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 likes | 546 Views
校外 教學 報告 與心得 第三組. 小組成員. 組長 : 707 25 李霽展 組員 : 708 24 李政勳 706 32 詹益瑄 710 35 楊 晉 淯 713 11 曾郁珊 704 14 鄭惠心. 小組成員工作分配. 參觀行程. 作實驗 9:30~11:30. 看 3D 動感電影 11:30~12:00. 吃午餐 12:00~12:50. 先到生命科學展示區 12:. 再到物質科學展示區. 再去半導體奇 e 館 特展. 之後再去其他想參觀的展覽. 集合 14:50~15:00.
E N D
校外教學 報告與心得 第三組
小組成員 組長:707 25李霽展 組員:708 24李政勳 706 32詹益瑄 710 35楊晉淯 713 11曾郁珊 704 14鄭惠心
參觀行程 作實驗9:30~11:30 看3D動感電影11:30~12:00 吃午餐12:00~12:50 先到生命科學展示區 12: 再到物質科學展示區 再去半導體奇e館 特展 之後再去其他想參觀的展覽 集合14:50~15:00
生命科學的介紹 李霽展 李政勳
生命科學展示區: • 裡面有好多好多有趣且新奇的東西,例如透明 人瑪莉、基因在哪裡……等。這些雖然聽過,但一 定很少看過如此的立體且有趣的東西。有些則說 明生物演化的演化機制,還有達爾文的小獵犬號 之旅發現加拉巴哥群島,孤立演化的海島上生物 系,例如加拉巴哥群島象龜及九帶犰狳、大食蟻 獸、抹香鯨、鴨嘴獸、三趾駝鳥等生物的特性, 瞭解適者生存的定義。
人體科學區展示: • 這裡會展示並告訴我們人的器官和我們人的內分泌系統,例如:人體構造、人體內臟模型、器官模型台、消化系統、血液循環系統、呼吸系統、泌尿系統、內分泌系統及身體狀態測試區等
腦科學展示區: • 人的大腦有12對腦神經,這是我們眾所皆知的事,但通往入境是怎麼樣走 這大家知道嗎?腦科學展示區就會展示我們大腦、視覺、錯覺隧道、反射中樞、聽覺、嗅覺、味覺、觸覺、小腦、記憶測試及敏捷性測試等的模型。 資料來源:科學教育館
消化道-食物的旅行 從猿到人 透明人-瑪莉 大腦
物質科學的介紹 楊晉淯 詹益瑄
物質科學區包含探索物理世界及奇妙的化學世界等展覽區。科學遊戲的世界展示區位於本館五樓常態展示廳, 展覽內容有「力量和運動」,由各種體驗裝置構成。 設有以龍為題材的大型可動裝置以及力學劇場。 兩旁安放了應用了力學上的原理的體驗型裝置。 物質科學區
探索物理世界區 • 探索物理世界展示區位於五樓常態展示廳,展覽內容有《電氣和磁場》、《光和聲音》、《能源》、《電子技術》《從微觀到宏觀世界》各領域,運用與物理原理有關的技術,安裝了許多體驗型裝置。展區中央處設有大型的自由落體實驗裝置及大型銀幕放映著從宇宙到細胞、原子的世界。
奇妙的化學世界區 • 奇妙的化學世界由體驗型裝置構成,其目的是從化學的觀點注視物體的性質和結構以及物質的變化等。 參觀的人通過展覽裝置,了解了物質的變化後,對事物的看法可能會增加化學上的角度。作為化學家的代表,這裡重現了拉瓦節和門得列夫的研究室,佈置了化學的各種實驗裝置。 資料來源:科學教育館
方輪在平地上運動時,其重心會上下運動,方輪只能跳躍地運動。而在懸鏈線形狀的軌道上運動時,方輪的四邊與軌道相切,且方輪的四個直角正好落於懸鏈線的最低點,這樣方輪的重心是做直線運動的,所以方輪可以在懸鏈線軌道上平穩地運動。方輪在平地上運動時,其重心會上下運動,方輪只能跳躍地運動。而在懸鏈線形狀的軌道上運動時,方輪的四邊與軌道相切,且方輪的四個直角正好落於懸鏈線的最低點,這樣方輪的重心是做直線運動的,所以方輪可以在懸鏈線軌道上平穩地運動。 當光照射在塗有螢光物質的牆面時,沒被遮擋的區域會吸收光的能量,然後釋放出來,形成螢光。而被遮擋的區域,不會發出螢光,而形成留影的效果
半導體是一種導電性可受控制,範圍是絕緣體至導體之間的材料。今日大部分的電子產品,數位錄音機當中的核心單元都和半導體極為密切。常見的半導體材料有矽、鍺、砷化鎵等,而矽是各種半導體材料中,在商業應用上最有影響力的一種。半導體是一種導電性可受控制,範圍是絕緣體至導體之間的材料。今日大部分的電子產品,數位錄音機當中的核心單元都和半導體極為密切。常見的半導體材料有矽、鍺、砷化鎵等,而矽是各種半導體材料中,在商業應用上最有影響力的一種。
材料的導電性是由「導帶」中含有的電子數量決定。當電子從「價帶」獲得能量而跳躍至「導電帶」,電子可以在帶間任意移動.導電。一般的金屬導電帶與價電帶之 間的「能隙」非常小,在室溫下電子很容易獲得能量而跳躍至導電帶而導電,而絕緣材料能隙很大(大於9電子伏特),電子無法導電。
半導體通過電子傳導或電洞傳導的方式傳輸電流。電子傳導的方式與銅線中電流的流動類似,在電場作用高度電離的原子將多餘的電子向著負離子化程度比較低的方向傳遞。電洞導電 則是指在正離子化的材料中,原子核外由於電子缺失形成的「電洞」,電洞被電子補入造成電洞移動形成的電流
材料中載子的數量對半導體的導電特性極為重要。這可以通過在半導體中有選擇的加入「雜質」來控制。如果我們在純矽中摻雜少許的磷,就會多出一個自由電子,這樣就形成N型半導體;如果我們在純矽中摻入硼,就少了一個電子,而形成一個電洞,這樣就形成P型半導體。材料中載子的數量對半導體的導電特性極為重要。這可以通過在半導體中有選擇的加入「雜質」來控制。如果我們在純矽中摻雜少許的磷,就會多出一個自由電子,這樣就形成N型半導體;如果我們在純矽中摻入硼,就少了一個電子,而形成一個電洞,這樣就形成P型半導體。
詹益瑄的心得 • 剛入學時,我們在分社團,那時我覺得創意金頭腦社這個社團看起來還不錯,於是我就選了這個社團。大約於一個月前,老師帶我們去科學教育館參觀。剛到科教館時,那裡有個老師先帶我們去B2的實驗室,並且交了我們一些關於細胞的知識,有觀察香水百合的花粉細胞、洋蔥的表皮細胞、 水蘊草的葉片細胞......中午,先去劇場體驗3D動感電影,接著就去吃午餐,吃完後,就到了各小組自由活動的時間。在這幾層樓的展示區,我學了非常多的知識,有生命科學展示區、物質科學展示區、地球科學展示區。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物質科學展示區,在那裡我玩了閃電球、方輪腳踏車、人力發電機……等。真是讓我受益良多,期待下次的校外教學也可以比這次更有趣。
曾郁珊的心得 • 去到科教館,我們先去實驗室做實驗,我們用顯微鏡先看香水百合的花粉,一顆一顆黑黑的還蠻噁心。然後再看洋蔥的細胞,要把一層洋蔥剝下來而且要很薄,但是還 蠻好剝的。我們再看的時候有好多泡泡,應該是我們的蓋玻片沒蓋好,難怪有很多泡泡。再來是看水蘊草細胞,要拔一片下來,看的時候有一點一點綠綠的。孢子囊 也是一點一點黑黑的,都擠在一起。然後再看3D的電影,怎麼感覺才短短幾分鐘就結束了,預告片感覺還比較久,重點是很好玩!然後我們有看人的演進,我還有幫長的像人猿的雕像拍照。然後還有去看白堊紀時期暴龍的牙齒的化石模型,超大一個的!還有看到一顆都是花的球,好漂亮噢!感覺是玫瑰花,有紫色、黃色、粉紅色、紅色和白色的。旁邊還有一片草,裡面有花,有藍色、紫色、粉紅色、黃色和白色,也很漂亮。我們還看了許多其他的東西,最有趣的是那顆閃電球,人站在上面摸著,跟他手指碰觸會有電,好好玩噢!!還有其他的地方來不及去看,下次有機會再去科教館的話,我要把全部都看完!
鄭惠心的心得 • 今天到科教館,馬上被門口那座大型藝術品給吸引這是我們今天遇到的第一個關於科學的藝術品 參觀完生物樓層,我們馬上前往五樓。五樓有許多簡單的儀器,像回聲管之類的,這樓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應該是「人力發電」,將動能轉為電能,電能越大,上面的燈管會亮越多。這樓還有「回轉儀」,主要的玩法是坐在椅子上,將旋轉的輪子拿起,椅子便會轉動,這是由慣性、反抗力的因素造成的。接下來…這是繞道另一邊去玩的照片(嘿,這是我→)這邊大都些零零碎碎的小小實驗 。雖然還是有些不太了解,有很多原理我們都有教過,這也讓我們更貼近那些實驗不少。大概在這個位置,還有正方形輪子的腳踏車,當然,這沒辦法在正常的道路上騎的,它的地板是特別製造的,有一個一個凸起的圓圓是「空中腳踏車」!這次和同學到科教館,就知識上和遊玩上都非常豐富。知識上,如上報告所見,真的學到不少新事物,有些是我們熟悉的,有些是第一次見面的。先人的智慧被一一發揮,簡單的機械造就我們今日的輕鬆和方便,這都是歲月慢慢累積下來的。科教館內的種種儀器,就是是把一台大機器給肢解,一一像我們介紹這是什麼原理、要如何應用,就像我們的學習過程,一章一章的教下來,但讓我覺得最敬慕、也是最難過的是,只能遵造教育學習的我,就像過去那些人一樣,不懂得要怎麼應用所學到的原理、如何將這些原理一起使用。或許是目前的能力能不足,也是太心急了些,畢竟真正會好好應用的人更是少數,如此一想,我便覺得十分佩服那些科學家,有他們才有今日的一切,他們真的很不簡單。這就是我參觀科教館所得到最大的心得,不是又多認識哪個原理,而是一個更嶄新的體會。
楊晉淯的心得 • 這次參觀科博館,我們一開始先做了用顯微鏡觀察一些生物的細胞,在顯微鏡下,我看到了許多平常看不到的東西,之後去看了3D動感電影,由於是3D的,椅子又會隨著上下晃動,因此格外刺激。接下來我們去吃午餐,之後我們開始進行參觀的活動,一開始,我們先參觀生命科學方面的展示,我們在這區看到了許多有關於生物演化的東西,例如人類的演化等許多相關知識。隨著去去物質科學區觀摩,館內都是有關於力與運動的相關事物,裡面也有許多體驗裝置,藉由操作,能使我們能更加深入的瞭解到一些原理或知識,最後我們到了半導體區,裡面充滿著一些3C或著是ㄧ些科技產品和半導體的演進,同樣也有許多設備,使我更瞭解了這些知識。最後就到了回校的時間。在這裡,雖然只待了一天,但是我卻已學到了許多知識,希望下次還能來這裡。
李霽展的心得 • 真開心我有機會可以去科教館,這真的很難得,畢竟平常沒有甚麼時間,而且還是跟同學一起去,這種感覺就是不太一樣,那裡有好多好玩且新奇的東西,我最印象深刻的是那顆電球,因為當時我被當成是通電的那個人, 還有一位老師,一直教我要怎麼用電流才會都聚集到我那,那時超刺激的,我一直被電到, 我想這個經驗應該會讓我永遠記得的。 我們這次的美中不足之處,應該就是時間太趕了,如果時間在長一點的話會更好,這次的校外教學實在是讓我學到很多東西例如:基因在哪裡、輪子不一定要圓的才能移動……等,我很期待下次的校外教學,俗話說的好:「等待機會不如把握機會,把握機會不如創造機會」, 下次我一定要先做好事前準備,這樣下次就不會像這次一樣這麼的匆匆忙忙還有一些名詞看不懂了!
李政勳的心得 今天一到科教館,馬上被雄偉的建築風格給吸引,五樓有許多簡單的儀器,像回聲管之類的,這樓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應該是「人力發電」,將動能轉為電能,電能越大,上面的燈管會亮越多。)這樓還有「回儀」,主要的玩法是坐在椅子上,將旋轉的輪子拿起,椅子便會轉動,很有趣。 還有正方形輪子的腳踏車,當然,這是沒有辦法在正常的道路上騎的,它的地板是特別製造的,有一個一個凸起的半圓。這次和同學到科教館,就知識上和遊玩上都非常豐富。這次真的學到不少新事物,有些是我們熟悉的,有些是第一次見面的。先人的智慧被一一發揮,簡單的機械造就我們今日的輕鬆和方便,這都是經歲月慢慢累積下來的。平時不甚注意的小物品,都可能含有能成就大機械的原理,只是習慣於它們的我們,不曾想過這些原理,以及我們要如何應用於其他方面。科教館內的種種儀器,就是把一台大機器給肢解,一一像我們介紹這是什麼原理、要如何應用,就像我們的學習過程,一章一章的教下來,但讓我覺得最敬慕、也是最難過的是,只能遵循教育學習的我,就像過去那些人一樣,不懂得要怎麼應用所學到的原理、如何將這些原理一起使用。或許是目前的能力尚不足,也是太心急了些,畢竟真正會好好應用的人更是少數,如此一想,我便覺得十分佩服那些科學家,有他們才有今日的一切,他們真的很不簡單。這就是我參觀科教館所得到最大的心得,不是又多認識哪個原理,而是一個更嶄新的體會。至於遊樂上,當然不會比知識上少。最開心的還是有大家的陪伴,有這次的行程真的很高興!
報告結束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