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9

第三章 旅游资源与旅游产品

第三章 旅游资源与旅游产品. 学习目标. 掌握旅游资源、旅游产品的概念、分类及特点  认识旅游资源、旅游产品的开发内容和原则 了解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及不同阶段的特征 熟悉旅游产品构成中的内外部关系及其转化. 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 1 、旅游资源、旅游产品的含义和分类 2 、旅游资源、旅游产品的开发内容及开发原则 3 、旅游产品的特点和内外部关系 难点: 1 、旅游资源的评价 2 、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的开发. 导入案例. 露天地质博物馆 — 中国红石公园丹霞山

marisa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三章 旅游资源与旅游产品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三章 旅游资源与旅游产品

  2. 学习目标 • 掌握旅游资源、旅游产品的概念、分类及特点  • 认识旅游资源、旅游产品的开发内容和原则 • 了解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及不同阶段的特征 • 熟悉旅游产品构成中的内外部关系及其转化

  3. 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 重点: • 1、旅游资源、旅游产品的含义和分类 • 2、旅游资源、旅游产品的开发内容及开发原则 • 3、旅游产品的特点和内外部关系 • 难点: • 1、旅游资源的评价 • 2、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的开发

  4. 导入案例 • 露天地质博物馆—中国红石公园丹霞山 • 丹霞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广东省韶关市东北仁化县和韶关浈江区境内,总面积达290平方公里,又称“中国红石公园”,被誉为广东四大名山之首,自古为岭南第一奇山。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5年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地质地貌自然保护区,2001年经国家旅游局批准授予AAAA级旅游区,2001年经国土资源部批准为国家地质公园,2003年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地质公园。

  5. 丹霞山风景名胜区以赤壁丹崖为特色,看去似赤城层层,云霞片片,古人因其“色如渥丹,灿若明霞”之貌,称之为丹霞山 。丹霞山是地学专用名词“丹霞地貌”的命名地,也是国内已发现的580多处丹霞地貌中面积最大、类型最齐全、造型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丹霞山地层、构造、地貌表现、地貌发育过程、营力作用表现、自然环境和生态演变等在全国丹霞地貌分布区中是最为

  6. 典型的,其科研价值主要体现为丹霞山具有一组重要的标准地层(包括丹霞组和常坝组的丹霞山红色岩系)和典型的块状构造。同时,丹霞山历史人文积淀也非常丰富。丹霞山是历代文人赋诗题咏、怀古忧今之地,唐韩愈、宋苏东坡、杨万里等都曾在此挥毫题诗。典型的,其科研价值主要体现为丹霞山具有一组重要的标准地层(包括丹霞组和常坝组的丹霞山红色岩系)和典型的块状构造。同时,丹霞山历史人文积淀也非常丰富。丹霞山是历代文人赋诗题咏、怀古忧今之地,唐韩愈、宋苏东坡、杨万里等都曾在此挥毫题诗。

  7. 现保留至今并有较大影响的寺庙有别传寺和锦石岩石窟寺。从女娲采石补天、舜帝南巡于韶山奏韶乐的传说到隋唐以降的宗教名山、众多的诗文、题记、摩崖石刻以及古山寨和洞穴岩墓群等文化景观无一不显示着丹霞山的深厚文化积淀。现保留至今并有较大影响的寺庙有别传寺和锦石岩石窟寺。从女娲采石补天、舜帝南巡于韶山奏韶乐的传说到隋唐以降的宗教名山、众多的诗文、题记、摩崖石刻以及古山寨和洞穴岩墓群等文化景观无一不显示着丹霞山的深厚文化积淀。

  8. 丹霞山旅游资源开发虽然历史悠久,隋唐时期已成为岭南风景胜地,同时有僧尼进山经营,兴建佛寺,由此带动香客进山拜佛观光。但至今丹霞山已开发的区域还不到景区总面积的1/10,很多精华资源尚未开发,造成游客大多只有半日游到一日游。停留时间短,旅游效益低。而且,丹霞山归属部门较多,造成条块分割,多头管理,也影响了丹霞山景区的管理效率。丹霞山旅游资源开发虽然历史悠久,隋唐时期已成为岭南风景胜地,同时有僧尼进山经营,兴建佛寺,由此带动香客进山拜佛观光。但至今丹霞山已开发的区域还不到景区总面积的1/10,很多精华资源尚未开发,造成游客大多只有半日游到一日游。停留时间短,旅游效益低。而且,丹霞山归属部门较多,造成条块分割,多头管理,也影响了丹霞山景区的管理效率。

  9. 资料来源:禹贡、欧阳洪昭主编《旅游景区景点经营案例解析》,旅游教育出版社。资料来源:禹贡、欧阳洪昭主编《旅游景区景点经营案例解析》,旅游教育出版社。

  10. 引导问题 • 1、丹霞山旅游资源的开发应遵循什么样的原则? • 2、如何根据丹霞山旅游资源的特色进行准确的定位,明确其发展主题? • 3、针对丹霞山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应如何治理,才能提高其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

  11. 学习导航 • 这个案例涉及到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的概念、分类以及开发等内容。通过学习本章的核心概念和核心知识,可以寻找到答案。

  12. 第一节 旅游资源与分类 • 一、旅游资源的概念 1、 国内学者对旅游资源的理解 2、外国学者对旅游资源的理解 3、旅游资源的含义

  13. • 一般来说,旅游资源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发展旅游业所开发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综合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14. 2.旅游资源的特点 • (1)观赏性 • (2)永续性和不可再生性 • (3)广域性和区域性 • (4)多样性和综合性 • (5)发展变化性 • (6)可创造性

  15. 二、旅游资源的分类 按照旅游资源的自身属性进行分类 按照旅游活动的功能进行分类 按照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方式进行分类 按照旅游资源的级别进行分类 按照分区经营角度进行分类

  16. 1 、按照旅游资源的自身属性进行分类 • 可将旅游资源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自然旅游资源泛指宇宙间亿万年以来物质运动发展变化所形成的物质群体。包括地文景观类(如名山、洞穴、 岛礁、地质地貌过程形迹、沉积与构造等)、水域风光类(如风景河段、漂流河段、天然湖泊与池沼、瀑布、泉、河口与海面、冰雪地等)、生物景观类(如树木、草原与草地、花卉地、野生动物栖息地等)、天象与气候景观类(如雾凇、雨凇、佛光、蜃景等光现象以及天气与气候现象)。自然资源一般是有形的资源。

  17. 人文旅游资源泛指古今人类在认识和征服自然的漫长实践过程中,所创造和积累起来的文明成果,包括遗址遗迹类(如原始聚落、长城遗迹、历史事件发生地、军事遗址与古战场等)、建筑与设施类(如特色街巷、园林、运河、楼阁、佛塔、桥、石窟等)、旅游商品类(如地方土特产品、菜品饮食、传统手工产品与工艺品等)、人文活动类(如民间节庆、地方风俗与民间礼仪、宗教活动、文化节等)。人文旅游资源泛指古今人类在认识和征服自然的漫长实践过程中,所创造和积累起来的文明成果,包括遗址遗迹类(如原始聚落、长城遗迹、历史事件发生地、军事遗址与古战场等)、建筑与设施类(如特色街巷、园林、运河、楼阁、佛塔、桥、石窟等)、旅游商品类(如地方土特产品、菜品饮食、传统手工产品与工艺品等)、人文活动类(如民间节庆、地方风俗与民间礼仪、宗教活动、文化节等)。

  18. 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国家旅游局规划发展与财务司共同起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CBIT 18972-2003) , 按照旅游资源的属性不同 , 对旅游资源进行了详细的划分 , 即将旅游资源划分为 8 个主类、 31 个亚类、 155 个基本类型 。该标准已于 2003 年 2 月由国 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正式发布 , 并于同年 5 月开始实施。

  19. 2 .按照旅游活动的功能进行分类 • (1)观赏型的旅游资源,如优美的自然风光、著名的古建筑和园林等。 • (2)学习型的旅游资源,如文物古迹、博物展览、自然奇观等。 • (3)体验型的旅游资源,如民风民俗、节庆活动、宗教仪式等。 • (4)康乐型的旅游资源,如度假疗养、康复保健、人造乐园等。

  20. .3. 按照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方式进行分类 • (1)原生性旅游资源。此类旅游资源包括在成因、分布上具有相对稳定和不变特征的自然、人文景观和因素。它们一般具有不可再生性、地域垄断性和继承性,如自然旅游资源中的山、河、湖泊、地貌、野生珍稀动植物等,人文旅游资源中的历史古迹、文物、习俗、土特产等。这类旅游资源或是经过沧海桑田的自然变化造就的,或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具有易损性和不可再生性,应加以保护,使其能永续利用。

  21. (2)萌变性旅游资源。此类旅游资源包括在成因、分布上具有明显变化的自然、人文景观和因素,一般具有可再生性,无地域垄断性,如人造景观、博物馆、名优特新产品及美食购物场所等。

  22. 4. 按照旅游资源的管理级别进行分类 • (1)国家级旅游资源。此类旅游资源有极高的观赏、历史价值,在国内外拥有很高的知名度。 • (2)省级旅游资源。此类旅游资源在省内有较高的知名度,观赏性和科学、历史 • 价值较高。 • (3)市(县)级旅游资源。此类旅游资源主要以当地人为客源,具有一定的观赏 性和科学、历史价值。

  23. 世界遗产 • 世界遗产是一类特殊的旅游资源形式,是经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后进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物质或非物质遗存。每一个世界遗产项目都是经过了一系列科学的申报、认证过程。根据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通过的《凯恩斯决议》规定,限制已有较多世界遗产的国家申报[1],一国一年只能申报一项。加之世界遗产是相似或相近事物中的佼佼者,所代表的是人类及自然界的最高境界,因而受到旅游者的特别推崇。截止2004年6月,全世界共有754项物质类遗产列入到了《世界遗产名录》中,另外有19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Masterpieces of Oral and Intangible Heritage)”。

  24. 截止2004年,中国的世界遗产拥有量为:物质类遗产30项,非物质类遗产1项。 [1] 2004年在苏州举行的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一国一年一项”的规定有所突破,苏州决议允许在2006年的委员会大会上,一国可以提交两项预备世界遗产,但至少必须有一项是自然遗产。

  25. 中国世界遗产名录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世界遗产主要分为四大类,分别为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文化景观,中国1985年加人世界遗产公约,自1987年世界 • 遗产委员会第1 1届会议批准中国的故宫等6处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2007年7月,中国已有35处文化遗址和自然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在世界排名第三,是名副其实的世界遗产大国。 • 其中文化遗产25项,自然遗产6项,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4项,源远流长的历史使中国继承了一份十分宝贵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它们是人类的共同瑰宝。 • (下文中的时间是批准的时间)

  26. (1)北京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1987.12,文化遗产; (1)北京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1987.12,文化遗产; • (2)甘肃敦煌莫高窟,1987.12,文化遗产; • (3)山东泰山,1987.12,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 (4)长城,1987.12,文化遗产; • (5)陕西秦始皇陵及兵马俑,1987.12,文化遗产; • (6)北京故宫,1987.12,文化遗产; • (7)安徽黄山,1990.12,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27. (8)四川黄龙国家级名胜区,1992.】2,自然遗产;(8)四川黄龙国家级名胜区,1992.】2,自然遗产; • (9)湖南武陵源国家级名胜区,1992.12,自然遗产; • (10)四川九寨沟国家级名胜区,1992.12,自然遗产; • (1 1)湖北武当山古建筑群,1994.12,文化遗产; • (12)-山东曲阜的孔庙、孔府及孔林,1994.12,文化遗产; • (13)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1994.12,文化遗产; • (14)西藏布达拉宫,1994.12,文化遗产;

  28. (15)四川峨眉山一乐山风景名胜区,1996.12,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15)四川峨眉山一乐山风景名胜区,1996.12,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 (16)江西庐山风景名胜区,1996.12,文化遗产; • (17)苏州古典园林,1997.12,文化遗产; • (18)山西平遥古城,1997.12,文化遗产; • (19)云南丽江古城,1997.12,文化遗产; • (20)北京天坛,1998.1 1,文化遗产; • (21)北京颐和园,1998.1l,文化遗产; • (22)福建省武夷山,1999.12,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 (23)重庆大足石刻,1999.12,文化遗产;

  29. (24)安徽古村落:西递、宏村,2000.11,文化遗产;(24)安徽古村落:西递、宏村,2000.11,文化遗产; • (25)明清皇家陵寝:明显陵(湖北钟祥市)、清东陵(河北遵化市)、清西 • 陵(河北易县),2000.11,文化遗产; • (26)河南洛阳龙门石窟,2000.11,文化遗产; • (27)四川青城山和都江堰,2000.11,文化遗产; • (28)山西大同云冈石窟,2001.12,文化遗产; • (29)云南“三江并流”自然景观,2003.7,自然遗产; • (30)中国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吉林集安市),2004.7,文化遗产;

  30. (31)澳门历史城区.2005.7,文化遗产; • (32)四川大熊猫栖息地,2006.7,自然遗产; • (33)河南安阳殷墟,2006.7,文化遗产; • (34)中国南方喀斯特地貌(云南石林、贵州荔波和重庆武隆“捆绑”申 • 报),2007.6,自然遗产; • (35)广东开平碉楼与村落,2007.7,文化遗产。 • 另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又在2001年5月起加设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作为对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活动的补充。

  31. 我国被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有:我国被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有: • 昆曲,2001.5,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 古琴艺术,2003.11,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 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2005.1l,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 蒙古族长调民歌,2005.1l,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蒙古族长调民 • 歌”为中国、蒙古国联合申报。这是我国首次与外国就同一非物质遗产联合向联 • 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并通过的项目)。 • 资料来源 根据中国旅游网(hnp://www.cnta。gov.cn/)的有关资料整理。

  32. 5 .按照分区经营角度进行分类 • (1)无限旅游资源。此类旅游资源可以持续使用,可以再生,其使用时间可以说 • 是无限的。 • (2)有限旅游资源。此类旅游资源具有易损性、不可再生性,如文物、古建筑,必须合理利用、有效保护。

  33. [小资料]中国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 • 纵览中国旅游资源,可将其概括为四大基本特征: • 首先是多样性。旅游业是高度综合性的特殊事业,旅游活动是现代社会人类的一种广泛的地域活动,需要有多种旅游资源满足旅游者不同需求。中国旅游资源丰富多彩,具有多种功能。以地貌景观而论,从海平面以下154米的吐鲁番盆地的艾丁湖,到海拔8848.13米的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具有类型多样、富有美感的风景地貌。再从旅游气候来分,不仅有跨度较大的纬向性南北地带变化,还有因地形起伏造成的立体气候效应,中国俗语所说的“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即是立体气候的写照。

  34. 中国是世界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曾创造出辉煌灿烂的业绩。古老的华夏文明是中华民族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之所以历久不衰是因其强大的内聚力和融化力。几千年来通过海路通道使中华文化传播世界各地,也促进了人类的进步,成为世界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光辉的中华文明中,不仅保持了国内各族人民的智慧结晶,同时可以寻觅出吸收古印度、古波斯、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痕迹,其中宗教文化的影响最为深刻。因此,无论自然旅游资源还是人文旅游资源,均可体现出中国旅游资源的多样性特色。

  35. 其次是奇特性。稀奇独特是旅游资源珍贵性及其吸引游客的魅力所在。这不但是因为旅游者具有好奇心理,更重要的是它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有助于探索自然奥秘,研究人类社会演化的进程。中国许多旅游资源在世界上堪称奇特,诸如山水风光、飞禽走兽、花卉林木、古代建筑、文化艺术、工艺制品等,都可以找到其特性所在。例如,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堪称世界自然奇观,吸引了大量的游人,但其规模和壮观程度远不如中国金沙江上游的虎跳峡。在“万里长江第一湾”处的云南丽江境内,有一条长16公里、落差196米的大峡谷,两岸雪山高出江面竟达3000多米,而江面最窄处仅30多米,相传因为老虎能跳跃此峡而得名,这种壮丽奇险的景色可以称绝于世。

  36. 第三是古老性。历史文化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是当今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精神源泉。现代旅游活动中,人们既渴求欣赏大自然的秀美,提出“重返大自然”的口号,同时也盼望回溯历史,置身于历史长河之中,从中吸取教益,增长知识,获得启迪,丰富精神生活。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又是古人类发源地之一,许多旅游资源以其历史悠久、文化古老而著称。例如,云南禄丰石灰坝发现的古猿化石,据考证有800万年的历史,是迄今世界上所有发现的中新世纪晚期到上新世早期各类古猿中第一个头盖骨。

  37. 再如前几年在新疆阿尔泰山发现的千里岩画长廊,汇集了先秦以来各兄弟民族的岩画达一万余幅,不仅填补了研究这一山区古代史的文字空白,而且和旖旎的山水风光共同组合成一个神奇的旅游胜地。再如前几年在新疆阿尔泰山发现的千里岩画长廊,汇集了先秦以来各兄弟民族的岩画达一万余幅,不仅填补了研究这一山区古代史的文字空白,而且和旖旎的山水风光共同组合成一个神奇的旅游胜地。 • 最后是丰厚性。中国旅游资源不仅种类繁多,而且丰富多彩,储备雄厚,开发利用的保证程度高,能够有较大的旅游环境容量。中国的山景资源、古城遗址、帝都王陵、禅林道观、古代建筑、园林艺术、民风民俗等等,资源之丰厚足以位居世界各国前列。 • 资料来源:郭来喜,《中国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与旅游区划研究》

  38. 第二节、旅游资源的评价与开发 • 一、旅游资源评价 • 1、旅游资源评价的含义 • 旅游资源评价就是在对旅游资源进行调查的基础上 , 对旅游资源的类型、规 模、质量、等级、开发前景、开发条件等进行科学分析和可行性研究 ,为旅游资源的开发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39. 2、旅游资源评价的标准和方法 • (1 ) 评价标准 • 1) 美学标准 : 对拟开发的旅游资源的美学质量的高低或特色进行评价。 • 2) 社会标准 : 对拟开发的旅游资源能否体现当地的社会发展和文化特色进行 • 评价。 • 3) 环境标准 : 对拟开发的旅游资源的环境容量和环境质量进行评价。 • 4) 历史标准 : 对拟开发的旅游资源能否反映当地过去的历史文化风貌进行 • 评价。 • 5) 市场标准 : 对拟开发的旅游资源所吸引的客源对象、吸引程度和客源规模 • 进行评价。 • 6) 综合标准 : 是从市场观念出发 , 同时也涉及美学、社会及历史等评价标准 • 的评价方法。

  40. (2) 评价方法 • 1)卢云亭 " 三三六 " 评价体系 • ·三大价值 : 历史文化价值、艺术欣赏价值、科学研究价值。

  41. 三大效益 : 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 • ·六大条件 : 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景物或景类的地域组合条件、景区旅游资 • 源容量条件、旅游客源市场条件、旅游资源开发投资条件、施工难易条件。

  42. 2)黄辉实 " 六字七标准 " 评价体系 • 对旅游资源本身进行评价 , 采用以下 6 个标准 : • .美一一旅游资源是否能给人以美感 ; • ·古一一旅游资源是否具有悠久的历史 ; • ·名一一旅游资源是否是有名声的事物或与名人有关 ; · • 特一一旅游资源是否是特有的、别处没有或少见的事物 ; . • 奇一一旅游资源是否是能给人以新奇之感的事物 ; 用一一旅游资源是否是能给人以使用价值的资源。

  43. 对旅游资源所处的环境进行评价 , 考虑以下 7 个因素 : • .季节性 : 主要考虑是寒冷的季节长还是温暖的季节长 ( 如果寒冷季节长 , 则作为滑雪运动的评价高 ; 如果是温暖的季节长 , 则作为疗养的评价高 ) 。 • ·联系性 : 指与附近各种旅游资源之间、与一些出名的事物或出名的人物的联系。 • ·环境的质量 ( 污染状况 ) : 大气、水源、噪声、放射性等。 • ·可进入性 : 主要指游客要 " 进得去、散得开、出得来 " 。

  44. ·基础结构 : 一是连接的基础结构 : 指与旅游资源以外其他地区相连接的交通、服务等 ; 二是分配的基础结构 : 指旅游资源本地区以内的交通、服务等基础结构。 • ·社会经济 : 指一个地区在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所具有的独特的、整体性的形象。 • ·市场环境 : 旅游者对各种旅游活动的总体需求情况、旅游者的来源及数量。

  45. 二、 旅游资源的开发 1、旅游资源开发的含义 • 旅游资源开发是一种综合性开发,是经济技术行为。它要运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充分发挥人的创造性和智力资源,将存在于开发区的各种现实和潜在的资源先后有序、科学合理地组合利用和有效保护,使其能被持久永续地利用,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 生态效益协调发展。

  46. 2、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原则 (1)独特性原则 (2)市场导向原则 (3) 游客参与原则 (4) 开发与保护协调原则 (5)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原则

  47. 3、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类型 • (1)在原本不是景点的地点新建景点,如武汉东湖边的沙滩浴场。 • (2)将原有的景点改造为新景点,如建在经营不善的不列颠主题公园场地上的德比郡的美洲冒险主题公园。 • (3)在现有景点内增建大型新的项目,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及开发新的市场。此类开发常常是为了重新推出景点产品或防止产品生命周期中衰退期的出现,如在主题公园 增建新的大型游乐项目。例如香港海洋公园增建的蹦极。 • (4)在现有景点内增加服务设施,如新的零售商店及博物馆内的主题餐厅,以改善服务或鼓励游客进行第二次消费。 • (5)创办新的活动项目或举办每次更换地点的大型活动,如奥运会。

  48. 4、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模式 (1) 自然风景类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2)人文古迹类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3) 社会风情类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4)宗教文化类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5) 休闲消遣类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