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1

认知心理学实验教学

盐 城 师 范 学 院 YANCHENG TEACHERS UNIVERSITY. 认知心理学实验教学. 授课教师: 伏干. 必修实验一. 实验 1 整体加工和局部加工的实验. 1 实验背景 知觉是对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对于一个客体,是先知觉它的各个部分再知觉整体,还是先知觉整体再知觉它的各个部分,这一直是知觉信息加工理论所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 整体的和局部的加工问题与自下而上加工和自上而下加工有密切联系, 自下而上的加工类似于 从局部到整体的加工;自上而下加工是关于知觉对象的一般知识,期望或假设引导的加工, 类似于 从整体开始的加工。. 2 研究者

maren
Download Presentation

认知心理学实验教学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盐 城 师 范 学 院YANCHENG TEACHERS UNIVERSITY 认知心理学实验教学 授课教师:伏干

  2. 必修实验一

  3. 实验1 整体加工和局部加工的实验 1 实验背景 知觉是对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对于一个客体,是先知觉它的各个部分再知觉整体,还是先知觉整体再知觉它的各个部分,这一直是知觉信息加工理论所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 整体的和局部的加工问题与自下而上加工和自上而下加工有密切联系,自下而上的加工类似于从局部到整体的加工;自上而下加工是关于知觉对象的一般知识,期望或假设引导的加工,类似于从整体开始的加工。

  4. 2研究者 Navon(1977)

  5. 3实验假设与目的 3.1实验假设:知觉的整体加工优于局部加工。 3.2实验目的:验证假设;学会完整的实验设计与实验范式的操作。

  6. 4实验方法 4.1被试:大学生 4.2材料:(举例)

  7. 4.3程序: (1)注意整体组,要求被试指出他看到的大字母是H还是S; (2)注意局部组,要求被试指出他看到的小字母是H还是S; (3)实验时先给被试以预警,要求被试注视荧光屏上的光点 (4)接着呈现一个刺激,持续 40ms,然后呈现掩蔽刺激 (5)要求被试尽快作出判定,并尽可能少犯错误 (6)记录被试的反应时和判定的正误。

  8. 5结果分析 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9. 6讨论 根据实验所得结果分析是否验证了理论假设,并进行讨论,进一步得出结论。

  10. 7参考文献 [1]梁宁建.当代认知心理学.第1版.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 [2]王甦 汪安圣.认知心理学.第1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

  11. 必修实验二

  12. 实验2 工作记忆容量的测定 1实验背景 工作记忆是用来处理和储存信息的短期认知系统,由三个成分构成的。这三个成分是中央执行系统(centralexecutive)、语音回路(phonologicalloop)和视觉空间模板(visual-spatialsketchpad)。 工作记忆是认知加工过程中随信息的不断变化而形成的一种连续的工作状态,它既包括暂时存储信息的短时工作记忆,也包括以非常熟练的知识为基础的长时工作记忆。另一方面也影响长时记忆的存储。

  13. 2实验目的: ——测量大学生工作记忆的容量大小; ——使学生掌握测量工作记忆的方法。

  14. 3实验方法 3.1被试:大学生 3.2材料: (1)实验材料为除O以外的大写英文字母和0~9的个位数字,所有刺激在字母和数字中随机抽取。 (2)在连续计算广度任务中,呈现给被试数目逐步递增的字母(2~7个广度水平),在每两个字母之间呈现连续加减3次的计算(4+1+2-1),需要被试正确读出数字并计算出中间结果和最后结果。

  15. 3.3程序: (1)首先要求被试注视屏幕中心的黄色注视点750ms,消失500ms 后呈现一个时间为1s 的数字根, 然后是3个符号- 数字串, 每个呈现时间为2s,然后出现一个需要记忆的字母1s, 要求被试读出字母并出声的进行计算。 (2)在每组测试结束后呈现黄色“???”,这时要求被试按正确的呈现顺序回忆字母。 (3)3个广度水平的测试需要被试记忆三个字母,进行三个连续的计算。每个水平依此类推。

  16. (4)工作记忆容量的计算方法: 还以广度水平为2的情况为例。如果3组测试被试对字母的回忆全部正确,则每个字母计1分,在这个水平的广度分数为2×3=6分。只要有一组测试按顺序回忆正确,就可以进入下一个水平。直到被试在某个广度水平的3组测试全部失败,则实验结束。所有水平的所有测试分数相加得到一个总分数,即工作记忆广度成绩。例如被试在2、3个广度水平的3 组测试都回忆正确,4个广度水平有2组回忆正确,5个广度水平有一组回忆正确, 则工作记忆广度的成绩为2×3+3×3+4×2+5×1=28分。广度成绩的计分区间为0~81分。

  17. 4结果分析 用工作记忆容量计算工式进行计算

  18. 5讨论 根据文献查阅对所得结果进行讨论,以得出结论。

  19. 7参考文献 [1]刘丽,李晖认知负荷和控制性注意对工作记忆广度任务成绩的影响,心理与行为研究,2008,6(2)112-116 [2]梁宁建.当代认知心理学.第1版.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 [3]王甦 汪安圣.认知心理学.第1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

  20. 选修实验一

  21. 实验3 心理旋转实验 1实验背景 表象是大脑对客观事物的直观表征。是指事物或事件并没有刺激感觉器官的情况下,而在头脑中浮现出的有关事物或事件的形象。 谢帕德和梅茨勒制作了一千六百对这类图片,他们请了八位成人被试者进行判断实验。被试者报告了他们判断时使用的方法:首先是把一个物体图形在心理旋转,直到与另一物体的方位相同,然后进行匹配比较,从而作出完全相同或完全不同的判断。 样本偏离正位度数越大,所需的心理旋转越多,时间也就越长,人们在进行表象加工时可能存在一种心理旋转范式。

  22. 2实验目的 (1)重复Cooper等人的实验,研究不同角度正反字母“R”的心理旋转反应时。通过反应时减数法则,验证表象心理旋转的存在。 (2)熟悉和掌握减法反应时测量技术在信息加工研究中的应用。

  23. 3实验方法: 3.1被试:大学生 3.2仪器和材料 (1)仪器:计算机及PSY心理学实验系统。 (2)材料:不同角度的正R和反R(镜像)图片,共有0°、60°、120°、180°、240°、300°正反共12种不同角度和方向的R。

  24. 3.3程序 (1)登录并打开PSY心理实验系统主界面,选中实验列表中的“表象的心理旋转”。单击呈现实验简介。点击“进入实验” 到“指导语”界面。可先进行练习实验,也可以直接点击“正式实验”按钮开始。 (2)正式实验开始后屏幕随机呈现不同角度的正向和反向R,被试对呈现的R作出正向还是反向的判断。程序将自动记录反应时。 (3)实验结束,数据被自动保存。实验者可直接查看结果。

  25. 4结果分析 (1)计算被试对不同角度的正R和反R正确判断的平均反应时和正确百分比。 (2)分别以R的旋转角度为横轴,反应时为纵轴,画出正R和反R的角度与反应时之间的关系曲线,并作出解释。

  26. 5讨论 (1)如何通过反应时来解释表象的信息加工过程? (2)实验中你是否真的感到在连续地进行心理旋转? (3)在旋转时,你是在旋转字母还是旋转自己?

  27. 7参考文献 [1]杨治良.实验心理学.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145~148 [2]王甦.认知心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213~225。

  28. 选修实验二

  29. 实验4 阅读知觉广度的眼动研究 1实验背景 阅读知觉广度是指在阅读过程中一次注视所能知觉到的对阅读认知活动有用的信息单位,是阅读眼动研究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阅读的眼动研究中影响知觉广度的因素分析得出,年龄与技能、材料特征及工作记忆容量的大小都是影响知觉广度的重要因素。本实验设计对不同年级学生汉语阅读知觉广度进行研究,以进一步探讨汉语阅读的认知加工规律。

  30. 不同年级学生汉语阅读知觉广度的眼动研究 peripheryperiphery fovea 2°

  31. 3实验方法 3.1被试:大一年级学生,大二年级学生,大三年级学生。 3.2实验仪器和材料: ——EYELINKⅡ 眼动仪 ——汉语句子 ——窗口设计及掩蔽:根据实验需要,实验设定8种窗口条件。采用拉丁方分组法,对这些句子进行窗口条件的设计。掩蔽材料X。

  32. 窗口条件设计及掩蔽图

  33. 阅读过程的眼动轨迹示意图 XXXXXX一XXXXXXXXXXXXXX。

  34. 阅读过程的眼动轨迹示意图 XXXXXXX架XXXXXXXXXXXXX。

  35. 阅读过程的眼动轨迹示意图 XXXXXXXX飞XXXXXXXXXXXX。

  36. 阅读过程的眼动轨迹示意图 XXXXXXXXX机XXXXXXXXXXX。

  37. 阅读过程的部分眼动轨迹示意图 XXXXXXXXXX是XXXXXXXXXXX。

  38. 阅读过程的眼动轨迹示意图 XXXXXXXXXXX由XXXXXXXXXX。

  39. 3.3程序: (1)熟悉实验环境,为被试佩戴头盔, (2)宣读指导语 (3)进行正式实验

  40. 4结果分析 对采集的各项眼动指标进行统计分析

  41. 5讨论 (1)不同年级大学生的阅读知觉广度大小是否相同。 (2)不同年级大学生阅读过程中各项眼动指标在不同年级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

  42. 7参考文献 [1] 熊建萍,闫国利,白学军.高中二年级学生中文阅读知觉广度的眼动研究.心理与行为研究,2007(5):60~64 [2] Rayner.K., Li, X., Juhasz, B. J., & Yan, G. The effect of word predicatability on the eye movements of Chinese readers. Psychonomic Bulletin & Review,2005, 12(6): 1089~1093

  43. 选修实验三

  44. 实验5 句子图形匹配实验 1实验背景 在信息加工心理学中,常把反应时间看作对信息的心理加工复杂程度的指标,根据反应时间的延长推断信息加工阶段的增加。 Clark和Chase(1972)的句子——图形匹配实验是减法反应时法的一个经典研究。

  45. 2实验目的: 2.1检测句子与图形不同匹配条件下的辨别反应时 2.2深化对减法反应时实验设计的理解。

  46. 3实验方法 3.1 被试:大学生,2人一组,互为主被试 3.2仪器与材料 (1)仪器:JGW-B1型心理实验台。 (2)16张实验卡片(白色卡片上有上下两个相距2cm的黑色图形:星形和十字,并有描述两图相对位置的一个句子),注视卡一张。

  47. 3.3程序 (1)将16张卡片按随机原则排成顺序并列表,表中列出每次应作的正确反应。 (2)将注视点卡片输入B视场。被试坐在桌前,面部贴紧速示器观察窗,两眼注视屏幕中心的注视点,左、右两手食指分别放在手键的红、黄按钮上。

  48. (3)指导语:“实验时你将看到由一个星和一个十字组成的图形,还有一个描述它们相对位置的句子,你要判断这个句子是不是符合图形。例如图形是‘星在上,十字在下’,如果句子是‘星在十字上面’,则句子与图形符合,你就用左手按键,同时报告“合”;如果句子是‘星在十字下面’,则句子与图形不符合,你就用右手按键,同时报告“不合”。判断和反应要又准又快”。(3)指导语:“实验时你将看到由一个星和一个十字组成的图形,还有一个描述它们相对位置的句子,你要判断这个句子是不是符合图形。例如图形是‘星在上,十字在下’,如果句子是‘星在十字上面’,则句子与图形符合,你就用左手按键,同时报告“合”;如果句子是‘星在十字下面’,则句子与图形不符合,你就用右手按键,同时报告“不合”。判断和反应要又准又快”。 (4)将卡片按表中的顺序依次输入A视场。主试每输入一张卡片,发出“预备”口令1-2秒后按速示器的“触发”键,计时计数器自动记录被试每次的反应时间和反应结果。 打印结果,完成结果列表。

  49. 4结果分析 SPSS软件统计包,对所得结果进行分析。

  50. 5讨论 (1)句子与图形匹配时的反应时 (2)句子是肯定句时的反应时 (3)句子是否定句时的反应时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