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0

飛龍脈法

飛龍脈法. 讲座的缘起. 个人对脉诊学习的领悟. 对“频湖脉学”的领悟. 脉位:(浮、中、沉  寸、关、尺)     浮、沉、伏 2, 脉率:迟、数、疾 3, 脉的流动性: 滑、涩 4, 脉搏动的力度:虚、实、弱、细、濡、牢 5, 脉的顺应性(硬度):弦、革、芤 6, 脉的张力:缓、紧、散 7, 脉的体积:洪、微 8’ 脉的长度:长、短、动 9, 脉的节律:促、结、代. 现行公开的各套脉法简介: “精确脉诊代教录”:王光宇 “中华脉神”:许耀远 “我的脉学探索”:金伟. 发 愿. 飛 龍 脈 法.   飞龙脉法的传承. 孟河医派

Download Presentation

飛龍脈法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飛龍脈法

  2. 讲座的缘起

  3. 个人对脉诊学习的领悟

  4. 对“频湖脉学”的领悟 • 脉位:(浮、中、沉  寸、关、尺) •     浮、沉、伏 • 2, 脉率:迟、数、疾 • 3, 脉的流动性: 滑、涩 • 4, 脉搏动的力度:虚、实、弱、细、濡、牢 • 5, 脉的顺应性(硬度):弦、革、芤 • 6, 脉的张力:缓、紧、散 • 7, 脉的体积:洪、微 • 8’ 脉的长度:长、短、动 • 9, 脉的节律:促、结、代

  5. 现行公开的各套脉法简介: • “精确脉诊代教录”:王光宇 • “中华脉神”:许耀远 • “我的脉学探索”:金伟

  6. 发 愿

  7. 飛 龍 脈 法

  8.   飞龙脉法的传承

  9. 孟河医派 是江苏医家一大流派,孟河医家,最具代表性的是费、马、巢、丁四大家

  10. 丁甘仁(1865年~1926年),名泽周,为孟河医派代表人物之一 中医临床家、教育家。早期创办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培养中医人才,成绩卓著。最早主张伤寒、温病学说统一;于临床,打破常规,经方、时方并用治疗急症热病,开中医学术界伤寒、温病统一论之先河。

  11. 丁家三世业医,堂兄丁松溪学医于费伯雄 (1800年~1879年,是孟河医派的奠基人),尽得其传。丁甘仁初受教于丁松溪,继而学医于圩塘马绍成。19岁娶妻马氏,又从业于一代宗匠马培之。他 勤学深研,无问寒暑,对马氏的治疗经验,如内科方案的记录、外科方案的炼制,积累甚富,因此,能兼收并蓄马氏内外二科(包括喉科)之长。

  12. 以前的中医界多以私人传授医学技术,而且思想保守,对某些医 学良方,秘而不宣,他认为这种个体授医术的方法,不能很快培养中医人才。创办近代中医教育,培养中医后继人才,是中医事业发展的关键,他倾心于中医教育事 业,慨然以发扬中医为已任,立志兴学,培养后继人才,乃联合同道夏应堂、谢观等集资办学,创办“上海中医专门学校”(现为上海中医药大学),于1917年 7月正式开学,开创了近代中医教育的先河。接着先后成立沪南、沪北两所广益中医院,为在校学生提供临证实习基地。两年后,又创办了“女子中医专门学校”。  

  13. 1920年,丁甘仁又发起成立“国医学会 ”,首次把中医师组织起来,相互切磋,开团结协作之风。为了加强中医学术研究,又发行《国医杂志》,成立“江苏省中医联合会”,丁甘仁为首任会长,从而使 医林同道得以互通声气,加强了全国中医界的联系。他坚持虚心学习的态度,尝谓“学无止境,见闻宜广”。与当时的汪莲石、余听鸿、唐容川、张聿青诸同道常相 交往,不断吸取各家之长。

  14. 上海中医专门学校与女子中医专门学校相继成立后,丁氏担任两校董事会主任兼女校之长,并聘请当时的知名人士谢观担任中医专校校长,曹颖甫任教务长。他对学 校教学抓得很紧,亲自抓课程的计划与安排, 他所著述的《脉学辑要》、《医经辑要》、《药性辑要》,均为早年上海中医专门学校课本

  15. 建国后担任上海中医学院院长的程门雪、黄文东,以及建国前后的著名中医丁济万、曹仲衡、刘佐彤、王一仁、盛梦 仙、张伯臾、秦伯未、许半龙、陈耀堂、章次公、王慎轩、陈存仁等,均为早期毕业于上海中医专门学校的高材生。

  16. Dr John H. F. Shen 沈鹤峰 Giovanni Maciocia, Jane Lyttleton, Lonny Jarrett, Peter Deadman and many other leaders in our profession.

  17. 現代中醫脈診「飛龍脈法」的發展, 充滿了傳奇性

  18. 沈醫師先从大陆转到台湾,在台未及傳授本門脈法,便輾轉由台灣經越南,於一九七一年,移居美國。從此開始其活人無數,以傳統中醫而名揚西方世界的生涯。遺憾的是,此派脈診源流,自古不外傳。沈醫師雖有七位子女,卻無一欲繼承其衣缽。蒼天有意,不讓這利益眾生的技藝,消失於世。在一九七三年, 美籍猶太人漢默醫師,因緣際會的成為沈醫師入室弟子,繼承道統。 

  19. 漢默醫師雖然當時已是聲譽卓著的西醫精神科醫師,年屆知天命之年(45岁),但與沈醫師初次見面,即被其高明的醫術深深吸引,特別是脈診。當下拜師學藝。 自此伴隨沈醫師看診八年,前後總共從游二十七年。直至二00一年沈醫師病逝上海為止。 

  20.  在脈位方面,共有二十八個脈位。  •  雙手寸、關、尺的六個主要脈位,和 •  其他與臟腑相應的二十二個輔助脈位。 •  整體脈更可以細分成包括浮、中、沉在內 •   的八個不同层次。

  21. 在脈質方面,飛龍脈法約有八十種脈質。 它們分門別類的歸屬在   節律、穩定性、   速率、體積、深度、   大小、形狀     等七個主要屬性裡。 例如傳統滑脈、澀脈的脈象,在現代中醫脈診被歸類到“形狀”的脈質屬性中。

  22. 飛龍脈法對於整體脈象的把握,可以揭示中醫傳統的病因、病機診斷飛龍脈法對於整體脈象的把握,可以揭示中醫傳統的病因、病機診斷     氣虛  血虛 氣滯血瘀 二十八個脈位的具體脈象又可以揭示現代解剖學的定性診斷     膽結石  子宮肌瘤  胃潰瘍

  23. 雙手整體脈

  24. 單手脈

  25. 主要脈位

  26. 輔助脈位

  27. 輔助脈位

  28. 「飛龍脈法」具有三大特点。

  29. 其一,融合古今,橫跨東西方思想的特点。 現代中 醫脈診源自於明末清初丁氏孟河醫派,綜合傳統內經、難經、脈經乃至明清中醫脈診之長。後因戰亂流離,隨上海沈醫師輾轉由台灣經越南,於一九七零年代,西傳 至北美。再由其美國嫡傳弟子漢默醫師把自己二十七年臨床實踐的體驗,融合現代醫學的觀念,創新總結為以二十八個脈位為經,八十種脈質為緯的脈診方法。

  30.   其 二,快速入門的特点。 自古以來學習脈診,最令人深感挫折者,就是「心中易了,指下難明」的宿命。現代中醫脈診擁有獨特的上手訓練方式,讓初學者很容易抓住 手感,迅速入門,充分享受學以致用的樂趣。 

  31. 其三,參考資料完整,充滿了生命力的特点。 獲得師父領進門之後,雖然修行在個人,也可不斷的進步。現代中 醫脈診「飛龍脈法」,將前人的心得,條理清晰的整理記載下來。這使得脈診經驗能夠有效的傳承,學習脈診者不需浪費長年摸索的時間,就具有甘露灌頂般的效 果。因此除了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就能夠登堂入室之外。一旦上手之後,更可以以前人經驗為師,迅速擴充自己把脈診斷的能力,獲致加倍相乘的進步效果。

  32. 飛龍脈法的特色列舉一二: 1, 氣的九種狀態 血的三種狀態 2,心理學特色

  33. 血的三個層次

  34. 飛龍脈法應用案例分享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