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0 likes | 872 Views
城市生态学. 一、课程简介. 课程性质:专业课 学时数: 28 学分: 1.5 考核:考试 使用教材: 城市生态环境学 (第二版) 杨士弘编著 科学出版社 课程网站. 参考书目:. 《 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 》 同济大学出版社 沈清基等 《 城市生态学 》 科学出版社 杨小波 编著 《 城市生态学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宋永昌. 二、主要内容. 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介绍: 引论 城市地质地貌 城市气候、水文及水资源 城市生物、绿地及生态环境效应
E N D
一、课程简介 • 课程性质:专业课 • 学时数:28 学分: 1.5 考核:考试 • 使用教材: 城市生态环境学 (第二版) 杨士弘编著科学出版社 课程网站
参考书目: 《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同济大学出版社 沈清基等 《城市生态学》 科学出版社 杨小波 编著 《城市生态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宋永昌
二、主要内容 • 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介绍: • 引论 • 城市地质地貌 • 城市气候、水文及水资源 • 城市生物、绿地及生态环境效应 • 城市环境污染 • 城市生态环境管理 • 城市生态建设
城市未来建筑 摩天巨塔 终极塔楼
世界高楼 阿联酋迪拜塔(超过828米)
台北101大楼(508m) • 国际金融中心大厦,台北新地标,1998年1月动工,主体工程于2003年10月完工 • 有世界最大且最重的“风阻尼器”,还有两台世界最高速的电梯,从一楼到89楼,只要39秒的时间 • 在世界高楼协会颁发的证书里,台北101大楼拿下了“世界高楼”四项指标中的三项世界之最,即“最高建筑物”(508米)、“最高使用楼层”(438米)和“最高屋顶高度”(448米)
吉隆坡双子塔(452m) • 国家石油公司双塔大楼位于吉隆坡市中心美芝律,高88层,是当今世界名冠的超级建筑 • 巍峨壮观,气势雄壮,是马来西亚的骄傲。它曾以451.9米的高度打破了美国芝加哥希尔斯大楼保持了22年的最高记录 • 这个工程于1993年12月27日动工,1996年2月13日正式封顶,1997年建成使用
上海金茂大厦(420.5m) • 高420.5米,88层,1998年8月建成,占地2.3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 28.95万平方米 • 金茂大厦具有中国传统风格的超高层建筑,是上海迈向21世纪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本章知识点 • 城市生态环境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城市 环境 生态 城市生态环境 • 城市生态环境学的性质与研究内容 • 城市生态学的发展历史 城市生态问题 城市生态学发展阶段 (萌芽阶段、初级阶段、蓬勃发展阶段)
第一节 城市生态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一、研究的对象 (一)城市(CITY) • 是地球表层物质流大量集中的地域 • 是以空间和环境资源利用为基础的区域 • 是人类生产、生活集聚的地理空间 地理学家
(一)城市(CITY) • 是集约经济的地域 • 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组织生产集中进行社会物质生产和交流的场所 • 是一个经济实体 • 是区域的经济中心 地理学家 经济学家
(一)城市(CITY) • 是集约人口、集约经济、集约科技文化的中心 • 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科技文化中心,是人民精神生活、物质生活的中心 • 是一个政治社会实体 • 是组织生产力、实现社会分工和联系推动社会发展空间的存在形式 • 代表一个地区最先进的生产力和经济发展水平与方向,是前进的主要动力。 政治家 地理学家 经济学家
(一)城市(CITY) 政治家 地理学家 生态学家 经济学家 • 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 • 是以人为主体,人口、活动、设施、物质、科技、文化高度集中,并不断高速运转的开放性有机综合体
城市: • 城市是经过人类创造性劳动加工而拥有更高“价值”的人类物质、精神环境和财富, • 是更符合人类自身需要的社会活动的载体场所和人类进步的合理的生活方式之一 • 是一类以人类占绝对优势的新型生态系统。
城市的定义(联合国): 凡拥有10万人以上,住房、工商业、行政文化娱乐等建筑物占50%以上的面积,具有发达的交通网络和车来往频繁的人类集聚区域。
城市的发展历程: 《世界城市状况报告》 • 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指出,城市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在21世纪所面临的最紧迫挑战之一。 •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居住在城市,世界上最重要的政治、经济、环境和社会问题都会出现在城市,也将在城市化过程中逐步解决上述问题
城市的出现 : 至少已有五千年 • 我国商朝的遗址: 殷墟的发掘,表明中国城市发展的雏形; 商代后期都城遗址。在今河南安阳小屯村及其周围。商代在此建都达二百七十三年,是中国历史上可以肯定确切位置的最早的都城。1899年在此发现占卜用的甲骨刻辞。从1928年10月13日考古发掘至今,先后发现宫殿作坊﹑陵墓等遗迹﹐及大量生产工具﹑生活用具﹑礼乐器和甲骨等遗物,总面积24平方公里以上。
城市的出现 : 至少已有五千年 • 殷墟的历史价值 1899年甲骨文发现和1928年殷墟科学发掘以来,殷墟发现的大量都城建筑遗址和以甲骨文、青铜器为代表的丰富的文化遗存,奠定了殷墟作为中国古代第一个有文字可考的古代都城地位。 随着考古发掘的日益深入,殷墟的范围和内涵仍在不断地扩大。尤其是近年来,殷墟考古仍不断有惊世发现,1991年的花园庄东地甲骨窖穴、1999年的洹北商城、2001年的花园庄东地等一系列重要的考古发现,震惊中外学术界。根据目前殷墟发掘的情况和现有地域判断,殷墟范围内必然还有大量的文化遗存未被发现,这些遗存也必然会给人们以新的知识和宝藏。
城市的出现 : 至少已有五千年 • 古希腊的城市遗址 2000年埃及和法国的一个联合考古队在埃及北部港口城市亚历山大附近的地中海海底发现了一座距今2300多年的古希腊城市遗址。
城市的发展历程: 《世界城市状况报告》 • 城市的发展,促使城市人口的大幅度增长 • 公元1800年,城市人口仅占世界人口的2%。200年来,城市发展迅速,世界人口约有一半居住在城市里,城市居民人数达到30亿。 • 预计今后世界城市化的趋势还会加速发展,到2030年,世界城市人口接近50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60%。
城市的发展历程: 《世界城市状况报告》 • 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速度快于发达国家,经济最不发达国家的城市化速度最快。 • 到2020年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比例将达到50%。 • 最不发达国家的城市人口将从19亿增加到2030年的39亿,这对许多最不发达国家的发展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城市的发展历程: 《世界城市状况报告》 • 世界人口更多地向大城市和特大城市集中 • 目前,世界上10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有19个 • 预计到2015年增加到23个,其中超过2000万人的大城市将有5个。 • 新增加的特大城市都来自发展中国家。除日本东京继续以3500万人位居第一外,发展中国家的特大城市名次将普遍上升。
城市的发展历程: 《世界城市状况报告》 • 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城市在国家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 一个城市的经济就占据了某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地位 • 泰国首都曼谷市的经济占全国经济的38%。 • 在最不发达的非洲国家,城市经济也占国民生产总值的60%
城市的发展历程: 《世界城市状况报告》 • 世界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种类的国家,城市化发展有相当大的差距。 • 发达国家: • 人口城市化率已达到80%,今后增长率相当缓慢,预计到2020年人口城市化率仅上升到84%,城市人口达到5.5亿。 • 大部分城市人口居住在中小城市,其中约一半的城市人口居住在5万至10万人的小城镇。 • 发达国家面临的城市问题主要是人口老龄化、种族和移民冲突、贫富悬殊等。
城市的发展历程: 《世界城市状况报告》 • 亚洲和太平洋地区: • 城市化率只有35%,到2020年上升到46%,城市人口近20亿,其中孟买、达卡、卡拉奇的人口都将超过2000万。城市贫困人口急剧增加是许多亚洲国家面临的严峻挑战。 • 非洲地区: • 城市化增长率最快,预计到2020年达到46%,即4.4亿人口。 • 尼日利亚的拉各斯将以2300万人口成为世界第三大城市。该地区的主要问题是人口向城市迁移的过程中,未能形成真正的工业经济,因而缺乏解决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经济手段。
中国城市化进程 • 农村体制改革推动城市化发展阶段: 1978—1984年 城市化主要表现为: • 2000万知青返城; • 城乡集贸市场开禁; •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等。 • 同时,国家在政策面上加大力度,结束了城市建设多年徘徊的局面。 • 城市化率在1984年上升为23%
中国城市化进程 • 城市经济改革推动城市化发展阶段: 1984—1992年 • 以新建城市化为主, • 沿海大中城市附近出现了“新兴工业化地区”,带动了小城市的发展。 • 该时期的城市化率增长为27.6%
中国城市化进程 • 城市化发展的第三阶段:1992年以后 • 以开发区和大城市建设为主。 • 该时期城市数目增长的起伏很大,城市化率30.4% • 城市化发展的特点: • 城市平均规模偏小。 目前特大城市人口集中仍至少低于世界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
中国城市化进程缓慢带来的问题 • 城市化滞后已经成为制约当前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 • 目前国内需求不足,很大程度上和农村消费市场难以启动有关 • 中国城市化进程滞后,造成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明显偏低 • 城市化滞后所带来的社会问题相当严重 • 城乡对立的激化是隐藏的巨大的不稳定性因素,这对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都是不可忽视的威胁。
未来30年中国城市化战略目标 • 全面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城市水平,城市体系的总能力进入世界前三名,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 中国的城市化率提高到75%以上,具有容纳11亿--12亿人口的城市容量,形成结构合理、功能互补、整体效益最大化的大、中、小“城市体系”。
未来30年中国城市化战略目标 • 率先走过三个“零增长”: • 2020年左右: 实现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零增长” • 2030年左右: 实现城市资源和能源消耗速率的“零增长” • 2040年左右: 实现城市生态环境退化速率的“零增长”
未来30年中国城市化战略目标 • 土地占用面积不超过国土总面积的2%,但其辐射带动的地理空间应不小于自身面积的50倍。 • 中国城市的恩格尔系数不超过0.15,基尼系数保持在0.25-0.30的水平, • 中国城市的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5岁,人均受教育年限超过15年 • 有效地克服人口、粮食、能源、资源、生态环境等制约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城市生态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二)环境 中心: 人 层次: • 人类生产生活的场所 • 进行生产生活活动的物质基础
城市生态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三)生态 • 生态的含义: • 是一种和谐: 是生物与其生存关系的和谐 • 是一种自然: 是自然界的和谐 • 是一种环境: 生物生存的环境、自然环境、人类生存的环境 • 是一种“适应”: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人对环境的适应 • 是一种综合:多因素的综合作用的系统
城市生态 • 是城市居民与城市环境关系的和谐 • 城市生态关系 • 人类对环境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利用与补偿、污染与治理 • 产业之间、城乡之间、行业之间 • 生产与生活、市区与郊区、局部与整体 • 活动强度与环境容量 • 眼前与长远、效益与风险、机会与失误
城市生态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四)城市生态环境 • 自然环境:客观存在的自然物 • 生态环境 与生物体相互作用的资源环境 • 城市生态环境 • 在特定城市区域中,城市居民与城市环境的统一体,以及这个统一体中进行物质能量流动的因素,即与城市居民相互关系的环境
相关概念 城市生态环境容量 • 环境容量:人类生存和自然生态不致受害的前提下,某一环境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 城市环境容量:城市特定区域环境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自然环境的净化能力或所允许的污染物排放总量) • 城市生态环境容量:净化能力以及环境资源对社会经济活动强度的承受能力
城市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 • 城市生活水平:多以货币和实物的数量来反映 • 城市生活质量:以生活水平为基础,还包括以心理上的满足与满意程度为准则的感觉评价,单纯的、丰富的物质生活享受不能全面反映生活质量的提高
生态环境适宜 • 生态环境适宜度:城市生态环境为人类的生存和延续所提供的各种条件与人类对这些条件需求之比的总合 全国百万以上人口城市的适宜度指数
第二节 城市生态环境学的性质与研究内容 一、性质 1、综合性 • 研究城市自然环境和城市经济社会环境 • 研究单个要素和整个系统 2、边缘科学特性 • 介于自然学科、社会学科和技术学科之间的边缘学科 3、二重属性 • 具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两重性
二、研究内容 • 研究城市生态环境的组成和结构 • 研究城市生态环境的功能 • 研究城市生态环境中能流、物流和信息流 • 研究城市生态环境的动态变化 • 研究城市生态环境管理和调节控制
第三节 城市生态学的发展历史 一、城市生态问题 1、近代城市的生态问题 • 交通拥挤,居住环境恶劣 • 城市超负荷运转 • 水资源短缺,城市供水紧张 • 城市环境污染严重 • 城市人口爆炸式增长
城市生态问题产生原因? 城市环境 质量严重恶化 城市化水平的高速发展
2、 城市环境问题的生态学实质 城市环境问题的产生正是生态关系失调的具体表现,因此解决城市的生态危机的关键在于解决人与环境的关系。 • 改变城市人口失控状态,以及资源配置的不合理模式; • 提出用生态学原理和最优化方法去调节城市内部各组分之间的 关系,提高物质转化和能量利用的生态效率。 • 开发城市未被利用的人力、物力和环境资源。
城市人口急剧增加 世界十个人口最多的城市 城市人口(百万)--------------------------------------------- 1.东京日本)35.32.墨西哥城(墨西哥)19.23.纽约(美国)18.54.孟买(印度)18.3 5.圣保罗(巴西)18.36.新德里(印度)15.37.加尔各答(印度)14.3 8 . 布宜诺斯艾利斯(阿根廷 13.3 9. 雅加达(印度尼西亚) 13.2 10. 上海 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