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0 likes | 968 Views
实验八 以太网口业务配置实验. 一. 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了解以太网接口板的配置和工作方式。. 二. 实验仪表. 1 、 2 套 METRO1000 2 、实验用维护终端若干 3 、网线、 HUB 若干. 三.实验电路工作原理. 用SDH光传输网络来传输IP信号是近年来通信网络MSTP传输技术发展在实际中的最新具体应用,是IP OVER SDH技术的具体表现,本实验就是为学生进一步掌握该新技术而设立的。 其实现的原理图如下:. 做本实验之前,应先了解相关知识:
E N D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了解以太网接口板的配置和工作方式。
二.实验仪表 1、2套METRO1000 2、实验用维护终端若干 3、网线、HUB若干
三.实验电路工作原理 • 用SDH光传输网络来传输IP信号是近年来通信网络MSTP传输技术发展在实际中的最新具体应用,是IP OVER SDH技术的具体表现,本实验就是为学生进一步掌握该新技术而设立的。 • 其实现的原理图如下:
做本实验之前,应先了解相关知识: 1、LAN(虚拟局域网):逻辑上把网络资源和网络用户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划分,把一个物理上实际的网络划分成多个小的逻辑的网络。这些小的逻辑的网络形成各自的广播域,也就是虚拟局域网VLAN。如下图所示:
不同域(VLAN)之间不能互相访问,广播报文不能跨越这些广播域传送。相当于是单独的一个局域网一样。 不同域(VLAN)之间不能互相访问,广播报文不能跨越这些广播域传送。相当于是单独的一个局域网一样。
2、802.1Q协议:即Virtual Bridged Local Area Networks协议,主要规定了VLAN的实现。 下面是以太网帧结构和带有VLAN的以太网帧结构的比较:
带有 VLAN的以太网帧结构: • 802.1Q VLAN帧与原来的以太网帧相比,在帧头中的源地址后增加了一个4字节的802.1Q帧头,这4个字节的802.1Q标签头包含了2个字节的标签协议标识(TPID--Tag Protocol Identifier,它的值是8100),和两个字节的标签控制信息(TCI--Tag Control Information),TPID是IEEE定义的新的类型,表明这是一个加了802.1Q标签的文本; • TPID(Tag Protocol Identifier):2个字节的标签协议标识,值为0X8100; • Priority:这3 位指明帧的优先级,一共有8种优先级,主要用于当交换机阻塞时,优先发送哪个数据包; • Cfi( Canonical Format Indicator):这一位主要用于总线型的以太网与FDDI、令牌环网交换数据时的帧格式; • VLAN ID (VLAN Identified): 这是一个12位的域,指明VLAN的ID,值为0~4095 • 一共4096个,每个支持802.1Q协议的主机发送出来的数据包都会包含这个域,以指明自己属于哪一个VLAN。
3、ML-PPP协议:将多个物理通道(VC12)捆绑成一个逻辑通道(vctrunk)来进行业务的传输,解决了多径传输的问题。在传输侧采用SDH保护方式(复用段保护和通道保护)为用户提供可靠的传输通道。3、ML-PPP协议:将多个物理通道(VC12)捆绑成一个逻辑通道(vctrunk)来进行业务的传输,解决了多径传输的问题。在传输侧采用SDH保护方式(复用段保护和通道保护)为用户提供可靠的传输通道。 • 4、TAG标识:以太网段的端口能识别和发送这种带802.1Q标签头的数据包,那么我们把这种端口称为Tag 端口;相反,如果该端口所连接的以太网段不支持这种以太网帧头,那么这个端口我们称为untag端口, • 目前我们使用的计算机、HUB等设备并不支持802.1Q。 • 大部分以太网交换机、路由器设备可支持802.1Q。
ET1以太网接口板介绍: • ET1单板是为用户提供以太网业务接入的一种接口板,它为用户提供8*10M /100M以太网接口,接入最大带宽为48个2M,用户带宽灵活可配,带宽颗粒为2M。 • (1)提供以太网二层路由功能。单板在 2 个以太网端口和 16 个 VC TRUNK 端口间进行二层路由转发, 其功能原理和 LANSwitch 相同,从端口输入的 MAC 帧中提取源MAC 地址与对应端口的信息,存放在 MAC 地址表中,以实现二层路由,并支持手工在 MAC 地址表中添加 MAC 地址和对应端口的信息。 MAC 地址表容量为 8K。特别说明:ET1D140 单板软件对 MAC地址学习或静态MAC的设置是包含USERID,VLANID一起地址自学习或静态设置,并存入地址表中,而 ET1D140 以下版本 MAC 地址或设置静态 MAC地址时只对 48位的 MAC进行存储。
在透传工作模式下,所有数据及协议报文会直接透传出去。(此模式只有ET1D140 版本支持)ET1单板根据数据的输入与输出端口的组合关系来进行TAG标签的增减,具体实现情况见下表。
TAG标签操作表 • 端口属性 UNTAG UNTAG TAG TAG • 输入帧属性 UNTAG TAG UNTAG TAG • TAG标签操作 添加端口缺省vlan 添加端口缺省vlan 丢弃 透传 • TAG标签操作表 • 端口属性 UNTAG UNTAG TAG TAG • 输出帧属性 _ TAG _ TAG • TAG标签操作 _ 去掉VLANID _ 透传
对于设置为untag的以太网口,缺省的VLAN ID为1,也可通过命令行或网管设置为其它值。在同一个单板中,我们允许同一个VLAN号从不同的端口进入而不会互相影响,因为内部的标识是采用端口号和VLAN号捆绑的,而不是唯一靠VLAN ID标识的。
本实验内容要求将SDH1的第1个IP端口连通到SDH3的第1个IP端口接在两个端口上的两台计算机IP设置同一个网段就可以正常通信 本实验内容要求将SDH1的第1个IP端口连通到SDH3的第1个IP端口接在两个端口上的两台计算机IP设置同一个网段就可以正常通信 • 做本实验之前,参与实验学生应对SDH的原理、命令行有比较深刻的了解。
四、实验步骤 • 首先按照业务要求准备好配置数据脚本(以下脚本具体含义请参考实验二内容) • SDH1配置命令如下: • #1:login:"szhw","nesoft"; • :cfg-set-devicetype:OptiXM1000V300,subrackI; • :cfg-set-nename:64,"SDH1"; • :cfg-init-all; • :cfg-add-board:5,oi4d:6,sp2d:3,eft; • :cfg-set-telnum:14,1,101; • :cfg-set-meetnum:14,999; • :cfg-set-lineused:14,5,2,used; • :cfg-set-meetlineused:14,5,2,used; • :cfg-set-synclass:13,1,0xf101; • :cfg-add-xc:0,3,1,2,1&&10,5,2,2,1&&10,vc12; • :cfg-add-xc:0,5,2,2,1&&10,3,1,2,1&&10,vc12;
:ethn-cfg-set-portenable:3,ip1,enable //定义EFT板第一个外部端口可用 • :ethn-cfg-add-vctrunkpath:3,vctrunk1,bi,vc12,5,1&&5; //将EFT的第一个内部端口绑定本板的5个VC12通道,通道号为1至5,使外部端口的带宽达到10M • :cfg-verify • :cfg-get-nestate; • :logout; • 将以上命令行编辑成一个文本文件:如“EFTSDH1.txt” • SDH2配置: • #2:login:"szhw","nesoft"; • :cfg-set-devicetype:OptiXM1000V300,subrackI; • :cfg-set-nename:64,"SDH2"; • :cfg-init-all;
:cfg-add-board:5,oi4d:6,sp2d:3,eft; • :cfg-set-telnum:14,1,102; • :cfg-set-meetnum:14,999; • :cfg-set-lineused:14,5,1,used; • :cfg-set-meetlineused:14,5,1,used; • :cfg-set-synclass:13,2,0x0501,0xf101; • :cfg-add-xc:0,3,1,2,1&&10,5,1,2,1&&10,vc12; • :cfg-add-xc:0,5,1,2,1&&10,3,1,2,1&&10,vc12; • :ethn-cfg-set-portenable:3,ip1,enable • :ethn-cfg-add-vctrunkpath:3,vctrunk1,bi,vc12,5,1&&5; • :cfg-verify • :cfg-get-nestate; • :logout; • 将以上命令行编辑成一个文本文件:如“EFTSDH2.txt”
数据准备完成后通过EB平台对SDH进行配置(注:老师先启动EB服务器的验证模式) 数据准备完成后通过EB平台对SDH进行配置(注:老师先启动EB服务器的验证模式) • 1、在Windows2000的桌面上双击快捷图标,成功启动Ebridge软件后,出现如下图所示的界面。
3、选择你所需要登陆的SDH网元站点: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用户名:szhw、密码:nesoft),按【确定】键。如下操作所示:3、选择你所需要登陆的SDH网元站点: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用户名:szhw、密码:nesoft),按【确定】键。如下操作所示:
4、点击【申请席位】, SERVER服务器端会对登陆操作请求自动进行排队,分配上机时间。
5、当学生终端占用操作席位后单击【批处理】中的【组合命令】,即可在【命令输入窗口】输入命令行。登陆完成后就可以单条执行,
6、采用批处理命令执行时候,点击右下角【导入文本文件】,选择需要执行的文件,然后点击【打开】窗口。6、采用批处理命令执行时候,点击右下角【导入文本文件】,选择需要执行的文件,然后点击【打开】窗口。
7、选择好文件之后,用鼠标点击【批处理】,软件就自动执行命令。也可以用鼠标双击所要选中的指令,这样指令就会进入输入窗口,按回车逐条执行。7、选择好文件之后,用鼠标点击【批处理】,软件就自动执行命令。也可以用鼠标双击所要选中的指令,这样指令就会进入输入窗口,按回车逐条执行。
以上配置完成后,如果确认物理链路连接无误就可以对数据进行验证了。测试方法如下示意图:接好PC后,两台PC设在同一个网段中,PC1与PC2互相PING就证明数据是正确的。 以上配置完成后,如果确认物理链路连接无误就可以对数据进行验证了。测试方法如下示意图:接好PC后,两台PC设在同一个网段中,PC1与PC2互相PING就证明数据是正确的。
找到对应的传输ETH以太网口后,在学生终端的桌子上将电脑终端网线换接到和SDH以太网口对应的网线上,这样就能用两台计算机(IP地址在同一网段)PING 命令来测试两个传输站之间ET1的连接情况。通过计算机操作系统的【网上邻居】功能应可以找到对方的计算机。并能够进行相应的共享拷贝等操作。
举例:终端1,IP:129.9.0.101, 终端3, IP:129.9.0.103.如图连接:FE配线架的示意图
台终端的网口启动正常后,通过ping进行测试,如图显示,表示业务正常。台终端的网口启动正常后,通过ping进行测试,如图显示,表示业务正常。 终端1与终端3可以互通的。
附录 T2000网络管理演示 • T2000在TMN(Tele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Network)的结构中处于网元级和网络级之间,即子网级管理系统SNMS(Sub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具有全部网元级和部分网络级的功能。
T2000不仅提供全部的网元层的管理功能(故障管理、性能管理、配置管理、安全管理、通讯管理、拓扑管理、系统管理),还提供部分的网络层的管理功能,包括:T2000不仅提供全部的网元层的管理功能(故障管理、性能管理、配置管理、安全管理、通讯管理、拓扑管理、系统管理),还提供部分的网络层的管理功能,包括:
1、配置端到端的路径 • 2、维护端到端的业务 • 3、通过保护子网统一管理网络资源 • 4、全网的DCN(Data Communication Network)网络管理 • 用户用网元级网管的投资,可以获得部分核心的网络级管理功能,性能价格比较高。 • 下面以T2000网络管理配置、维护简单点对点组网方式的SDH设备为例子。
本演示要求在SDH1的 SP2D 2M支路板和SDH2的SP2D 2M支路板之间的1-2 端口上下2M业务。
本例中的抓图只是示意图,可能具体的网元名称和实际情况不一致,操作时只做参考作用,需要在相关界面按照文字说明修改关键参数本例中的抓图只是示意图,可能具体的网元名称和实际情况不一致,操作时只做参考作用,需要在相关界面按照文字说明修改关键参数
1、登陆网元在终端上双击“T2000client”快捷键,则进入如下界面:1、登陆网元在终端上双击“T2000client”快捷键,则进入如下界面:
输入用户名admin、口令T2000、服务器IP 129.9.0.100按“确定”,进入如下界面: • 2、创建网元 • 然后用鼠标单击右键,进入“新建/拓扑对象”图标。
然后选择“OptiXMetro1000V3” • 输入要创建第一个网元的ID、名称、是否网关、IP地址、密码等参数。 • 本实验中NE1为网关网元,设置如下: • ID:2 • 名称:SDH2 • 网关类型:IP网关 • IP地址:129.9.0.1 • 密码: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