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8

第九章 戏曲文化

第九章 戏曲文化. 何谓戏曲?. “ 戏曲”与“戏剧”的区别:. 两者的范畴不同。. 两者在我国出现的先后顺序不同。. 中西方文化的界定不同。. “ 戏曲”的界定。. “ 至咸淳,永嘉戏曲出,泼少年化之。而后淫哇盛,正音歇。 ” ( 《 词人吴用章传 》 ). “ 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 ” ( 《 戏曲考原 》 ). 第一节 概述. 一、戏曲简史. (一)戏曲起源诸说. 1. 源 于古代宫廷俳优说. 2. 源于皮影戏和傀儡戏说. 3. 源于古印度梵剧说. 4. 源于宗教仪式说. 第一节 概述. (二)戏曲的形成与发展.

masao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九章 戏曲文化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九章 戏曲文化

  2. 何谓戏曲? “戏曲”与“戏剧”的区别: 两者的范畴不同。 两者在我国出现的先后顺序不同。 中西方文化的界定不同。 “戏曲”的界定。 “至咸淳,永嘉戏曲出,泼少年化之。而后淫哇盛,正音歇。” (《词人吴用章传》) “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 (《戏曲考原》)

  3. 第一节 概述 一、戏曲简史 (一)戏曲起源诸说 1.源于古代宫廷俳优说 2.源于皮影戏和傀儡戏说 3.源于古印度梵剧说 4.源于宗教仪式说

  4. 第一节 概述 (二)戏曲的形成与发展 1.宋金杂剧与宋南戏 2.元杂剧与元南戏 3.明清传奇 4.百花齐放

  5. 第一节 概述 二、戏曲的地理特征 (一)剧种斑斓多彩的地理背景 中国戏曲类型多样,分布广泛,南、北方及少数民族皆有。 地域阻隔、语言和民俗各异,使得同一类民间小戏又分化成许多地方剧种 。

  6. 第一节 概述 (二)九大剧种的地域分布 京剧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剧种,分布遍及全国。 评剧、二人转、豫剧、晋剧和秦腔是我国北方五大剧种,自东而西分布在东北、华北和西北。 越剧、粤剧和川剧是我国南方主要剧种。

  7. 第一节 概述 (三)戏曲和音乐的南北差异——南柔北刚 戏曲离不开音乐,南曲如抽丝,北曲如轮枪。 戏曲乐器南方丝竹,北方鼓吹 。 戏曲唱腔南方柔婉,北方豪迈,高原高亢 。

  8. 三、戏曲的功能 (一)寓教于乐 (二)审美殿堂 (三)活态博物馆 2001年5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宣布第一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单,我国昆曲艺术名列榜首。2006年和2008年,我国陆续公布了第一批、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十大类1175项(每个扩展项目以一个单项计入),其中171项传统戏剧。

  9. 第二节 戏曲景观欣赏 一、戏曲美学特征 (一)综合性 巧妙融合了文学、音乐、舞蹈、绘画、雕塑、武术、杂技等诸多艺术因子。 (二)虚拟性 以简易器物及演员的动作展现时空的变幻,实现“无中生有”。 (三)程式性 不同的角色行当有规定的服饰和化妆,有规范的唱腔和动作 。

  10. 第二节 戏曲景观欣赏 二、戏曲景观欣赏 综合考虑人们接受戏曲文化的感受系统(主要依靠视、听两个感官来接受戏曲信息),可以将戏曲景观划分为视觉景观和听觉景观两大类。 (一)视觉景观 视觉景观划分为舞台人物和舞台布景两类。 1.舞台人物 (1)角色 (习称为“行当” )

  11. 第二节 戏曲景观欣赏 人们常以生(男性)、旦(女性)、净(花脸)、末(年纪较大的男性)、丑(滑稽人物)来概括戏曲中的脚色体系。 旦角 生角

  12. 净角 末角 丑角

  13. 第二节 戏曲景观欣赏 中国戏曲的脚色体系,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笼统到具体,由粗疏到缜密的发展过程。 我国现有剧种,角色分工各有特色,名称也五花八门。 (2)服饰 “戏具谓之行头,行头分为衣、盔、杂、把四箱” 衣:主要是戏衣 盔:主要是冠帽 杂:主要是胡子、鞋子等 把:主要是兵器、器物等

  14. 常见的戏衣———蟒袍 彩绣十团龙红色蟒袍 彩绣红色女蟒袍

  15. 常见的戏衣——帔 彩绣红色团花男帔 三蓝彩绣黄色凤凰女帔

  16. 常见的戏衣——靠 雅墨绣杏黄色大靠

  17. 常见的戏衣——靠 彩绣粉红色女大靠

  18. 常见的戏衣——衣 红色补子男官衣 天青紫色补子女官衣

  19. 常见的戏衣——衣 平金银绣天青色太极图八卦衣 灰僧衣

  20. 常见的冠帽——冠(多为帝王、贵族的礼帽) 凤冠 (女性常用) 平天冠(帝王常用) 紫金冠 (太子常用) 常见的冠帽——盔(为武职人员所戴 ) 夫子盔(武将用) 倒缨盔(武将用) 帅盔(主帅用)

  21. 常见的冠帽——巾(多为软件,属于便服 ) 文生巾(文生用) 解元巾(功名用) 员外巾(员外用) 常见的冠帽——帽(帽类最杂,自皇帽至草帽,有硬有软,名目繁多) 纱帽(官用) 太监帽(太监用) 汾阳帽(宰辅用)

  22. 常见的靴鞋——官靴(靴筒较长,底二寸到四寸厚,白色。可增加身高,加重形象,突出身份。厚底官靴要与宽大、夸张的服装配合,尤其是穿蟒、穿靠的角色常用此靴。)常见的靴鞋——官靴(靴筒较长,底二寸到四寸厚,白色。可增加身高,加重形象,突出身份。厚底官靴要与宽大、夸张的服装配合,尤其是穿蟒、穿靠的角色常用此靴。)

  23. 常见的靴鞋——薄底靴(靴筒较长,但靴底很薄,靴底白色。适合行动较轻巧的一类人物,如官阶较低的官吏或太监、丑角等 。)

  24. 常见的靴鞋——薄底快靴(靴筒较短,靴底薄,底白色。一般武戏的角色,像武生、武旦、武净常用此靴,便于打斗和跳跃翻打。

  25. 常见的靴鞋——彩鞋(旦角常用)

  26. 常见的靴鞋——其它

  27. 常见的髯口 三髯(文雅角用) 一字髯 (粗暴角用) 满髯(生净角用) 扎髯 (净角用) 八字髯(师爷用) 四喜髯 (樵夫用) 吊搭髯 (诙谐角用) 五撮髯 (樵夫用)

  28. 常用的道具与器物

  29. 第二节 戏曲景观欣赏 昆曲服饰配套按常规可分为戏衣、盔帽、靴鞋、髯口四类。 昆曲表演时,人物有相对固定的服饰。 昆曲戏衣多用丝绸、苏绣,色彩图案搭配多显雅致之气,每件戏衣都是精美的艺术品。

  30. 昆曲《桃花扇》 昆曲《牡丹亭》

  31. 第二节 戏曲景观欣赏 京剧的服饰大致可分为六大类:袍服类、短衣类、铠甲类、灰帽类、靴鞋类及辅助服装类。 欣赏京剧时,可通过演员的服饰判断人物的身份或个性。 京剧服饰大多颜色鲜亮,华丽夸张,纹绣华美,做工考究。

  32. 京剧《穆桂英挂帅》

  33. 京剧《霸王别姬》

  34. 黄梅戏服饰灵活多样,常贴近生活。 《打猪草》 《天仙配》

  35. 第二节 戏曲景观欣赏 戏曲服饰在使用上有自己的特点,以昆曲为例。 一方面,装扮有行当、种类的分别,而无时代、季节的变化。 另一方面,穿戴随人物的年龄、身份、性格及出现场合不同发生变化。

  36. 第二节 戏曲景观欣赏 (3)化妆 昆曲 生行面部一般使用红、白、黑三色脂粉和油彩。 旦行同样以红、白、黑三色的胭脂、花粉和油彩涂画面部 。 末行头、面部化妆与生行演员较为接近,但一般要戴上髯口 。 净行常有“七红、八黑、三和尚”之说 。 丑行面部化妆的谱式俗称“豆腐块” 。

  37. 第二节 戏曲景观欣赏 京剧 京剧化妆相对浓厚,掩饰了演员生活中的本来面貌。 京剧脸谱深具内涵。 京 剧 脸 谱 ————基本脸型 姚期(十字门脸) 黄盖(六分脸) 关羽(整脸) 夏候惇(三块瓦脸)

  38. 京 剧 脸 谱 ————眼型 鸟眼 吊客眼 蝶翅眼 尖眼

  39. 京 剧 脸 谱 ————色彩与人物 包拯(黑脸) 严嵩(白脸) 袁绍(粉红脸)

  40. 京 剧 脸 谱 ————色彩与人物 关羽(红脸) 金翅鸟(金银脸) 文字成都(黄脸)

  41. 京 剧 脸 谱 ————色彩与人物 武天虬(绿脸) 窦尔墩(蓝脸) 常遇春(紫脸)

  42. 第二节 戏曲景观欣赏 黄梅戏 与昆曲、京剧相比,黄梅戏演员的化妆要简易得多、生活化得多。 (4)表演 “四功” 指的是唱、念、做、打四种基本手段。 “五法”包括手、眼、身、步、法等方法。 戏曲注重“四功五法”,但不同剧种各有侧重。

  43. 第二节 戏曲景观欣赏 2.舞台布景 (1)舞台 中国戏台建筑具有三大特征 : 一是空间开放 。 二是座南朝北。 三是造型与装饰的独特。

  44. 浙江湖州南浔古戏台

  45. 第二节 戏曲景观欣赏 (2)布景 戏曲舞台上最常见的景物造型是各种道具,梨园行习称其为“砌末”。 最常见的是“一桌两椅”。 京剧布景具象征性。 黄梅戏布景具写实性。

  46. 第二节 戏曲景观欣赏 (二)听觉景观 戏曲听觉景观可分为音乐和剧目(包括故事与语言)两个部分。 1.音乐 戏曲中的乐队,梨园行习称为“场面”。 戏曲乐队的发展。 (1)昆曲音乐:婉丽妩媚、一唱三叹 (2)京剧音乐:高亢激越、凝重稳健 (3)越剧音乐:委婉清丽、缠绵隽永 (4)黄梅戏音乐:通俗简约、活泼灵动

  47. 第二节 戏曲景观欣赏 2.剧目 (1)昆曲剧目 :剧目丰富,折子戏见长,语言优美 (2)京剧剧目:剧目极丰,涵盖面广,宣扬儒家精髓 (3)越剧剧目:善于展现凄美婉约的古典文学作品 (4)黄梅戏剧目:以“小”为主,朴实通俗

  48. 复习思考题 1.简述中国戏曲发展简史。 2.理解并举例说明戏曲的地理特征。 3.理解并举例说明戏曲的主要功能。 4.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简要说明戏剧在我国国家 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地位? 5.理解并举例说明戏曲的审美特征。 6.理解并举例说明戏曲的视觉景观。 7.理解并举列说明戏曲的听觉景观。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