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6

中国和平崛起

中国和平崛起. 21#609 方贤磊 张旭 李吉林 冯海龙 胡祥 张伟. 改革开放 30 年与中国和平崛起. 一、 “ 中国和平崛起 ” 概念的由来与界定 二、 “ 中国和平崛起 ” 的实质是中华 文明复兴 三、 “ 中国和平崛起 ” 的外部内部制约因素 四、 “ 中国和平崛起 ” 对世界格局将产生积极影响. 2010 年 9 月 23 日,温总理在第 65 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会上发表题为 《 认识一个真实的中国 》 演讲。既客观评价了中国的进步,也坦诚了中国存在的主要问题,读来既令人兴奋,更令人耐磨,催人清醒。.

marnie
Download Presentation

中国和平崛起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中国和平崛起 21#609方贤磊 张旭 李吉林 冯海龙 胡祥 张伟

  2. 改革开放30年与中国和平崛起 一、“中国和平崛起”概念的由来与界定 二、“中国和平崛起”的实质是中华文明复兴 三、“中国和平崛起”的外部内部制约因素 四、“中国和平崛起”对世界格局将产生积极影响

  3. 2010年9月23日,温总理在第6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会上发表题为《认识一个真实的中国》演讲。既客观评价了中国的进步,也坦诚了中国存在的主要问题,读来既令人兴奋,更令人耐磨,催人清醒。2010年9月23日,温总理在第6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会上发表题为《认识一个真实的中国》演讲。既客观评价了中国的进步,也坦诚了中国存在的主要问题,读来既令人兴奋,更令人耐磨,催人清醒。 人类五分之一人口摆脱贫困,走上富裕和文明之路,有什么不好呢?中国的和平发展会使世界局势更加稳定,使世界和平更有保障,因为当今中国在国际政治格局中的份额凸显,特别是中国以“和谐”为价值观的传统文化是世界四大文明发源地唯一幸存至今的人类文明已经广为世人接纳,而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坚定力量。 一般来说,中国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是指以20世纪70年代末期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18日)为开端。

  4. 一、“中国和平崛起”概念的由来与界定 1、“中国和平崛起”概念的由来 2003年11月3日,郑必坚(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在博鳌论坛《中国和平崛起新道路和亚洲的未来》讲演中,首次提出了“中国和平崛起”的说法。

  5. 2003年12月10日,温家宝在哈佛大学的演讲中首次从官方角度采用了“和平崛起”的提法。 2003年12月26日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以及在2004年2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中,胡锦涛均强调要坚持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 2004年3月14日,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二次会议记者会上,阐述了“和平崛起”的含义。“和平崛起”作为国家战略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

  6. 一、“中国和平崛起”概念的由来与界定 2、“中国和平崛起”的实质 “中国崛起”这个概念是对1992年邓小平南巡以后中国经济国际地位巨大变化的描述,被等同于“发展”、“复兴”、“现代化进程”、“腾飞”等等。 第一层含义 以中国过去的辉煌历史作为纵向参照系来考察 第二层含义 以欧美目前的繁荣程度作为横向参照系来考察

  7. 忆昔 (唐)杜甫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百馀年间未灾变,叔孙礼乐萧何律。岂闻一绢直万钱,有田种谷今流血。洛阳宫殿烧焚尽,宗庙新除狐兔穴。伤心不忍问耆旧,复恐初从乱离说。小臣鲁钝无所能,朝廷记识蒙禄秩。周宣中兴望我皇,洒血江汉身衰疾。 第一层含义 以中国过去的辉煌历史作为纵向参照系来考察 历史上,中国至少曾有三次崛起的辉煌: 第一次是从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3世纪(秦汉),以西汉为典范,这一时期持续了400多年。 第二次是公元7世纪,中国又一次实现了统一,大唐盛世令人心怡神往,在这个(近300年)过程中,正向杜甫描述的那样“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第三次崛起是14世纪末开始(的明清),这一次又持续了约400年,以郑和下西洋宣扬帝国繁华为颠峰。这期间,儒家思想重新被确立为统治者的正统思想。 国都长安直抵地中海沿岸的丝绸之路,将古老而灿烂的中华文明传播四海,世界各国的国君、使臣、客商、僧侣、学生、工匠、医生、胡姬纷至沓来。他们一旦进入了大唐帝国的领土,看到那些车水马龙的繁华都市,无不由衷的赞叹。

  8. 第二层含义 以欧美目前的繁荣程度作为横向参照系来考察 中国经济增长的奇迹仍然在延续,再经过20年的奋斗,在中国实现全面小康,乃至到本世纪的中叶,中国应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但我们在潜意识中也仍然把这些当作阶段性的目标。

  9. 中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睦邻友好” “和平崛起战略”是“中国不应当也不可能依赖外国,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发展自己。” 从本质上说,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乃中国的国际战略抉择。这是一种明智的抉择,也是为周边国家普遍能够接受的国际战略抉择。这体现出两种善良的愿望:一种愿望是,中国在经济技术方面的发展是基本自主的;第二种愿望是,中国成为一个强国并不会轻易地欺辱弱小的邻国。 就第一种愿望而言,中国人口占 全球20%,而占有的资源只有全球 的6%-7%,因此,中国在自然资 源方面的“基本自主”是难以成型的, 那么依赖外部世界,是中国成为经济 强国所不可避免的选择。这种愿望仅 仅表明了中国人的内敛和自省。 就第二种愿望而言,中国仍然面临 诸多冲突,中国的周边地区活跃着很 多不算弱势的国家,尽管中国人自身 对“和平崛起”带有相当浓厚的“内敛”、 “自省”色彩,但它客观上的确构成了 他们同国际上一些地区之间对同一事 物的不同认识视角,并有可能形成或 多少已经形成了双方沟通的障碍,甚 至某种不愿理解对方的情绪。

  10. 但是,国际社会更关心的是“中国崛起”后可能给国际秩序带来的变化和冲击:是睦邻?信赖?还是是威胁?或者,他们认为这是无法预测的。但是,国际社会更关心的是“中国崛起”后可能给国际秩序带来的变化和冲击:是睦邻?信赖?还是是威胁?或者,他们认为这是无法预测的。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在资源、领土、领海、国际经济和政治秩序方面的诉求和地位的变动,不可能不对现有的格局产生巨大冲击,在冲击下不可能让每一个邻国都是获益巨大的,因此除非中国的崛起是一个“天上掉馅饼”式的帕累托改进,否则摩擦、冲突、协调是不可避免的。

  11. 当然 面对中国的崛起也不乏明智之士 例如,早在上个世纪中国加入世贸谈判时,就有一位美国智囊向克林顿进言:必须允许中国加入世贸,让中国独处世贸组织之外极其危险。其原因,中国将成为经济大国。从历史的角度看,20世纪最重要的事件不是苏联成立和苏东解体、不是二次世界大战,而是“中国崛起”。如果美国继续阻挠中国入世,不仅是历史的短视,而且是对历史的极不负责任。 全球化下的中国崛起势必给现实的世界带来冲击,为实现“和平崛起”的目标,在战略上至少需要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多维度作好应对全球化背景下就合作、纠纷、摩擦、冲突和战争等程度不一的各种可能场景。

  12. 二、“中国和平崛起”的实质是中华文明复兴 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深刻实质内涵是中华文明的复兴,这里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和平崛起”与“文明复兴”的关系。 1、从当代中国的现实需要来看 2、从中国同世界的关系来看 3、从中国自身的历史发展来看

  13. 二、“中国和平崛起”的实质是中华文明复兴 资源特别是能源短缺的挑战,环境特别是生态环境恶化的挑战,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一系列两难问题的挑战。 1、从当代中国的现实需要来看 2、从中国同世界的关系来看 3、从中国自身的历史发展来看 以文明大国的形象显现其亲和力、感召力赢得认同。 中国的和平崛起,就是要实现中国人100多年来的强国梦。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自己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而又大胆地借鉴和吸收世界人类文明有益成果的过程和文明复兴的过程 。

  14. 三、“中国和平崛起”的外部 内部制约因素 冷战后的年代里,国际关系格局正经历着一个世纪以来的第二次深刻变迁(第一次为二战所带来的欧洲中心的衰落及美苏权势的兴起)。在这一影响深远的变化过程中,两大必然相互影响的事态最为引起国人的关注:即中国国力的迅速提升和美国强势的进一步巩固。这种新兴力量和霸权国家地位的同期加强在历史上是不多见的。中国究竟应以何种姿态驰骋于二十一世纪前半叶的国际舞台,首先就必须对当代中国崛起的国际国内的制约性背景有一个清醒的了解和把握。 1、美国单极霸权呈帝国化的恶性膨胀——制约中国崛起的最大的结构性因素 2、地缘政治、制度需求和民族心理:制约中国崛起的内部三重困境

  15. 三、“中国和平崛起”的外部 内部制约因素 1、美国单极霸权呈帝国化的恶性膨胀——制约中国崛起的最大的结构性因素 布热津斯基(美国当代著名战略理论家,地缘政治学家,曾任卡特政府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毫不讳言地声称:由于在经济、技术、军事和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处于“首屈一指的地位”,美国己“成为一个唯一的、全面性的全球性超级大国”。对此,波士顿大学国际关系学教授安德鲁•巴切维奇在9•11事件前就深刻地指出:问题的关键不是美国会不会成为一个全球霸权国家,而是将成为哪一种霸权国家。也就是说,美国不受制约的超强实力会把它自己乃至全世界引向何方?

  16. 三、“中国和平崛起”的外部 内部制约因素 1、美国单极霸权呈帝国化的恶性膨胀——制约中国崛起的最大的结构性因素 从新生代新保守主义所把持的布什政府开始,正一步步地把美国引向他们所梦想建立的所谓新的罗马帝国的歧途上去。 哈佛大学教授伊格奈泰夫所说:除了“帝国”一词之外,还会有哪个词能够准确地描绘美国目前令人敬畏的地位呢? 对此,布什的新保守主义智囊们也很坦然,主张不能拒绝历史赋予美国的帝国角色 。

  17. 三、“中国和平崛起”的外部 内部制约因素 1、美国单极霸权呈帝国化的恶性膨胀——制约中国崛起的最大的结构性因素 有人说,“今天中国面临的困境不是美国不重视中国,而是太重视中国”。可以预见,随着中国国力的继续增强,美国“接触遏制”的对华政策中,遏制、防范的成分也将越来越多。

  18. 三、“中国和平崛起”的外部 内部制约因素 1、美国单极霸权呈帝国化的恶性膨胀——制约中国崛起的最大的结构性因素 2009年2月13日,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表示:“现在有人认为,既然中国处在上升之中,顾名思义它就是对手。恰恰相反,我们相信,美中两国都可以从对方的成功中获得益处,也都可以为对方的成功作出贡献。” 亚洲的地区安全需要美国的介入

  19. 由于上述美国新保守主义帝国野心的恶性膨胀,面对美国这种全面的压倒性强势,中国周边一些国家或国家集团都不同程度地向美国靠拢,要么搭便车,要么推卸责任。由于上述美国新保守主义帝国野心的恶性膨胀,面对美国这种全面的压倒性强势,中国周边一些国家或国家集团都不同程度地向美国靠拢,要么搭便车,要么推卸责任。

  20. 三、“中国和平崛起”的外部 内部制约因素 2、地缘政治、制度需求、民族心理: 制约中国崛起的内部三重困境 ①.陆海两栖大国的困扰——中国崛起的地缘制约因素 ②.制度需求的困境——中国崛起的国内制约因素 ③.受困的悲情情结——中国崛起的民族心理困境

  21. 三、“中国和平崛起”的外部 内部制约因素 2、地缘政治、制度需求、民族心理: 制约中国崛起的内部三重困境 ①.陆海两栖大国的困扰——中国崛起的地缘制约因素 地缘政治特征是该国领导集团进行战略决策和政策选择时必须恒久关注的背景因素。这一方面指的是该国自身所处的政治地理环境,另一方面又包括该国相对于它国的自然地理位置。

  22. 三、“中国和平崛起”的外部 内部制约因素 2、地缘政治、制度需求、民族心理: 制约中国崛起的内部三重困境 ②.制度需求的困境——中国崛起的国内制约因素 国人都热烈地期待着中华民族在二十一世纪的伟大复兴,此种心情完全可以理解;但是中国究竟以何种姿态和身份实现这一伟大复兴,是今天全世界所关注和我们自己现在就必须回答的迫切问题。 有学者认为,大国的定位并不仅仅是世界范围的定位,而首先是内部的定位。例如,在于它首先在国内建立了一整套极富弹性和创新活力的政治经济制度。

  23. 三、“中国和平崛起”的外部 内部制约因素 2、地缘政治、制度需求、民族心理: 制约中国崛起的内部三重困境 ③.受困的悲情情结——中国崛起的民族心理困境 中国曾经创造了灿烂多姿的古代文明,占据世界领先地位长达千余年,中华儿女对此深感自豪和骄傲。然而自近代以来,我们落后了,遭到西方列强无端地侮辱和欺凌,数度陷入亡国灭种的绝境,对此我们痛心疾首。

  24. 郑和七下西洋的航线 四、中国的和平崛起对世界格局将产生积极影响 1、回望历史,我们可以深深领悟到“和平崛起的中国”的理论思路充满着极为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所带给当地人民的灾难有天壤之别,郑和船队每下西洋,均满载金银宝货、丝绸和陶瓷品,他们又从各国换回珠宝、香料和药材等特产,体现了中华民族酷爱和平、睦邻友好的和平外交形象。 这正如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说的:“东方的中国航海家从容温顺,不记前仇,慷慨大方,从不威胁他人的生存;他们全副武装,却从不征服异族,也不建立要塞。” 托尔斯泰所说,中华民族是“最古老的民族,最伟大的民族”,“世界上最酷爱和平的民族”。

  25. 四、中国的和平崛起对世界格局将产生积极影响四、中国的和平崛起对世界格局将产生积极影响 2、一个和平崛起的中国必然会对世界未来的格局和走向产生较大的影响,但这种影响是正面的、积极的、在总体上是有利于国际社会和人类发展和进步事业的。 事实胜于雄辩,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18日)以后30多年来的历史表明: • 中国的和平崛起会使世界局势更加稳定,因为中国在国际社会中是负责任的大国; • 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国将有助于世界文明的相互交流; • 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地发展必将继续给国际社会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合作空间; • 中国的和平崛起将为国际社会提供一个全新的发展模式,对国际社会将具有巨大的启迪意义。

  26. 2012.11.23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