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7

中国共产党党史简介

中国共产党党史简介. 为什么要学习党史?. 古人 “ 以史鉴今 ” 之说,江泽民同志也强调用党史 “ 资政育人 ” 。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本身就是一部具有丰富内容的教科书。1921年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时,仅有50多名党员,但只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就建立了新中国,成为执政党。尔后在领导中国人民建设与改革的历程中,不断战胜和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党组织本身也发展为具有6600多万党员的世界上最大的政党。.

Download Presentation

中国共产党党史简介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中国共产党党史简介

  2. 为什么要学习党史? • 古人“以史鉴今”之说,江泽民同志也强调用党史“资政育人”。 •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本身就是一部具有丰富内容的教科书。1921年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时,仅有50多名党员,但只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就建立了新中国,成为执政党。尔后在领导中国人民建设与改革的历程中,不断战胜和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党组织本身也发展为具有6600多万党员的世界上最大的政党。

  3. 党史中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党的建设的经验、领导武装斗争的经验、执政的经验、搞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等等,以及经受挫折失败的教训,都是我们宝贵的财富。 作为年青的一代,认真学习党的历史,对继承和发扬光荣革命传统、党的优良作风,对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是十分必要的和有益的。

  4. 党的历史分期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919年五四运动~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 •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1949年10月~1976年10月) •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976年10月~至今)

  5. 第一部分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中国共产党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党史上被称作“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 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1919年9月~1923年5月)、 大革命时期(1923年6月~1927年7月)、 土地革命时期(1927年8月~1937年7月)、 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7月~1945年8月) 全国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8月~1949年10月) 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从大革命的失败到土地革命的兴起、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抗日战争的兴起两次大的历史性转变.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全国性的胜利。

  6.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并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形成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引下取得的。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波澜壮阔的。这场伟大的革命,为中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铺平了道路,奠定了基础。

  7. 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和辛亥革命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外国列强对中国采用军事的、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压迫手段 ,使中国由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华民族沦落到深重苦难和极度屈辱的境地。1911年10月,辛亥革全爆发。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宣告成立。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使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就此结束,民主共和国的观念从此深入人心。孙中山因领导这场革命而成为二十世纪初期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

  8. 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3000多人在天安门前游行示威,要求“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五四运动爆发。图为北京大学的游行队伍。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3000多人在天安门前游行示威,要求“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五四运动爆发。图为北京大学的游行队伍。 1920年10月,李大钊等在北京成立共产主义小组。图为该小组的主要活动地点——北京大学红楼。

  9.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革命纲领的制定 1、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最后一天的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举行。大会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纲领是“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消灭资本家私有制”,以及联合第三国际。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适应了近代以来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0. 1921年,在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中国共产党宣告诞生。1921年,在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中国共产党宣告诞生。

  11. 1921年7月23日至31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下图为中共一大会议会址现景1921年7月23日至31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下图为中共一大会议会址现景

  12.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南成路辅德里625号召开了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图为中共二大会址:上海南成都路辅德里625号,今成都北路7弄30号,当时为李达寓所

  13. 三、推动国共合作和投身大革命的洪流 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由孙中山主持在广州举行。大会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作出新的解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政策。国民党一大的成功,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这次合作实现后,以广州为中心,汇集全国的革命力量,很快开创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新局面。

  14.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图为大会会址(原址现已不存)

  15. 一九二五年1月11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出席大会的有陈独秀、蔡和森、瞿秋白、周恩来、彭述之、张太雷、陈潭秋、李维汉、李立三等20人,代表党员994人。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参加了大会。一九二五年1月11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出席大会的有陈独秀、蔡和森、瞿秋白、周恩来、彭述之、张太雷、陈潭秋、李维汉、李立三等20人,代表党员994人。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参加了大会。

  16. 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召开。这次代表大会是在大革命的紧急关头召开的。中共五大虽然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但对争夺革命领导权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如改造武汉国民党、改造武汉国民政府、组织和扩大党对革命武装的领导等问题,均未作出切合实际的回答。因此,五大实际上并未解决挽救时局的问题。(右图五大原址)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召开。这次代表大会是在大革命的紧急关头召开的。中共五大虽然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但对争夺革命领导权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如改造武汉国民党、改造武汉国民政府、组织和扩大党对革命武装的领导等问题,均未作出切合实际的回答。因此,五大实际上并未解决挽救时局的问题。(右图五大原址)

  17. 1927年8月1日,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前敌委员会及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领导国民革命军2万多人在南昌举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油画)1927年8月1日,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前敌委员会及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领导国民革命军2万多人在南昌举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油画)

  18. 毛泽东率领秋季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部队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师,成立了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油画)

  19. 1929年,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主力开辟了赣南、闽西两块根据地,后成为中央革命根据地。图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中心——瑞金。1929年,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主力开辟了赣南、闽西两块根据地,后成为中央革命根据地。图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中心——瑞金。

  20. 由于敌我力量过于悬殊,以及党的临时中央领导人对军事的错误指挥,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1934年10月,中共中央机关和红一方面军8万余人,被迫开始长征。图为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江西于都。

  21.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遵义召开。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图为遵义会议会址。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遵义召开。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图为遵义会议会址。

  22. 四、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统治 1、南昌起义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2、革命运动的复兴和红军反“围剿”的胜利 3、王明“左”倾错误和革命运动的挫折 4、遵义会议的伟大转折和红军长征的胜利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5、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

  23. 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图为六大会址:莫斯科近郊兹维尼果罗德镇塞列布若耶别墅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图为六大会址:莫斯科近郊兹维尼果罗德镇塞列布若耶别墅 • 中共六大制定的路线基本是正确的,对后来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但这次会议也存在着缺点,特别是对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这对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消极的影响。

  24. 五、全民族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和全面抗战路线的制定 2、敌后战场的开辟和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 3、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系统阐述新民主主义理论 4、加强根据地建设,开展整风运动 5、党的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指导思想,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

  25. 抗 日 战 争

  26. 七 大 召 开 •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召开,历时50天。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547名,候补代表208名,共计755名,代表全国121万党员。 大会选出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林伯渠、彭德怀、康生、陈云、陈毅、贺龙、徐向前、高岗、张闻天、彭真15人组成主席团,选举任弼时为大会秘书长、李富春为副秘书长。

  27. 图为七大会场

  28. 解 放 战 争

  29. 1947年7月17日至9月13日,中共中央工委在河北西柏坡召开全国土地工作会议,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明确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图为刘少奇在会议上作报告。1947年7月17日至9月13日,中共中央工委在河北西柏坡召开全国土地工作会议,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明确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图为刘少奇在会议上作报告。

  30.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结束,是中国人民战争史上的光辉里程碑。图为人民解放军举行入城仪式。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结束,是中国人民战争史上的光辉里程碑。图为人民解放军举行入城仪式。

  31. 六、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全国性胜利 1、重庆谈判和争取和平民主的努力 2、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的军事进攻和开展第二条战线的斗争 3、人民解放军转人战略进攻和土地制度的改革 4、伟大的战略决战和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开幕。毛泽东在开幕词中庄严地宣告:“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这次政协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32.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国民党反动政府在全国统治的覆灭。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国民党反动政府在全国统治的覆灭。

  33. 1949年10月1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建立了新中国,开创了中华民族历史的新纪元,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创造了最重要的历史前提。

  34. 第二部分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中国共产党又经历了27年的历程。 执掌全国政权的中国共产党在这27年里,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度,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并取得了巨大成就。

  35. 中国共产党这27年的历程并不是一帆风顺,充满了艰辛、坎坷和曲折。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人口众多的大国建设社会主义,对中国共产党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探索课题。从1957年开始逐渐发展起来“左”倾错误绵延了20 年,尤其“文化大革命”这样全局性的、长时间的严重错误的发生,导致中国社会长时间处于停滞和徘徊的状态。 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误,如邓小平所说:“最根本的一条经验教训,就是要弄清什么叫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怎样搞社会主义”。

  36. 一、新民主主义建国纲领的实施 1、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事件,也是二十世纪世界最伟大的事件之一 2、新民主主义改革和建设的全面展开,国民经济的恢复 新中国成立三年以来,坚持贯彻实施《共同纲领》提出的各项任务,在继续完成民主革命任务的同时,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促进了社会主义因素的成长,为整个国家从新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7. 二、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1、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和有计划经济建设的开始 1953年6月,制定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初步建立

  38.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1956年9月15日~27日在北京举行。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1956年9月15日~27日在北京举行。

  39. 三、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和探索中的曲折三、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和探索中的曲折 1、党的八大和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2、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提出和全党整风 3、“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和纠“左”过程中的曲折 4、“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提出和政治上“左”的错误的发展 5、国民经济调整任务的完成和十年建设成就

  40. 1973年,袁隆平等科技人员经过十多年的协同攻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1973年,袁隆平等科技人员经过十多年的协同攻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1956年,毛泽东提出我们也要搞一点原子弹、氢弹。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70年代初,毛泽东、周恩来审时度势,打开了外交工作的新局面。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第26届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图为五星红旗第一次在联合国总部升起。

  41. 四、从“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到林彪集团的覆灭四、从“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到林彪集团的覆灭 1、“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和全面内乱 1966年,一场长达十年、给党和人民造成严重灾难的“文化大革命”爆发了 2、林彪集团的覆灭

  42. 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1969年4月1~24日在北京举行。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1969年4月1~24日在北京举行。

  43. 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1973年8月24~28日在北京举行。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1973年8月24~28日在北京举行。

  44. 五、两次纠“左”的整顿和粉碎 “四人帮” 1、纠正极左思潮的努力 2、同“四人帮”的斗争和1975年的全面整顿 3、粉碎江青集团的胜利

  45. 第三部分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标志“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结束。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党在理论上逐渐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在实践上从“文化大革命”灾难中走出并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

  46. 全会果断地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制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47.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开放

  48.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49.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成为开创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时期的伟大起点。图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会场。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成为开创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时期的伟大起点。图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会场。

  5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使中国共产党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在思想上、政冶上、组织上全面恢复和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将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引向健康发展的道路。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