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9

第十三章分枝杆菌属

第十三章分枝杆菌属. 是一类细长略带弯曲的杆菌,含有分枝菌酸,有分枝生长的趋势而得名。具有抗酸性,一般不易着色,经加温或延长时间才能着色,着色后能抵抗盐酸酒精的脱色作用,故又称抗酸杆菌,归属于放线菌科,已鉴定的有 70 余种。. 第一节 结核分枝杆菌. 包括人结核分枝杆菌、牛分枝杆菌、非洲分枝杆菌和田鼠分枝杆菌等,其中前三者对人类致病。人型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发病率最高。 由于 AIDS 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而 AIDS 极易患结核病,因此更使得结核病成为危胁人类健康的一个严重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 。. 一、临床意义. ( 一 ) 致病物质是荚膜、脂质和蛋白质。

margo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十三章分枝杆菌属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十三章分枝杆菌属 是一类细长略带弯曲的杆菌,含有分枝菌酸,有分枝生长的趋势而得名。具有抗酸性,一般不易着色,经加温或延长时间才能着色,着色后能抵抗盐酸酒精的脱色作用,故又称抗酸杆菌,归属于放线菌科,已鉴定的有70余种。

  2. 第一节结核分枝杆菌 包括人结核分枝杆菌、牛分枝杆菌、非洲分枝杆菌和田鼠分枝杆菌等,其中前三者对人类致病。人型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发病率最高。 由于AIDS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而AIDS极易患结核病,因此更使得结核病成为危胁人类健康的一个严重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

  3. 一、临床意义 (一)致病物质是荚膜、脂质和蛋白质。 1.荚膜有助于粘附,能防止有害物质进入结 核分枝杆菌,还可抑制吞噬体与溶酶体融 合。 2. 蛋白质 有抗原性,和蜡质D结合后能使 机体发生超敏反应,并在形成结核结节中 发挥作用。

  4. 3.脂质 毒力与所含的脂质,尤其是糖脂更为重要。 ①索状因子是分枝菌酸和海藻糖结合的一种糖脂,能损伤细胞线粒体和抑制氧化磷酸化过程,抑制粒细胞的游走,引起慢性肉芽肿。 ②磷脂能促进单核细胞增生,使巨噬细胞转变为类上皮细胞,从而形成结节。

  5. ③硫酸脑甘酯是有毒株细胞壁的成分,能抑制溶酶体同吞噬体的结合,使细菌在细胞内长期存活。③硫酸脑甘酯是有毒株细胞壁的成分,能抑制溶酶体同吞噬体的结合,使细菌在细胞内长期存活。 ④蜡质D:有佐剂作用,激发机体产生迟发型超敏反应。

  6. (二)所致疾病 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损伤的皮肤等多途径感染机体,引起多种脏器的结核病,其中以肺结核为多见。细菌能够在巨噬细胞内繁殖。为细胞内寄生菌。

  7. 结核的免疫为有菌免疫或称传染性免疫,指机体对细菌再次入侵有免疫力。细胞免疫在抗感染免疫中起重要作用,产生细胞免疫的同时,也产生迟发型超敏反应。结核的免疫为有菌免疫或称传染性免疫,指机体对细菌再次入侵有免疫力。细胞免疫在抗感染免疫中起重要作用,产生细胞免疫的同时,也产生迟发型超敏反应。

  8. 二、微生物特性 1.为分枝状,略带弯曲的抗酸杆菌,加温苯胺染料染色后不易被3%盐酸酒精脱色,抗酸性染色法染色后结核分枝杆菌呈红色,背景呈蓝色。菌体外有荚膜。 2.菌体含有脂质、多糖和蛋白质等成分。与 致病性免疫性有关。 3.细胞壁骨架、蜡质D和核酸等均有佐剂作用。

  9. 4.为专性需氧,3%—5%CO2能促进生长。营养要求较高,必须在含血清、卵黄、甘油以及含某些无机盐类的特殊培养基才能生长良好。最适生长温度为35℃,生长缓慢,14—18h分裂1次, 2—5w才出现肉眼可见的如菜花样粗糙型菌落。

  10. 5.抵抗力 对理化因素抵抗力较强。耐干燥,在干燥的痰内生存6~8个月,对化学消毒剂的抵抗力较强,在3%HCl或6%H2SO4中不被杀死,常用于处理有杂菌污染的检材,对湿热敏感,60℃30min可杀死细菌,在70%~75%乙醇中数分钟即被杀死。

  11. 三、微生物学检验 1.标本:清晨第一口痰送检。无菌抽取脑脊液、胸水、腹水及关节液等盛无菌试管送检,脑脊液标本静置后,表面有细薄凝块,取凝块作涂片或接种培养。采集脓液应直接从溃疡处取脓汁或分泌物。

  12. 2.直接涂片染色镜检:是常用的简易快速检查方法。痰涂片要厚,经自然干燥和火焰固定后进行齐-尼抗酸染色,观察至少100个视野,结核分枝杆菌抗酸染色后呈红色,其他细菌和细胞为蓝色。结果应报告“找到或未找到抗酸性杆菌”,而不能报告“找到结核分枝杆菌”。

  13. 3.核酸检测 用PCR法快速诊断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设计特异rRNA片段进行扩增,然后用特异的DNA探针与之杂交。特异性与敏感性均大于95%。 4.抗PPDIgG的检测 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中抗PPDIgG,可作为活动性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快速诊断方法,阳性率为80%~90%。

  14. 5.分离培养 脑脊液、胸腹水等无杂菌污染的标本可直接或离心后取沉渣接种等有杂菌污染的标本在接种到培养基之前须做适当的处理,以消除杂菌的干扰。 标本接种于选择性固体培养基中,常用罗琴培养基,所含的孔雀绿或青霉素可抑制杂菌生长:37℃,5%—10%CO2培养8周,如果出现干燥呈颗粒状、灰白色菌落,涂片染色为抗酸阳性,多数是结核分枝杆菌。阴性继续培养至12周方可报告。

  15. 6.鉴定 菌种鉴定可为结核病和非典型分枝杆菌病的临床鉴别和防治提供科学的依据。 (1)PCR反向膜探针杂交EHSA法(PCR杂交梳):该法是将PCR、分子杂交、酶联免疫显色技术有机结合,经过两次特异性双向选择,其特异性相互补充和加强,对提高方法的特异性,消除假阳性起决定作用。

  16. (2)DNA探针:使用对分枝杆菌rRNA序列特异的DNA探针与分枝杆菌rRNA杂交,由于每个分枝杆菌细胞内有10,000个rRNA拷贝,故为杂交提供了放大系统,提高了灵敏度,将荧光素或同位素标记在探针上,可鉴定菌种。(2)DNA探针:使用对分枝杆菌rRNA序列特异的DNA探针与分枝杆菌rRNA杂交,由于每个分枝杆菌细胞内有10,000个rRNA拷贝,故为杂交提供了放大系统,提高了灵敏度,将荧光素或同位素标记在探针上,可鉴定菌种。

  17. (3)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由于不同种的分枝杆菌其16srRNA基因序列是不同的,所以可通过测定16s rRNA基因序列鉴定菌种。 (4)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由于不同种的分枝杆菌细胞壁中的分枝菌酸不同,所以利用HPLC检测分枝菌酸可鉴定菌种,

  18. 7.药物敏感性试验 耐药株的增多,应做药物敏感性试验,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将纯培养物菌悬液,接种含各种浓度药物的固体培养基上,同时做不含药物的对照组。经过培养,含有药物的培养基上菌落数目是对照组的75%以上,则认为该菌对该药物浓度为完全耐药,如无菌落生长则为敏感。

  19. 四、结核菌素试验 (1)原理:旧结核菌素(OT),主要成分是结核分枝杆菌蛋白。将其稀释10000倍,使每0.1ml含1u。纯蛋白衍生物(PPD),是用三氯醋酸沉淀结核菌培养滤液后的纯化物。每O.00002mg为1U,,注入皮内后如受试者已感染结核,则结核菌素与致敏淋巴细胞特异性结合,形成迟发型超敏反应性炎症。 (2)方法:取5UPPD或OT0.1ml注射于前臂掌侧皮下,经48—72h。注意局部有无硬结,不能单独以红晕为标准。

  20. (3)结果分析:①阳性注射部位硬结、红肿直径0.5—1.5cm之间。这表明机体曾感染过结核,出现超敏反应,但不表示正患结核病;②强阳性 硬结直径超过1.5cm以上,表明可能有活动性结核,应进一步检查;③阴性 注射部位有针眼大的红点或稍有红肿,硬结直径小于0.5cm,说明无结核感染,但应考虑下述情况:如受试者处于原发感染的早期,或正患有其他传染病。

  21. (4)应用: ①选择BCG接种对象及测定接种效果,结核菌素反应阴性者应接种BCG; ②结核菌素试验对婴幼儿可做诊断结核病之用; ③在末接种BCG的人群中作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 ④可借用其测定肿瘤病人的细胞免疫功能。

  22. 五、动物接种 可用于结核分枝杆菌的分离和毒力测定:此法敏感可靠,但手续较繁琐,不能列为常规。 常用的豚鼠。在接种后3-4周出现局部淋巴结肿大,身体消瘦,结核菌素试验转为阳性。剖检时可看到淋巴结、肝、脾、肾、肺等脏器的典型结核病变,由病变处可查到抗酸杆菌或经培养有结核分枝杆菌生长。

  23. 第三节 非典型分枝杆菌 是指结核和麻风分枝杆菌以外的分枝杆菌。因具有抗酸性,故又称非典型抗酸性菌。 广泛分布于外环境和人及动物的机体中。已发现17种以上能引起人类疾病,引起的肺部感染,又难以与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区别,并对常用抗生素和抗结核药物耐药,所以区分鉴别非典型分枝杆菌具有重要的意义。

  24. —、光产色分枝杆菌 特点是在暗处不产生色素,光照1h后能在48h内,菌落转为黄色或橘黄色。对人有致病性的是: 1.堪萨斯分枝杆菌广泛分布于水和土壤中, 能引起肺内外结核样的病变。 2.海分枝杆菌为水中的腐生菌。通过皮肤微 小创口侵入,引起所谓的“游泳池肉芽肿”。 3.猿分枝杆菌先后从猿和人体分离出此菌。

  25. 二、暗产色分枝杆菌 有光或无光均能产生色素,呈黄色或橘黄色。 对人有致病性的为: 1.瘰痢分枝杆菌 25℃-37℃均可生长,35℃最 为适宜,45℃则不能生长。可引起人淋巴结 炎或肺部感染。 2.苏尔加分枝杆菌 37℃时为暗产色,25 ℃时 为光产色。本菌引起成人肺部的慢性感染。

  26. 三、不产色分枝杆菌 不能产生色素。对人有致病性的是: 1.鸟-胞内复合分枝杆菌(MAC/MAIC) AIDS患 者易感染,对抗结核药物不敏感或产生耐 药。 2.溃疡分枝杆菌通过创伤感染,四肢伸侧形 成无痛性溃疡,缓慢愈合或出现继发感染。 3.蟾分枝杆菌为蟾蜍肉芽肿的病原菌。多引 起老年男性的慢性肺部感染。

  27. 四、迅速生长分枝杆菌 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速度快,生长温度 为25℃-45℃,对人有致病性的是: 1.偶发分枝杆菌可引起人局部或肺部感染, 对现有的抗结核药物均有耐药性。 2.龟分枝杆菌可引起人的软组织病变及手 术后继发感染,亦可引起肺部感染。

  28. 第四节 麻风分枝杆菌 为麻风病的病原菌,麻风是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表现为皮肤、粘膜和神经末梢的损害。晚期可侵犯深部组织和器官,形成肉芽肿。随病人鼻分泌物、痰、汗液、乳汁、精液或阴道分泌物排出,通过自接接触或由飞沫传播,根据临床表现、免疫病理变化和细菌检查结果等将麻风分为瘤型、结核样型和界限类综合征等三种病型。

  29. 为抗酸杆菌,呈束状或团状排列, G+无鞭毛、荚膜和芽胞。用药后细菌可断裂为颗粒状、链杆状等,着色不均匀,叫做不完全菌。 为典型的胞内寄生菌,有麻风分枝杆菌存在的细胞胞质呈泡沫状。称为麻风细胞。 尚不能人工培养,微生物检验主要靠采集标本抗酸染色镜检,依形态学特征结合临床做诊断。用砜类药物治疗。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