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

神奇的海洋世界

神奇的海洋世界. 因海形成的事物 海底的植物 海底的动物 海底的资源. 2011 年 11 月 第 1 期. 探索出版社. 卷首语. 神奇的海底世界之所以神奇,是因为他不仅有着奇妙的植物,罕见的动物、奇特的事物,还蕴含着许多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矿产等很多资源,这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强大 ......

matia
Download Presentation

神奇的海洋世界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神奇的海洋世界 因海形成的事物 海底的植物 海底的动物 海底的资源 2011年11月 第1期 探索出版社

  2. 卷首语 神奇的海底世界之所以神奇,是因为他不仅有着奇妙的植物,罕见的动物、奇特的事物,还蕴含着许多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矿产等很多资源,这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强大...... 有的人们觉得海底没有那么特别,但许多科学家和专业人士从中探索出了许多奥秘,因为有一些科学家和专业人士从中发现了许多从来也没有见过的动物,还从中探索出了许多由古代沉于海底的船只,而这些船只上则有着许多古代的物品,因罕见而珍贵。海底世界的探索可以说是一个无底洞,所以我们可以称其为“神奇的海底世界”。

  3. 目录 海洋 marnie 因海形成的事物 海洋与旋涡………………1 大陆的形成………………2 2011年11月总第1期 海洋………………………3 海洋是什么………………4 海底的植物 主编:陈梓涵 红树植物的介绍………….5 文字编辑:宋晨蕊、马晓英 海草植物的介绍………….6 高等植物的介绍………….7 濒临灭绝的植物………….8 美术编辑:席莉 主办:探索编辑部 海底的动物 有脊椎动物………………..9 出版:探索出版社 无脊椎动物……………….10 邮编:14714 濒临灭绝动物…………….11 邮发代号:14-14714 海洋原索动物…………….12 刊号:CMXS 1-4714 海底的资源 地址:上川路1749号 滨海砂矿………………….13 石油和天然气 ……………14 多金属结合……………….15 多金属软泥……………….16

  4. 海洋漩涡虽然不能被形容为自然界中的一个反复无常的奇异现象,但像悉尼附近海域这么巨大的海洋漩涡,在不可预见的天气事件中尤其是在“厄尔尼诺”反常气候现象中,在秘鲁的大雨到堪萨斯的干旱中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海洋漩涡是不同来源的水流交汇导致的,这些水流有各自不同的温度和流速。当不同的水流撞击在一起时会产生不可预见的后果。这种不可预知性与二氧化碳和甲烷气体的排放导致的不稳定性有关,这种不稳定性反过来导致了更加无法预测的水流的混合。收集到其中所有的变量并进行数学计算令科学家大费脑筋,他们正在努力弄清的一件事情是:如何理解海洋漩涡中一致和非一致运动之间的关系。这个关系是如何预测漩涡中的一个关键性因素。悉尼海洋大漩涡令人困惑的是它在不断改变。海洋漩涡虽然不能被形容为自然界中的一个反复无常的奇异现象,但像悉尼附近海域这么巨大的海洋漩涡,在不可预见的天气事件中尤其是在“厄尔尼诺”反常气候现象中,在秘鲁的大雨到堪萨斯的干旱中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海洋漩涡是不同来源的水流交汇导致的,这些水流有各自不同的温度和流速。当不同的水流撞击在一起时会产生不可预见的后果。这种不可预知性与二氧化碳和甲烷气体的排放导致的不稳定性有关,这种不稳定性反过来导致了更加无法预测的水流的混合。收集到其中所有的变量并进行数学计算令科学家大费脑筋,他们正在努力弄清的一件事情是:如何理解海洋漩涡中一致和非一致运动之间的关系。这个关系是如何预测漩涡中的一个关键性因素。悉尼海洋大漩涡令人困惑的是它在不断改变。 当你从一个视角或在一个特定的时间段观察时,它似乎很平静,但当从另一个地方或其他时间观察时它又会变得非常狂暴如果在它上面航行时,水面看起来似乎很平静,但却会使巨轮发生晃动。悉尼海洋大漩涡可能很快会丧失它的能量,巨大的海洋漩涡通常会持续大约一周时间,但有一些可能会持续一个月之久。它们不会停息下来,而是通过将小漩涡吸入它们之中使能量发生转移。  科学家说,能量不断上下发生运动,就好像一个不断旋转的楼梯。水和空气中的漩涡中存在分子的混乱运动,这样的运动一直延伸到大气的边缘,在星际空间的流动中也存在这种神秘的混沌运动。科学家已经在恒星的尾迹中发现了漩涡的存在。自从卫星时代以来才真正有可能对漩涡进行全面的观察,为此所要做的就是要综合研究不同的信息 添加评论 。 海洋与旋涡 1

  5. 大陆的形成 研究证明,大约在50亿年前,从太阳星云中分离出一些大大小小的星云团块。它们一边绕太阳旋转,一边自转。在运动过程中,互相碰撞,有些团块彼此结合,由小变大,逐渐成为原始的地球。星云团块碰撞过程中,在引力作用下急剧收缩,加之内部放射性元素蜕变,使原始地球不断受到加热增温;当内位于地表的一层地壳,在冷却凝结过程中,不断地受到地球内部剧烈运动的冲击和挤压,因而变得褶皱不平,有时还会被挤破,形成地震与火山爆发,喷出岩浆与热气。部温度达到足够高时,地内的物质包括铁、镍等开始熔解。在重力作用下,重的下沉并趋向地心集中,形成地核;轻者上浮,形成地壳和地幔。在高温下,内部的水分汽化与气体一起冲出来,飞升入空中。 但是由于地心的引力,它们不会跑掉,只在地球周围,成为气水合一的圈层。 开始,这种情况发生频繁,后来渐渐变少,慢慢稳定下来。这种轻重物质分化,产生大动荡、大改组的过程,大概是在45亿年前完成了。 地壳经过冷却定形之后,地球就像个久放而风干了的苹果,表面皱纹密布,凹凸不平。高山、平原、河床、海盆,各种地形一应俱全了。   在很长的一个时期内,天空中水气与大气共存于一体;浓云密布。天昏地暗,随着地壳逐渐冷却,大气的温度也慢慢地降低,水气以尘埃与火山灰为凝结核,变成水滴,越积越多。由于冷却不均,空气对流剧烈,形成雷电狂风,暴雨浊流,雨越下越大,一直下了很久很久。滔滔的洪水,通过千川万壑,汇集成巨大的水体,这就是原始的海洋。 2

  6. 海洋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它为生命的诞生进化与繁衍提供了条件;海洋是风雨的故乡,它在控制和调节全球气侯方面发挥有重要的作用;海洋是资源的保护,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无穷的资源;海洋是交通的要道,它为人类从事海上交通,提供了经济便捷的运输途径;海洋是现代高科技研究与开发的基地,它为人们探索自然奥秘,发展高科技产业提供了空间。 在人类进入21世纪的今天,海洋作为地球上的一个特殊空间,无论是它的物质资源价值,或是政治经济价值,都远超出人们原有的认识。人们对海洋的需求不再只是渔人之利。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使人类有条件以进军姿态走向海洋。 然而,谁也不否认,20世纪全球环境恶化,经济畸形发展,使能源、粮食和水危机的阴影笼罩在人们的头上。陆地已不堪重负,而海洋有可能是人类第二个生存空间。 海洋中最深的地方是马里亚纳海沟,最大深度达11521米,海洋和生命的起源关系密切,生物的演变进化和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海洋。地球作为一颗行星在浩瀚的宇宙中是微不足道的,但它独有的特点令宇宙中大多天体黯然失色,那就是太阳系中唯一拥有大量液态水的星系。如果乘航天飞机俯看地球,你会清楚地看到人类居住的地球是一个淡蓝色的水球,而陆地只不过几个岛屿。从这个意义上说,把地球称做水球或者是海洋之球 更贴切。地球的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其中海洋的面积为3.67亿平方千米,占整个地球表面积的70.8%;而陆地面积为1.49亿平方千米,仅占整个地球表面积的29.2%。 海洋对自然界,人类文明社会的进步有着巨大的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一直与海洋息息相关。没有人不认为,人类的文明与进步直接受益于海洋。 3

  7. 海洋是什么 广阔的海洋,从蔚蓝到碧绿,美丽而又壮观。海洋,海洋。人们总是这样说,但好多人却不知道,海和洋不完全是一回事,它们彼此之间是不相同的。那么,它们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关系呢? 洋,是海洋的中心部分,是海洋的主体。世界大洋的总面积,约占海洋面积的89%。大洋的水深,一般在3000米以上,最深处可达1万多米。大洋离陆地遥远,不受陆地的影响。它的水文和盐度的变化不大。每个大洋都有自己独特的洋流和潮汐系统。大洋的水色蔚蓝,透明度很大,水中的杂质很少。世界共有4个,即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 海,在洋的边缘,是大洋的附属部分。海的面积约占海洋的11%,海的水深比较浅,平均深度从几米到二三千米。海临近大陆,受大陆、河流、气候和季节的影响,海水的温度、盐度、颜色和透明度,都受陆地影响,有明显的变化。 夏季,海水变暖,冬季水温降低;有的海域,海水还要结冰。在大河入海的地方,或多雨的季节,海水会变淡。由于受陆地影响,河流夹带着泥沙入海,近岸海水混浊不清,海水的透明度差。海没有自己独立的潮汐与海流。海可以分为边缘海、内陆海和地中海。边缘海既是海洋的边缘,又是临近大陆前沿;这类海与大洋联系广泛,一般由一群海岛把它与大洋分开。我国的东海、南海就是太平洋的边缘海。内陆海,即位于大陆内部的海,如欧洲的波罗的海等。地中海是几个大陆之间的海,水深一般比内陆海深些。世界主要的海接近50个。太平洋最多,大西洋次之,印度洋和北冰洋差不多。 4

  8. 红树植物介绍 红树植物:红树植物是专一在红树林中海滩中生长并经常可受到潮汐浸润的潮间带上的木本植物,包括厥类植物卤厥. 半红树植物:半红树植物是只有在洪潮时才受到潮水浸润而呈陆,海都可生长发育的两栖植物,有露兜,水黄皮,杨叶肖槿, 黄槿,海芒果. 伴生植物:生长在红树林区经常受潮汐浸润的非木本植物,如一些棕榈植物和藤本植物 . 红树林为自然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潮间带(能够受到潮水周期性浸淹的海岸地带)的木本植物群落,通常生长在港湾河口地区的淤泥质滩涂上,是海滩上特有的森林类型. 红树林生态系统(是由红树林群落与其所在生境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处于海洋与陆地的动态交界面,周期性遭到海水浸淹的潮间带环境,使其在结构与功能上既不同于陆地的生态系统也不同于海洋生态系统的特性,作为独特的海陆边缘生态系统在自然生态平衡中起着特殊的作用. 全世界热带,亚热带海岸的70%分布有红树林.之所以叫做红树林是因为种类组成以红树科植物为主. 树皮富含单宁一种化学物质,制革厂从动物生皮制成可深加工的皮革所必须的一种化学物质. 5

  9. 海草植物介绍 氧气主要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其中大半是藻类所产生。藻类的色素主要有4类:叶绿素、藻胆蛋白、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其中除叶绿素a以外,β-胡萝卜素也普遍存在于各种藻类,只是在隐藻门数量较少而已。 此外,蓝藻门、红藻门、和隐藻门还含有藻胆蛋白,隐藻门、甲藻门、黄藻门、金藻门、硅藻门和褐藻门含有叶绿素c,原绿藻门、屁藻门、绿藻门和轮藻门含有叶绿素b,在红藻门有的种类则含有叶绿素d。 藻类植物体大小悬殊,最小的直径只有1~2微米,肉眼见不到,而最大的长达60多米;形态相差很大,有单细胞、群体和多细胞. 群体各体由许多单细胞个体群集而成。多细胞个体有丝状体、囊状体和皮壳状体等,也有类似根、茎、叶的外形,但不具备高等植物那样的内部构造和功能. 生殖器官一般有单细胞构成。合子不在母体内发育成胚。主要生活在水里,也有的生活在潮湿的岩石、树干、土壤表面或内部。色素和光合作用.藻类植物细胞含有各式各样的色素,而不同的色素组成标志着进化的不同方向,是分门的主要依据。 6

  10. 高等植物介绍 维管植物就是种子植物,蕨类植物有维管分生组织 类群如下双子叶纲比较多。 “高等植物”指个体发育过程中具有胚胎期的植物,包括苔藓类、蕨类和种子植物。 一般有茎、叶的分化和由多细胞构成的生殖器官。旧时的高等植物范围较小,仅指种子植物。 低等植物是 “高等植物”的相对词。地球上最早出现、形态结构简单的一类植物。无根、茎、叶的分化,生殖器官多为单细胞,经有性生殖产生的合子不形成胚,故又称“无胚植物”。 包括藻类植物、菌类植物和地衣植物。 高等植物分化为根茎叶花果实等“器官”,而低等植物一般只有其中几个器官,如苔藓只有叶和低等的根,成熟后会释放胞子。 微观上,细胞也有区别,低等的可能有中心体,高等的各个细胞器膜结构较多。 高等植物就是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三个大类的总称。 高等植物有比较强co2,生活在陆地上,低等植物和高等植物的不同在于:低等植物的植物体是单细胞或多细胞的叶状体,一般没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没有中柱,生殖器官也是单细胞的,合子发育成新植物体不经过胚的阶段。 高等植物植物体一般有根、茎、叶的分化,有中柱,生殖器官是多细胞的,合子发育成新植物体经过胚的阶段。 7

  11. 濒临灭绝的植物 大树杜鹃是一种原始而古老的植物类型,于1919年在云南腾冲县境内的高黎贡山海2100-2400米的原始森林中被首次发现,当时这株大树杜鹃年龄已超过280岁,树高达25米. 大树杜鹃是一种常绿大乔木,树高一般为20-25米,树茎部的最大直径达3.3米。褐色的树皮,剥落得左一片右一片,显得斑斑驳驳,饱经沧桑。小枝粗壮,上面被有短毛 ,叶子又厚又大,有椭圆形、长圆形和倒坡针形等形状. 叶子下面被毛,长大后逐渐脱落。2月-3月开化,伞形花絮。花的颜色为蔷薇色中并略微带紫的绚丽色彩,花萼为线裂的盘状,上面有小齿状裂纹。 雄蕊16枚,极不等长,子房16室,上面也被绒毛。到了10月,它就结出长圆柱的木质蒴果,上面有棱,被有深褐色的绒毛。 遍布于全球各地,但以亚热带山区为最多,我国约有700多种. 也是当今世界上最著名的花卉之一,有“花中两方色”的美誉。在全世界800多个品种中,我国就有650多个。 不同种类的杜鹃高高矮矮相差很大、小的种类身高不到1米,而大的种类如大树杜鹃,高达数十米。 由于大树杜鹃是如此地珍贵而稀少,所以被列为国家亚组合保护植物。 8

  12. 脊索动物门中的脊椎动物亚门动物的总称。数量最多,结构最复杂,进化地位最高,由软体动物进化而来。形态结构彼此悬殊,生活方式千差万别。脊索动物门中的脊椎动物亚门动物的总称。数量最多,结构最复杂,进化地位最高,由软体动物进化而来。形态结构彼此悬殊,生活方式千差万别。 脊椎动物亚门是脊索动物门下的一个亚门。拉丁文学名是Vertebrata,词根是“vertebra”,意为脊椎骨。脊椎动物亚门的动物的脊椎都包在骨头里面,是脊索动物门中最大和最先进的亚门。这个亚门的成员拥有的肌肉大多数是一对一对的肌肉。 神经系统有一部分在脊梁骨中间。 脊椎动物亚门动物的脊椎是体内骨,有软骨也有硬骨。在动物成长时,这个骨架支持体型。 因此脊椎动物可以比无脊动物长得大,而且平均体量也比较大。 大多数的脊柱动物的骨架包括头骨,脊梁骨和两对躯肢。有些比较先进的脊椎动物没有两对手脚,如鲸和蛇。 在演化之后已经不再需要了。现今世界上最大的脊椎动物是蓝鲸,长达三十多公尺,重一百多公吨,可是最小的脊椎动物虾虎鱼,却只有七、八公厘长。  有脊椎动物.简介 9

  13. 无脊椎动物 有许多种类的动物,人们只能在海洋里才能发现它们,但某些种类如昆虫,却生活在陆地上,普遍存在于世界范围内。 一切无脊柱的动物,占现存动物的90%以上。分布于世界各地,在体形上,小至原生动物,大至庞然巨物的鱿鱼。一般身体柔软,无坚硬的能附着肌肉的内骨骼,但常有坚硬的外骨骼,用以附着肌肉及保护身体。 除了没有脊椎这一点外,无脊椎动物内部并没有多少共同之处。无脊椎动物这个分类学名词以前用于与脊椎动物相对,但在现代分类法上已经不用。地球上的无脊椎动物是脊椎动物的二十多倍。 无脊椎动物是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多样化的动物种系,它们没有什么共同的特征,仅仅存在一点相互有别的亲缘关系而已。 无脊椎动物 是背侧没有脊柱的动物,其种类数占动物总种类数的95%。它们是动物的原始形式。动物界中除原生动物界和脊椎动物亚门以外全部门类的通称。 BBC主持人大卫·阿登堡爵士所言:“如果一夜之间所有的脊椎动物从地球上消失了,世界仍会安然无恙,但如果消失的是无脊椎动物,整个陆地生态系统就会崩溃。” 10

  14. 1.别名白暨、白鳍豚,属于喙豚科,,属于鲸目,白暨豚科。 识别特点为:吻突狭长,长约300毫米。额部圆而隆起。背鳍三角形,位于身体的3/5处,有低皮肤脊与尾鳍相连。 头顶的偏左侧有一个能启闭自如的呼吸孔。尾鳍水平向,向缘凹入呈新月形。白暨豚种群数量很小,为我国特有的珍稀水生兽类,亟待加强保护。.产于长江中下游湖北、安徽、江苏段的干流之中。它们大约在长江生活了2500万年,有“活化石”的美称。 由于数量奇少,被列为中国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2.奥里诺科鳄鱼:南美洲体形最大的食肉动物,也是地球上12种最濒临灭绝的物种之一。 3. 僧海豹据专家估计,世界上仅有500只,生活在地中海,受到海水和海滩生态环境变坏的影响,被渔民大量捕杀。 4. 兰.坎皮海龟目前全世界范围内12种最濒危动物中唯一数目成增长趋势的动物。需经历11-35年成长期。 濒临灭绝的动物 11

  15. 海洋原索动物 被囊动物亚门海鞘纲无脊椎动物的统称。具有原始脊椎动物的一些特点。营固著生活。 各海洋均有分布,从潮间带到最深处都有。成体永久固著在码头柱桩、船体、岩石、海贝和大型蟹背上。单独固著或成群体。 外有保护性被囊。水由两个大孔流入和流出体腔,食物和氧随水流进入。沿岸的动植物残屑及深水的浮游生物是主要食料。 雌雄同体,但卵排入水中异体受精。幼体自由游泳。体前端吸盘的後方是口。 文昌鱼脊索动物,外形像小鱼,体侧扁,长约5厘米,半透明,头尾尖,体内有一条脊索,有背鳍、臀鳍和尾鳍。生活在沿海泥沙中,吃浮游生物。文昌鱼说它是“鱼”,实际上并不是鱼。 它是介于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之间的动物,而更趋向于脊椎动物。文昌鱼是福建厦门的名贵特产,俗名鳄鱼虫。 它的主要产地在厦门市同安县刘五店,并因刘五店岛屿上有个文昌阁而得名。文昌鱼是珍稀名贵的海洋野生头索动物,列为中国二类重点保护对象。 12

  16. 滨海砂矿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它具有分布广、勘探、开采、选矿、冶炼方便等优点,受到滨海各国的重视,已成为世界上大部分独居石、锡石、错石、钦铁矿、金红石的重要开采源。我国海岸线漫长、大陆架宽阔、岛屿众多,发育了各种不同的地质单元和地貌类型,有着良好的成矿条件.滨海砂矿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它具有分布广、勘探、开采、选矿、冶炼方便等优点,受到滨海各国的重视,已成为世界上大部分独居石、锡石、错石、钦铁矿、金红石的重要开采源。我国海岸线漫长、大陆架宽阔、岛屿众多,发育了各种不同的地质单元和地貌类型,有着良好的成矿条件. 滨海砂矿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它具有分布广、勘探、开采、选矿、冶炼方便等优点,受到滨海各国的重视,已成为世界上大部分独居石、锡石、锆石、钛铁矿、金红石的重要开采源。我国海岸线漫长、大陆架宽阔、岛屿众多,发育了各种不同的地质单元和地貌类型,有着良好的成矿条件,形成了丰富的砂矿资源。目前,从滨海砂矿中提取的矿物资源有钛铁矿、锆英石、独居石、金红石和磷钇矿、锡石、玻璃砂、型砂等。钛铁矿主要用于制造钛合 滨海砂矿 砂矿用途 滨海砂矿用途很广,例如从金红石和钛铁矿中提取的钛,具有比重小、强度大、耐腐蚀、抗高温等特点,在导弹、火箭和航空工业上广泛应用。锆石具有耐高温、耐腐蚀和热中子难穿透的特点,在铸造工业、核反应、核潜艇等方面用途很广。独居石中所含的稀有元素,像铌可用于飞机、火箭外壳,钽可用在反应堆和微型电渡上。据统计,世界上96%的锆石、90%的金刚石和金红石、80%的独居石和30%的钛铁矿都来自滨海砂矿,故许多国家都十分重视滨海砂矿的开发。 13

  17. 石油和天然气 石油又称原油,是从地下深处开采的棕黑色可燃粘稠液体。主要是各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它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的混合物,与煤一样属于化石燃料。波斯湾一带有丰富储藏,在俄罗斯、美国、中国、南美洲等地也有大量储藏。石油主要被用来作为燃油和汽油,也是许多化学工业产品如溶液、化肥、杀虫剂和塑料等的原料。石油的常用衡量单位“桶”为一个容量单位,即42加仑,折合约158.98升。因为各地出产的石油的密度不尽相同,所以一桶石油的重量也不尽相同。一般一吨石油大约有7桶。轻质油则为7.1-7.3桶不等。 石油的分子结构: 石油是碳氢化合物。 它由不同的碳氢化合物混合组成,组成石油的化学元素主要是碳(83% ~ 87%)、氢(11% ~ 14%),其余为硫(0.06% ~ 0.8%)、氮(0.02% ~ 1.7%)、氧(0.08% ~ 1.82%)及微量金属元素(镍、钒、铁、锑等)。由碳和氢化合形成的烃类构成石油的主要组成部分,约占95% ~ 99%,各种烃类按其结构分为:烷烃、环烷烃、芳香烃。 一般天然石油不含烯烃而二次加工产物中常含有数量不等的烯烃和炔烃。含硫、氧、氮的化合物对石油产品有害,在石油加工中应尽量除去。 天然气: 天然气,是一种主要由甲烷组成的气态化石燃料。它主要存在于油田和天然气田,也有少量出于煤层。天然气燃烧后无废渣、废水产生,相较煤炭、石油等能源有使用安全、热值高、洁净等优势。 14

  18. 锰结核主要分布: 锰结核主要分布在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水2000~6000米的深海底部,而在4500~6000米全球大洋多金属结核分布图深度内,随海水深度增加锰含量也增加,铁和钴则略有减少。大洋调查表明,深海粘土中锰结核丰度值最高(平均大于5千克/米^2),硅质粘深海大洋底多金属结核土岩次之(平均3.9千克/米^2),钙质沉积物中较少,钙质软泥中普遍不含锰结核。火山质粉砂半深海和浊流沉积区则几乎没有分布。洋底锰结核由于分布范围广、金属含量多等特点,是未来的一种极为重要的矿产资源。 多金属结核又称锰结核,系由包围核心的铁、锰氢氧化物壳层组成的核形石。核心可能极小,有时完全晶化成锰矿。肉眼可见的可能是微化石(放射虫或有孔虫)介壳、磷化鲨鱼牙齿、玄武岩碎屑,甚至是先前结核的碎片。壳层的厚度和匀称性由生成的先后阶段决定。有些结核的壳层间断,两面明显不同。结核大小不等,小的颗粒用显微镜才能看到,大的球体直径达20多厘米。结核一般直径在5到10厘米之间,大小如土豆。表面多为光滑,也有粗糙、呈椭球状或其他不规则形状的。底部埋在沉积物中,往往比顶部粗糙。 多金属结核分布在世界大洋底部水深3500—6000米海底表层。 多金属结核 它的外形是暗褐色,形如土豆的结核状软矿物体,直径一般为3—7厘米。多金属结核含有锰、铁、镍、钴、铜等几十种元素。据科学家们分析估计,世界洋底多金属结核资源为3万亿吨,仅太平洋就达1.7万亿吨。   又称锰结核、锰矿球、铁锰结核、锰矿瘤和锰团块等。沉淀于海洋、湖泊底的黑色团块状铁锰氢氧化物。因含铜、镍、钴等多种金属元素,故名。 多金属结核 15

  19. 以红海多金属软泥最为典型。红 海的多金属软泥分布在红海地堑中央裂谷带的数个海渊中,阿 特兰提斯11海渊最具代表性。阿特兰提斯n海渊水深2(刀〕、 22(X)米,面积56平方千米。沉积物之上覆有两层热卤水:下 层水温50~60℃,盐度25.7%;上层水温44~60℃,盐度 13.5%。褐红色的多金属泥厚5~30米,主要金属硫化物有 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和方铅矿,与滑石、镁蒙皂石、石膏、硬 石膏、褐铁矿、水锰矿、菱锰矿和非晶质二氧化硅共生。富含 Fe、Mn、Zn、Cu、Ni、Co、以、Ph、Hg、An、Ag、MO、V、Ba、S1-等元素,其 中Zn和Cu含量高达11.4%和2.22%。据估计顶层ro米沉 积物软泥中,平均含Fe29%、Zn 3 .4%、Cu 1 .3%、Pb 0 .1%、Ag 54 x 10一6和Auo.仍义10一6;金属总储量可达 zn2.gx一06吨,cu 一肠x一06吨,Pbo.s又106吨,弋45印吨和加45吨。 海底热液矿床是与海底热泉有关的一种多金属硫化物矿床。系海水侵入水深2000至3000米海底裂缝中,被地壳深处热源加热后,溶解了地壳内的多种金属化合物,再从洋底喷出,遇冷海水而凝结生成的沉淀物。又称“多金属软泥”或“热液性金属泥”。含有铜、铅、锌、锰、铁、金、银等多种金属。 其中金、银等贵金属的含量高于锰结核矿,被称为“海底金库”。分布水深一般为800至2400米。海底热液矿床的发现,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专家们普遍认为,海底热液矿是极有开发价值的海底矿床。一些深海探查开采技术发达的国家纷纷投入巨资研制各种实用型采矿设备。我国也将海洋技术列为未来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之一。 多金属软泥 16

  20. 主编:马晓英 文编:陈梓涵 美编:席莉 封底封面:宋晨蕊 探索出版社 定价:10.00元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