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5

郝店镇中心中学 何训英

人教版 《 中国历史 》 七年级上册. 第 8 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郝店镇中心中学 何训英. 一、文字的演变. 汉字的雏形. 大汶口 灰陶尊上的符号. 传说中造字的 仓颉. 半坡 彩陶上的符号. 二里头 陶器上的符号 [ 夏 ]. 汉字的成熟. 甲骨文的发现者 王懿荣 [ 清 ]. 甲骨文. 刻 在 龟甲兽骨 上的文字 [ 商 ]. 活动与探究: 认识 “ 六书 ” 法则 探寻汉字渊源.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 造字法:. 转注、假借。. 用字法:. 象形. 木. 指事. 本. 末.

marinel
Download Presentation

郝店镇中心中学 何训英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郝店镇中心中学 何训英

  2. 一、文字的演变 汉字的雏形 大汶口灰陶尊上的符号 传说中造字的仓颉 半坡彩陶上的符号 二里头陶器上的符号[夏]

  3. 汉字的成熟 甲骨文的发现者王懿荣[清] 甲骨文 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商]

  4. 活动与探究: 认识“六书”法则 探寻汉字渊源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 造字法: 转注、假借。 用字法:

  5. 象形

  6. 指事 本 末

  7. 会意

  8. 形声

  9. 转注 两个字义同、音近、形似,可相互注释。 老 考 (本义同“老”)

  10. 假借 自 本来是表示鼻子的象形字,假借用来表示自己。

  11. 会意字, “伐”就是用“戈” 来砍“人”的头。

  12. 归纳要点 甲骨文[商] ①比较成熟的文字 ②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13. 金文、铭文 铭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14. 司母戊鼎上的铭文[商] 利簋上的铭文[西周]

  15. 西周晚期,人们对各地的铭文进行了初步的统一,形成了大篆西周晚期,人们对各地的铭文进行了初步的统一,形成了大篆 毛公鼎上的铭文[西周]

  16. 战国时期,人们发明了便于书写的毛笔 红铜错银鎏金毛笔 [战国] 楚竹书 [战国] 楚帛书 [战国] 用毛笔书写在竹简或丝帛上的文字

  17. 汉字的演变 金文(铭文) 大篆 小篆 隶书 楷书 甲骨文 [商] [商周] [西周] [秦] [秦汉] [魏晋]

  18. 二、天文、历法和医学的成就 科技是文明发展的强大动力。中国 古代科技体现了中华民族蓬勃的探索精神 和伟大的创新力量,推动着中华文明茁壮 成长并长期雄踞世界之巅……

  19. 1、天文 日夕有食 月夕有食 目前最早的关于日食和月食的文字记录

  20. 当地球、月球运行到位置与太阳大体成一条直线时,如果月球在太阳与地球之间,处在月球挡住部分或全部太阳所形成的阴影区的地球上的观测者会看到日食现象。如果地球在太阳与月球之间,处在地球挡住太阳所形成的阴影区的地球上的观测者就会看到月食的现象。当地球、月球运行到位置与太阳大体成一条直线时,如果月球在太阳与地球之间,处在月球挡住部分或全部太阳所形成的阴影区的地球上的观测者会看到日食现象。如果地球在太阳与月球之间,处在地球挡住太阳所形成的阴影区的地球上的观测者就会看到月食的现象。

  21. 日食的过程演示 日偏食 日全食 日环食

  22. 月食的过程演示

  23. 哈雷彗星围绕太阳从东向西沿着扁长的椭圆轨道运行,平均周期为76年。地球上的观测者平均每隔76年可以看到它的“回归”。哈雷彗星围绕太阳从东向西沿着扁长的椭圆轨道运行,平均周期为76年。地球上的观测者平均每隔76年可以看到它的“回归”。 太阳 地球 哈雷彗星

  24. 春秋时期鲁国天文学家观测并记录了哈雷彗星在公元前613年的“回归”,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关于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这颗彗星最近一次光临地球是在1985—1986年,人们要到2061年才能再次见到它。春秋时期鲁国天文学家观测并记录了哈雷彗星在公元前613年的“回归”,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关于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这颗彗星最近一次光临地球是在1985—1986年,人们要到2061年才能再次见到它。 “(鲁文公十四年)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 ——《春秋》[周]

  25. 远古天文记录能为现代考古提供科学的依据

  26. 2、历法——指导农业 农历是中国古人根据在地球上观测到的月球的月相盈亏和太阳的高度变化规律来制定的历法。以月球完成一次月相盈亏变化周期(即月球绕地球一周)为一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积12个月为一年,有354或355天,由于平均每年的天数比太阳年(365天)约差11天,所以在19年里设置7个闰月,有闰月的年份有13个月,共383天或384天。纪年用天干地支搭配,六十年周而复始。又把太阳高度完成一次变化周期(即地球绕太阳一周)的过程分成24部分,设置二十四节气,用来指示对应的气候特征,指导农业生产。这种历法相传创始于夏朝,故称为“夏历”。到商周时已经相当完备,后一直完善并沿用至今。

  27. 春分 清明 惊蛰 谷雨 雨水 立夏 立春 小满 大寒 芒种 小寒 夏至 冬至 小暑 大雪 大暑 小雪 立秋 立冬 处暑 霜降 白露 秋分 寒露

  28.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 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 下半年是八、廿三。 ——《二十四节气歌》

  29. 天干地支与十二生肖 十天干: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豕 鸡 鼠 犬 牛 猴 虎 羊 兔 龙 蛇 马

  30.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正是拥有了完善的历法,中华民族的农业生产才得以在科学的指导下有效地进行,造就了强大的农业,养活了众多的人民,并为中华文明数千年的辉煌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正是拥有了完善的历法,中华民族的农业生产才得以在科学的指导下有效地进行,造就了强大的农业,养活了众多的人民,并为中华文明数千年的辉煌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1. 3、医学 活动与探究: 讲扁鹊的故事 认知中医奇效 还记得小学学的《扁鹊见蔡桓公》这篇课文吗? 战国时期的伟大医学家秦越人,人称“扁鹊”

  32. 诊断病情 望:看气色闻:听声音问:问病情切:按脉搏

  33. 治疗疾病 针刺 汤药 按摩

  34. 归纳要点 医学: 医学家扁鹊[战国] ①四诊法:望、闻、问、切 ②治疗法:针刺、按摩、汤药

  35. 中国古代科技探寻自然规律,关注人民生活。但对于伟大的中华民族而言,人民拥有富足的生活,健康的身体还远远不够,还要有丰富的情感世界,强大的精神力量,让他们永远保持蓬勃向上的伟大生命力……中国古代科技探寻自然规律,关注人民生活。但对于伟大的中华民族而言,人民拥有富足的生活,健康的身体还远远不够,还要有丰富的情感世界,强大的精神力量,让他们永远保持蓬勃向上的伟大生命力……

  36. 三、屈原与“钟鼓之乐” 1、屈原 屈原是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博采众家之长,汲取民歌精华,创造了新的文体——楚辞(“骚”)。他把自己的政治主张、人生理想、对祖国和人民深厚的情感熔铸在楚辞里,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离骚》是楚辞的经典之作,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最长的抒情诗,是屈原用他的治国的理想、爱国的热情、忧国的痛苦,以至于整个生命的激情所铸就的宏伟诗篇。 屈原

  37.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饮余马于咸池兮,总余辔乎扶桑。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遥以相羊。 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鸾皇为余先戒兮,雷师告余以未具。吾令凤鸟飞腾夕,继之以日夜。飘风屯其相离兮,帅云霓而来御。 …… ——屈原《离骚》

  38. 活动与探究: 朗诵《离骚》译句 品味中华文韵 前面的道路啊又远又长,我将上上下下追求理想。让我的马在天池里饮水,把马缰绳拴在扶桑树上。折下若木枝来挡住骄阳,我可以暂且从容地徜徉。让前面的月神为我开道,叫后面的风神紧紧跟上。鸾鸟凤凰为我在前戒备,雷神却说还未整好行装。我命令凤凰展翅高飞啊,要日以继夜不停地翱翔。旋风聚集起来互相靠拢,它率领着云霞向我迎上。……

  39. 活动与探究:讲屈原的故事 感受伟大人格 屈原有着积极而张扬的个性,有着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卓越的艺术创造力,有着热爱祖国、关注民生的思想感情,这就是中华文人的伟大人格。

  40. 2、钟鼓之乐 商朝的铜鼓 商朝的石磬

  41. 曾侯乙编钟 中国战国早期的曾国青铜乐钟。1978年在湖北随州曾侯乙墓中出土。 因有“曾侯乙”铭文而得名。包括甬钟45件,钮钟19件,及楚惠王所赠 鏄钟1件 ,共计65件。按形制不同,以大小及音的高低为序组成8组, 悬挂在铜木结构的3层钟架上。钟架平面作曲尺形,全长10.79米, 高2.67米,表面髹漆彩绘,架旁有漆木锤8个、漆木棒2根。钟上均有 篆体字铭,除“曾侯乙”铭外,还有标音铭文及乐律铭文。经实测,每 钟都能敲出两个乐音,音律曾侯乙编钟准确,音色优美。总音域包括 5个八度,中心音域12个半音齐备。迄今仍可演奏出各种曲调。该编 钟设计精巧,工艺水平极高,是研究先秦音乐史与青铜铸造工艺的珍 品。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42. 乐曲《楚商》是以古琴曲《离骚》的乐思作为基本索材,琴曲《离骚》的主题在乐曲的开始处得到再现。除了曾侯乙编钟真实的先秦遗音之外,这种编创意图在一定程度上也展现了传承至后世的先秦楚地音乐风貌。编配者的意图的是以此体现琴曲《离骚》原来的表现意图,亦即屈原同名楚辞诗作含有的心情。乐曲《楚商》是以古琴曲《离骚》的乐思作为基本索材,琴曲《离骚》的主题在乐曲的开始处得到再现。除了曾侯乙编钟真实的先秦遗音之外,这种编创意图在一定程度上也展现了传承至后世的先秦楚地音乐风貌。编配者的意图的是以此体现琴曲《离骚》原来的表现意图,亦即屈原同名楚辞诗作含有的心情。

  43. 结语: 我们一起感受了先秦时期中华文字、科技、文艺的魅力,这是中华文化的伟大勃兴,从此以后,中华文化持续蓬勃发展,不断地造就出新的辉煌。数千年来,我们的文化一脉相承,我们的民族心意相通。今天,我们的中国重新作为世界性的大国而崛起,我们的人民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我们应该学习、继承、发扬我们的文化精华,只有中华文化的全面振兴,才是中华民族的真正复兴。

  44. C

  45. 项 目 内 容 文 字 天 文 历 法 医 学 诗 歌 音 乐 先秦文化成就(一) 甲骨文、金文、大篆 日食、月食、流星等天文现象的记载 夏历 ;商朝历法——大小月; 战国24节气 扁鹊和四诊法 屈原和《离骚》 音乐——“钟鼓之乐”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