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戲劇與表達 溝通 ~ 現代劇場的發展

任課教師 :黃迎春 老師. 戲劇與表達 溝通 ~ 現代劇場的發展. 八大藝術. 1. 音樂 2. 雕刻 3. 建築 4. 舞蹈 5. 文學 6. 繪畫 7. 戲劇 8. 電影. 八大藝術分類.

Download Presentation

戲劇與表達 溝通 ~ 現代劇場的發展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任課教師 :黃迎春 老師 戲劇與表達溝通~現代劇場的發展

  2. 八大藝術 1.音樂 2.雕刻 3.建築 4.舞蹈 5.文學 6.繪畫 7.戲劇 8.電影

  3. 八大藝術分類 依照外觀的媒介因素分類:-時間藝術 (artoftim1e) 與空間藝術: 德國劇作家萊辛(G.E.氏SSing)將藝術分成時間藝術(artoft而e)(音樂、戲劇、舞蹈)和空間藝術(artofspace)(繪畫、雕塑、建築)二大類。一造形藝術與韻律性藝術:造形藝術: 以藝術的外在型態構成為主的藝術品如繪畫、雕塑、建築。韻律性藝術: 以韻律過程如旋律、節奏、節拍、音色、辭藻、格律等要素所組合而能感動人者,如音樂、文學等。

  4. 八大藝術分類 靜的藝術與動的藝術(歐普藝術)一西方藝術與東方藝術依照感官作分類:一視覺(繪畫、文學、建築、戲劇)-聽覺(音樂)-觸覺(雕塑、建築)-綜合感官(電影、舞蹈、戲劇等)

  5. 東西戲劇比較 中國戲曲藝術是屬於寫意的表演,西方戲劇則是寫實的表演 !!中國戲曲是程式化的表演形式,生旦淨末丑分別表示各種形形色色的人,他們在身段與唱腔上各有其特色。戲劇:西方戲劇有一些固定的角色和手法,十九世紀之後,開始有了巨大的改變,寫實的概念產生了,要求情感與表演的真實,後來漸漸成為主流。由於電視電影工業的發展,劇場的寫實是完全無法匹敵的。西方的劇場反過來尋找東方的創作形式,試圖為劇場開創一個不同的道路。形式:戲劇:指以語言、動作,舞蹈,音樂,木偶等形式達到敘事目的的舞臺表演藝術的總稱。

  6. 戲曲、戲劇 戲曲、戲劇,其實只是學術文化界對於中西方戲劇做個易於分辨、而且也符合實際的名詞而已。在學術界予以區分之前,在中國人的習慣上,都還是以「戲劇」稱傳統戲,差別只在於地方或聲腔上的差異,例如上海戲、湖南戲、廣東戲、福州戲、浙江戲或西皮二黃、高腔、碗碗腔、亂彈、梆子戲....... 對於中國而言,戲曲,也就是王國維所說「合歌舞以演故事」以及在舞台上「有聲皆歌、無動不舞」特性的戲劇。但是西方戲劇,除了歌舞劇之外,其他類型的戲劇演出並未具備「合歌舞以演故事」、「有聲皆歌、無動不舞」特性的條件,大多是以大量的對話形式為戲劇演出的主體,所以中西方戲劇在表現形式尚有極大的不同。近代學者,尤其是中國的學者,為區別中西方戲劇,遂將中國傳統戲劇一律稱之為「戲曲」,而對西方戲劇或近代發展起來的舞台劇、話劇...一律稱之為戲劇。

  7. 現代劇場的發展 • 戲劇是群眾藝術,商業劇場尤其需要票房的收入,退則保本,進則賺錢。但是,一般群眾的觀念總是比較保守落後,對於那些新寫的劇本的內容,他們不是不了解,就是強烈反對;對於那些嶄新的演出方法,他們不僅感到生疏,而且感到困惑。政府劇場對於顯得激進的觀念,也往往多方防範控制。前衛性、實驗性的劇場,於是在法、德、英、美等國先後出現,形成一種國際性的。因為它們起初規模很小,所以被稱為「小劇場運動」,又因為它們不受商業考慮的限制,所以也被稱為「獨立劇場運動」。由於它們的實驗得到成功,它們終於由前衛變成中堅,它們演出的戲劇也成為二十世紀的主流。

  8. 現代劇場的發展 • 自從古代希臘以來,劇場藝術始終運用著當代最進步的科技發明,現在劇場也不例外。煤氣燈、電燈的發明,更全面改變了舞台燈光的觀念和做法。佈景方面,十九世紀已經技術非常進步,但是現代種種主義興起以來,對於佈景的功能提出了嶄新的觀念和做法。為了方便佈景與燈光等等的裝置使用,新的劇場建立起來了。最後,為了在舞台上呈現整體一致的效果,統合演員、佈景、燈光等等的功能,於是逐漸形成現代的導演制度,由導演來統籌、督導各方面的努力,將舞台各別藝術的貢獻凝結成為一個整體。

  9. 現代劇場的發展 • 科技的發明進步,同時也造成對劇場的威脅。照相機的發明,使繪畫上人物寫真不再以惟妙惟肖是尚;同樣地,舞台上的人物,也不必如生自豪。二次大戰前後開始,廣播、電影、電視的先後出現,更使舞台所呈現的,能經由不同的媒體,更便利的到達觀眾或聽眾。雖然舞台所能給予的直接感和共同感無可取代,但是這些新的傳播利器帶走了大量的觀眾,則是無可否認的事實。如何爭取觀眾,甚至維持生存,於是成為現代劇場嚴重的課題。

  10. 現代劇場 高槻現代劇場 中山堂舞台

  11. 現代燈光式舞台 有LED、LCD、顯示器、投影機 海南麗都會議中心

  12. 實驗劇展 • 台灣現代劇場的發展中,小劇場運動咸以西元八○年代初的「實驗劇展」算起。民國六十九年(西元1980年)開始,由姚一葦教授推動的實驗劇展共舉辦了五屆,帶動實驗劇的風潮,在主持劇展期間,除了著重創造性之外,並企圖打破已呈僵化的寫實主義桎梏。參與者大半是各大專院校中的師生及部分社會人士,發表作品的劇團,除了蘭陵劇坊之外,大部分是由學院中戲劇科系的老師、學生及校友組成,比如由文化大學校友所組成的有陳玲玲的「方圓劇場」、蔡明亮和王友輝等人組成的「小塢劇場」、國立藝專影劇科所組成的「大觀劇場」、國立藝術學院組成的「工作劇團」、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組成的「人間世劇團」等。

  13. 實驗劇場 十三月新銳實驗劇展 交大互動實驗劇場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