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 likes | 378 Views
晚明士商相雜與大眾社會的興起. 邱澎生 ( 2013/03/27 ). 四項主題. 一 ‧ 由士商相雜到「富而好禮」 二 ‧ 大眾文學的拓展 三 ‧ 藏書 / 出版 / 閱讀的擴大結合 四 ‧ 功過格的流行. 晚明的「中國月亮」與「西洋浪潮」.
E N D
晚明士商相雜與大眾社會的興起 邱澎生(2013/03/27)
四項主題 一‧由士商相雜到「富而好禮」 二‧大眾文學的拓展 三‧藏書/出版/閱讀的擴大結合 四‧功過格的流行
晚明的「中國月亮」與「西洋浪潮」 • 卜正民(Timothy Brook):「十六世紀世界經濟的中心還不在歐洲…與其說中國經濟正在大西洋的浪潮前走向衰落,我們更應該將大西洋的浪潮,看作是正在由中國這個月亮牽引著。如果說歐洲人正努力在世界經濟中為他們自己構建一個地盤的話,那麼,這個地盤就是通向中國的」(《縱樂的困惑——明朝的商業與文化》,台北:聯經出版公司,2004,頁15) • 邱澎生,「中國月亮牽引下的西洋浪潮:也讀《縱樂的困惑》」,歷史阿牛的雅虎部落格( http://tw.myblog.yahoo.com/historian-pengshan/article?mid=467&next=367&l=f&fid=8 )
士人「治生」與商人「賈道」 1.韓邦奇為席銘(1481-1523)寫〈大明席君墓誌銘〉:「丈夫苟不能立功名於世,抑豈為汗粒之偶,不能樹基業於家哉!」(韓邦奇《苑洛集》卷6) 2.汪道昆(1525-1593)記徽州民俗:「不儒則賈,相代若踐更」,並論道:「要之,良賈何負閎儒」(汪道昆《太函集》卷55) 3.陳確(1604-1677)記「業布、米」之浙江海寧商人沈方憲,不僅孝順友愛,且鄉人「亟稱其賈法之廉平」,因而論道:「今之儒者皆以學賈,而以方憲乃以賈學。若方憲者,真可謂好學矣。學,豈惟舉業之工已哉!」(《陳確集》文集卷17) 4. 陳確〈學者以治生為本論〉:「勤儉治生,洵是學人本事…治生尤切於讀書…惟真志於學者,則必能讀書,必能治生。天下豈有白丁聖賢、敗子聖賢哉!」(《陳確集》文集卷5) 余英時《中國近世宗教倫理與商人精神》(1987初版;2004增訂版)頁112、109、 133、 101
士商相雜下的士人「商人化」 • 余英時《中國近世宗教倫理與商人精神》:長期士商相雜,「有些士大夫(特別如汪道昆)根本已改從商人的觀點來看世界了」 • 卜正民(Timothy Brook)《縱樂的困惑》 (方駿、王秀麗、羅天佑譯):有越來越的士人,其實私下已經是「商人」
由士商相雜到「富而好禮」 明末清初,唐甄(1630-1704)批評晚明以來的「講學」風氣:「升五尺之座,坐虎豹之皮,環而聽之者百千人。在堂下者,望而不見;負壁者、及階者,見而不聞;在尋丈之間者,聞而不知;在左右前後者,知而不得。是之謂觀講,眾觀而已,何異之有?」(《潛書》上編〈講學〉頁43-45 ) 清初,李顒(二曲, 1627-1705)撰《觀感錄》,「彙萃古今至卑賤之人,而卒自勉勵為大豪傑、大賢人之品者,勒為此書」;「無聖凡,無貴賤,一也」→ 鹽丁、樵夫、吏胥、窰匠、商賈、農夫、賣油傭、戍卒、網巾匠→「亦講學之效,不可誣也」(《二曲集》新校本,中華書局,頁272、287)
晚明士商相雜/富而好禮的研究 • 余英時,2007(1987),《中國近世宗教倫理與商人精神(增訂版)》 • 余英時,1993,〈明清變遷時期社會與文化的轉變〉,收入余英時等編《中國歷史轉型時期的知識份子》頁35-42 • 卜正民(Timothy Brook),2004(1998),《縱樂的困惑》(方駿、 王秀麗、羅天佑譯) • 王汎森,2004(1999),〈明代心學家的社會角色—以顏鈞的「急救心火」為例〉,收入氏著《晚明清初思想十論》頁1-28 • 王鴻泰,2009,〈明清的資訊傳播、社會想像與公眾社會〉,《明代研究》12:41-92
「大眾文學」的拓展 • 一、戱劇。由元代北方「雜劇」到明中期三大南方「傳奇」:李開先(1502-1568)《寶劍記》(嘉靖26年,1547)、梁辰魚(約1521-1594)《浣紗記》(隆慶年間)、《鳴鳯記》(隆慶、萬曆初年)。湯顯祖(1550-1616)《牡丹亭(還魂記)》等「玉茗堂四夢」、沈璟(1553-1610)「傳奇十七種」(王天有、高壽仙《明史》頁318-322、427-432)。李玉(1612-1681)「傳奇六十種」 • 二、小說。中國四大小說:施耐庵(1296-1372)《水滸傳》定型本、羅貫中(1330-1400)《三國演義》定型本、吳承恩(約1500-1582)《西遊記》(萬曆20年世德堂刊本)、蘭陵笑笑生《金瓶梅》。馮夢龍(1574-1646)「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凌濛初(1580-1644)「二拍」(拍案驚奇) • 黃衛總《中華帝國晚期的欲望與小說論述》(張蘊爽譯)Ch1〈晚明士人對欲望的焦慮和矛盾心理〉、Ch2〈情之論爭〉、Ch3〈從欲到情〉
何自為情死?《牡丹亭》的「文化美學」 • 《牡丹亭》曲文:「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頽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鄭培凱〈湯顯祖的文藝觀與牡丹亭曲文的藝術成就〉,收入氏著《湯顯祖與晚明文化》頁248) • 湯顯祖《牡丹亭》劇作出版後,大獲好評。蘇州府太倉州有位女讀者俞二娘,讀後大受感動,不僅為《牡丹亭》批注,並還為劇中人物深深感動,最終甚至「惋憤而終」。湯顯祖聞訊,為其作有詩作:「何自為情死?悲傷必有神。一時文字業,天下有心人」( 《湯顯祖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73,卷16,頁655 )
入戱題材的擴大:社會風情與政治時事 • 李玉,字玄玉,一作元玉,號蘇門嘯侶、一笠庵主人,蘇州吳縣人,劇作盛行,時稱「言詞滿天下」。焦循《劇說》:「(李)元玉係申相國家人,為申公子所抑,不得應科舉,因著傳奇以抒其憤。而一、人、永、占,尤盛傳於時」(轉引陳古虞等點校,《李玉戱曲集》上冊頁2)「社會風情劇」:一棒雪、人獸關、永團圓、占花魁 • 時事劇《清忠譜》,描寫天啟年間東林黨人與民眾共同對抗魏忠賢「閹黨」的當代政治事件。參見:巫仁恕 〈明清之際江南時事劇的發展及其所反映的社會心態〉,《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31期(1999),頁1-48
書籍做為新的「炫耀性消費」 胡應麟(1551-1602):「如書籍之雕板,婦人之纏足,皆唐末五代始之,盛於宋,極於元,而又極盛於今。二事顛末絕相類;纏足本閨幃瑣屑,故學者多忽之」(《丹鉛新錄》,轉引高彥頤,《纏足 : 「金蓮崇拜」盛極而衰的演變》(苗延威譯),2007,頁209) 以「血統」標識權力、財富地位的貴族社會→以寫文章、擁有書籍乃至纏足婦女做「炫耀性消費」的新型社會(高彥頤,2007:373-374)
晚明私人藏書家的興起 • 「江浙藏書家,向推項子京(項元汴,1525-1590)白雪堂,常熟(錢謙益)之絳雲樓,范西齋天一閣,徐建菴(徐乾學,1631-1694)傳是樓,朱竹垞(朱彝尊,1629-1709)曝書亭,毛子晉(毛晉,1599-1659)汲古閣,曹倦圃(曹錫黼)古林,鈕石溪世學堂,馬寒中(馬思賛)道古樓,黃明立(黃虞稷,1629-1691)千頃齋,祁東亭曠園。近時,則趙谷林(趙一清)小山堂,馬秋玉(馬曰琯,1688-1755)玲瓏山館,吳尺鳧(吳城)瓶花齋,及予家開萬樓」(汪啟淑《水曹清暇錄》卷1〈江浙藏書家〉頁15)
由藏書樓到地方圖書館 范欽(1506-1585),浙江寧波人,字堯卿,號東明,嘉靖四十年(1561)歸宦,始建「天一閣」(初名「東明草堂」),藏書七萬卷。其子范大沖(1540-1602,室名「西郭草堂」)、曾孫范光文(1600-1672),皆續購書( 《歷代藏書家辭典》頁269)。註:《天一閣藏明代方志選刊》(1964)、《天一閣藏明代政書珍本叢刊》(2010) 毛晉(1598-1609)積書前後達八萬四千冊,時諺有云:「三百六十行生意,不如鬻書于毛氏」(梁戰、郭群一編《歷代藏書家辭典》頁19)
銅臭與書香:晚明出版商的世界 • 郎瑛(1487-1566):「(福建書坊)專以貨利為計,但遇各省所刻好書,聞開價高,即便翻刻」( 《七脩類稿》,卷45,〈事物類〉,「書冊」條,頁665 ) • 余象斗在自編《八仙出處東遊記》裡,大罵盜版書商盜印自己出版書籍:「逐利之無恥與異方之浪棍、遷徙之逃奴,專欲翻人已成之刻者,襲人唾餘,得無垂首而汗顏,無恥之甚乎? 」但其實他自己即曾盜版南京書坊書籍,且「不僅翻(印)人已成之刻,甚至攘別人之作為己(之作)」 (朱傳譽,〈明代出版家余象斗傳奇〉,《中外文學》,16:4(1987),頁164 ) • 「十竹齋主人」胡正言的「生活美學」(馬孟晶 〈文人雅趣與商業書坊:十竹齋書畫譜和箋譜的刊印與胡正言的出版事業〉,《新史學》10: 3(1999):1-54)
16世紀後的科舉考試用書市場 • 李詡(1506-1593):「余少時學舉子業,並無刊本,……今滿目坊刻,亦世華之一驗也」(《戒庵老人漫筆》,轉引謝國楨《明代社會經濟史料選編》上冊頁333) • 顧炎武(1613~1682)考證,弘治六年(1493)已有「刻板時文」考試用書,當時主考官即對此驚告道:「學者往往記誦,鮮以講究為事」 (《日知錄》卷19頁472) 。15世紀末已有「刻板時文」,只是數量不多 • 孔尚任(1648~1718)的《桃花扇》裡,創造了一位明末在南京三山街開設「二酉堂」書坊的出版商蔡益所,出場自我介紹時的唸白:「俺蔡益所,既射了貿易詩書之利,又收了文字流傳之功。憑他進士舉人,見俺作揖拱手,好不體面」(孔尚任《桃花扇》第29齣〈逮社〉) • 邱澎生〈明代蘇州營利出版事業及其社會效應〉,《九州學刊》,5卷2期(1992):139-159
科舉考試用書的「應考寶典」 香港城市大學邵逸夫圖書館 「電子典藏特展」(http://lbdparchive.lib.cityu.edu.hk/vufind/)漢古籍特藏:袁黃原著,沈昌世增訂,《增訂二三場群書備考》(崇禎5年,1632重刊本)
「三、百、千、萬」:日用類書的編輯與刊行 《五車萬寶全書》(現藏日本宮內廳書陵部)
《三台萬用正宗》(萬曆27年刊本)卷27〈護幼門〉《三台萬用正宗》(萬曆27年刊本)卷27〈護幼門〉 吳蕙芳《萬寶全書 : 明清時期的民間生活實錄 》(臺北:2001)頁365
《三台萬用正宗》(萬曆27年刊本)卷29〈星命門〉《三台萬用正宗》(萬曆27年刊本)卷29〈星命門〉 吳蕙芳《萬寶全書 : 明清時期的民間生活實錄 》頁229
「功過格」的世界 (明)袁黃(了凡)《功過格分類彙編 》(臺北:新文豐,1989) 收錄「敦倫格、脩身格、勸化格、救濟格」以及「居官功過格」 統計「功格、過格」 :「令所行之事,逐日登記,善則記數,惡則退除」
自利與利他的結合:敦倫格、修身格、勸化格(勸善、化恶)、救濟格(救人、利物)自利與利他的結合:敦倫格、修身格、勸化格(勸善、化恶)、救濟格(救人、利物) (明)袁黃《功過格分類彙編 》頁254
基本格式:某年某月每晚登記→某日「功、過」→本月「功、共、折准積功、連前共積」基本格式:某年某月每晚登記→某日「功、過」→本月「功、共、折准積功、連前共積」 (明)袁黃《功過格分類彙編 》頁255
《當官功過格》、《公門不費錢功德) • 明末出版《迪吉錄》,收錄《當官功過格》,分列「功格」50條、「過格」38條,其中有關司法審判者至少佔一半 • 「免冤大辟(死刑)一人,當百功;免冤永戍(流刑)一人,當五十功」;「懲治訟師、扛證(做偽證)不得刁唆搆釁,保人身家,算十功」;「凡問罪成招,本有生路,不與開一線,只求上司不駁,算十過…事不即決,淹禁停滯,使訟中生訟,破人身家,算十過…不禁溺女惡習,算百過」
袁黃《了凡四訓》的「立命之學」 〈積善之方〉:「若復精而言之,善有真有假,有端有曲,有陰有陽,有是有非,有偏有正,有半有滿,有大有小,有難有易。皆當深辨。為善而不窮理,則自謂行持,豈知造孽,枉費苦心,無益也。」 「造命者,天;立命者,我。力行善事,廣積陰德,何福不可求!」;「舉頭三尺,決有神明;趨吉避凶,斷然由我」;「有志於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於富貴者,必得富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