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0 likes | 722 Views
清洗技術. ◆ 半導體元件的製造上,清洗的目的是為了去除基板表面的各種污染。 ◆ 製造製程中,污染的發生可分為兩種,一在晶圓的處理過程 ( 搬運及保管 ) 中發生,另一則在製程過程中發生。 ◆ 如表歸納製程的種類,污染的種類,以及要以何種清洗去除污染 。. 污染的種類 - 依物質種類分類. 污染的種類 - 依污染的狀態分類. 依物質種類分類. ◆ 污染分為離子性與非離子性。離子性污染中,以金屬離子的問題最嚴重,不過近來陰離子也成為一大問題。 ◆ 基板的表面或內部,如果有離子存在的話,則會干擾電場,影響元件的電子特性。
E N D
清洗技術 ◆ 半導體元件的製造上,清洗的目的是為了去除基板表面的各種污染。 ◆ 製造製程中,污染的發生可分為兩種,一在晶圓的處理過程 ( 搬運及保管 ) 中發生,另一則在製程過程中發生。 ◆ 如表歸納製程的種類,污染的種類,以及要以何種清洗去除污染。
依物質種類分類 ◆ 污染分為離子性與非離子性。離子性污染中,以金屬離子的問題最嚴重,不過近來陰離子也成為一大問題。 ◆ 基板的表面或內部,如果有離子存在的話,則會干擾電場,影響元件的電子特性。 ◆ 非離子性的污染,可分為有機物和無機物兩種。 ◆ 有機物的污染包括蠟、油、樹脂等,在半導體元件的製造工程上,尤其以附著在光阻片上的污染最為嚴重。 ◆ 此外,裝卸全程中,有機物都可能附著。無機物則包括金屬和氧化物等種類。
依污染的狀態分類 ◆ 污染雖然可依狀態分為污染、微粒、以及看不見的污染三種。 ◆ 元件存在這些污染,對元件發生重大的影響,甚至可能造成良率降低,可靠性下降。 ◆ 目前已知像Na這類的鹼金屬污染,會延遲MOS元件的製造,不過清洗技術的進步,也可說是從去除此類的污染而開始的。 ◆ 損傷 (看不見的污染) 主要發生在與電漿相關的製程中。 ◆ 為了去除損傷,經常必須直接刮除表面。最近,損傷才被納入清洗的範圍內。
VLSI中的清洗工程-晶圓的清洗 ◆ 元件的製造工程中,將一次又一次反覆進行清洗工程 。 ◆ 在元件製造廠商的生產線上,其清洗系統備有無數種的清洗流程,依不同目的進行清洗。 ◆ 清洗工程區分為初期清洗、氧化前清洗、CVD前清洗三部分。 ◆ 在生產線上,通常先規劃好具有氧化工程、CVD工程、濺鍍工程等所需清洗流程的清洗裝置。 ◆ 雖然清洗工程全都很重要,但在矽與場氧化膜 ( 表示為LOCOS) 共存的閘極氧化工程,可算是CMOS元件的心臟,為最重要的清洗工程之一。在這個清洗工程中,關鍵點是自然氧化膜的控制。
VLSI中的清洗工程-晶圓以外的清洗 ◆ 半導體工廠使用的各式容器、裝卸工具、用於各裝置的零件、反應管、承受器,與電極等都需要清洗。潔淨室內所進行的清洗,包括晶圓的搬運機、晶圓匣盒、爐管用石英管,以及晶圓保持器等。 ◆潔淨室內清洗的次數相當頻繁,並使用特定的裝置。否則就算晶圓經過徹底清洗,一旦搬運晶圓的容器已經被污染的話,一樣會導致晶圓的污染。 ◆在CVD和濺鍍的裝置中,有所謂的“in-situ clean”工程,意思是「原地進行清洗」,即在裝置內設置好下一個晶圓進入前,利用氣體進行清洗的功能。
清洗的基本方法 ◆ 清洗進行的順序,要先判斷污染的內容來決定。 ◆ 清洗工程中,以乾燥工程最為重要。如果無法順利完成乾燥,表面會產生膜狀的污染,將無塵室的浮游微粒等固定在其中。這稱為水痕。 ◆ 欲將表面的水分去除,可用旋轉乾燥法;或一邊以IPA置換,一邊進行乾燥等方式進行。 ◆ 此外尚包括同時使用超音波、megasonic、刷除、高壓噴灑等輔助方式。 ◆ 其他製程的領域,雖已從濕式清洗轉移到乾式清洗,但清洗工程仍以濕式為主流。
清洗的化學作用 ◆ 下表介紹一般常用的清洗用藥水。就特徵來說,大部分的藥水都含有過氧化氫(H2O2),因為過氧化氫擁有很強的氧化力,可應用在各式各樣的藥水。 ◆ 下圖為RCA清洗法的流程 。 ◆ RCA清洗是在1970年,由美國RCA公司的研究所首度提出。往後的三十年,一直到最近,此技術依然持續使用中。
RCA清洗法的步驟 ◆ 首先利用氨水─過氧化氫類(APM)的處理,去除表面的微粒。此機制是利用在NH4OH的存在下,H2O2具有除去矽表面的氧化和氧化膜的效果。同時可將吸附在表面的微粒,及底膜表面經蝕刻的部分去除,可說是一舉兩得的方式。 ◆ 下一步,使用鹽酸─過氧化氫類(HPM)的藥水,將金屬附著物除去。其原理是因為Fe、Ni、Cr等重金屬,與Na, Li等鹼土金屬,在HCl-H2O2中會形成一種錯化合物,藉由溶出錯化合物的方式進行去除。
清洗裝置 ◆ 清洗的裝置,可分為批次方式和單一晶圓方式兩種方式。 ◆ 批次方式:是將晶圓以整批的方式,在並排的藥水槽和清洗 ( 超純水 ) 槽間移動,進行處理。各槽依清洗的流程進行配置。 ◆ 單一晶圓方式:可同樣經過整合,於單一旋轉頭上進行。單一晶圓方式則是將晶圓放置在旋轉頭上,將藥水噴出,不必擔心交叉污染的問題。可是,與批次方式相比的話,單一晶圓方式的處理效率較低,換句話說,較適合於某些特別的製程直接連接,例如CMP或電鍍工程後的處理等。
今後的展望 以清洗技術而言,今後的課題可分為兩大類。 ◎ 其一是隨著晶圓的實用化,追求經濟效益。 ◎ 另一則是建立銅配線、銅鍍工程、強誘電體薄膜 等相關的清洗技術。 最後提出一個與清洗技術相關的問題:『在處理過程中,一不小心徒手摸到晶圓,要如何清洗才好呢?』 正確答案當然是『直接丟掉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