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0 likes | 1.01k Views
教育信息化专题培训. 王延觉. 2014 年 5 月. 开篇语. 在全国教育系统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之际,我们举办教育厅局长教育信息化专题培训班,旨在通过集中系统地培训,全面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落实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教育信息化提出的新要求,使各地教育行政管理干部进一步提升对教育信息化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准确把握教育信息化的深刻内涵和核心理念,掌握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教育信息化的工作任务、工作目标和工作思路,提升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领导能力和管理水平,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
E N D
教育信息化专题培训 王延觉 2014年5月
开篇语 在全国教育系统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之际,我们举办教育厅局长教育信息化专题培训班,旨在通过集中系统地培训,全面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落实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教育信息化提出的新要求,使各地教育行政管理干部进一步提升对教育信息化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准确把握教育信息化的深刻内涵和核心理念,掌握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教育信息化的工作任务、工作目标和工作思路,提升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领导能力和管理水平,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
关于教育信息化的几个认识问题 关于教育信息化的总体部署和工作思路 关于教育信息化的工作进展 关于2014年的重点工作
推进教育信息化当前的最大障碍之一 观念问题、认识问题
邓小平 强调利用广播电视等手段发展电化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亲自批准成立了中央电化教育馆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成为新时期教育信息化的先声。
江泽民 强调要以远程教育为依托,形成覆盖城乡的开放教育系统,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服务。特别是互联网进入中国,推动电化教育迅速向以网络技术为基础的信息化教育过渡。新世纪以来,中央把信息化上升为国家战略。
胡锦涛 强调要“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国家有关部门实施了一系列重大工程,教育信息化发展步入快车道。
2014年2月27日·中央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2014年2月27日·中央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 习近平 强调“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将信息化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刘延东副总理 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对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进行了全面、深刻的阐述,提出教育信息化是新技术革命和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指出,教育信息化是改革教育理念和模式的深刻革命,是促进教育公平、提高质量的有效手段,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必由之路。还特别强调,加快教育信息化既是事关教育全局的战略选择,也是破解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的紧迫任务。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 ”构建利用信息技术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
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信息时代现代化国民教育体系、形成学习型社会、促进科技创新和社会和谐的内在要求,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全局性的地位。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信息时代现代化国民教育体系、形成学习型社会、促进科技创新和社会和谐的内在要求,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全局性的地位。 国家信息化 没有教育信息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 教育信息化
2010年 2012.3 2012.9 2012.12 教育规划纲要 教育信息化十年规划 教育部联合九部委发文 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 明确提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的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教育部出台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 教育部联合九部委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当前几项工作的通知》
教育部研究制定的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 教育信息化是其中的重要指标之一
袁贵仁部长在2013/2014年度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 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无论怎么强调都不过分,无论促进教育公平还是提高教育质量,都离不开教育信息化。
袁贵仁部长组织召开部长专题会议 2013年6月17日 传达延东同志批示精神 把教育信息化作为当前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要抓住机遇,集中资源,全力以赴,加快推进,不断取得阶段性突破,不断形成系列亮点。推动我国教育信息化整体上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使这项工作成为当前最出彩的教育工作之一,成为教育事业发展历程中的光辉里程碑。
《国家“十二五”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规划》;重点督办工作《国家“十二五”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规划》;重点督办工作 国务院 将优质教育信息惠民列为6个重点支持项目之一 发改委 实施了“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等 财政部 明确要求在“村村通”建设中优先接入学校 工信部 对“教育云规模化应用示范”给予了专门支持 科技部
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提升教育水平的战略选择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提升教育水平的战略选择 出台多个相关性政策文件 1996年6月 100%的学校与互联网连通 “SMART教育”的发展战略 2000年12月 为所有学生提供触手可及的世界课堂 发布《教育信息化指南》 2005年2月 迎接美国教育的黄金时代 连续发布了三期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 2010年3月 变革美国教育:以技术增强学习 国家教育信息化战略规划 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设施正在从过去把建设重点放在终端上,快速转向把建设重点放在了云服务平台上,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在线服务。
各国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共同特点 高度重视顶层设计 加大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支持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模式变革
各国政府为什么这么重视教育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究竟有什么重大意义?
1.教育信息化是在全球信息化的大背景下产生的1.教育信息化是在全球信息化的大背景下产生的 互联网问世只有20年,就已经迅速覆盖全球 教育发展必须适应信息化时代的特征
2.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一场深刻革命2.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一场深刻革命 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
3.教育信息化为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提供了有效手段3.教育信息化为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提供了有效手段 公平与质量是教育改革发展的两大重点
4.教育信息化为创造泛在的学习环境,构建学习型社会提供了支撑条件4.教育信息化为创造泛在的学习环境,构建学习型社会提供了支撑条件 教育信息化可以创造无所不在的学习环境
5.信息化会大大提高教育行政的管理和服务的能力5.信息化会大大提高教育行政的管理和服务的能力 实现扁平化管理,使教育管理更加科学精准
教学为主 学生为中心 推进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变革
1 音频、视频为主要内容的阶段 2 提供基本编辑平台和软件工具、按知识点分解的素材资料,再加上一本电子指导书的阶段 3 强大的专业的后台支撑,通过后台服务,提供各种可能的服务手段的阶段
发展不平衡 • 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覆盖不足,整体发展失衡。 • 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化能力建设很不平衡,消除数字鸿沟任务十分艰巨。 • 特别是农村中小学及西部地区,学校互联网接入水平和校园网建设水平以及信息化应用能力都还很低。 • 教育信息资源总量仍显不足,优质适用的资源尤其匮乏,资源有效利用共享水平较低。 • 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三个阶段,在我国不同地区、甚至在同一地区都同时存在。
认识不到位 • 教育信息化发展理念需要深化。 • 实践中普遍存在重硬件轻资源、重建设轻应用的倾向,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推动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变革尚待破题,教育信息化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尚未充分显现,新形势下对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理念和发展规律的认识亟需深化。 • 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亟待深入,应用水平亟待提高。
机制不健全 • 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尚未形成,优质教育资源的良性建设模式及共建共享的有效机制尚未建立。 • 资源开发体制单一,市场力量参与不足。 • 教育信息化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
在哪里? 去哪里? 怎么去?
教育信息化的总体部署和工作思路 1个核心理念 坚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 2个方针的基本思路 坚持应用驱动、机制创新两个方针的基本思路 3个层次的战略部署 落实中长期、中期、近期三个层次的战略部署
中长期层面的规划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 第一层面 中长期规划层面 基本建成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的信息化支撑服务体系,基本实现所有地区和各级各类学校宽带网络的全面覆盖,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的水平显著提升。教育信息化整体上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支撑与引领作用充分显现。
中期层面的规划 “三通两平台”建设 第二层面 中期规划层面 十二五期间以“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核心目标和标志工程。
关于“三通两平台” 宽带网络 校校通 优质资源 班班通 网络学习空间 人人通 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 “三通两平台”是一个完整的整体,是对《教育信息化规划》与“中国数字教育2020行动计划”内容的高度概括,是十二五期间推进教育信息化的主要抓手,也是“中国数字教育2020行动计划”的先导性工程。
关于宽带网络校校通 核心目标 • 基本解决各级各类学校的宽带接入条件 • 基本完成各级各类学校网络条件下的基本教学环境建设 建设任务 什么是网络条件下的基本教学环境? • 为学校提供宽带接入条件和在学校内部建成网络条件下的基本教学环境 一是为学校建设能上网的多媒体教室; 二是为教师提供一套基本的软件工具和教学资源; 三是一定比例的教师配有计算机并且经过培训能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备课授课。 建设方式 • 学校宽带接入条件:政府规划引导,企业投资建设,学校持续使用 • 校内环境建设:政府和学校共同投入,中央财政对中西部贫困地区给予支持 建设目标 • 到2015年基本覆盖乡镇及乡镇以上的所有校舍条件允许的中小学校
关于优质资源班班通 根本 目的 重点 建设 核心工作 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和教研活动中的普遍应用。 重点推进“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的建设 “优质资源班班通”最为核心的工作 • “专递课堂”是指利用网上同步上课的方式,使边远地区上不齐课、上不好课的农村学校与拥有相对丰富教育资源的学校同上一堂课,以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 “名师课堂”是指组织特级教师、教学名师探索网络条件下的教研活动组织方式,利用名师的优质教育资源帮助更多的教师提高教学能力,使名师资源得到更大范围的共享。 • “名校网络课堂”是指利用网络课堂的形式,使名校丰富的教育资源更多更广地扩散,让更多的学生受益。 “优质资源班班通”,就是要使基本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的学校的大部分班级的课堂教学能够使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能够通过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和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要通过不同的应用模式,把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教研活动以及跨校教学中的应用变成一种常规行为。 • 使每一个基本具备网络条件的学校和教师及教育主管部门,自觉地运用信息技术,产生和共享优质教学资源; • 探索网络条件下的教学、教研模式。使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成为教学、教研活动的常态。
关于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 特定对象、特定目标的网络社交平台 • 教师尽快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服务平台 • 汇聚优质资源能力的平台(教育资源超市) • 教学活动组织、管理的平台
关于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优质资源服务和空间建设服务必须是一体化的
关于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把主要精力放到组织、推动应用和相应的政策机制建立上
关于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实际上是一个云服务体系的建设。利用云计算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实现软、硬件资源的集约共享,降低学校信息化成本和建设难度;推动资源建设与使用良性互动,提高应用水平。 “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应该是一个运用云计算技术构成的覆盖全国的、多级分布的、互联互通的、为“优质资源班班通”和“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提供技术支撑和网络服务的云服务体系。
关于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与“网络学习空间”是一个有机整体,不能割裂;“网络学习空间”既是“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组成“细胞”,又是“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服务对象。全国师生依托二者的共建共享。 “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要坚持“政府规划引导,企业开发维护,学校购买服务”的机制创新。充分利用大型电信企业提供的计算、存储与通讯等基础设施能力;汇聚整合各级各类教育资源,实现最广泛的资源汇聚共享和最低成本的网络服务。
关于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 首期目标 基本构思 主要任务 为教育管理公共服务提供准确的数据 “两级建设,五级应用”,通过应用系统收集和汇总数据 实现学生、教师、学校办学条件三个系列的数据通过应用系统完整地建立国家数据库
关于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 五级应用 两级建设 由教育部统一组织开发中央、省、地(市)、县、学校五级应用系统。 建设中央和省两级教育管理数据中心,为地方应用提供服务。
近期工作部署 《关于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当前几项重点工作的通知》 教育部会同发改委、财政部、工信部、广电总局等九部门联合印发 《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 教育部从2012年开始连续三年印发,明确年度目标和工作部署 “三通工程”年度任务指导性指标 协商基础上分解各地2013-2015“三通工程”年度任务指导性指标
教育信息化的总体部署和工作思路 一个核心理念 两个基本原则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一是应用导向二是机制创新
教育信息化的总体部署和工作思路 坚持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这一核心理念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信息化时代下的教学改革 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统筹均衡 教学方式转变 学习方式转变 促进公平 提升质量
教育信息化的总体部署和工作思路 两个基本原则—应用导向 普遍用 课堂用 经常用 三个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