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k likes | 2k Views
第五章 多彩的关东民俗. 基本要求 : 本章主要介绍了辽宁地区人口数量较多的少数民族的民间风俗,重点介绍了满族、锡伯族、朝鲜族、回族和蒙古族的民俗文化。 难点重点: 1 、满族的民俗文化. 第五章 多彩的关东民俗. 第一节 满族的民俗文化 第二节 其他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 第一节 满族的民俗文化. 一、民族概览. 满族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以辽宁省最多,现有人口总数为 495 万 , 并有岫岩、新宾、清原、本溪、桓仁、宽甸 6 个自治县。 内蒙古、河北、山东、新疆等省、自治区以及北京、兰州、福州、银川、西安等大中城市均有少数散居满族。.
E N D
第五章 多彩的关东民俗 基本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了辽宁地区人口数量较多的少数民族的民间风俗,重点介绍了满族、锡伯族、朝鲜族、回族和蒙古族的民俗文化。 难点重点: 1、满族的民俗文化
第五章 多彩的关东民俗 第一节 满族的民俗文化 第二节 其他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
第一节 满族的民俗文化 一、民族概览 满族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以辽宁省最多,现有人口总数为495万,并有岫岩、新宾、清原、本溪、桓仁、宽甸6个自治县。 内蒙古、河北、山东、新疆等省、自治区以及北京、兰州、福州、银川、西安等大中城市均有少数散居满族。
第一节 满族的民俗文化 1.满族的先世 满族的历史只有400多年,然而满族先世的历史却源远流长,至今己有4000年的历史。 历史上先后称肃慎、挹娄、勿吉,唐朝以后称为女真。 公元1114年,女真北方的领袖完颜阿骨打称帝,建立金国,消灭辽和北宋后,统一了包括黄河流域在内的广大北方地区,并与南宋长期对峙。
第一节 满族的民俗文化 2.满族共同体的形成 清太祖努尔哈赤于1585年起兵,首先统一了女真各部,并于1616年建立了后金政权; 满族是以建州女真、海西女真为主体,包括今天的鄂温克族、赫哲族、达斡尔族等民族的部分部族; 此外,大量被俘的汉族人 蒙古族人、朝鲜族人等也加入进来,成为满族共同体的一部分。 公元1635年11月22日,皇太极正式宣布改女真族名为满洲族。 11月22日作为满族的命名日。
第一节 满族的民俗文化 3.语言和文字 1599年努尔哈赤命令精通语言文字的官员额尔德尼和噶盖创制满族的大字。遵照努尔哈赤创制满文的基本原则,即参照蒙古字母,协和满族语音,创制了无圈点的满文,史称 “老满文”。 1623年皇太极命令达海进一步改革和完善“老满文”,改革后有字头和圈点的满文被成为“新满文”。
第一节 满族的民俗文化 1.饮食民俗 满族饽饽: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 “栗子面窝窝头”,也称小窝头。主要的品种有萨其马、绿豆糕、苏叶饼、豌豆黄、牛舌饼、打糕、油炸糕、黏豆包等 。比较有特点的菜着有吃肉大典、白肉酸菜血肠、火锅、酸汤子等。
第一节 满族的民俗文化 2.发式和服饰 (1)发式 男子发式是半剃半留,即前剃后留,留下的头发编成发辫垂于脑后,“两把头”是满族妇女最具有代表性的发式, “旗头”,也叫 “旗头板”、“大拉翅”。
第一节 满族的民俗文化 (2)服饰 满族服饰是对我国现代服饰影响最为显著的少数民族服饰; 旗袍 坎肩 马褂
第一节 满族的民俗文化 3.民居特点 “口袋房,万字炕” 屋里南、西、北三面筑有 “ ”字型大土坯 炕,叫做 “万字炕”。西炕略窄一般不住人,也不许堆放杂物,上面有一个搁板,是满族人供奉祖宗的地方;南炕温暖向阳,是长辈居住的地方,北炕是晚辈居住的地方。 火炕:是满族人家住房主要的取暖设备。 烟囱坐在地面上 :满族人的烟囱,过火量较大,烟囱 为宽大的台柱形,修在地面上比较适宜。 窗户纸糊在外 :一方面可以避免窗档中积沙,另一方面可避免窗纸因冷热不均而脱落。
第一节 满族的民俗文化 1、宗教信仰 萨满教形成于原始氏族社会,这种宗教 曾流行在我国北方的许多游牧民族之中;萨 满教的宗教活动主要是与自然崇拜、图腾崇 拜和祖先崇拜有关; 三、精神民俗
第一节 满族的民俗文化 萨满是神与人之间的中介者,萨满法师日常要为氏族的成员医病,负责为氏族内部的各种大事测算吉,还要主持各种祭祀典礼。手持各种法器,如腰铃、铜镜、抓鼓等
第一节 满族的民俗文化 (3)满族与藏传佛教 入关前大清就在盛京修有实胜寺,并常去祭拜;入关后在北京修有雍和宫,在承德避暑山庄有许多喇嘛寺。
第一节 满族的民俗文化 (4)宗教仪式。 堂子祭:又叫国祭,堂子祭祀,首先要立神杆。立完神杆的堂子祭礼,分为朝祭与夕祭。 朝祭神有三位,即释迦牟尼、观世音、关帝圣君。 夕祭神为七星神等家庭诸神。此外,还要祭祀佛多妈妈。
第一节 满族的民俗文化 家祭:以家族为单位进行,又称为 “春秋祭”。 在此期间,一是不允许争吵、打斗,借债、不允许嬉笑,二是不允许孕妇及各种不洁的人参加,三是要准备好各种食品和供祭礼使用的器具。 家祭的第一天是祭神:分为朝祭和夕祭。朝祭神位设在正西墙上的神龛里,所祭之神有释迹牟尼、观世音、关帝圣君 。 夕祭的神位在西北角,所祭之神都是部落之神和祖先;需要背灯祭的是佛多妈妈,希望她保佑家族人丁兴旺。 家祭的第二天是祭索伦杆,也叫神杆,第三天是 “换索”的仪式。
第一节 满族的民俗文化 2、主要禁忌 满族人以西为贵,一般满族家庭都在西屋西炕墙高处置一木架,叫祖宗板,上供一个木匣,装有家谱和神书,每逢家祭,此处便是挂神位的地方。所以,西炕上不准堆放杂物,也不许坐人。 满族人敬狗,不杀狗,不吃狗肉,到满族家中做客,不能把狗皮帽子放在西炕上;此外满族人也敬乌鸦,不许打骂乌鸦。
第一节 满族的民俗文化 四、社会民俗 1、传统礼俗 “尊老敬上”是满族人礼仪的中心内容。 (1)日常礼节 满族日常礼节是请安和打千; 抱腰大礼是满族中最亲密的大礼; 遵照尊卑长幼的秩序一般使用跪拜礼。 妇女在炕上做活,见到长者进屋,不便请安时 要行抚鬓礼;妇女还行 “半蹲礼”。
第一节 满族的民俗文化 (2)婚嫁礼俗 一般有以下四个基本程序: 相看 合婚 放定(包括放小定和放大定) 婚礼等程式
第一节 满族的民俗文化 满族人的婚礼一共要进行三天: 第一天,女方家要将陪送的嫁妆送到男家,放在新房内摆放停当,称为“送行李”;送亲的人要喝“迎风 酒”。 第二天,就是 “正日子”。 第三天,新婚的夫妇耍早早起来,新娘要盛妆前去叩见宗族长辈和父母至亲,为长辈装烟或敬茶,这个程序叫“分大小”。
第一节 满族的民俗文化 3、生育习俗 (1)落草 (2)悠悠车
第一节 满族的民俗文化 五、游艺民俗 1、歌舞艺术 满族歌舞大体上分为民间歌舞、宫廷歌舞及祭祀 歌舞三大类。 (1)莽式舞:满族民间筵席歌舞。 (2)庆隆舞:典型的清宫廷歌舞 (3)靶子秧歌:多在正月十五元宵夜表演。
第一节 满族的民俗文化 2.说唱艺术 八角鼓是满族最富有民族特色和民族风格的说唱艺术,由八角鼓派生出来的单弦、评书、相声等曲艺艺术却在市井民间不断地发扬光大。
第一节 满族的民俗文化 4.香荷包和剪纸艺术 (1)香荷包 (2)剪纸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