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 likes | 637 Views
2012—2013 学年第二学期教师培训. 打造求真课堂 ,做幸福教师. 巨野县高级中学 奚文惠 2013.1.25. 求真课堂的内涵. 让教师真正学会教学; 让学生真正喜欢学习(喜欢老师、喜欢学校); 让课堂真正充满活力; 让课堂知识真正被理解。. 一、让教师真正学会教学 (课堂教学改革四项基本原则). 1 、模块推进原则: 增强教学整体性,把过去几堂课或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作为一个整体去安排教学顺序,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思考和把握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留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2 、“三讲三不讲”原则: 学生已会的不讲;
E N D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教师培训 打造求真课堂,做幸福教师 巨野县高级中学 奚文惠 2013.1.25
求真课堂的内涵 • 让教师真正学会教学; • 让学生真正喜欢学习(喜欢老师、喜欢学校); • 让课堂真正充满活力; • 让课堂知识真正被理解。
一、让教师真正学会教学(课堂教学改革四项基本原则)一、让教师真正学会教学(课堂教学改革四项基本原则) 1、模块推进原则: 增强教学整体性,把过去几堂课或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作为一个整体去安排教学顺序,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思考和把握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留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2、“三讲三不讲”原则: 学生已会的不讲; 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 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 讲学生学习过程中易混、易错、易漏点; 讲学生想不到、想不深、想不透的问题; 讲学生自己或相互解决不了的问题
3、“减少讲与听,增加说与做”原则 • 减少教师讲和学生被动听得时间,增加学生说、学生做、学生互动的时间和机会。
4、“删去无效环节、减少无效劳动”原则 • 删去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学环节和教学行为:如不必要的讲解环节、问答环节,删除“假问题”、“死问题”等。
二、让学生真正 喜欢学习、 喜欢老师、 喜欢学校。
1、如何让学生喜欢学习? • 用游戏之道引领学习? • 何谓“游戏之道”? • 根深蒂固的观念:游戏=快乐! • 及时的矫正功能; • 适当的分类分级并充满成功希望。
2、如何让学生喜欢老师? • 有责任心、公平公正、尊重学生; • 安全、有趣、快乐的课堂氛围; • 平易近人、独有风格、技高一筹 • “教师角色在课堂上如何转型”
3、如何让学生喜欢学校? • 喜欢学习、喜欢老师; • 有好伙伴(玩伴); • 有展示自我的、张扬个性的平台和机会(课内外活动)。
三、让课堂真正充满生命活力 1、构建“互动生成式”课堂教学模式:
以“多元互动”为手段, • 以“自主探究学习”为基础, • 以“小组合作”为形式, • 以学案导学为辅助, • 以学生健康发展为中心, • 以关注全体学生、自主学习为原则, • 让学生从传统的“被动式接受”学习转向“主动创造性”学习, • 让教师从传统的讲习者转向多角色, • 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2、基本流程与操作步骤 • 确定目标 • 有向开放 • 交互反馈 • 积聚生成 • 反思盘点
模式≠模式化。 无法之中求得法; 有法之后求变化; 以无法为有法。
3、“自 主”学习的核心内涵 • “自” :自觉、自立、自控。 • “主”:主人、主体、主见。
自觉强调的是学习的动力和状态,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自愿和自发的学习,它是一种内在的过程,即基于兴趣和情感的学习,或是基于责任和义务的学习。自觉强调的是学习的动力和状态,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自愿和自发的学习,它是一种内在的过程,即基于兴趣和情感的学习,或是基于责任和义务的学习。 • 自立强调的是学习的形式和途径,它不是依赖教师的教,而是基于学生的自我阅读、思考和操作来进行。 • 自控强调的是学习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它突出表现在学生对学习的自我计划、自我调整、自我指导、自我强化。
主人意味着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权,具体来说,教师要把学习的机会、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多通过自己的阅读、思考、实践、活动展开学习,获得知识、推进发展,而不是以教师的教,特别是教师的知识灌输和分析讲解来替代学生的学,要努力实现教师少教,学生多学。主人意味着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权,具体来说,教师要把学习的机会、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多通过自己的阅读、思考、实践、活动展开学习,获得知识、推进发展,而不是以教师的教,特别是教师的知识灌输和分析讲解来替代学生的学,要努力实现教师少教,学生多学。 • 主体 • 主见
主体是指学生具有认识能力、自主意识、主观能动性,这就要求教师教学要牢固树立起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思想,并在教学实践中切实做到重视对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主体是指学生具有认识能力、自主意识、主观能动性,这就要求教师教学要牢固树立起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思想,并在教学实践中切实做到重视对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 主见是学习的优秀品质和最高境界。有主见的学生不唯书、不唯师,敢于和善于质疑、批判和超越书本和教师,这是创新精神的突出表现。
自主学习能力---阅读能力、思考能力、反思能力自主学习能力---阅读能力、思考能力、反思能力 • 阅读能力是最基础、最关键的学习能力,是自主学习能力的外在表现,它直接决定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学习效率的高低。 • 阅读能力的教学意义在于:教科书上的知识主要是通过学生自己阅读而获得,当然这个阅读可能是个反复多次的过程,它依学生阅读水准和教材难度而定。
阅读能力 • 从教师的角度来讲,凡是学生自己能看懂、读懂的内容,坚决不讲、不教,教师讲的、教的必须是学生读不懂、看不懂的内容。 • 知识是自己学会还是教师教会,这对学生的发展具有截然不同的价值和意义。为此,我们把“引导学生完整地、全面地、独立地阅读教材”,看成是课堂教学最具本质意义、最具基础性价值的教学环节。
思考能力 • 思考能力是最核心、最根本的学习能力,是自主学习能力的突出表现,它直接决定学生学习的水平和质量。 • 在相同的时间内学习相同的内容,自己能进行深入思考的学生比只是记下教师所教内容的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学习内容。
理解就是新旧知识建立联系,把新知识纳入到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去,从而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显然,学生只有通过思考才能理解知识,把外在的知识转化为内在的知识,从而获得真正的知识。只有思考的学习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学习。理解就是新旧知识建立联系,把新知识纳入到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去,从而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显然,学生只有通过思考才能理解知识,把外在的知识转化为内在的知识,从而获得真正的知识。只有思考的学习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学习。 • 思考能力主要就是指提问能力,它包括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的职责已经是越来越少传授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学会生存》“教师的职责已经是越来越少传授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学会生存》 •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思想方法、知识积累和发展的逻辑力量,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 • 学生学习知识同样必须从问题开始。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没有问题,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那么学习也就只能是表层和形式的。
问题与问题意识 • 教学中不仅要提出问题、生成问题,还要让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也就是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这样才能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并诱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批评思维。 • 把“提出问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看成是影响、决定课堂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最核心的因素。强调思考,从不同维度解决问题,建构自己的思想和意义,产生和形成自己的观念。
4、别让学案弱化了学生的能力: • 别让学案成为题案; • 别让学案成为课本的翻版; • 别让学案抢占学生的思维空间;
学案应重在导学和扩展! • 应多些“为什么”,少些 “是什么”! • 应引导学生去阅读、去思考、去总结、去归纳。 • 应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
知识问题化 “知识问题化”是设计“导学案”的精髓,要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问题,把知识融在问题当中,使学生解决了问题就等于学到知识,这就要求老师要对教材进行二度创造,需要认真了解课标,吃透教材,了解学情,掌握资料,设计导学案。
问题层次化 “问题层次化”是指导学案的问题设置要有层次,要设置成识记类、理解类、应用类、拓展类四种类型的问题。 1、识记类知识可以通过自学完成, 2、理解类知识可以通过互学来实现, 3、应用类知识是可以通过探究来学习, 4、拓展类知识需要通过教师课堂点拨、精讲来解答。
自主:就是独立,要有思考; • 合作:就是互助,要有分享; • 展示:就是交流,要有冲突; • 探究:就是拓展,要有收获; • 生成:就是创新,要有感悟。
5、学生发展 • 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 • 发展就其层次而言,包括现有发展区和最近发展区。 • 实践证明,只有针对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而停留在现有发展区的教学,只能阻碍学生的发展。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区的过程,即把未知转化为已知、把不会转化为会、把不能转化为能的过程。 • 即“i+ 1=1”理论。
发展就其形式而言,存在内在发展与外在发展。可持续的发展要求把外在发展不断转化为内在发展,使知识和智慧共生。发展就其形式而言,存在内在发展与外在发展。可持续的发展要求把外在发展不断转化为内在发展,使知识和智慧共生。 • 发展就其机制而言,有预设性发展和生成性发展。人的生动活泼的发展需要这两种发展的交替、转化和整合。 • 发展就其时间而言,有眼前发展和终身发展。眼前发展注重可测性和量化。终身发展着眼于可持续性,注重发展的后劲和潜力。 • 发展就其主体而言,有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这是教学相长规律的体现,“学”因“教”而日进,“教”因“学”而益深。
四、让课堂知识真正被理解 真正理解知识的四个维度: • 网络化; • 方法; • 运用; • 表达。
做幸福教师 • 学会工作;(学习王春易) • 享受生活;(快乐、幸福) • 用智慧引领幸福。
用智慧引领幸福 苏格拉底:智慧=美德=幸福 智慧就是想明白人生的根本道理: 懂得如何做人、 分辨出人生中各种价值的主次、 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
1、什么是好生活? • 快乐(幸福); • 正当(道德); 幸福在于生命的单纯和精神的丰富; 道德在于生命的善良和精神的高尚。
生命的快乐:健康、亲情、与自然的交融; • 精神的快乐:智性、情感和信仰的快乐。 • 人身上最宝贵的价值是生命和精神,倘若这两者的状态是好的,即可称幸福。
一个人若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并且靠这养活自己,又能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并且使他们也感快乐,即可称幸福。一个人若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并且靠这养活自己,又能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并且使他们也感快乐,即可称幸福。
热爱生命是幸福之本, 同情生命是道德之本, 敬畏生命是 信仰之本, • 人生的意义, 在世俗层面上即幸福, 在社会层面上即道德, 在超越层面上即信仰。
2、幸福是灵魂的事! • 幸福是一个极其含糊的概念,很难有客观标准,与主观愿望和心情相关。 • 只有确实带来内心的满足和愉悦,才能称为幸福。 • 外在的财富和遭遇如果不能转化为内在的体验和心情,便不成为幸福。
3、最高的物质幸福是什么? • 对人类社会来说,是和平;对个人来说是健康(托尔斯泰语)。 • 健康是为了活得愉快,而不是活得长久。 • 活得愉快在己,活得长久在 天 我们在物质上的最高奢望--- 在一个和平的世界上,有一个健康的 身体,过一种小康的日子。
4、平凡生活的价值 • 人在世上不妨去追求种种幸福,但不要忘了最重要的幸福就在你身边,那就是平凡的亲情。 • 人在遭遇苦难时诚然可以去寻求别人的帮助和安慰,但不要忘了唯有一样东西能够使你真正承受苦难,那就是你自己的坚忍。
内在的从容 • 无论你多么热爱自己的事业,都要为自己保留一个开阔的心灵空间,一种内在的从容和悠闲。 • 唯有在这个心灵空间中,你才能把事业作为你的生命果实来品尝。 • 对于忙要有两个界限:一是要忙得愉快,只为自己真正喜欢的事忙;二是要忙得有分寸,不可让自己忙昏了头。
为什么生活节奏快了,却没有了自己的生活;天天争分夺秒,却岁岁年华虚度,到头来发现一辈子真短?因为---为什么生活节奏快了,却没有了自己的生活;天天争分夺秒,却岁岁年华虚度,到头来发现一辈子真短?因为--- 没有值得回忆的往事, 一眼就望到了头!
5、金钱的好处 • 使人免于贫困; • 有钱的主要好处是用不着看人脸色了(爱默生); • 钱是好东西,但不是最好的东西。最好的东西是生命的单纯、心灵的丰富和人格的高尚。为了钱而毁坏最好的东西,是十足的愚昧;
谈钱 • 钱对穷人最重要; • 钱的重要性递减; • 快乐与钱关系不大; • 可怕的不是钱,是贪欲; • 做钱的主人,不做钱的奴隶; • 钱考验人的素质,尤其考验企业家:赚钱靠头脑的聪明,花钱靠灵魂的高尚;
6、消费=享受? • 奢华的消费并非享受的必要条件,更非充分条件。 • 走马看花式的游览景点只是旅游消费,陶然于山水之间才是大自然的真享受;用电视、报刊、书籍解闷只是文化消费,启迪心智的读书和艺术欣赏才是文化的真享受。 • 真正的享受必是有心灵参与的,其中必定包含了所谓“灵魂的愉悦和升华”的因素。否则,花钱再多,也只能叫做消费。
7、谈女性幸福--- “别把全部精力放在男人身上。” • 所有的男人都变好了,女人就幸福了。在男人没变好之前,女人要把精力放在自己身上,让自己优秀、快乐非常重要,也会使他更爱你。 • 不要太在乎男友、丈夫对自己的态度,把全部精力放在这上面很痛苦,而且效果极差。首先要使自己更可爱,更值得爱。
8、幸福是一种能力! 内心世界的丰富、敏感和活跃与否决定了一个人感受幸福的能力。 哈佛第一课程“积极心理学”。
做幸福教师吧! • 学会工作; • 享受生活; • 用智慧引领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