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2

食品感官检验与掺伪鉴别实验

食品感官检验与掺伪鉴别实验. 烟台南山学院食品与营养保健学院 孙栋栋 李 英. 实验项目. 实验一 基本味道识别与味觉阈值训练 实验二 禽蛋、肉制品、啤酒感官检验及鉴别 实验三 生水和开水的鉴别检验、酿造醋与人工合成醋的鉴别 实验四 牛乳的鉴别检验 实验五 牛奶掺水、掺淀粉、掺碱检验 实验六 银耳中 SO 2 (漂白剂)含量测定 实验七 果汁饮料的鉴别检验. 实验一 基本味道识别与味觉阈值训练. 一、实验目的 1 、初步了解感官检验的有关知识。 2 、学会辨别酸、甜、苦、咸四种基本味。

mariah
Download Presentation

食品感官检验与掺伪鉴别实验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食品感官检验与掺伪鉴别实验 烟台南山学院食品与营养保健学院 孙栋栋 李 英

  2. 实验项目 • 实验一 基本味道识别与味觉阈值训练 • 实验二 禽蛋、肉制品、啤酒感官检验及鉴别 • 实验三 生水和开水的鉴别检验、酿造醋与人工合成醋的鉴别 • 实验四 牛乳的鉴别检验 • 实验五 牛奶掺水、掺淀粉、掺碱检验 • 实验六 银耳中SO2(漂白剂)含量测定 • 实验七 果汁饮料的鉴别检验

  3. 实验一 基本味道识别与味觉阈值训练 一、实验目的 1、初步了解感官检验的有关知识。 2、学会辨别酸、甜、苦、咸四种基本味。 3、了解对四种基本味特别敏感的区域在味觉器官中 的分布规律。 4、学习差别检验法。 5、学会一种基本味阈的测定方法,通过味阈训练提高感官灵敏度。

  4. 二、实验原理 1、味觉主要是在舌头上被感知,但口腔(在软腭,咽的后壁和会咽处)也有作用。舌尖感应甜味,咸味在舌尖稍后部位感应,酸味在舌的两侧感应,苦味在舌根感应。其中舌尖边缘对所有的滋味都敏感,舌面中心部位对所有的滋味都不敏感。 2、在四种基本味觉中,人对咸味的感觉最快,对苦味的感觉最慢,但就人对味觉的敏感性来讲,苦味比其他味觉都敏感,更容易被觉察。 3、味觉阈值:感受到某种呈味物质的味觉所需要的该物质的最低浓度。常温下蔗糖(甜)为0.4%,氯化钠(咸)0.13%,柠檬酸(酸)0.015%,盐酸奎宁(苦)0.004%。

  5. 三、实验内容 (一)基本味觉试验 1、实验原理 • 甜、酸、咸、苦为基本味觉,其呈味物质分别为蔗糖、柠檬酸、盐酸奎宁、氯化钠。基本味以不同浓度和比例组合就形成各种味道,通过对这些基本味道的识别训练,可提高感官鉴别能力。 2、实验仪器及试剂 • 仪器:电子天平(十分之一、万分之一)、容量瓶(100mL、500mL和1000mL)、100mL量筒、500mL烧杯、100mL烧杯、玻璃棒、白瓷盘、温度计、电炉 • 试剂:蔗糖、食盐、柠檬酸(食用级)、盐酸奎宁(食用级)、纯净水

  6. 3、实验步骤 (1)制备甜(蔗糖)、咸(氯化钠)、酸(柠檬酸)、和苦(盐酸奎宁)四种呈味物质的两个或三个不同浓度的水溶液 (2)在白瓷盘中放10个已随机编号的玻璃杯,各盛有约30mL不同质量浓度的基本味觉试液,按规定号型排列成序。见表1 (3)先用清水漱口,再依次品尝各样品的味道。在品尝两个样品的中间应用35℃的温水漱口去味。 (4)每次品尝后记录结果,当感觉无味时用“0”表示,当可以肯定味道时,直接用“酸、甜、咸、苦”表示,对味道犹豫不决时用“?”表示

  7. 表1 基本味觉试验溶液

  8. (二)基本味觉的味阈实验 1、实验原理 • 品尝一系列同一物质不同浓度的水溶液,可以确定该物质的味阈,即辨别出该物质的最低浓度 2、实验仪器及试剂 • 仪器: 电子天平(十分之一、万分之一)、容量瓶(100mL、500mL和1000mL)、100mL量筒、500mL烧杯、100mL烧杯、玻璃棒、白瓷盘、温度计、电炉 • 试剂:蔗糖、食盐、柠檬酸(食用级)、盐酸奎宁(食用级)、纯净水 3、实验步骤 (1)制备四种呈味物质的一系列浓度的水溶液,见表2

  9. 表2 基本味觉的味阈试验溶液

  10. (2)在白瓷盘中放10个已随机编号的玻璃杯,各盛有约30 mL不同质量浓度的蔗糖试液,按浓度由小到大编号。 (3)先用清水漱口,再依次品尝各样品的味道。在品尝两个样品的中间应用35℃的温水漱口去味。每次品尝后记录编号和味道的浓度。 (4)依上述步骤进行酸、咸、苦味的阈值实验 (5)结果表示方法:用0,?1,2,3,4,5,6,来表示味觉强度 • 0——无味感或味道如水 • ?——不同于水,但无法辨别出某种味道 • 1——开始有味感,但很弱 • 2——比较弱的味感 • 3——有明显的味感 4——比较强的味感 • 5——很强烈的味感 6——非常强的味感

  11. (三)基本味道排序试验 1、实验原理 • 通过对一系列同一物质不同浓度的水溶液品尝后进行排序,来培养对各种强度的味觉进行识别的能力,可提高感官鉴别能力。 2、实验仪器及试剂 • 仪器: 电子天平(十分之一、万分之一)、容量瓶(100mL、500mL和1000mL)、100mL量筒、500mL烧杯、100mL烧杯、玻璃棒、白瓷盘、温度计、电炉 • 试剂:蔗糖、食盐、柠檬酸(食用级)、盐酸奎宁(食用级)、纯净水 3、实验步骤 (1)制备四种呈味物质的一系列浓度的水溶液,见表3

  12. 表3 味道排序试验溶液

  13. (2)在白瓷盘中放6个随机编号的玻璃杯,各盛有约30 mL不同质量浓度的蔗糖试液,按浓度由小到大编号。 (3)先用清水漱口,再依次品尝各样品的味道。在品尝两个样品的中间应用35℃的温水漱口去味。每次品尝后记录编号和味道的浓度。 (4)依上述步骤进行酸、咸、苦味的排序实验 (5)结果表示方法:用0,1,2,3,4,5,6,来表示味觉强度 • 0——无味感或味道如水 • 1——开始有味感,但很弱 • 2——比较弱的味感 • 3——有明显的味感 • 4——比较强的味感 • 5——很强烈的味感

  14. 四、思考题 1、影响味觉的因素有哪些? 2、味阈的相关概念 3、不同味感的灵敏部位不同,试着在舌上区分敏感区。

  15. 实验二 禽蛋、肉制品、啤酒 感官检验与鉴别 (一) 快速检验蛋的新鲜度—密度测定法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快速检验蛋的新鲜度的方法 2、掌握密度测定法的操作。 二、实验原理 • 利用蛋内水分蒸发、气室扩大、内容物质量减轻等的变化,在一定密度的盐水溶液中观察其沉浮情况来鉴别检验蛋的新鲜度。鲜蛋的相对密度为1.08~1.09,陈旧蛋则变小。

  16. 判定方法: 1、在密度为1.073g/mL 食盐液中下沉的蛋为新鲜蛋 2、在密度为1.080g/mL中仍下沉的蛋为最新鲜的蛋。 3、在密度为1.080g/mL、1.073g/mL的食盐液中悬浮,而在密度为1.060g/mL食盐液中下沉的蛋为次鲜蛋。 4、在1.050g/mL食盐液中下沉的蛋为次蛋,上浮的蛋为腐败变质蛋。

  17. 三、实验材料与试剂 1、鸡蛋 2、配制4种不同密度的食盐液,并用密度计测定。 • 11%食盐液,密度为1.080g/mL, • 10%食盐液,密度为1.073g/mL, • 8%食盐液,密度为1.060g/mL, • 7%食盐液,密度为1.050g/mL。 四、实验仪器设备 • 500ml烧杯、密度计(0-10,10-20)、天平 五、实验步骤 • 先将蛋放入密度为1.073g/mL的食盐液中,再将其移入其他3种密度的食盐液中,观察其沉浮情况。

  18. 六、实验结果 • 将实验结果写在试验报告中 七、思考题 • 描述对鸡蛋进行感官检验的方法

  19. (二)鲜猪肉的感官检验鉴别 一、实验目的 • 掌握肉制品感官检验方法;利用PH计测定肉的酸度 二、实验原理 • 借助人的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对肉的卫生质量进行评价。 • 通过对肉中有效酸度即PH值的测定有助于评定肉的品质(新鲜度)和动物宰前的健康状况。动物在宰前,肌肉的PH值为7.1-7.2,宰后由于肌肉代谢发生变化,使肉的pH值下降,宰后一小时的鲜肉,pH值为6.2-6.3, 24小时后,pH值下降到5.6-6.0,这种pH值可一直维持到肉发生腐败分解之前,此pH值称为“排酸值”。当肉腐败时,由于肉

  20. 中蛋白质在细菌酶的作用下,被分解为氨或胺类等碱性化合物,可使肉的pH值显著增高,此外动物在宰前由于过劳患病,肌糖原减少,宰后肌肉中乳酸形成减少,PH值也因此增高。中蛋白质在细菌酶的作用下,被分解为氨或胺类等碱性化合物,可使肉的pH值显著增高,此外动物在宰前由于过劳患病,肌糖原减少,宰后肌肉中乳酸形成减少,PH值也因此增高。

  21. 三、实验材料及试剂 • 新鲜度不同的三块猪肉;PH缓冲液 四、实验器材 • 电炉、刀、案板、绞肉机,100ml烧杯、PH计、白纸、卷烟纸、漏斗、漏斗架、滤纸 五、实验方法 1、观察肉表面和肉切面的颜色,观察和触摸肉表面和新切面的干燥、湿润及粘手程度 2、观察肌肉纤维的清晰程度和感觉其韧性,用手指按压肌肉判断肉的弹性,嗅闻气味判断是否变质而发出氨味,酸味和臭味。 3、观察煮沸后肉汤的清凉程度、脂肪滴的大小以及嗅闻其气味,最后根据检验结果做出综合判定。

  22. 4、酸度测定(PH计) (1)取待测肉样5g,绞碎 (2)加入50ml蒸馏水,浸泡30min,并不时搅拌 (3)过滤 (4)用酸度计测定滤液PH值 六、实验结果 1、根据附注,记录肉的感官检验结果 2、记录酸度结果

  23. 附注: (一)鉴别鲜猪肉的质量的方法 (1)外观鉴别 • 新鲜猪肉——表面有一层微干或微湿的外膜,呈暗灰色,有光泽,切断面稍湿、不粘手,肉汁透明。 • 次鲜猪肉——表面有一层风干或潮湿的外膜,呈暗灰色,无光泽,切断面的色泽比新鲜的肉暗,有粘性,肉汁混浊。 • 变质猪肉——表面外膜极度干燥或粘手,呈灰色或淡绿色、发粘并有霉变现象,切断面也呈暗灰或淡绿色、很粘,肉汁严重浑浊。

  24. (2)气味鉴别 • 新鲜猪肉——具有鲜猪肉正常的气味。 •  次鲜猪肉——在肉的表层能嗅到轻微的氨味,酸味或酸霉味,但在肉的深层却没有这些气味。 •  变质猪肉——腐败变质的肉,不论在肉的表层还是深层均有腐臭气味。 (3)弹性鉴别 • 新鲜猪肉——新鲜猪肉质地紧密却富有弹性,用手指按压凹陷后会立即复原。 • 次鲜猪肉——肉质比新鲜肉柔软、弹性小,用指头按压凹陷后不能完全复原。 •  变质猪肉——腐败变质肉由于自身被分解严重,组织失去原有的弹性而出现不同程度的腐烂,用指头按压后凹陷,不但不能复原,有时手指还可以把肉刺穿。

  25. (4)脂肪鉴别 • 新鲜猪肉——脂肪呈白色,具有光泽,有时呈肌肉红色,柔软而富于弹性。 • 次鲜猪肉——脂肪呈灰色,无光泽,容易粘手,有时略带油脂酸败味和哈喇味。 • 变质猪肉——脂肪表面污秽、有粘液,霉变呈淡绿色,脂肪组织很软,具有油脂酸败气味。 (5)肉汤鉴别    • 新鲜猪肉——肉汤透明、芳香,汤表面聚集大量油滴,油脂的气味和滋味鲜美。 • 次鲜猪肉——肉汤混浊;汤表面浮油滴较少,没有鲜香的滋味,常略有轻微的油脂酸败的气味及味道。 • 变质猪肉——肉汤极混浊,汤内漂浮着有如絮状的烂肉片,汤表面几乎无油滴,具有浓厚的油脂酸败或显著的腐败臭味。

  26. (二)鉴别注水猪肉质量的方法 • 观察:正常的新鲜猪肉,肌肉有光泽,红色均匀,脂肪洁白,表面微于;注水后的猪肉,肌肉缺乏光泽,表面有水淋淋的亮光。 • 手触:正常的新鲜猪肉,手触有弹性,有粘手感,注水后的猪肉,手触弹性差,亦无粘性。 • 刀切:正常的新鲜猪肉,用刀切后,切面无水流出,肌肉间无冰块残留:注水后的切面,有水顾刀流出,如果是冻肉,肌肉间还有冰块残留,严重时瘦肉的肌纤维被冻结冰胀裂,营养流失。

  27. 纸试:纸试有多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用普通薄纸贴在肉面上,正常的新鲜猪肉有一定粘性,贴上的纸不易揭下;注了水的猪肉,没有粘性,贴上的纸容易揭下。第二种方法是用卫生纸贴在刚切开的切面上,新鲜的猪肉,纸上没有明显的浸润;注水的猪肉则有明显的湿润。第三种方法是用卷烟纸贴在肌肉的切面上数分钟,揭下后用火柴点燃,如有明火的,说明纸上有油,是没有注水的肉;反之,点燃不着的则是注水的肉。纸试:纸试有多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用普通薄纸贴在肉面上,正常的新鲜猪肉有一定粘性,贴上的纸不易揭下;注了水的猪肉,没有粘性,贴上的纸容易揭下。第二种方法是用卫生纸贴在刚切开的切面上,新鲜的猪肉,纸上没有明显的浸润;注水的猪肉则有明显的湿润。第三种方法是用卷烟纸贴在肌肉的切面上数分钟,揭下后用火柴点燃,如有明火的,说明纸上有油,是没有注水的肉;反之,点燃不着的则是注水的肉。

  28. (三)啤酒感官检验 一、实验目的 • 利用感官检验对啤酒的优劣作出判断。 二、实验原理 • 通过用口、眼、鼻等感觉器官检查产品的感官特性,即对啤酒的色泽、香气、滋味及典型性等感官特性进行检查与分析评定。 三、实验器材 • 啤酒三瓶、放大镜、啤酒起子、温水、秒表、尺子、铁架台、烧杯、铁环

  29. 四、实验步骤 1、外观的评价 • 先取原瓶啤酒,将其标签洗掉,置于明亮处迎光观察,然后再倒入小烧杯中,借助于放大镜于光亮处观察。记录色泽透明清亮、微亮、微混及浑浊等;对于有沉的酒样,则记录为轻沉淀、沉淀或重沉等;有时啤酒虽透明,但可以发现小粒游动,浮游物可用离心机使其沉淀,再以显微镜进一步观察。 2、泡沫评价 • 方法:秒表法测泡沫 • 原理:在同一构造的器具,在同一温度、固定条件下,测定啤酒泡沫消失速度。

  30. (1)泡沫的形态 • 将预先彻底清洗干净己干燥过的玻璃杯置于铁架台底座上,固定铁环于距杯口3cm处。将原瓶啤酒置于15℃水浴中保持至等温后启盖。立即置瓶口于铁环上,沿杯中心线,以均匀流速将啤酒注入杯中,直至泡沫高度与杯口相齐时止。同时按秒表计时,观察泡沫升起情况,记录泡沫形态(包括色泽和粗细)。等待泡沫稳定后测定泡沫的高度(厘米)。 (2)泡持性 • 记录从泡沫初始至消失的时间,以秒表示,观察泡沫挂杯情况。 3、气味和滋味 • 酒样在15℃保温至少一小时,启盖后嗅其气味和品尝滋味,根据其气味进行描述。

  31. 五、实验记录 (1)外观的情况是() A、清亮透明,无明显的悬浮物和沉淀物; B、尚清亮,无明显的悬浮物和沉淀物; C、尚清亮,较透明,无明显沉淀物、微浑浊、浑浊等; (2)a 泡沫的颜色() A、洁白 B、白 C、发黄 D、灰 b 泡沫的粗细() A、细腻 B、较细腻 C、较粗 D、粗大 c 泡沫的挂杯() A、挂杯 B、尚挂杯 C、不挂杯 (3)气味和滋味 ( ) A、有明显的酒花香气、新鲜、无老化气味及生酒花香气味 B、有酒花香但不明显 C、有老化气味、生酒花香气味 D、异香或怪气味

  32. 六、注意事项 (1)在测定泡沫的相关试验时,严禁有空气流通现象; (2)测定前样品瓶避免振摇 (3)小知识: • 优良的啤酒倒入洁净的杯中立即有泡沫出现,泡沫以洁白、细腻、持久、挂杯为好。开始盖满酒面,随后慢慢消失。酒起沫到泡沫消失不应少于180s。品尝时以口味纯正、爽口、醇厚而杀口味美。

  33. 生水和开水的鉴别检验 酿造醋与人工合成醋的鉴别 实验三 (一) 生水和开水的鉴别检验 一、实验目的 • 了解生水和开水的鉴别检验方法。 二、实验原理 • 水是微生物广泛生长、分布的第二个天然理想的环境。微生物在其中生长繁殖往往产生过氧化氢酶,可促使过氧化氢释放出氧气,氧化碘化钾而游离出碘,碘遇淀粉呈色。经过煮沸的热水,其中的过氧化氢酶被破坏,加入淀粉后,无呈色反应。

  34.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 1、仪器:瓷蒸发皿或具塞比色管 2、试剂: (1)5%碘化钾溶液:用电子天平称取5g碘化钾于烧杯中,加入95mL的水,用玻璃棒搅拌使其溶解后,在棕色试剂瓶中贮存。 (2)1%淀粉指示剂:取1g可溶性淀粉,与5mL冷水调和均匀,将所得的乳浊液在搅拌下徐徐注入100mL沸水中,再煮沸2-3min,使得溶液透明。 (3)3%过氧化氢溶液:取10mL30%过氧化氢溶液,加入100mL容量瓶中,加入定容至刻度。 3、水样

  35. 四、检验方法 1、取样品液15mL,置于瓷蒸发皿或25 mL具塞比色管中 2、加入5%碘化钾溶液10滴、1%淀粉指示剂5滴及3%过氧化氢溶液2-3滴,混匀。 3、放置片刻后,仔细观察。如果呈现蓝色或淡蓝色,则说明水样为生水。 五、注意事项 1、对样品进行细菌总数的测定,如果严重超标,也可以认为是生水。 2、对于有颜色的茶水样品,无需经脱色处理,可直接进行检验,但需同时做对照实验。

  36. 3、自来水经过滤器和离子交换柱后,有的虽符合饮用水细菌指标,但因为没有煮沸,也和生水一样呈现蓝色。3、自来水经过滤器和离子交换柱后,有的虽符合饮用水细菌指标,但因为没有煮沸,也和生水一样呈现蓝色。 4、滴加碘化钾的量一定要严加控制,否则碘化钾也能与过氧化氢反应生成碘而使溶液变色。 六、思考题 • 分析一下我们常饮用的纯净水是否有此反应?

  37. (二) 酿造醋与人工合成醋的鉴别 一、实验目的 • 了解酿造醋与人工合成醋的鉴别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 • 食醋由于酿制原料和工艺条件不同,风味各异,若按制醋工艺流程来分,可分为酿造醋和人工合成醋。酿造醋又可分为米醋(用粮食等原料制成)、糖醋(用饴糖、糖渣类原料制成)。米醋根据加工方法的不同,可再分为熏醋、香醋、麸醋等。人工合成醋又可分为色醋和白醋(白醋可再分为普通白醋和醋精)。醋以酿造醋为佳,其中又以米醋最佳。 • 人工合成醋也称白醋或醋精,用可食用的冰醋酸稀释而成。其醋味很大,但无香味。冰醋酸对人体有一定的腐蚀

  38. 作用,使用时应进行稀释,一般规定冰醋酸含量不能超过3-4%。这种醋不含食醋中的各种营养素,因此不容易发霉变质;但因没有营养作用,只能调味。 • 真醋的颜色为棕红色或无色透明,有光泽,有熏香或酯香或醇香;酸味柔和、稍带甜味、不涩、回味绵长;浓度适当,无沉淀物。人工合成醋多用醋精直接兑水而成,颜色浅淡、发乌;开瓶时酸气冲眼睛,无香味;口味单薄,除酸味外,有明显苦涩味;有沉淀物和悬浮物。 • 利用酿造醋与人工合成醋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同,可将它们进行区分。

  39. 三、实验仪器及试剂 • 仪器:电子天平、250 mL烧杯、100mL容量瓶、25mL纳氏比色管、玻璃棒 • 试剂:1、3%高锰酸钾-磷酸溶液:称取3 g高锰酸钾,加85%磷酸15mL与7mL蒸馏水混合,待其溶解后加水稀释到100mL • 2、草酸-硫酸溶液:称取5g无水草酸或含2分子结晶水的草酸7g溶解于硫酸溶液(1+1)中,定容至100mL • 3、亚硫酸品红溶液:称取0.1g碱性品红,研细后加入80℃蒸馏水60mL,待其溶解后倒入100mL容量瓶中,冷却,加入10%亚硫酸钠溶液10mL和盐酸1mL,加水至刻度,混匀,放置过夜,如有颜色可用活性炭脱色。

  40. 五、实验结果 四、实验步骤 取10mL样品加入25mL纳氏比色管中,加3%高锰酸钾-磷酸溶液2mL,观察颜色变化。5min后,加草酸-硫酸溶液2mL摇匀,再加亚硫酸品红溶液5mL,20 min后观察其颜色变化。 六、思考题 试述酿造醋与人工合成醋的区别。

  41. 实验四 牛乳的鉴别检验 • (一)牛乳感官检验 • 一、实验目的 • 1、学习和掌握牛乳的感官鉴别方法。 • 2、掌握牛乳相对密度的测定方法。 • 二、实验原理 • 不同的牛乳,因其产品质量差别常表现出不同的感官特性及理化特性,通过这些特性往往能反映出牛乳的品质和质量的好坏,因此通过鉴别检验可判断牛乳的质量及其变化情况。 • 三、实验仪器及试剂 • 仪器:量筒(50mL、250mL)、250mL锥形瓶、白瓷盘、烧杯(50mL、100mL)、玻璃平皿、乳稠计(15℃/15℃)、恒温水浴锅、试管、温度计

  42. 试剂:68%中性酒精(将95%的酒精加水后,用酒精计测量,直至酒精度为68%,然后在其中加入酚酞指示剂,用NaOH滴定至出现微红色为止);试剂:68%中性酒精(将95%的酒精加水后,用酒精计测量,直至酒精度为68%,然后在其中加入酚酞指示剂,用NaOH滴定至出现微红色为止); • 鲜牛乳、陈牛乳、袋装巴氏杀菌乳各2种。 四、实验方法 (一)牛乳的感官鉴别 • 感官鉴别牛乳,主要指的是眼观其色泽和组织状态、嗅其气味和尝其滋味。 1、感官鉴别鲜乳的质量 • 取适量试样于50mL烧杯中,在自然光线下眼观其色泽和组织状态,应注意其色泽是否正常、质地是否均匀细腻、有无凝块和粘稠现象;嗅其气味和尝其滋味,应注意滋味是否纯正以及乳香味如何。同时应留意杂质、沉淀、异味等情况,以便作出综合性的评价。

  43. 2、感官鉴别消毒牛乳的质量 • 先检查产品外观;看产品包装是否密封完整、清洁卫生、有无破损、胀袋等现象;看包装上的标注标识是否齐全,是否有“QS”标志。 • 再打开包装,取适量试样于50mL烧杯中,在自然光线下眼观其色泽和组织状态,应注意其色泽是否正常、质地是否均匀细腻、有无凝块和粘稠现象;嗅其气味和尝其滋味,应注意滋味是否纯正以及乳香味如何。同时应留意杂质、沉淀、异味等情况,以便作出综合性的评价。

  44. 牛乳新鲜度的快速鉴别 (1)煮沸检验   • 取乳样10mL于试管中,置沸水浴中加热5min后观察,不得有凝块或絮片状物产生, • 否则表示乳不新鲜,而且其酸度大于26°T。 (2)酒精检验   • 在试管内用等量的中性酒精和牛乳混合,振摇后不出现絮片的牛乳,表明其酸度低于18°T,此乳为新鲜乳。如出现絮片,则表示酸度高于18°T,此乳为次鲜乳或变质乳。

  45. (二)牛乳相对密度的测定 1、原理:牛乳的相对密度应在20℃下测定,正常牛乳的相对密度在20℃时应为1.028-1.032,若不是在20℃下测定,则必须加以校正,校正值的计算方法为:校正值=在 (实测温度-20)*0.0002。此种方法仅限于实测温度在(20±5) ℃,牛乳在20℃下的相对密度应为实测密度与校正值的代数和。 2、方法: (1)将样品混匀后,小心倾入干燥、洁净的250mL量筒中。倾入样品时勿使产生泡沫,若有泡沫产生,应用滤纸把泡沫吸掉。 (2)将乳稠计小心地沉入样品中,至刻度30°处,放开手,令其自由浮动,但不要与量筒壁接触,待乳稠计平稳后,读取数据。

  46. 3、牛乳相对密度的计算 • 牛乳相对密度=1+0.001×乳稠计读数+(测定温度-20) ×0.0002 4、注意事项 (1)读取数据时,眼睛应与筒内牛乳的液面在同一水平面上。 (2)掺水会降低牛乳的相对密度,抽出脂肪会提高牛乳的相对密度。若同时抽出脂肪又掺水,则不能检也牛乳相对密度的显著变化,此时须结合乳脂肪的测定进行检验。

  47. 五、实验结果 • 将实验结果写于报告中。 六、思考题 1、试述良质消毒牛乳的感官特性。 2、在测定牛乳相对密度的实验中,读取数据时,应注意什么事项? 补充 :乳稠计使用说明 • 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牛乳掺水量的现场快速检测。 • 方法原理: 利用物理特性,采用乳稠计加以测定。 • 检测器材:乳稠计,250mL量筒。 • 密度检测:取温度为10℃~25℃混匀的样品200mL,沿筒壁小心倒入250mL量筒内(勿使发生泡沫),测量样品温度后,小心将乳稠计沉入样品中,让其自然浮动,但

  48. 不能与筒内壁接触。静置2~3min,读取乳稠计与样品界面的读数。当温度在20℃时,将乳稠计的读数÷1000+1即得出牛乳密度。在非20℃情况下测量时,根据样品的温度和乳稠计读数查表换算成20℃时的度数。按公式d=X÷1000+1计算出牛乳密度,公式中:d代表牛乳的密度,X代表乳稠计读数。例:样品温度为18℃,乳稠计读数为28°,查表18℃与28°对角读数为27.5°,牛乳密度=27.5÷1000+1=1.0275。 掺水量计算:牛乳密度的降低与加水量成正比,每加入10%的水可使密度降低0.0029。牛乳加水的百分率可以用公式计算: • (d1-d2)×100 • X2= ----------------------×100 • d1

  49. 式中: X2--估计掺水量; d1--以乳稠计度数表示的正常牛乳的密度 (如正常牛乳的密度为1.029,则乳稠计的度数为29度) d2--以乳稠计度数表示的被检乳的密度; • 举例:被检乳的密度为1.026(乳稠计的度数为26度),计算大约掺水量: • (29-26)×100 • X2= -------------------------×100 =10.3% • 29

  50. (二)乳酸度的测定(方法1) 一、实验目的 • 通过实验,掌握直接滴定法测定乳酸度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 利用酸碱中和的原理,以酚酞作指示剂,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0.1mol/L)滴定10mL乳中的酸,至终点时,根据所消耗的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毫升数即可算出乳的酸度。 三、原料试剂 1、1%酚酞指示剂:取1g酚酞,用95%乙醇溶解,稀释定容至 100mL。 2、氢氧化钠标准溶液(0.1mol/L): • 配制方法:取氢氧化钠4.00g,加水1000mL振摇,使溶解,冷却后,置聚乙烯塑料瓶中,静置数日,澄清后备;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