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9

「謝絕欺凌─ 全校參與預防及處理策略」

「謝絕欺凌─ 全校參與預防及處理策略」. 教育局學校行政及支援分部 訓育及輔導組 高級學校發展主任 陳淑薇女士. 你對欺凌的認識:. 1. 打架是一項常見的欺凌行為。 2. 欺凌是指身體暴力行為。 3. 欺凌是成長的一部分,沒有什麼大不 了,亦不會做成什麼傷害。 4. 如果有學生被欺凌,這是他的錯,他應 該自己負責及面對。. 你對欺凌的認識:. 5. 欺凌者都是有違規紀錄的學生 。 6. 我校並沒有欺凌問題 。 7. 鼓勵學生舉報欺凌事件,只會引發更多 欺凌行為。 8. 學校能夠制止欺凌行為。. 欺凌行為的定義.

marlo
Download Presentation

「謝絕欺凌─ 全校參與預防及處理策略」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謝絕欺凌─ 全校參與預防及處理策略」 教育局學校行政及支援分部 訓育及輔導組高級學校發展主任 陳淑薇女士

  2. 你對欺凌的認識: 1. 打架是一項常見的欺凌行為。 2. 欺凌是指身體暴力行為。 3.欺凌是成長的一部分,沒有什麼大不 了,亦不會做成什麼傷害。 4. 如果有學生被欺凌,這是他的錯,他應 該自己負責及面對。

  3. 你對欺凌的認識: 5. 欺凌者都是有違規紀錄的學生 。 6. 我校並沒有欺凌問題 。 7.鼓勵學生舉報欺凌事件,只會引發更多 欺凌行為。 8. 學校能夠制止欺凌行為。

  4. 欺凌行為的定義 • 重複發生-不是單一的偶發事件 • 具惡意-欺凌者蓄意地欺壓及傷害他人 • 權力不平衡的狀態-受害者未能保護自己

  5. 欺凌行為 • 身體/行為暴力的欺凌 • 言語攻擊的欺凌 • 間接的欺凌 校園欺凌  校園暴力

  6. 任何形式的欺凌 包括語言、暴力及網上欺凌等 任何原因的欺凌 包括不同的體型、能力、宗教、種族、性傾向、性別等 都不可接受

  7. 欺凌的後果

  8. 欺凌的傷害 受害者 • 情緒不安 • 影響社交 • 在學校各方面的表現倒退 • 自我概念受損,影響性格發展 • 抑鬱

  9. 欺凌的傷害 欺凌者 • 暴力傾向會變本加厲 • 更大機會在成年後步入歧途,作違法的事 旁觀者 • 目睹欺凌行為,感到不安及無助 • 沒有幫助受害者而感到內咎 • 參與欺凌及以暴力解決問題

  10. 欺凌對健康的影響(Fekkes et al., 2003) 受欺凌免受欺凌 • 頭痛16% 6% • 睡眠問題42% 23% • 肚痛17% 9% • 感覺緊張20% 9% • 焦慮28% 10% • 感覺不開心23% 5% • 抑鬱症 : 中度49% 16% 嚴重16% 2%

  11. 預防篇 教育局通告第 18/2008號 締造和諧校園

  12. 校園篇 全校參與反欺凌政策 「零」容忍政策

  13. 校政篇(一) • 個別老師只能暫時制止欺凌行為,要達到持久及預防的果效,則有賴一個『全校反欺凌政策』和相關措施。(DFES, 2002; Newman, Horne & Bartolomucci, 2000; Smith, 1999)

  14. 校政篇(一) • 有效的『全校反欺凌政策』除能夠遏止欺凌的問題外,亦能大大改善校內的紀律(Olweus, 1991),長遠而言,更能加強學生的自律、自重及群體合作的精神,有助學校營造和諧有序、關懷友愛的校園文化。

  15. 目的: 培養學生尊重和接納的態度 建立正確價值觀 建立友愛、和諧校園的文化 目的

  16. 反欺凌日/周 喚起教師/學生 對欺凌的關注

  17. 早會短講例子 好人好事三則 和諧大使選舉 FM關愛電台午間點唱 四格漫畫創作比賽 標語創作比賽 海報設計比賽 舊曲新詞創作比賽 班際足球賽 壁報設計比賽 攝影比賽 活動資料

  18. 宣傳品

  19. 個人成長課

  20. 成長的天空計劃 提升小四至小六學生的抗逆力

  21. 抗逆力的三大元素 效能感(Competence) • 管理情緒、人際技巧、訂定目標、解決問題 歸屬感(Belongingness) • 與其他系統(如學校、社區、家庭)的連繫 樂觀感(Optimism) • 對未來有盼望,不會輕易放棄

  22. 預防性發展計劃 「學生大使 ─ 跳躍生命」計劃 戲劇訓練日營 領袖訓練日營

  23. 「關愛校園」獎勵計劃 教育局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 -建立關愛、正義、平等文化 -關顧有特別需要的學生及其家庭 -鼓勵師生參與、家校合作 -分享資源及關愛經驗

  24. 【網絡安全獎勵計劃】 • 教育局 /香港輔導教師協會/ IBM合辦 • 目標: • 鼓勵學校關心學生的上網行為與態度 • 鼓勵學校建立關愛、正面、平等的校園文化 • 鼓勵學校提高學生對網上欺凌的意識及自我保護的能力 • 鼓勵學校以全校參與模式處理學生互聯網上的不當行為 • 鼓勵學校分享優良策略及措施,資源並享

  25. 支援服務及教師培訓 訓育及輔導課程 校本教育心理服務 警察學校聯絡計劃 小學輔導人員/學生輔導津貼 教師工作坊

  26. 處理欺凌個案程序

  27. 學校處理欺凌事件流程圖 即時處理 當遇見或接報欺凌事件,教師必須先保持冷靜,並前往制止欺凌行為 教師在安全情況下分開肇事同學,即時作出初步的了解、跟進,查詢是否有人受傷,並考慮是否需要尋求支援

  28. 尋求支援及跟進 通知校長,校長安排人手即時處理事件,例如通知家長、由急救小組為學生即時急救及召喚救謢車等;同時亦啟動危機小組 教師初步介入調停 有關教師或訓輔組接手跟進事件和深入處理,訂立改進計劃、約見家長或轉介訓輔組/社工/學生輔導人員/教育心理學家跟進。若有需要,校方應諮詢警務處的學校聯絡主任

  29. 跟進事件 • 教師宜於事發當天接見有關學生,包括欺凌者、受害者及旁觀者,以了解事件。 • 與家長聯絡,交代事件,以便加強家校溝通,攜手協助學生改善行為

  30. 會見家長須知(一) • 聯絡方法: 了解學生意願,令他覺得有份參與,更可藉以了解學生心態及避諱,不宜讓學生代約家長 • 接見時間及地點 • 分別接見免起衝突 • 工友分流、分房、安頓

  31. 會見家長須知(一) • 先與家長會面(安撫、評估、預備),勿讓學生先見家長免起衝突 • 內容:談話重點、避諱、須知 • 個案負責人(不宜重兵接見) ,引起反感 • 冷靜、客觀交代事件

  32. 會見家長須知(二) • 會談目的:尋求有效教導學生之方法 (安全轉介學生給家長) • 讓家長了解應有角色(宜/不宜) • 切勿: • 過早提及處分 • 代表學校承諾 • 提供其他學生及家長資料(學生權益) • 糾纏在小事上

  33. 會見家長須知(二) • 應讓全校教職員有隨時會見家長的準備(心態、衣著、適合之會客地點、工作流程) • 支援(代課/社工/警方/醫療)

  34. 報警 • 事件性質 • 報警目的 • 誰作決定 • 報警方法 • 適當紀錄 • 照顧學生 • 證物處理 • 家長聯絡 • 傳媒協作 • 事後跟進

  35. 處理受傷 • 目標 • 方法 • 人選 • 送院 • 照顧學生 • 適當紀錄 • 家長聯絡 • 傳媒協作

  36. 知會其他同事及協作機制: • 先介定嚴重性 • 按需要作不同程度的知會

  37. 知會其他同事及協作機制: • 輕微 聯絡班主任/訓導主任/副校長 共同協商對策 • 嚴重 儘快尋求其他同事在現場協助 知會校長/副校長 知會負責急救同事 啟動危機小組

  38. 知會其他同事及協作機制: 有需要時召開緊急教師會議: • 交代事件 • 統一口徑 • 分工

  39. 安排代堂 應付傳媒 接見有關學生 安頓其他同學 通知/接見家長 通知學校聯絡主任 知會有關老師 知會其他同事及協作機制: • 協作分工:校長/教師/工友/職員

  40. 班級跟進

  41. 下列情況宜進行班級層面的跟進: • 學生在欺凌事件中受到傷害 • 多人牽涉在事件中 • 事件引起揣測及疑慮

  42. 班級層面的跟進 目的 • 釋除疑慮和誤解 • 減少因揣測而引起的不安  • 與學生一起探討如何防止同類事件再發生 • 如何進一步共創和諧,以收預防之效

  43. 班級層面的跟進 步驟 • 敘述事件 • 闡明立場 • 釋除疑慮 • 鼓勵求助 • 共商對策

  44. 個人跟進 先了解各人不同的特質

  45. 各人的特質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