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0 likes | 1.19k Views
常用標準國字 ( 注音符號 ) 書寫原則及其錯誤現象分析. 一、標準字體的寫法 二、注音符號的寫法. 寫錯字容易閙笑話. 我是家裡的「觸」生女 (獨生女) 天下沒有白癡的午餐 ( 令人無言 ……) 我非常現暮他 (羨慕) 廢盡千辛萬苦 你的負出沒有回抱 (無言) 爸媽無線的愛 ( 難道全家是天線寶寶 ?) 最辛苦的人是藝工媽媽(那個學校有表演團體?) 清道夫不求回抱的行為令人拍手叫我 (無言) 我對父母有一絲「謙意」 我豪豪大哭. 慢長旅程中 朋友長長幫助我 我最該萬死 爸媽對我覺得傷腦襟 總知而言,媽媽真偉大 喜怒「衰」樂「粉粉」湧上心頭
E N D
常用標準國字(注音符號)書寫原則及其錯誤現象分析常用標準國字(注音符號)書寫原則及其錯誤現象分析 一、標準字體的寫法 二、注音符號的寫法
寫錯字容易閙笑話 我是家裡的「觸」生女(獨生女) 天下沒有白癡的午餐(令人無言……) 我非常現暮他(羨慕) 廢盡千辛萬苦 你的負出沒有回抱(無言) 爸媽無線的愛(難道全家是天線寶寶?) 最辛苦的人是藝工媽媽(那個學校有表演團體?) 清道夫不求回抱的行為令人拍手叫我(無言) 我對父母有一絲「謙意」 我豪豪大哭
慢長旅程中 朋友長長幫助我 我最該萬死 爸媽對我覺得傷腦襟 總知而言,媽媽真偉大 喜怒「衰」樂「粉粉」湧上心頭 在我的映象裡(你是電視機嗎?) 「徐」了媽媽,我還要「趕」激爸爸 我要謙錢養他們 我的胰臟,是開計程車的(五臟這麼厲害?)
人生常會發生叉曲 我才匆然瞭解,父母的愛 俗語說:祝人為快樂之本 他們蹶然拒絕我,我就氣充充跑到房間(不知寫什麼?) 這是一個充滿泛味的人生 我喜歡挑湯,很不應該 (挑剔) 家裡很窮,爸媽很幸苦,為了回報他們,我要給他們生活費。(你哪裡來的錢?)
我攪盡腦汁(好痛啊) 朋友有困難,我會生出我的手,幫助他。(平常沒有手嗎?) 爸媽托著疲憊的身軀回家(抬這麼高?) 我真是任信!我不應該! 受人點滴,要擁泉以報(?) 我不求任何侍假(代價)
清道夫載著斗笠去工作(不用戴的嗎?) 爸爸騎車來戴我。 元旦時,我們全家一起到歷史博物館參觀「冰馬桶」…師評:有這樣的東東嗎?我也要去!(兵馬俑) 早上起床整裡「遺容」後,我們到學校集合,搭車前往墾丁畢業旅行師評:不知道你家是哪一家殯儀館?老師一直都不知道…(儀容) 報上說重金屬污染過的牡蠣,可「治」癌…師評:一字之差,養蚵人家翻身矣!我是不是該趕快去養牡蠣?會賺到翻哦…(致癌)
星期天準備外出逛街時,匆忙之間不小心給「肛門」夾到,真倒楣師評:老師很好奇──誰的肛門這麼大…?(鋼門)星期天準備外出逛街時,匆忙之間不小心給「肛門」夾到,真倒楣師評:老師很好奇──誰的肛門這麼大…?(鋼門) 逛完花市後,我花錢買下「賤男」,準備帶回家過年。師評:發音正確一點,「劍蘭」會哭的… 我的歷史老師長髮披肩,個子矮小,脾氣不好,有一點點「胸」…師評:歷史老師要我轉告你「等一下上歷史課,皮給我繃緊一點。」(兇) 我認為自己是個品學兼「憂」的好學生…師評:你是該憂了──不及格。(優)
2010.3.13華視新聞 魯肉飯?高梁酒?肉臊飯?
2009.6.13自由時報 高雄市政府為宣傳世運會在市區設置許多世運相關廣告,但卻被眼尖的讀者發現在高雄火車站的世運2座廣告燈箱,誤將「閉」幕寫成「畢」(紅色圓圈處)幕。
宜蘭路邊招牌 會「攪拌手」的禮物?莫非是食物調理機?
清水巖祖師廟的「艋舺」場景 是「獎卷」還是「獎券」?
漢字的特色 一個文字的組合構成,蘊藏了原初創造時的文化意涵,也訴說著某個時空下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展現的文化實體(此即漢字文化學所欲研究者)。在歷史蛻盡許多文明古國之後,中國漢字,已儼然成為藉由文字追索文化,並能在演繹三千年後的今日,得以相類的文字組合脈絡(如六書造字原理),與古人同遊於文字之美的唯一古老文字。
寫錯別字的兩種情況 • 1.錯字:把字的結構寫錯。 ex: 、 • 2.別字:也叫寫「白字」,它的筆畫和結構都沒有錯,但用錯了地方,字義不對,整句話的意思就錯了。 ex:品學兼「憂」 、為虎作「帳」
常寫「別字」的原因 • 1.音近(同)而誤: ex :遲鈍→遲頓、冰山一角→冰山一腳 • 2.形近而誤: ex :馳騁→馳聘、狙擊→阻擊 • 3.形近、音近(同)而誤: ex :輻射→幅射、枯槁→枯稿
4.讀錯音 例如很多人把「轉捩點」誤寫為「轉淚點」,把「迥然」寫成「迴然」,和誤讀不無關係。讀錯音是一種流行病,有些誤讀音在社會上流傳,如果你掉以輕心,遇到不會唸的字不去查字典,又不請教老師,難免會受到感染。 讀準字音是預防和糾正別字的方法之一。只要認真辨音,多下工夫記憶,讀錯音的問題是不難解決的。
常寫「錯字」的原因 因為不了解一個字的初形本義。 用造字原則(六書)來記憶易錯的字,並善用聯想的方式。 舉例:到底是 還是 ? 《說文》:「裁衣之始也。」 《金文銘象疏證》:「初民無衣,皆獸皮以刀割裁而成,衣之新出於刀,是初義也,故初確係从刀。
如何避免寫「錯別字」 如果我們對於字的結構、造字原理、讀音和意義缺乏認識,錯了不知其錯,或者知其錯而不知道為甚麼錯,便很難根治。
抓字音,記字形 有些字從形體上看容易相混,但是我們可以抓住「字音」把它們區別開。例如「令」和「今」兩類字容易相混,我們可以抓住它們的「聲母」來區分。凡韻母讀ㄥ的,都寫「令」,如「苓」、「嶺」、「鈴」、「冷」等;否則都寫「今」,如「芩」、「岑」、「含」、「念」、「貪」、「吟」、「矜」等。 如「舀」和「臽」兩類字,凡韻母讀ㄠ的,都寫「舀」,如「稻」、「蹈」、「滔」、「韜」等,否者都寫「臽」,如「陷」、「餡」、「焰」、「掐」等。比如,當你記不住「稻」的右邊是寫「舀」還是「臽」時,只要一想它的字音是ㄉㄠˋ,韻母是ㄠ,立刻就可斷定該寫「舀」了。
抓偏旁的含義,記字形 有些錯字是由於不明白或不注意它的偏旁含義而寫錯的,只要抓住了偏旁的含義,也就不會寫錯了。例如「木」和「禾」兩個偏旁容易相混,只要抓住它們各自的含義就能把它們區分開來。「木」的含義是樹木,凡與樹木有關係的一般都用「木」旁,如「柳」、「杆」、「枝」、「杖」、「梨」等;「禾」的含義是莊稼,凡與莊稼有關的一般都用「禾」旁,如「稻」、「稈」、「租」、「黍」等。 「 」和「 」也可以用這種方法加以區別。「 」是「衣」的變體,凡與衣物有關的字都用「 」,如「襖」、「袖」、「裙」、「襪」等。「 」是「示」的變體,「 」旁的字一般都與祭祀或迷信有關係,如「神」、「祥」、「禱」、「禮」等。 有些偏旁,由於字形的演變,同原來的相差很遠,要了解它的含義要查一下有關的資料。例如「恭」字中的「 」,它是「心」的變體,光看外表,很難知道。知道它的含義後,就不會把與心理活動有關的字,如「恭」、「慕」的「 」寫成「水」了。
抓結構,記字形 結構比較複雜的漢字,往往是由幾個部分按照一定的方式構造成的,例如「融」就是由「鬲」、「虫」這兩個部分按照左「鬲」右「虫」的方式構造成的。「聶」就是由三個「耳」按照上邊一個「耳」,下邊兩個「耳」構造成的。我們抓住它們的組合部件和組合方式來記字形,要比一筆一畫記容易得多。 像「己、已、巳」和「戍、戌、戊、戎」等不容易記的字,我們可以依據一些記憶小偏方。
抓少數,記字形 有一類偏旁,不管是抓字音,還是抓含義,都不容易區分開來,容易相混。對於這類字我們可以用「抓少數,記字形」的方法。具體說來,就是把偏旁容易相混的字分組排列起來,記住字數少的那一組字,其餘的字也就掌握了。例如「攴」和「支」兩個偏旁容易相混,我們把由這個偏旁構成的字分組排列起來,結果發現「攴」類字現在通行的只有一個「敲」,「支」類字則較多,如「枝」、「肢」、「技」、「鼓」等。這樣我們只要記住一個「敲」字寫「攴」,其他的字都可以寫「支」了。 「斥」和「斤」也容易相混。我們同樣也可以用這種方法進行區分。只要我們記住「拆」、「柝」、「訴」這3個少數的「斥」類字,其他都可以寫「斤」,如「折」、「析」、「芹」、「欣」、「斧」、「近」、「斷」等字。
了解「標準字體」的寫法 在國字字形中,有些構造相近的字,常常被混用。以下是相近字形的比較:
1. 「艸」:草字頭,例:花、草、荷 「卝」:灌、歡、穫、舊、敬、繭、夢 萑、雚、蒦、茍
2. • (ㄨㄤˊ):第三橫筆較長。例:玉、汪、枉。 • (ㄖㄣˊ):甲、金、篆文為 、 、 。 第一筆為橫筆,第二橫筆較長。例:任、飪 • (ㄊ一ㄥˇ ):甲骨作 ,小篆作 。第一筆為撇,第三橫筆最長。例:艇、聽、呈、挺、聖
3. (ㄕㄜˊ ):第一筆是橫筆。有這偏旁的字,多讀為ㄊㄧㄢ,或與舌有關。例:恬、甜、舔、舐 (ㄎㄨㄛˋ ):第一筆是撇筆,這個偏旁的字,多半有ㄍㄨㄚ、ㄎㄨㄛˋ 的音。例:活、闊、括。
4. (ㄈㄤ):甲、金、篆文作 、 、 。像方形的容器。第二筆轉折為直角。這個部首的字,大多和器具、和做器具的人有關。例:匝、匡、匠、匪、匣、匭 (ㄒㄧˇ):小篆作 。第二筆轉折有弧度。這個部首的字,多和隱藏有關。例:匹、匿、區、匾
5. (ㄘㄞˇ):甲、金、篆文作 、 、 。由采組成的字,大多有「彩色」的意思,或有ㄘㄞˇ的字音。例:採、踩、睬、綵、彩、釉 (ㄅㄧㄢˋ):甲金、篆文作 、 、 。像獸類的指爪在地上,很清楚的樣子。有此偏旁的字,多有「辨別、清楚」的意思。例:審、釋、番、蕃。
6. (ㄕˋ):例:柿 (ㄈㄨˊ):金文作 ,小篆作 。古代遮蔽膝蓋的衣飾。例:芾、沛
7. (ㄘˋ):小篆从二,有「次第」的意思。例:姿、咨、恣、資、瓷 (ㄒㄧㄢˋ):「欠」有張口的意思,此字即「張口而流口水」。例:羨、盜
8. (ㄔㄣˊ):甲、金、篆文作 、 、 ,有臣服之意。例:宦、緊、監、臨 (ㄧˊ):例:頤、熙
9. (ㄅㄛ):小篆作 ,像左右腳趾並列,這個部首的字,有很多和腳的動作有關。例:癸、登、發 :「祭」,小篆作 。例:祭、察、蔡
10. (ㄅㄧˇ):起筆為短橫。例:匕、旨、北、化、花、貨、靴、比、屁、批、昆、枇、尼、妮、泥、呢 :是「它」字的一部份。金、篆文作 、 ,即「蛇」的本字,所以下半不作「匕」,而是一撇、一豎曲鉤。例:它、佗、舵、陀、跎、駝、鴕
11. (ㄧˋ):「邑」作為偏旁時,寫在右邊。這個部首的字,多和村落、地名、住處有關。例:邢、那、部、邱、都、郵、鄉。 (ㄐㄧㄝˊ):小篆的寫法,像符節的一半,這個部首的字,有些和符節、印信有關。例:印、即、卻、節、卸、卿
12. :「口」下為「力」。 :左半橫折鉤起筆不出頭。 :右下為「刀」,不寫作「力」。例:枴。
13. :小篆 就像是帽子的形狀。中間為兩橫筆,左右不靠豎筆。例:冑、帽、冕、最。 :小篆 就是太陽的形狀。這個部首的字,多和陽光、時間、明亮有關。例:旦、旭、暇、昏、暗、晚、曉。
14. :小篆作 ,有「由上向下 、進入」之意。例:內、納、全、栓、兩、輛、陜。 :小篆作 ,像側面站著的人形,這個部首的字,大多和人的動作、狀態、身分有關。例:位、伸、佔、住、俠、僧。 :小篆作 ,有「兩物背對、分別」之意。例:兮、公、分、貧。
15. :小篆作 ,像兔子的形狀。易誤作 :小篆作 。 :小篆作 ,一個人守著貝(錢財),有所依靠。易誤寫作 。 :小篆作 ,此字為形聲字,从貝剌聲。所以「貝」上為「刀」。易誤寫作 。
16. :「示」字獨用或作下偏旁時,豎筆不鉤,且左右兩點不接豎筆例:宗、祭。作左偏旁時,筆順為點、挑、撇、豎、點,共五筆。示部的字,多和鬼神、祭拜有關。例:祝、福、神、禱。 :「衣」字獨用或作右、下偏旁時寫作「衣」 ,末兩筆作撇、捺,撇不穿捺。例:依、製。作左偏旁時寫作 ,共六筆。衣部的字多半和服飾有關。例:初、袖
17. :下橫筆較長,土部的字,多和土地、建築物有關。例:坊、堤、坍 :上橫筆較長。由「一」和「十」組合而成。讀書人要博大而精深。例:壺、壽、寺、等、侍、時、特、待、詩。
18. :「肉」獨用或在下方時,內作雙撇、點,上撇需出頭。在左、中、右時,作「 」,內作點、挑,與「月」不同。例:胡、肩、胃、肌、散、能、徹。 :「內」中間寫作「入」,不寫作「人」。
19. :「水」字中豎鉤起,左橫筆不接豎鉤筆。當下偏旁時,有時寫作「 」,例:泰。 :「心」當左偏旁時,作「 」,中豎不鉤,例:情、悌。作下偏旁時,或變作「 」,中為一豎鉤,例:恭、慕、忝。
20. :由「一」與「大」組成。例:忝、舔、添、奏 :小篆作 ,《說文》:「屈也。从大,象形」。例:笑、妖
21. (ㄒㄧㄣˋ):小篆作 ,像人的腦門。例:惱、腦 (ㄘㄨㄥ):小篆作 ,像穿壁以木相交。房間可接受空氣、光線的開口就叫囪。有這偏旁的字,多半和煙囪、窗戶有關,或是有ㄘㄨㄥ的字音。例:聰、蔥、窗。
22. (ㄈㄥ):作一撇、二橫、一豎。或用作「豐」的簡體字。例:蚌、邦、害、割、瞎、轄、憲 :出現在「契、潔、豐」等字,作二橫、一挑、一豎。
23. (ㄔㄨㄥ):上半作「ㄊ」(ㄊㄨ),下半為「儿」(ㄖㄣˊ,小篆作 ,像人腿彎曲的樣子)。例:統、珫 :「毓」,甲骨作 ,金文作 ,小篆作 ,像母親生育子女之形,「每」是母親頭上有髮飾,「ㄊ」是倒過來的「子」。末筆不鉤。 (ㄏㄨㄤ):說文「水廣也,从川亡聲。」上方「亡」折筆為圓筆,下方最後一筆不鉤。例:荒、慌、謊
24. (ㄍㄣˋ):甲骨作 金文作 ,月以半為恆常。中作撇、橫撇、兩點。例:亙、恆 (ㄒㄩㄢ):小篆作 ,說文:「从二从囘。囘,古文回」。兩橫筆中作「日」形。有此偏旁的字,韻母大多為ㄢ:例:宣、喧、暄、烜、桓、垣
25. (ㄩˊ):小篆作 。共八畫。此偏旁的字,韻母多為ㄩ。例:庾、諛、萸 (ㄙㄡˇ):小篆作 。不作「臼」中一豎。此偏旁的字,韻母多為ㄡ。例:嫂、瘦、搜、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