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 likes | 238 Views
數位相機市場與展望 光電工程概論. 班級:微電三甲 姓名:詹傢棨、周添群 學號: 4973A048 、 4973A026. 數位相機的市場. 數位相機市場在外型上競爭相當激烈,當然重要的還是功能上的使用,舉凡光學防手震、千萬級畫素、高倍數光學變焦等,都是台灣民眾購買相機的主要考量因素。 但在選購數位相機時也要注意幾個重點: 一、是使用目的,到底是為了拍照的趣味性,或要求精細的相片畫質。 二、是價格,評估自己的購買預算。 三、是拍照反應的時間,有些價格較便宜的相機在拍攝完畢後後,需要較長時間紀錄。 四、還有 LCD 的畫質和尺寸、耗電量和電池、畫素、記憶卡、錄影能力等。
E N D
數位相機市場與展望光電工程概論 班級:微電三甲 姓名:詹傢棨、周添群 學號:4973A048、4973A026
數位相機的市場 • 數位相機市場在外型上競爭相當激烈,當然重要的還是功能上的使用,舉凡光學防手震、千萬級畫素、高倍數光學變焦等,都是台灣民眾購買相機的主要考量因素。 • 但在選購數位相機時也要注意幾個重點: • 一、是使用目的,到底是為了拍照的趣味性,或要求精細的相片畫質。 • 二、是價格,評估自己的購買預算。 • 三、是拍照反應的時間,有些價格較便宜的相機在拍攝完畢後後,需要較長時間紀錄。 • 四、還有LCD的畫質和尺寸、耗電量和電池、畫素、記憶卡、錄影能力等。 • 除此之外,再評估自己想要的其他功能。
▲數位相機2009年6、7月銷售量TOP20 各品牌銷售量長條圖 在各品牌總銷售數量的部分,結果出爐,雙月份的冠軍為「Canon」,兩個月內累積近20,000筆的數量,第二名是「Nikon」、第三名「SONY」,前三名品牌雙月數量都超過一萬筆,且都由日系品牌拿下。其餘上榜品牌,第四名為OLYMPUS、第五名SIGMA、第六名Fujifilm、第七名Panasonic、第八名Samsung、第九名Leica、第十名為Pentax。
台灣民眾所作的網路民調顯示有29%偏愛SONY,25%偏Nikon,16%偏愛Canon,10%偏愛Panasonic,這四大品牌占了大部分的市場。台灣民眾所作的網路民調顯示有29%偏愛SONY,25%偏Nikon,16%偏愛Canon,10%偏愛Panasonic,這四大品牌占了大部分的市場。
另外整體「話題比例」,六、七月份討論的話題比例,以「鏡頭」和「畫質」相關的話題占最部分,比例都超過30%。「畫質」類內含的關鍵字則有對焦、ISO、CCD等,而「鏡頭」類的關鍵字,則包含光圈、快門、變焦等另外整體「話題比例」,六、七月份討論的話題比例,以「鏡頭」和「畫質」相關的話題占最部分,比例都超過30%。「畫質」類內含的關鍵字則有對焦、ISO、CCD等,而「鏡頭」類的關鍵字,則包含光圈、快門、變焦等
各相機品牌主打的目標族群也有所不同,以年齡層做調查依據調查指出,喜歡「Nikon」的族群多為45歲以上,他們重視的是實用性和專業的拍攝鏡頭;而15~24歲及25~44歲族群則偏好「SONY」,在外型設計上較討好年輕人,部分機種在功能方面也符合上班族工作的需求,因此在品牌別中,「SONY」的市占率也略勝專業玩家使用的「Nikon」。各相機品牌主打的目標族群也有所不同,以年齡層做調查依據調查指出,喜歡「Nikon」的族群多為45歲以上,他們重視的是實用性和專業的拍攝鏡頭;而15~24歲及25~44歲族群則偏好「SONY」,在外型設計上較討好年輕人,部分機種在功能方面也符合上班族工作的需求,因此在品牌別中,「SONY」的市占率也略勝專業玩家使用的「Nikon」。
2010年數位相機的趨勢 • 1.觸控螢幕機種比例提高 • 2.Micro 4/3、APS-C 高畫質隨身機持續增溫 • 3. Full HD 錄影普及於隨身輕便機種 • 4.背照式感光元件機種大幅增加 • 5. AMOLED 成為高競爭力機種的必備規格 • 6. WIFI 無線傳輸機種更加豐富
▲ 大螢幕觸控的趣味體驗,讓許多數位相機廠商們躍躍欲試。 觸控螢幕機種比例提高 大多數相機廠牌都推出了至少一款搭載觸控螢幕的機種,例如 Canon IXUS 200 IS、Nikon Coolpix S90、Fujifilm FinePix Z300、Panasonic Lumix FX580、Samsung ST550 和 ST1000 等,其中許多都是該廠牌第一次推出的觸控螢幕相機,而原本就擁有觸控機種產品線的廠牌(例如 Sony Cyber-shot T 系列)也仍不斷推陳出新,可見這股由手機延燒到相機的 touch screen 熱潮絕對將在 2010 年延續下去。
Micro 4/3、APS-C 高畫質隨身機持續增溫 ▲ 體積輕便,卻擁有單眼畫質的新世代數位相機。 在 2009 年推出的 Olympus E-P1、Panasonic Lumix GF1 引爆 Micro 4/3 機種的銷售熱潮之後,玩家們終於開始有機會享受這種具備 DSLR 等級高畫質、又可換鏡頭的輕便型數位相機可用。而這兩家公司在 2010 年必定會再接再厲,據傳 Olympus 正在開發體積更加縮小、更輕量化的機種。
Full HD 錄影普及於隨身輕便機種 ▲ 在 DV 上已技術成熟的 1080p 錄影,今年可望搭載於許多高階 DC 上。 2009 年絕對可說是 HD 錄影大量出現在消費型數位相機市場的一年,幾乎 70% 以上的主流機種都能錄製 1280 x 720 畫素甚至更高的影片。而在今年大家應該有機會看到某些廠商試著推出支援 1920 x 1080 畫素 Full HD 影片錄製能力的中高階機種,大家可別以為一般 DC 所使用的 1/2.3 吋感光元件無法負荷這麼高規格的錄影能力,Canon 早在 2008 年底就已經推出過支援 Full HD 錄影的二十倍變焦長炮 PowerShot SX1 IS,。而 Sanyo 也在 2009 春季就已經推出能錄製 1080p @ 60FPS 的 HD2000,可見 Full HD 在技術上來說並不是一件難事,而是廠商們的市場區隔和想不想做而已。
▲ 背照式感光元件,能讓輕便型 DC 擺脫室內、夜間拍攝不易的缺點,後勢發展看好。 背照式感光元件機種大幅增加 所謂的背照式(backside illumination)感光元件,或許很多玩家一定會先想到採用 Sony Exmor R 感光元件的 Cyber-shot WX1、TX1,以及這次 CES 所展出的 TX7、HX5V 這四台夜拍超強的數位相機。這種新技術其實在 2008 年由 Kodak 率先研發成功,但一直到去年才由 Sony 製作出真正運用得宜的殺手機產品。採用背照式感光元件的數位相機,在高感光度的雜訊抑制方面比一般機種強兩倍,讓口袋型的纖薄 DC 也能順利拍出清晰細緻的室內、夜景照片。
AMOLED 成為高競爭力機種的必備規格 ▲ 飽和度高、不易反光的 AMOLED 螢幕,絕對會在 2010 年相機市場大放異彩。 在 2009 年,AMOLED(主動矩陣式有機發光二極體)螢幕首度出現於數位相機的規格之中。雖然搭載的機種並不多,僅有 Samsung WB1000 和 Nikon Coolpix S70 兩台相機具備,但由於這種色彩艷麗飽和、同時也更省電的液晶面板成本逐漸下降,在今年可望出現在更多中高階機種身上。尤其掌握面板生產技術的韓國電子大廠 Samsung,更有可能推出至少兩款搭載 AMOLED 螢幕的高競爭力產品。
WIFI 無線傳輸機種更加豐富 ▲ 無線網路傳輸是許多旅遊攝影玩家夢寐以求的功能,在今年應該會有更多機種支援。 目前 WIFI 零件組已縮小到非常迷你的境界,就連許多超薄觸控手機,都已內建無線網路傳輸功能。而隨著價格進一步合理化,我們應該會在 2010 年看到比以往更多的 WIFI 數位相機出現。還記得 2009 年的無線傳輸機王 Samsung ST1000 就能透過 WIFI,直接將相機拍攝的照片、影片上傳到網路相簿或 Youtube 上,而在 CES 展所發表的 ST5500 不鏽鋼美型水雕機種也內建了同樣方便的 WIFI 傳輸功能。相信這種類型的機種,將在 2010 年變得更多、更豐富,甚至出現更有創意的另類運用也不一定。
展望N年後的新技術 • 1.相機也玩投影 • 2.3D影像與影像的普及 • 3.數位相機“電腦”
相機也玩投影 對於所有人來說,S1000pj絕對是個新鮮的玩意,只需觸動一個按鈕,相機即可將收藏的照片或短片投影到平整的表面上,影像尺寸最高可達40英寸。而且S1000pj不但可以一張張投影照片,還能配上音樂和其他效果以幻燈片形式播放。COOLPIX S1000pj相機隨機附送一個方便的投影儀支架,以及一個具備操作投影儀、釋放快門等功能的遙控器。 無獨有偶,三星最新的手機也具備35英寸的投影功能。雖然這些廠商解決發熱、功耗的方法不得而知,但是借助最新的LED投影技術,真正的隨身影像放映器已經離我們不遠了。因此我們也有理由相信,未來在比拼相機參數的時候,其內置投影機的效果也必然會被參考在內。 ▲Samsung的投影手機i7410 ▲Nikon的COOLPIX S1000pj
3D相機 ▲富士的REAL3D W1 富士的3D相機雖然尚處於起步階段,但是作為第一台真正的3D相機,REAL3D W1已經完全可以支援立體相片和立體影片的拍攝,只是眼觀效果可能還是與3D電影的效果有所差別。不過相信隨著3D影像技術的發展,任何一個人都可以輕鬆拍攝出使人身臨其境的3D照片的願望不久將會實現。
相機電腦 筆記本發展到極致成為了筆記本電腦,那麼相機發展到極致也會成為相機電腦麼?由於光學成像原理的限制,單反相機鏡頭很難在體積上有所突破,且年初新力推出的G3也很好的為大家呈現出一台可以通過WIFI瀏覽互聯網的卡片DC。那麼是不是未來我們的PC也被整合到相機裏呢? 通過無線網,新力G3已經可以登陸國內著名的聊天軟體QQ,並和大家交流。雖然用起來比較麻煩,並且在電池續航和系統反映上還存在較大改進空間,但是不得不說,新力G3讓我們看到了未來相機的雛形。 ▲ Sony的G3上網功能介面 ▲ Sony的G3
結論 現今由於電子數位產品汰換率極高,廠商也針對技術上有跟高的突破,高畫質、高倍焦距等基本功能是一定要的。 而隨著人們追求功能更強大、更方便的需求,必推陳出新的一一展現,未來會出現什麼樣的數位相機,令人期待。
資料來源 ※http://eideas.pixnet.net/blog/post/5031924 ※http://eideas.pixnet.net/blog/post/5034243 ※http://big5.ce.cn/cysc/tech/sm/dv/200908/06/t20090806_19541978_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