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 likes | 298 Views
实验九 富营养化湖中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评价水体的富营养化状况 掌握叶绿素的测定原理及方法. 二、 实验原理. 富营养化 (eutrophication) 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许多参数可用作水体富营养化的指标,常用的是总磷、 叶绿素 -a 含量 和初级生产率的大小。.
E N D
一、实验目的 • 评价水体的富营养化状况 • 掌握叶绿素的测定原理及方法
二、实验原理 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许多参数可用作水体富营养化的指标,常用的是总磷、叶绿素-a含量和初级生产率的大小。
测定水体中叶绿素的含量,可将色素用丙酮萃取,根据叶绿素提取液对可见光谱的吸收,利用分光光度计在某一特定波长测定其吸光度,即可用公式计算出提取液中各色素的含量。测定水体中叶绿素的含量,可将色素用丙酮萃取,根据叶绿素提取液对可见光谱的吸收,利用分光光度计在某一特定波长测定其吸光度,即可用公式计算出提取液中各色素的含量。 根据朗伯—比尔定律,某有色溶液的吸光度A与其中溶质浓度C和液层厚度L成正比,即A=αCL式中:α比例常数。当溶液浓度以百分浓度为单位,液层厚度为1cm时,α为该物质的吸光系数。
欲测定叶绿体色素混合提取液中叶绿素a、b、c的含量,只需测定该提取液在三个特定波长(663、645、630nm)下的吸光度A,并根据叶绿素a、b、c在该波长下的吸光系数即可求出其浓度。欲测定叶绿体色素混合提取液中叶绿素a、b、c的含量,只需测定该提取液在三个特定波长(663、645、630nm)下的吸光度A,并根据叶绿素a、b、c在该波长下的吸光系数即可求出其浓度。
三、实验步骤 1.清洗玻璃仪器:整个实验中所使用的玻璃仪器应全部用洗涤剂清洗干净,尤其应避免酸性条件下而引起的叶绿素a分解。 2、离心水样:每种测定水样取500mL,加入1ml MgCO3悬液,3000r/min 离心10分钟。
3、提取:将沉淀物转移至具塞试管,加少量碳酸镁粉末和10mL已水浴加热至50℃的90%丙酮溶液。塞紧塞子并在管子外部罩上遮光物,充分振荡,避光提取4小时。3、提取:将沉淀物转移至具塞试管,加少量碳酸镁粉末和10mL已水浴加热至50℃的90%丙酮溶液。塞紧塞子并在管子外部罩上遮光物,充分振荡,避光提取4小时。 *提取前也可以先用研钵快速研磨藻体,加少量碳酸镁粉末 4、离心:提取完毕后,转移至离心管于台式离心机上4000r/min 离心20min,取出离心管,用移液管将上清液移入刻度离心管中,塞紧塞子,4000r/min再离心10min。正确记录提取液的体积。
5、测定光密度:藻类叶绿素a具有其独特的吸收光谱(663nm),因此可用分光光度法测其含量。用移液管将提取液移入1cm比色杯中,以90%的丙酮溶液作为空白,分别在750、663、645、630nm波长下测提取液的光密度值(OD)。 注意:样品提取液的OD663值要求在0.2与1.0之间,如不在此范围内,应该调换比色杯,或改变过滤水样量。OD663小于0.2时,应该改用较宽的比色杯或增加水样量;OD663大于1.0时,可稀释提取液或减少水样滤过量,使用1cm比色杯比色。
6、叶绿素含量的计算。根据公式分别计算叶绿素a、b、c含量。6、叶绿素含量的计算。根据公式分别计算叶绿素a、b、c含量。 实验报告 *根据你的计算结果判断湖水富养化程度 * 完成思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