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 likes | 451 Views
如何进行教学设计与课件制作. 马建明 连云港市教育局教研室. 教学设计概述 教学设计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什么(课程、内容等)和怎么教(组织、方法、媒体的使用等)进行设计的过程。 语文教学设计是教师根据正确的教育思想和语文教育原理,按照一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针对具体的教学对象和教材,对语文教学的整个程序作出预期的、行之有效的策划。. 语文教学设计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1. 遵循“以学定教”的设计理念。 2. 体现“实践性”和“体验性”的设计特点。 3. 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为良好设计的实现提供保证。. 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
E N D
如何进行教学设计与课件制作 马建明 连云港市教育局教研室
教学设计概述 教学设计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什么(课程、内容等)和怎么教(组织、方法、媒体的使用等)进行设计的过程。 语文教学设计是教师根据正确的教育思想和语文教育原理,按照一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针对具体的教学对象和教材,对语文教学的整个程序作出预期的、行之有效的策划。
语文教学设计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1.遵循“以学定教”的设计理念。 2.体现“实践性”和“体验性”的设计特点。 3.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为良好设计的实现提供保证。
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 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指的是确定通过语文学习以后学习者将能达到的行为状态,并将这种行为状态用具体的、明确的、可操作的语言表达出来。 教学目标指的是教学活动预期所要达到的最终结果,是人们对教学活动结果的一种主观愿望,是对学生掌握的知识、能力以及应具备的个性品质的具体陈述。
教学目标的表述 教学目标的表述,一般包括四个要素:行为主体、行为本身、行为条件、行为结果。 1.行为主体:指学生,规范的教学目标的开头是“学生应当……”。 2.行为本身:指达到目标的具体学习行为一般用行为动词来加以描述,如写出、列出、认出、辨别、比较、对比、指明、绘制、解决、背诵等。
3.行为条件:指影响学生学习结果产生的有关情境或条件。一种是对使用辅助手段的说明,如能利用图书指南去读书;二是对时间限制的说明,如能在一分钟内认读20个汉字;三是对完成行为情境的说明,如在课堂讨论时能发表自己的意见。 4.行为结果:指行为产生的结果。
确立教学目标时应注意的问题 1.目标表述要清晰、具体,并有一定的层次。 2.既要明确知识和能力目标,也要根据课文的实际情况,确立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课堂教学提问的设计 问题的类型: 1.认知记忆性问题。回答此类问题,学生只须对事实做回忆性的重述,经由认知、记忆等过程。教师在提问此类问题时不要太简单、太零碎。 2.理解性问题。回答此类问题,学生须了解课文的意义,通过提问引导对课文主要内容进行综合、归纳和整理,发现相互间的联系。
3.分析性问题。回答此类问题,学生必须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对“为什么”的问题做出有理有据的分析。3.分析性问题。回答此类问题,学生必须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对“为什么”的问题做出有理有据的分析。 4.归纳性问题。回答此类问题,须对所接受或记忆的材料,进行分析和概括,得出概念和规律性的东西。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对课文的思想内容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5.演绎性问题。回答此类问题,须把概念具体化,常常用“表现在哪里”引出问题。5.演绎性问题。回答此类问题,须把概念具体化,常常用“表现在哪里”引出问题。 6.评价性问题。回答此类问题,须预先设定标准或价值观念,帮助学生做出判断和评价。 7.创造性问题。这类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问点的选择 1.围绕关键点质疑。 关键点包括课文的重点、结构的联接点、文章的点睛点等。引导学生围绕这些关键点质疑解疑,能达到牵一发动全身的功效。课文的重点往往是训练的重点,于此处设问,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2.围绕疑难点质疑。 疑难点指的是文章的疑点、难点和模糊点等。在疑点处设问,能解除学生理解上的困惑。 3.围绕矛盾点质疑。 阅读材料本身的矛盾是作者有意安排的精妙之笔。教学中如能引导学生抓住这些矛盾点质疑,能促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领悟文章的独特魅力。
4.围绕兴趣点质疑。 一切有成效的学习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围绕兴趣点质疑探究,透彻领悟。 5.围绕空白点质疑。 由于作者构思炼意,运笔行文的需要,许多文章中往往省略了一些内容,形成语言文字的空白。教学时,引导学生于空白处质疑问难,补充空白,能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6.围绕延伸点质疑。 有些课文的结尾语止而意未尽,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想象空间。教学中如能引导学生抓住这些延伸点质疑,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7.围绕迁移点质疑。 有的课文内容不深奥,结构不复杂,各段落之间语言文字相近,句子形式相似,层次结构相仿。教学中,能引导学生抓住某些迁移点质疑,将有利于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问法的设计 1.选择恰当时机,注意提问的针对性。 (1)揭题时可采用引发性提问,目的是培养情感,引发想象,使学生对课文产生兴趣。 (2)初读课文时可采用疏导性的提问,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课文的字、词、句,读懂课文。
(3)细读课文时可采用深究性的提问,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探索段落层次。 (4)精读时可采用比较性的提问,目的是通过比较、推敲,弄清难词难句,使学生从现象到本质,抓住文章的中心,加深课文重点词句和重点段落的理解。
(5)复习巩固时可采用检查性的提问,目的是了解学生对课文的掌握情况,巩固所学的知识。 (6)总结课文时可采用总结性提问、鉴赏性提问。总结性提问可使学生了解教材内容与中心思想的关系,掌握课文实质,获得规律性的知识。鉴赏性提问的目的是让学生欣赏和评价课文的语言美和人物美,了解写作特色。
2.确定合适的量和度,注意提问的科学性。 3.适当使用逆问、曲问,提高提问的艺术性。 提问有顺、逆、曲、直之分,顺问就是按正常的逻辑关系或时空顺序设计提问,逆问就是从相反视角切入问点。直问是按照常规思路直接发问,曲问是从侧面反问,绕道迂回。
课堂板书的设计 板书的类型: 线条式板书 纲要式板书 表格式板书 图示式板书
板书设计的原则 准确概括原则 精密计划原则 因文制宜原则 生动形象原则 书写规范原则
语文课堂练习的设计 按照语言运用的不同,分为口头练习和书面练习。 按照练习的复杂程度,分为单项练习和综合练习。 按照练习目的的不同,分为基础性练习、理解性练习、运用性练习。
练习设计的方法 1.从语文基础知识入手,设计多层次的练习。 2.从语文基本技能和语文素养入手,设计综合性的练习。 3.从学生的思维能力入手,设计发展性的练习。 4.从学生的不同知识水平入手,设计可供选择的弹性练习。
马建明联系方式 单位:连云港市教育局教研室 地址:连云港市新浦区苍梧路23号 邮编:222006 电话:85822977 网址:http://xxyw.lyge.cn(小学语文网) 网址:http://mlsgzs.lyge.cn(马老师工作室) 博客:http://majianming.blog.zhyww.cn 邮箱:mjm196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