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0 likes | 514 Views
科研园区规划和项目前期工作. 昆明植物所 甘烦远 2003 年 11 月 4 日. 中国科学院条件保障与财务局基建业务管理培训. 一、科研园区规划 二、科研园区规划审批 三、建筑工程规划许可证办理 四、项目前期工作 五、经验分享. 《 周礼 . 考工记 》 成书于春秋战国 中国最早系统地、理性地提出规划思想。 是我国古代最早、最权威、最具影响力的规划著作. 一、科研园区规划:. 圆曰规,方曰矩。 《 楚辞 · 离骚 》. 筹谋、筹划. 法则、章程. 什么是科研园区规划?
E N D
科研园区规划和项目前期工作 昆明植物所 甘烦远 2003年11月4日 中国科学院条件保障与财务局基建业务管理培训
一、科研园区规划 二、科研园区规划审批 三、建筑工程规划许可证办理 四、项目前期工作 五、经验分享
《周礼.考工记》 成书于春秋战国 中国最早系统地、理性地提出规划思想。 是我国古代最早、最权威、最具影响力的规划著作 一、科研园区规划: • 圆曰规,方曰矩。《楚辞·离骚》 • 筹谋、筹划 • 法则、章程
什么是科研园区规划? 是指可以融合反映国立研究机构各方面发展愿景,符合建筑技术发展内在规律,具有承载科研创新基本活动保障能力的实施计划(包含规划文本和图纸)。 中科院科研园区规划的特性:要包容研究所未来发展的硬件需求,包容科研工作者活跃的创新思维,促进科技成果和科学大家的产生,形成深厚丰富的文化积淀,传续特色鲜明的科研建筑环境。 一、科研园区规划: • 质量及安全需求:充分考虑可预见及不可预见的科研实验手段对建筑物内外空间的需求,以科学合理地确定承载力、层高、进深、竖向等布局,外环境要考虑危险源的隔离防护、抗震、防洪、防火、防雷等,确保科研工作的安全运转。 • 功能及工艺需求:考虑精准的实验条件控制,考虑合适温度、洁净空气、安静氛围等舒适性需求,通过建筑空间的立体组合、穿插自然要素的配置,形成和谐有序的文化氛围。
一、科研园区规划: 园区基本建设工作总体流程可分“园区规划→项目立项与审批→项目建设→项目验收”等四大阶段。 中国科学院自知识创新工程实施后,进一步对基建工作在制度上进行了规范和要求,形成了闭环管理。 各单位的科研园区规划是指导各基建项目实施的纲领性文件,昆明植物所多年的实践经验是遵循“功能优先,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原则开展。
(一)如何做好园区规划? 1、确立明确的规划指导思想:实事求是地分析需求,适当考虑发展空间,为科研发展提供支撑和服务,统一规划,分步实施,远近期相结合。要充分考虑建设资金筹措,优先解决急需的科教用房以及基础设施配套。 2、坚持既定的规划基本原则:合理布局,统一谋划,根本原则不动摇。 3、选择一个好的设计单位:多沟通、多接触、融合既定的指导思想。 4、组成一个优秀的管理团队:结合本单位实际,通过融合、磨砺、适当前瞻,运用管理科学和严密的逻辑思维,理性梳理科研实践活动对建筑技术的实际需求,具体提出明确的规划指导意见,牢牢握紧规划工作的指挥棒,充分发挥设计单位的专业技术特点,编制出一个好的规划来。
(二)关于控制性详细规划(控规)和修建性详细规划(修规):(二)关于控制性详细规划(控规)和修建性详细规划(修规): 1、控规主要完成宏观层面的决策,譬如土地使用规划(商业、科研、停车、道路、绿地、市政公共设施等用地),道路交通规划等。 2、修规主要解决工程建设项目具体实施中的技术问题,譬如消防、竖向、给排水、电力电信等各专业的综合配套,确保可实施、可操作。 各地对规划的报审有所不同,如昆明要求控规需备案,修规需审批,基建项目单体的工程建设规划许可需在有明确立项批文时才受理。
(三)我们需要一个怎样的科研园区? • 我们需要的园区是什么样的?研究思路是什么?
1、基础工作—情报收集研判:充分听取科研人员意见,根据中国科学院同意部署,结合学科发展方向,充分调查工程及设备信息、搜集相关地质条件、地方规划政策调整、强制性条款规定等情报,梳理研判,归纳整理。1、基础工作—情报收集研判:充分听取科研人员意见,根据中国科学院同意部署,结合学科发展方向,充分调查工程及设备信息、搜集相关地质条件、地方规划政策调整、强制性条款规定等情报,梳理研判,归纳整理。 情报的收集可以完成一系列规划的基础性工作: ①项目区位选址 ②昆明区位总规 ③上位控规 ④用地现状分析
⑤总结现状及发展问题,提出规划策略 现状及发展问题总结 规划策略 区内已有大规模植物种植区、少量历史建筑,以及近期新建设完成的项目设施。具有历史风貌的格局, 不适宜进行大规模建设改造 保护原有植物种植区、历史建筑 注重历史风貌的传承 分期分片划定可建设改造区域 以远景发展的需求 综合部署现状用地 用地高差较大,可利用建 设改造的用地紧缺、分布零散 研究所科研近期、远期 发展需要建设更多项目及设施 应用新技术 以最少用地发挥最大化价值
⑥传承研究所的历史文化 内涵—奠基铭的新诠释 规划策略 原本山川 『陈说山川之本源』 延续现有肌理、历史风貌 因地制宜,合理开发、适度建设 制定长远统筹规划 保护原有植物种植区、历史建筑 注重历史风貌的传承 分期分片划定可建设改造区域 极命草木 『探索草木之本原』 以远景发展的需求 综合部署现状用地 立足植物王国资源优势 以植物研究为核心 节能、低碳在设计层面的技术应用 应用新技术 以最少用地发挥最大化价值
⑦明确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 国家科技规划、中国科学院科技发展规划、地方规划,研究所的学科方向、科技发展规划与目标,以及人才、技术、后勤支撑体系等各类规划。以满足科研需求为目的进行编制。
2、研究探讨——梳理研判:①根据研究所现有的学科以及其发展,在确定建筑物布局时考虑资源共享、集约利用等因素。2、研究探讨——梳理研判:①根据研究所现有的学科以及其发展,在确定建筑物布局时考虑资源共享、集约利用等因素。 ②通过地域差异分析:考虑植物生长特性,结合用地现状进行布局。 ③通过工程项目的差异分析:综合考虑工程项目经济指标,进行园区布局。 ④通过进行人力资源规划测算、技术及后勤支撑体系规划预测、人均科研面积测算合理提出相关经济指标。
3、在梳理研判的基础上进行技术研讨——技术优化:3、在梳理研判的基础上进行技术研讨——技术优化: 在园区规划草案的基础上,结合工程技术、科研需求、梳理研判成果、节能要求、环保要求进行园区区域布置,管线、管沟综合利用,集成资源共享,为总体规划方案的确定提供决策依据。
4、在完成前三个阶段的工作后,可以进行统一布局分工合作:4、在完成前三个阶段的工作后,可以进行统一布局分工合作: ①规划分区及总体布局:结合园区特点进行总体布局及功能分区: 研究所主要由植物园片区、科研工作区、研究生公寓区等组成。通过梳理原有的功能,重新细分新的功能格局。 ——在植物园区部署入口北门广场及科普馆。由北至南形成区内完整的植物种植带。 ——南部由这条绿带划分为东区和西区,其中西区划分为重新建设的生活服务区,原有的办公综合区、以及新建的建筑构成的科研实验东区。 ——西区与现状的种质库一期等形成完整的科研片区体系。
②园区科研建筑及预留扩展空间: 整体园区的总体格局规划遵循研究所“原本山川、极命草木“的所训。部署新建筑时延续原有山体格局,拓展建筑肌理。使园区整体布局有机自然,疏密有致。并通过空间序列的串联依山就势,使得天独厚的植物园景观向外部城市空间层层渗透。形成了坡屋顶深色外墙屋面、园包所的建筑格局,并预留了足够的扩展空间。 规划后 现状 拆除建筑/构筑物 保留建筑 保留构筑物 新建建筑 历史文物建筑
③基础设施布局: 园区电力、网络、通信规划 园区道路规划
5、科研需求优先原则: 量力而行、量财而行,优先解决主要矛盾,重点安排各研究平台急需的科研建筑和基 础设施配套。
①拟定投资筹措的途径,编制可行的资金筹措方案:①拟定投资筹措的途径,编制可行的资金筹措方案: 多渠道筹集: 发改委、院拨款、财政修购、与地方合作融资等方式。 资金来源不一样,将导致: 立项申请程序不一样、具体管理模式不一样、验收程序有差异。
②合理进行面积及经济估算(优先实施的项目)②合理进行面积及经济估算(优先实施的项目) 专家公寓项目:面积7200平方米,投资1950万元。 人才周转公寓项目:面积5750平方米,投资1400万元。 分析测试中心项目:面积2400平方米,投资800万元。 西南植物资源与生物技术研究平台项目:面积10200平方米,投资4400万元。
②合理进行面积及经济估算(后续实施的项目)②合理进行面积及经济估算(后续实施的项目) 技术转移中心二期项目:面积8086平方米,投资3000万元。 种质库二期项目:面积9533平方米,投资4000万元。 科普馆项目:面积14500平方米,投资3800万元。
③科研园区新增总面积及经济估算(包含配套的基础设施、其他费用):③科研园区新增总面积及经济估算(包含配套的基础设施、其他费用): 园区共新增建筑面积57000平方米。 估算投资为:21438万元。
(五)民主讨论,集中决策: 科研单位的园区规划涉及到研究所的长远发展需求,与科研项目研究不同,基本建设项目投资大、使用周期长,所以科研园区规划的形成过程应该充分的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广泛宣传,取得广大职工的认同,在此基础上,形成最终的决策意见。 昆明植物所在科研园区规划制定过程中,先后提交了两次职代会代表讨论,听取了地方规划部门的意见,园区基建领导小组和所务会多次讨论审核,最终形成了“2012版”的修规,并顺利通过了昆明市规委的审批。
昆明植物所科研园区规划所发挥的作用: 十二五发改委项目已获工程规划许可证,见批即动 2012版修规 (地方已审批) 分析测试中心已竣工,专家公寓已招标开工 人才周转公寓规划许可已公示,3H文体活动设施已竣工 有效支撑财政部修购项目,改善了基础设施条件 支撑了十三五期间的建设需求 2002版总规 (中科院批准) 有力支撑了“十五”、“十一五”期间研究所的快速发展
关于2002版规划(科发建复字【2002】49号) • 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指导下,昆明植物所编制了2002版园区总体规划。以“总体规划,功能优先,分区明确,分步实施”指导全所园区基本建设工作。 • 该规划就全所园区功能分区、基础设施管线入地、污水处理站、科教设施布局进行了前瞻性的部署。 • 在该规划的指导下,研究所科教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明显改善,特别是随着国家大科学工程“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的落成,使得昆明植物所成为多个研究单元聚集、园区环境优美、具有可持续发展支撑能力的科学园区。
关于2012版规划(已通过地方规划部门审批) • 规划类别:修建性详细规划。 • 指导原则:围绕研究所“创新2020”规划及“135”目标,进行科教基础设施的可持续发展规划。 • 规划侧重点: 1、整合部署了国家发改委审批的基建项目。 2、整合部署了财政部修购专项规划的内容。 3、充分考虑了各研究学科可持续发展的硬件支撑。 4、整合部署了院“3H工程内容。 5、“十三五”项目的储备。 昆明植物所2012版修规的成功制定,使其再通过“十三五”的建设,将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满足研究所科研发展需求(预留个别重大项目发展 用地)。
二、科研园区规划审批: 1、科研园区规划制定后需报中科院进行审批。 2、通过审批后进行地方审批流程: ①根据院指示进行设计方案调整 ②调整完毕进行所在地规划分局申报 ③对接规划审批前相关职能部门的法规性、条件性审批 (因项目各不相同可能涉及建设厅、土地、环保、水利、测绘等部门) ④配合设计单位进行地方规划部门组织的专家论证会 ⑤根据专家意见进行园区规划调整 ⑥通过专家组认可调整方案后申报市规委会进行审批 ⑦规委会同意园区规划方案则根据规委会意见进行调整,准备单个项目的申报工作。如规委会不同意园区规划方案则根据规委会意见进行全面修改完善后进行重新申报。
措施: 1、保持与院、所、地方政府的沟通,不同管理层面及时收集信息,统一分析后进行处理,达到信息及时收集、及时处理,避免返工。 2、提高信息上传下达的效率。 3、及时调整,避免错失地方政策性调整的机会。
三、建筑工程规划许可证办理: 在项目正式施工前,需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办理所需材料、流程如下: 1、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审批机构: 分局受理、市局审批 2、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办理: 市局窗口3、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审批时间:25个工作日。
4、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审批所需材料: ① 填写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申请表》1份。 ② 总平面设计图 ③ 地形图 ④ 建设基地的土地使用权属证件(复印件);如属新征土地,应提供市房地资源局核发的建设用地批准书(复印件1份)。 ⑤ 原有基地拆房,需提供应拆房屋的权属证明(复印件1份)。 ⑥ 建筑施工图 (平、立、剖面图和图纸目录单),分层面积表 (应按国家有关建筑面积规定计算)。 ⑦ 基础施工平面图、基础详图及桩位平面布置图。 ⑧ 建设项目计划批准文件。 ⑨ 建筑工程概预算书。 ⑩ 消防、环保等有关部门审核意见单。
5、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审批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城市规划条例》、《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6、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申请流程 :①利用原址建设且不改变用地性质的建筑工程:建设单位填报《建筑工程规划设计要求申请表》-->规划管理部门核发规划设计要求通知单并核定设计范围图。 ②已领有选址意见书或土地批租地块的建设工程:建设单位送审设计方案-->建设单位委托设计单位进行方案设计-->消防、环保、卫生、交通、人防和绿化等管理部门对设计方案审查意见>规划管理部门核定设计方案。
对策:建议最好由专人对接、统一协调、相互配合。对策:建议最好由专人对接、统一协调、相互配合。 涉及部门较多,审批时限各不一样,先后顺序不一样。 研究所领导:对接相应单位的高层,沟通信息,对内下达指令要精确。 管理机构:汇总高层及经办人信息,及时调整办事途径和方法。 经办人:对接相应单位的经办人,收集基层信息向领导汇报。
四、项目前期工作: 项目前期工作可包括:团队组织,项目立项,项目设计,项目报建,项目招标,项目建设场地“三通一平”等各项准备工作。 团队组织:项目团队应配备工艺、档案、财务、现场管理等专业人员,而且尽量保持团队的稳定性。项目立项阶段应充分依靠科研人员力量完成,其他过程应主要依靠专业人员完成。 项目立项主要内容包括:依据园区修规编制工程项目规划方案,上报项目建议书及经费估算,编制可研报告及经费估算,项目初步设计及经费概算。 项目设计主要内容包括:初步设计及经费概算,施工图设计及经费预算。 项目报建主要内容包括:可研报告批复后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项目招投标后办理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并与质监、安监、城建档案等部门联系工程管理工作。 项目招标主要内容包括:初步设计与施工图设计招标,工程招标,设备招标,监理招标等等。与基本建设和政府采购要求有关的事项均需招标。 项目建设场地“三通一平”准备:主要是满足工程现场施工所需要的水、电、路以及场地平整等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前期工作流程简图:从设想、选择、评估、决策、设计到批准开工的整个过程中,各项工作必须遵循先后次序的原则。前期工作流程简图:从设想、选择、评估、决策、设计到批准开工的整个过程中,各项工作必须遵循先后次序的原则。 初步设计审查 施工图审查 招投标,场地准备 合同签订,施工许可证办理
流程:1、根据科研园区规划,提出项目建议书及经费估算。流程:1、根据科研园区规划,提出项目建议书及经费估算。 2、根据批准的项目建议书,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及经费估算,同时安排各项专业报告的编制,如:环境影响评价、水土保持方案、安全专篇、节能专篇、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等。 3、根据项目咨询评估情况,对具体修改意见进行决策,也就是上级部门对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批准的过程。
4、根据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初步设计文件及经费概算(或实施方案)。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初步设计审查等。4、根据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初步设计文件及经费概算(或实施方案)。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初步设计审查等。 5、根据批准的初步设计进行施工图设计及预算编制,同时进行施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包括施工图设计,招投标,场地“三通一平”准备等。 6、在确定施工图设计满足工程建设进度需求的前提下,履行开工许可的报批工作,进入建设实施阶段后,项目前期工作即告完成。
措施: 1、协同配合,各管理层面解决各层面问题。 2、成立园区建设领导小组和各专业组。 3、让科研人员参与项目前期工作,充分听取使用者的意见和建议,避免项目设计返工、达不到科研人员需求。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昆明植物所“十二五”项目前期准备工作过程(内外线并行): 1、立项过程:2009年开始谋划,与科研人员、设计早接触以夯实技术准备,与院沟通先以自筹方式立项,沟通地方以获得提前量。目前已获《建筑工程规划许可证》,进入施工招标准备阶段。见批即动! 2、让科研人员充分参与到项目前期工作中,方能做到功能完善。 谋划 充实 条件分析 技术准备 实施准备 顶层设计 概念雏形 调研需求 初步梳理 明确分区 方案设计 环评对接 规划对接 节能对接 设计优化 工艺调研 不断充实 环评获批 选址获批 抗震获批 获院立项 节能获批 稳评获批 消防获批 可研评审 规划获批 发改委通过 外线 内线
五、经验分享: 1、科研园区规划随着国家、院、地方政策变化以及研究所发展需要,可以适当调整和优化,但最好不要推倒重来,所以对园区规划的前期谋划和前瞻部署非常重要。 2、基建项目开工前的立项、审批等准备工作时间基本上都比较长,建议系统安排,尽量使各类准备工作同步推进。 3、基础设施保障条件必须提前于建筑物之前考虑。新建园区,应提前把水、强弱电、暖、气、电信、道路等基础配套设施引入园区内。老园区,应充分考虑施工用水、用电的容量问题,特别是在主体基础施工时会因基础做法不同需要瞬间电压的问题,也提醒我们在项目基础设计时,也应充分考虑园区的各类配套因素。 4、提高决策水平和效率。 5、与团队形成有效沟通,激励团队成员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大胆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