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0 likes | 749 Views
人体胚胎学. 泌尿和生殖系统的发生. 蒋 杞 英. 第24章 泌尿生殖系统的发生. 一、泌尿系统的发生. 1. 肾和输尿管的发生. 1.1 原基: 间介中胚层 颈段 → 生肾节 → 前肾 尾段 → 生肾索 → 中肾、后肾. 1.2 前肾 生肾节 → 前肾小管 , 前肾管 →退化. 1.3 中肾 1) 生肾索 → 尿生殖嵴 → 中肾嵴 → 中肾. 2) 中肾小管 → 大部分消失 中肾管 → 通入泄殖腔. 1.4 后肾 原基:中肾管末端 → 输尿管芽 中肾嵴尾侧→ 生后肾组织.
E N D
人体胚胎学 泌尿和生殖系统的发生 蒋 杞 英
第24章 泌尿生殖系统的发生 一、泌尿系统的发生 1.肾和输尿管的发生 • 1.1 原基: • 间介中胚层 • 颈段→ 生肾节 →前肾 • 尾段→生肾索 →中肾、后肾
1.2 前肾 生肾节→前肾小管,前肾管→退化 1.3 中肾 1) 生肾索→尿生殖嵴→中肾嵴→中肾
2) 中肾小管→大部分消失 • 中肾管→通入泄殖腔
1.4 后肾 • 原基:中肾管末端→输尿管芽 • 中肾嵴尾侧→生后肾组织
2) 输尿管芽→ 反复分支→集合小管、肾盏、肾盂、输尿管
输尿管芽 3) 生后肾组织→ → →肾单位→与集合小管相通 诱导
2.膀胱和尿道的发生 1)尿生殖窦(上段)→膀胱→ 尖与尿囊相通(以后闭锁)
2)中段→尿道(男仅前列腺部与膜部) 3)下段→ 尿道海绵体部(男), 阴道前庭(女)
3.常见畸形 • 3.1多囊肾 • (polycystic kidney) • 肾含许多囊泡,可引 • 起肾功能衰竭 • 集合小管发育异常或 • 与肾单位未接通
3.2异位肾 • 肾未正常上升,常见停留于盆腔 • 3.3马蹄肾 • 两肾未上升,尾端融合,位置低
3.4双输尿管 • 输尿管芽过早分支(完全或部分) • 两条输尿管,或输尿管分叉
3.5脐尿瘘(urachal fistula) • 尿囊未闭锁 • 尿液可从脐漏出
二、生殖系统的发生 • 生殖腺的发生:生殖腺嵴(体腔上皮,间充质) • 原始生殖细胞 • 1.1未分化期:尿生殖嵴→生殖腺嵴→ 上皮→初级性索
1.2睾丸的发生 • Y→ SRY→初级性索→ 髓质→生精小管 • ↗上皮细胞→支持细胞 • ↘原始生殖细胞→精原细胞
2) 间充质 (表面)→白膜 (性索之间 ) →睾丸间质细胞→雄激素
1.3卵巢的发生 1)XX(no SRY) →初级性索→髓质→消失 2)体腔上皮→次级性索 (含原始生殖细胞 )
3)次级性索→ 细胞团 原始生殖细胞→卵原细胞 上皮细胞→ 卵泡细胞 原始卵泡 4) 卵原细胞→初级卵母细胞
1.4 睾丸下降 1) 间充质→ 引带(睾丸——生殖隆起) 2)胚体快速生长 引带缩短 → 睾丸下降→ 阴囊 腹股沟管
3)腹膜囊→鞘突→阴囊→ 鞘膜腔 4) 鞘突近段→出生时闭锁
2.生殖管道的发育 2.1 原基:中肾管,中肾旁管
2.2 未分化期 • 体腔上皮凹陷 → • 中肾旁管 • 头端→通入体腔 • 尾端融合→子宫管 • 2)子宫管下端→ • 尿生殖窦→ 窦结节
2.3男性生殖管道的发生 • 1)(间质细胞→) 雄激素(A)→ • 中肾管→ 附睾管,输精管,射精管,精囊 • 中肾小管→睾丸输出小管 2)(支持细胞→) 抗中肾旁管激素(AMH)→中肾旁管退化
2.4女性生殖管道的发生 (无A 和AMH) 1) 中肾管→ 退化 2)中肾旁管→ 输卵管 子宫管→子宫,阴道上1/3
4.常见畸形 • 4.1隐睾(cryptochidism) • 一侧或双侧睾丸未下降 • 入阴囊 • 可能与雄激素不足有关 • 睾丸在腹腔或腹股沟处 • 双侧隐睾可致男性不育
4.2先天性腹股沟疝(congenital inguinal hernia) • 腹腔与鞘膜腔之间的通道未闭合 • 肠管可降入阴囊
4.3双子宫、双角子宫:中肾旁管下段未愈合(A),4.3双子宫、双角子宫:中肾旁管下段未愈合(A), 或仅其上半部分未愈合(B) 4.4 阴道闭锁:阴道板 未形成或未空腔化
4.5两性畸形 • 真两性畸形:罕见. 有两性性腺,外生殖器呈间性 • 2) 假两性畸形 • 生殖腺为睾丸(男) • 或卵巢(女) • 外生殖器更像女性或 • 男性 • 雄激素分泌不足(男) • 或过多(女)
4.6睾丸女性化综合征 • 染色体为44+XY • 睾丸常在腹股沟部,无精子发生 • 体细胞缺乏雄激素受体 • 外生殖器向女性分化,但无输卵管、子宫
重点内容 • 肾的发生及畸形的形成 • 生殖系统的发生及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