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likes | 426 Views
國際接待交流的準備 我的日本經驗. 分享 者:林宥均. 個人簡介. 學歷 高雄女中日語實驗班、彰化師大國文系、 福岡 教育 大學國文(日文)教育講座 / 國際共生學程 課餘打工 經歷 台灣語教室助教、日本中國學會接待員、日文教學/翻譯 目前剛畢業、是還在日商公司面試關卡中的社會菜鳥 XD. 內容大綱. 為什麼需要 國際經驗? 找 一個「接觸點」 自身 的小 準備 禮貌?不禮貌? 個人經驗 分享 準備有主題性的「學習歷程」. 為什麼需要國際經驗?. 學習方法的多元化 學業目標的高變動性 為 自己的履歷加分 突破地域限制
E N D
國際接待交流的準備我的日本經驗 分享者:林宥均
個人簡介 • 學歷 高雄女中日語實驗班、彰化師大國文系、 福岡教育大學國文(日文)教育講座/國際共生學程 • 課餘打工經歷 台灣語教室助教、日本中國學會接待員、日文教學/翻譯 • 目前剛畢業、是還在日商公司面試關卡中的社會菜鳥XD
內容大綱 • 為什麼需要國際經驗? • 找一個「接觸點」 • 自身的小準備 • 禮貌?不禮貌? • 個人經驗分享 • 準備有主題性的「學習歷程」
為什麼需要國際經驗? • 學習方法的多元化 • 學業目標的高變動性 • 為自己的履歷加分 • 突破地域限制 • 阻力──外語能力、無形的媒體牆…… • 助力── 熱情、好奇、積極……
找一個「接觸點」 • 對日語本身的興趣 • 影劇、動漫、娛樂等流行產物 • 歷史文化的吸引力 • 學校提供的資源 • 旅行經驗、家庭因素 ※討論※ 我的接觸點是?
自身的小準備 • 外語能力(第二外語) • 對異文化的基本了解 • 丟掉偏見和刻板印象 • 韓國人囧囧事件 • 買可麗餅失敗事件 • 告白誤會事件
禮貌?不禮貌? • 語言的使用風格不同 →情有可原 • 「閱讀空氣」(空気を読む) →交流、接待工作的必備 • 不熱情=失禮? • 乾杯好累事件 • 瘋狂搶麥事件
日本的「不添麻煩」文化(迷惑をかけない) お陰様(托您的福) お互い様(彼此彼此) • 合宜範圍內的舉止表現,都是個人文化背景的濃縮。沒有所謂的好壞/對錯。 →勇於嘗新、不忘試探 →解釋的義務與責任 →成功的親善大使 :D
個人經驗分享 高中(被引導期) 大學(自由接觸期) 留學(實踐期)
高中(被引導期) • 校內禮賓團隊 • REP交流計畫
日本高校交流旅行 • 交流失敗事件 • 司機暴走事件(5分前? 5分前の5分前?) • 台灣赴日青少年代表團 • 禁足事件 • 得意忘形事件
大學(自由接觸期) • 日本姊妹校來訪接待員 • 外籍留學生tutor • 有趣各異的留學生群體 • 較成熟自主的環境 • 校內國際事務打工經驗
交換留學時期(實踐期) • 身為外國人的「禮儀學習」 • 體諒異文化的排他性 • 融入當地環境(閱讀空氣) →但不需過低姿態 • 面對不愉快的被接待經驗,較無得失心 →尊重對方的交流意願
自我學習的驗收、回饋 • 語言能力的再檢視 • 應用在參與活動/工作內容上 • 經驗的再加強 統整相關學習歷程(範例) →確保國際經驗成為你的加分點 →參與更多活動
準備主題性的學習歷程:D • 長度 • 只列出「直接相關」經驗(專精的感覺) • 凸顯出一項項累積而來(持續進步的感覺) • 廣度 • 其他語言能力、特別的出國經驗 • 試圖作但未能達成的事(非實質的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