維護整個國家體制與安定而努力。 • 簡單來說,後段的俠是一種整個政府體制下的附屬,甚至更接近差役與官兵的概念,這顯然與最初對俠的定義(以武犯禁)完全相反。

  39. 從前期到後期 • 前段到後段在意義上是由偏道走向正流,而個性也從開始的痛快演變成拘謹。整體的演變是從反政府到政府的一員,這是一種過度時代的文學,有一種承先啟後的意義,前半部是承接元朝之前豪俠獨立於世的風骨,後面帶出的是元朝以後俠士附屬於官府之下的文學新風格。

  40. 清代金聖嘆的評論 • 金聖嘆的眾多論點中,最核心的就是他認為前期的水滸英雄不是俠,他們到處因個人情感而殺人;後期的水滸英雄則只是附屬於官府之下的軍隊,亦非俠。

  41. 水滸傳意義 • 水滸傳後面開始出現俠與政治的結合(宋江等人被招安後),這時候的俠已經已經成為政治下的棋子(武舉人,將軍) ,不再是獨立而追求自我正義的個體。 • 而這種政府體制下的俠義文學從水滸傳開始發展,並在清代之時成為俠義文學的主流。

  42. 清代新俠義文學 • 這個時代文學上的俠是延續水滸傳後期的概念,是依附於官府體制之下的俠。而以負面的觀點來看,這時的俠已淪為政治底下被操弄的工具。 • 此時代俠義文學的基本架構是:一個俠遇上了另一個在政治下的俠,接著雙方會先產生衝突,但最後第一個會被同化成政治下的俠。

  43. 退化的俠義概念? • 由於清代俠義小說中所敘述的俠的概念已經和俠最初的定義完全相反,因此有些人認為清代的俠義文學是種退化的俠義概念,已經脫離以武犯禁的概念。 • 或者我們也可以把清代的這種改變看成是一種俠的概念的演化,只是一種文化上演進所產生的改變,不一定是”退化”。

  44. 清代武俠小說(三俠五義) • 三俠五義的背景是宋朝的包青天辦案的故事,而其中敘述三俠(南俠展昭、北俠歐陽春、丁氏雙俠)和五義(鑽天鼠盧方、徹地鼠韓彰、穿山鼠徐慶、翻江鼠蔣平、錦毛鼠白玉堂)幫助包公緝拿犯人的義事。

  45. 三俠五義中俠的特質 1.做人不敢做 2.先救人後除惡 3.對社會不平之事視為己任 4.有高強的武藝重視靈巧不重強取豪奪 5.俠之間互相景仰 6.能為地方官著想不會刻意顯示自己違反法度 7.壞人亦對俠景仰 8.最高等的俠在於仗自己聰明,智略過人,在暗中調停,不露聲色,隨機應變,譎詐多變,但總歸仍在俠義之中

  46. 三俠五義的概念 • 三俠五義中各俠士大多附屬於政府體制之下,就算沒有,也不致於反抗中央政府的體系,南俠雖不願作官,但仍不拒皇帝之分封;皇帝當然也跟之前的有所不同,熱情的招募俠士,與漢文帝大殺游俠之士相異極大。但此時的俠仍會照自己心中的正義行事,忽略部分法度,差異在於違反法度之時盡量低調,為的是避免地方官為難。

  47. 武林文化 • 在民國之後的俠義文學開始與「武」結合,成為一種稱為武俠小說的新文學,這種小說在一般社會外塑造一個新的社會,叫做「武林」,裡面用的是武林道義,講的是朋友義氣,解決問題是用所謂的「武」,新的道德標準(每本書的武林皆不大相同)。而俠在這些武林中生存,成為武林中維持道義的重要角色。

  48. 金庸的生平介紹 • Jin's real name is Cha Liangyong. Born in 1924, he is from Haining County, Zhejiang Province. He studied in the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of Chunking Central University then the College of Law of Soochou University. • His first novel, Shujian Enchou Lu, published in Sin Wan Bao in 1955, was a big hit. Since then, he started his writing professionally for more than 30 years, and his status as the Master of the wusia novelist has become unshakable. When his last series, Luding Ji, was finished in the Ming Bao daily in September in 1972, he retired from writing wusia novels.

  49. 金庸的作品(照成書順序排列) • 書劍恩仇錄 • 碧血劍 • 射鵰英雄傳 • 神雕俠侶 • 雪山飛狐 • 飛狐外傳 7. 倚天屠龍記 • 連城訣 • 天龍八部 • 俠客行 • 笑傲江湖 • 鹿鼎記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