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likes | 449 Views
第 11 章 螺杆菌与弯曲菌. 学习要求. 1 )熟悉幽门螺杆菌、空肠弯曲菌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性。 2 )了解幽门螺杆菌、空肠弯曲菌的抗原结构,致病物质,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 第一 节螺杆菌属. 螺杆菌是一群氧化酶和触酶阳性,微需氧、 37℃ 能生长,在 25 ℃ 和 42 ℃ 生长不良的革兰阴性弯曲菌 对人致病的有 3 种,其中最主要的是幽门螺杆菌( Hp ), 1983 年由马歇尔和沃伦发现并培养成功。. 1982 年前 辛辣食物 胃酸过多 生活压力 生活方式. 引起胃溃疡. 幽门螺杆菌的发现经过.
E N D
学习要求 • 1)熟悉幽门螺杆菌、空肠弯曲菌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性。 • 2)了解幽门螺杆菌、空肠弯曲菌的抗原结构,致病物质,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
第一 节螺杆菌属 • 螺杆菌是一群氧化酶和触酶阳性,微需氧、37℃能生长,在25 ℃和42 ℃生长不良的革兰阴性弯曲菌 • 对人致病的有3种,其中最主要的是幽门螺杆菌(Hp),1983年由马歇尔和沃伦发现并培养成功。
1982年前 • 辛辣食物 • 胃酸过多 • 生活压力 • 生活方式 引起胃溃疡
幽门螺杆菌的发现经过 • 1979年,病理学医生Warren在慢性胃炎患者的胃窦黏膜组织切片上观察到一种弯曲状细菌,并且发现这种细菌邻近的胃黏膜总是有炎症存在,因而意识到这种细菌和慢性胃炎可能有密切关系。 • 1981年,消化科临床医生Marshall与Warren合作,他们以100例接受胃镜检查及活检的胃病患者为对象进行研究,证明这种细菌的存在确实与胃炎相关。此外他们还发现,这种细菌还存在于所有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大多数胃溃疡患者和约一半胃癌患者的胃黏膜中。 • 经过多次失败之后,1982年4月,Marshall终于从胃黏膜活检样本中成功培养和分离出了这种细菌。为了进一步证实这种细菌就是导致胃炎的罪魁祸首,Marshall和另一位医生Morris不惜喝下含有这种细菌的培养液,结果大病一场。 • 基于这些结果,Marshall和Warren提出幽门螺杆菌涉及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学。1984年4月5号,他们的成果发表于在世界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lancet)上。
幽门螺杆菌发现的意义 • 大量研究表明,超过90%的十二指肠溃疡和80%左右的胃溃疡,都是由幽门螺杆菌感染所导致的。目前,消化科医生已经可以通过内窥镜检查和呼气试验等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 • 抗生素的治疗方法已被证明能够根治胃溃疡等疾病。 • 幽门螺杆菌及其作用的发现,打破了当时已经流行多年的人们对胃炎和消化性溃疡发病机理的错误认识,被誉为是消化病学研究领域的里程碑式的革命。由于他们的发现,溃疡病从原先难以治愈反复发作的慢性病,变成了一种采用短疗程的抗生素和抑酸剂就可治愈的疾病,大幅度提高了胃溃疡等患者获得彻底治愈的机会,为改善人类生活质量作出了贡献。
马歇尔和沃伦:2005年10月3日,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宣布,把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澳大利亚科学家巴里·马歇尔和罗宾·沃伦,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导致胃炎和胃溃疡的细菌——幽门螺杆菌。马歇尔和沃伦分享130万美元的奖金。马歇尔和沃伦:2005年10月3日,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宣布,把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澳大利亚科学家巴里·马歇尔和罗宾·沃伦,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导致胃炎和胃溃疡的细菌——幽门螺杆菌。马歇尔和沃伦分享130万美元的奖金。
世界范围内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发生率 西 欧 30-50% 东欧 70-90% 美国/加拿大 30-40% 亚洲 70-80% 拉丁美洲 70-90% 非 洲 70-90% 澳大利亚 20%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消化系统疾病密切相关 • 近二十多年的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 淋巴瘤和胃癌的主要致病因素。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 (WHO/IARC) 将幽门螺杆菌定为Ⅰ类致癌原。 • 15%-20%的HP感染者会发展成消化性溃疡 • HP感染者发生胃癌和MALT淋巴瘤的风险较未感染人群增高了2-6倍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和胃癌 HP感染 慢性胃炎 萎缩型胃炎 肠上皮化生 不典型增生 胃癌
一、生物学性状 • 革兰阴性 • 螺旋状弯曲,在胃粘膜环境中,具有典型的形态,在陈旧培养物中,可呈圆球状 • 单端或双端有多根带鞘鞭毛,运动活泼。 • 无芽孢 (一)形态染色
(二)培养特性和生化反应 • 微需氧,营养要求高,需动物血液或血清。 • 37℃能生长,在25 ℃和42 ℃生长不良 • 过氧化氢酶和氧化酶阳性。尿素酶丰富,是鉴定的主要依据之一。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 致病物质:鞭毛、黏附素、尿素酶、蛋白酶和细胞毒素等协同作用的结果。 • 与人类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有密切关系 • 致病机制尚不清楚。疾病特征包括胃部炎症、胃酸产生改变和组织破坏。 • 感染HP后,可产生多种特异性抗体,可维持多年,但保护作用不明显,与胃炎的严重程度也无直接关系。
三、微生物学检验 • (一)侵袭性检查方法 • 标本采集:胃、十二指肠粘膜标本 • 显微镜检查: • 直接镜检 • 活检标本革兰染色 • 组织学切片染色检查 • 分离培养 • 快速脲酶试验:2h内可观察结果 • 分子生物学技术:PCR法
快速脲酶试验 是—种简便实用、快速敏感、较为准确可靠的 诊断方法。脲酶试剂由尿素、基质、酚红指示 剂等组成, 将小块的活组织块放人装有尿素培 养基瓶内,如培养基由黄变为红色为阳性,提 示该菌脲酶已将尿素分解。
(二)非侵袭性检查方法------13C或14C标记尿素呼吸试验(二)非侵袭性检查方法------13C或14C标记尿素呼吸试验 病人禁食一夜,进食用13c或14c标记的尿 素,HP产生的尿素酶分解脲素释放 CO2, 因此可测定病人呼吸中释放带有同位素 的CO2量,如CO2含量超过标准,提示有 HP存在。 该方法敏感性与特异性均好。
第二 节 弯曲菌属 是一类呈逗点状或S 形的G-菌,广泛分布 于动物界,其中有些可引起动物与人类的 腹泻、胃肠炎和肠道外感染等疾病。对人 致病有空肠弯曲菌、大肠弯曲菌、胎儿弯 曲菌等,其中空肠弯曲菌是腹泻的常见病 原菌。
一、生物学性状 (一)形态染色 • 革兰阴性菌,螺旋形、S形,一端或两端有单鞭毛,无芽孢,无荚膜,运动活泼,暗视野下呈投标样运动。
(二)培养特性 • 微需氧 • 最适生长温度随菌种而定 • 营养要求高,常用改良弯曲菌培养基(Campy-BAP) • 菌落:扁平湿润边缘不整齐,圆形、突起、湿润、黏液样外观
(三)生化反应 • 氧化酶阳性 • 触酶阳性 • 不分解和不发酵糖 • 不分解尿素 (四)抵抗力 • 抵抗力不强,对理化因素敏感; • 对红霉素、新霉素、庆大霉素等多种抗生素敏感。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 传播方式:空肠弯曲菌为多种动物的正常菌群,可通过其排泄物污染食物饮水等经口感染; • 致病物质:粘附素、肠毒素、细胞毒素、内毒素等致病物质 • 感染对象:人群普遍易感,主要为5岁以下儿童。 • 所致疾病:急性肠炎、集体性食物中毒;细菌也可进入血液引起败血症和其他脏器感染; • 感染后可产生特异性抗体,产生调理吞噬作用。
三、微生物学检查 • 标本采集:粪便,肛拭,剩余食物,立即送检 • 镜检: • 悬滴法动力检查观察投标样或螺旋动力 • 染色检查:革兰阴性细小弯曲菌 • 培养:微需氧、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