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k likes | 1.66k Views
第四节 黄酮类化合物. Flavonoids. 本节内容. 1. 黄酮类化合物的概念. 2. 黄酮类的结构类型与生理活性. 黄酮类的理化性质. 黄酮类的提取分离鉴定方法. 3. 4. C. 一 . 黄酮类化合物的概念 黄酮类化合物狭义是指具有 2- 苯基色原酮结构的一类化合物 ; 广义指一类具有 C6-C3-C6 基本母核的化合物,多呈现 黄色 。 此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高等植物中,是形成花色的重要成分,除了在花中存在外,在植物的各个器官和组织中都有分布。
E N D
第四节 黄酮类化合物 Flavonoids
本节内容 1 黄酮类化合物的概念 2 黄酮类的结构类型与生理活性 黄酮类的理化性质 黄酮类的提取分离鉴定方法 3 4
C • 一. 黄酮类化合物的概念 • 黄酮类化合物狭义是指具有2-苯基色原酮结构的一类化合物; • 广义指一类具有C6-C3-C6基本母核的化合物,多呈现黄色。 • 此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高等植物中,是形成花色的重要成分,除了在花中存在外,在植物的各个器官和组织中都有分布。 • 自从1814年发现了第一个黄酮类化合物——白杨素以来,现黄酮类化合物总数已超过5000个。 黄酮类的基本母核 黄烷类的基本母核
一. 黄酮类的概念 • 它们常以游离态或与糖结合成苷的形式存在,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抵御异物的侵入都起着重要作用。 • 其分布广且在植物中含量较高,多数化合物又容易以结晶形式获得,并且其结构较简单,结构测定和全合成研究开展较早,所以它是天然产物化学领域中研究较为成熟的一类物质。 • 取代基:-OH、-OCH3、-CH3、异戊烯基等。
一. 黄酮类的概念 • 生源途径: • B环来自桂皮酰辅酶A或羟基桂皮酰辅酶A • A环来自3个分子的丙二酰辅酶A • 其他黄酮类均由二氢黄酮衍生而来
二. 黄酮类的结构类型 • 黄酮类化合物的C6-C3-C6基本母核中,其C3部分可以是脂肪链,也可与C6部分形成六元或五元氧杂环。 • 结构分类依据: 中央3碳链氧化程度 B环连接位置 三碳链是否成环 聚合度
黄酮类(flavones)及二氢黄酮类 黄酮醇类(flavonols)及二氢黄酮醇类 异黄酮类(isoflavones)及二氢异黄酮类 黄酮类 查耳酮类(chalcones)及二氢查耳酮类 噢哢/橙酮类(aurones) 花青素类(anthocyanins) 其它黄酮类 • 二. 黄酮类的结构类型 • 根据C3部分的成环、氧化和取代方式的差异,黄酮类化合物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二. 黄酮类的结构类型 • 黄酮类多与糖成结合成苷,可成O-苷,也有C-苷 组成黄酮苷的糖类主要有: 单糖:D-Glc、D-Gal、D-Xyl、L-Rha、L-Ara、D-Glu A 双糖类:槐糖 Glc β1→2 glc 龙胆二糖Glc β1→6 glc 芸香糖Rha α1→6 glc 新陈皮糖Rha α1→2 glc 三糖类:龙胆三糖Glc β1→6 glc α1→2 fru 槐三糖Glc β1→2 glc β1→2 glc
二. 黄酮类的结构类型 • (一)黄酮类 • 狭义的黄酮即2-苯基色原酮,或2-苯基苯并γ吡喃酮。 • 属于黄酮类的苷元已经发现30种以上,其中分布较广的有芹菜素(apigenin)和木犀草素(luteolin)。 • 天然黄酮A环的5,7-位几乎同时带有羟基,而B环常在4’-位有羟基或甲氧基,3’-位有时也有羟基或甲氧基。 • 黄酮苷一般多是黄酮苷元的7-羟基葡萄糖或鼠李糖苷。 色原酮 • 黄酮类 Flavones
(一)黄酮类 • 芹菜素:瑞香科植物芫花,伞形科植物旱芹等植物中含有,芫花的花蕾及根可入药,旱芹在蔬菜中具有很好的保健功效。 芹菜素 芜花
(一)黄酮类 • 芹菜素:具有抑制致癌物质的致癌活性;作为治疗HIV和其它病毒感染的抗病毒药物;MAP激酶的抑制剂;治疗各种炎症;抗氧化剂;镇静、安神;降压。与其他黄酮类物质(槲皮素、山奈黄酮)相比具有低毒、无诱变性等特点。 芜花根药材
(一)黄酮类 • 木犀草素:最初是从木犀草(ResedaodorataL.)的叶、茎、枝中分离出而得名。目前发现金银花、菊花、荆芥、白毛夏枯草、洋蓟、紫苏属、黄芩属等以及芽甘蓝、洋白菜、菜花、甜菜、椰菜、胡萝卜、芹菜、甜椒、辣椒、落花生等蔬菜果实中,其它如橄榄油和红酒等植物产品以及野凤仙花、百里香草、唇形科植物全叶青兰草、筋骨草等也含有木犀草素。 木犀草素 木犀草 金银花
木犀草素的生理活性: • 抗炎作用:抑制NO、TNF-α、IL-6,抑制NF-KB; • 抗肿瘤:前列腺癌、乳腺癌、结肠癌、卵巢癌; • 抗过敏:抑制组胺、白三烯、前列腺素D2,单核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释放; • 抗炎症性脱髓鞘病:强烈抑制巨噬细胞对髓鞘的吞噬作用; • 抗纤维化:降低肝纤维化,降低肝HYP、MDA的含量以及I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抑制肝星状细胞HSC增殖和胶原合成; • 抗生育与激素作用:增加子宫的重量、直径、子宫内膜的厚度以及其上皮细胞的高度; • 对血管的作用:抑制VEGF诱导的兔角膜血管的生成;抑制鼠异种移植肿瘤模型的肿瘤生长和血管形成; • 抑菌和抗病毒作用:金葡球菌、大肠杆菌、单纯疱疹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B3病毒等。抑制HIV 、SARS。
(一)黄酮类 • 木犀草素:
(二)黄酮醇类 • 属于黄酮醇的苷元较多,有60种以上,其中分布较广的如槲皮素(quercetin)及山奈酚(kaempferol),另外常见的还有杨梅素(myricetin)。 • 该类化合物的种类较多,每一种黄酮醇又能形成多种苷,如山奈酚可形成31个以上不同的苷,槲皮素可形成36个以上不同苷。在一种植物中常有数种苷同时存在,其结构也常相似,与黄酮醇结合的糖有十几种,大多数为单糖,也有双糖或三糖。 • 黄酮醇类 Flavonol
(二)黄酮醇类 • 槲皮素:报春花科植物过路黄的干燥全草(金钱草);紫菀、银杏叶、高良姜等有效成分。 槲皮素 金钱草
(二)黄酮醇类 • 槲皮素:具有祛痰、止咳平喘作用。此外还有降低血压、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减少毛细血管脆性、降血脂、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等作用。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对冠心病及高血压患者也有辅助治疗作用。美国开发成抗前列腺癌OTC药物。 金钱草中药材 金钱草颗粒
(二)黄酮醇类 • 芦丁:为豆科植物槐(Sophora japonica L.)的干燥花及花蕾、成熟果实中的有效成分。药材商品将花称槐花,花蕾称槐米,果实称槐角。 芦丁 槐花
(二)黄酮醇类 • 芦丁:槐米中的有效成分,有维生素P样作用;祛脂作用;有抗辐射作用;动脉硬化症有预防和治疗作用;抗炎作用,解痉抗溃疡作用;对心传导系统有阻制作用;对麻醉犬有降低血压作用。
(二)黄酮醇类 • 山奈酚:姜科植物山奈(沙姜)根茎;小檗科植物窝儿七根茎;檀香科植物白瑞草全草;大戟科植物猫眼草地上部分;豆科植物槐树的干燥成熟果实中含有山奈酚。 山奈酚
山奈酚的生理活性: • 抗菌作用:对黄色葡萄球菌及绿脓杆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均有抑制作用。 • 止咳作用:治疗支气管炎; • 抑酶作用:抑制眼醛糖还原酶,有利于糖尿病白内障的治疗; • 具有诱变剂活性,当浓度为1×10-4mol/L时,可抑制淋巴细胞增殖。 • 其它:抗癌、抑制生育、抗癫痫、抗炎、抗氧化剂、解痉、抗溃疡、利胆利尿剂。
(二)黄酮醇类 • 山奈酚:温运脾胃,除痰化湿。
(三)二氢黄酮类 • 中药桑白皮中含有多种二氢黄酮类化合物,如桑根酮A等; • 陈皮中的橙皮苷和新橙皮苷; • 甘草中的甘草苷及苷元,杜鹃花属植物满山红叶中的杜鹃素以及紫花杜鹃中的紫花杜鹃素等。 • 二氢黄酮类Flavanones
(三)二氢黄酮类 • 甘草素:来源于豆科植物甘草,具有解痉,抗溃疡,抗菌,肝细胞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甘草素
(三)二氢黄酮类 • 橙皮苷 :具有维持渗透压,增强毛细血管韧性,缩短出血时间,降低胆固醇等作用,在临床上用于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辅助治疗;在食品工业中可用作天然抗氧化剂;也用于化妆品行业。 橙皮苷
(四)二氢黄酮醇类 • 二氢黄酮醇是黄酮醇的还原产物,常与相应的黄酮醇类存在于同一种植物体中,如满山红叶中的二氢槲皮素和槲皮素共存,桑枝中的二氢桑色素和桑色素共存等。 • 此类苷元已知的有40种以上,分布最广的如橙皮素,即橙皮苷的苷元。 • 二氢黄酮醇类Flavanonols
(四)二氢黄酮醇类 • 二氢槲皮素:松科植物落叶松、花旗松,金柳梅科植物纹母树的树皮,蔷薇科植物野黑樱的木材,龙牙草根,漆树科植物黄连木心材,唇形科植物安勃鞘蕊花叶。具有抗肿瘤、抑菌、收缩子宫等作用。 二氢槲皮素
(四)二氢黄酮醇类 • 二氢槲皮素:具有抗肿瘤、抑菌、抗氧化防癌、调节免疫力、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
(四)二氢黄酮醇类 • 二氢桑色素:可抑制酶活性、具抗氧化、抗痛、抗菌、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降低血糖和抗应激等作用。 二氢桑色素
(四)二氢黄酮醇类 • 桑树的开发:桑枝、桑椹、桑叶
(五)黄烷醇类 • 黄烷醇类生源上是由二氢黄酮醇类还原而来,可看成是脱去C4位羰基氧原子后的二氢黄酮醇类化合物。 • 黄烷-3-醇的衍生物称为儿茶素类,在植物界广泛分布,主要存在于含有鞣质的木本植物中。 • 黄烷-3-醇类Flavan-3-ols • 黄烷-3,4-二醇类Flavan-3,4-diols
(五)黄烷醇类 • 儿茶:为豆科合欢属植物儿茶树的去皮枝、干的干燥煎膏。冬季采收。将成龄植株连根砍伐,除去树皮和白连材,将红黄色心材砍成碎片,加水熬煮过滤,滤液浓缩成糖浆状,倒入特制的模型内,做成25~70厘米见方小块,冷却干后即成。 • 儿茶素有四个光学异构体,但在中药植物儿茶中主要的异构体有两个。 (+)儿茶素 (-) 表儿茶素
儿茶的生理活性: • 保肝、利胆作用: • 治疗宫颈炎:粉末布于炎症溃疡面,约4-5次即可痊愈。 •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放大细胞介导免疫反应而清除乙肝抗原。 •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水煎剂对金黄葡菌、绿脓、白喉、变形、痢疾、伤寒杆菌均有抑制作用.对结核杆菌有明显抑制作用。 • 抑制肠道运动及抗腹泻作用:儿茶水液抑制十二指肠及小肠运动,促进盲肠逆蠕动,但对结肠无明显影响。 • 降血糖作用:印度民间用儿茶治疗糖尿病,儿茶素促进胰岛素分泌,表儿茶素还可促进胰岛中DNA的合成。 • 对血液和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儿茶精有显著的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等作用;儿茶静注可使骨骼肌张力降低,血压下降,呼吸加快。 • 其他作用:镇痛、抗肿瘤、抗放射、升高白细胞作用,可促进维生素C吸收,并能抑制膀胱结石。
(五)黄烷醇类 • 儿茶:
(五)黄烷醇类 • 儿茶应用于医药、食品和保健品:
(六)异黄酮类 • 异黄酮类为具有3-苯基色原酮基本骨架的化合物,与黄酮相比其B环位置连接不同。 • 异黄酮类Isoflavones • 二氢异黄酮类Isoflavonones
(六)异黄酮类 • 豆科植物大豆和葛根中含有大量的大豆素、大豆苷、大豆素-7,4’-二葡萄糖、葛根素和葛根素-7-木糖苷等异黄酮衍生物。 大豆素 R1=R2=R3=H 大豆苷R1=R3=H R2=glc 葛根素 R2=R3=H R1=glc
(六)异黄酮类 • 大豆素:大豆的次级代谢产物,大豆胚芽含量最多。 • 大豆素的生理活性:能减轻活性氧、自由基对细胞的损伤,防止细胞突变和癌发生。 • 抗氧化作用:含7.4二个酚羟基。酚羟基作为供氧体能与自由基反应使之生成相应的离子或分子,终止了自由基的连锁反应。 • 对身体雌激素的双向调节作用:代替雌激素与ER结合发挥雌激素样作用,又能干扰雌激素与ER结合表现为抗雌激素样作用 ; • 对心脑血管系统的作用:改善心肌缺血症状,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凝聚,降低血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抗心率失常作用 ; • 防癌和抗癌作用:对肿瘤细胞合成过程中所需的酶,如酪氨酸激酶拓扑异构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肿瘤血管增生的作用间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六)异黄酮类 • 大豆异黄酮:
(六)异黄酮类 • 葛根素:为豆科植物野葛的干燥根,春、秋采挖,洗净,除去外皮,切片,晒干或烘干。广东、福建等地切片后,用盐水、白矾水或淘米水浸泡,再用硫黄熏后晒干,色较白净,其主要成分是淀粉,此外含约12-25%黄酮类化合物。
(六)异黄酮类 • 葛根素:滋补营养、养颜护肤、延缓衰老、改善骨质疏松、调节雌激素水平、清除体内垃圾,改善循环、降脂减肥、调节血压等保健功能。
(七)二氢异黄酮类 • 二氢异黄酮类可看作是异黄酮类C2和C3双键被还原成单键的一类化合物。 • 山豆根为豆科物柔枝槐的根,含有紫檀素、三叶豆紫檀苷和高丽槐素等二氢异黄酮的衍生物。 紫檀素
(七)二氢异黄酮类 • 山豆根清火解毒,消肿止痛。用于咽喉牙龈肿痛、肺热咳嗽烦渴、黄疸、热结便秘,南方出产的为广豆根;北方的为北豆根。
(七)二氢异黄酮类 • 鱼藤酮:毛鱼藤为我国南方广泛栽培的植物,其中所含的鱼藤酮等也属于二氢异黄酮的衍生物。鱼藤酮具有较强的杀虫和毒鱼作用,当水中鱼藤酮浓度为1:13000000时,足以使鱼昏迷死亡,对蚜虫毒性较烟碱大10~15倍,对苍蝇毒性比除虫菊强6倍,但对人畜无害可作为农业杀虫剂。人误食中毒表现神经系统症状。 鱼藤酮
(八)查耳酮类 • 查耳酮的基本结构: • 查耳酮类Chalcones
(八)查耳酮类 • 查耳酮的主要特点是C环未成环,定位也与其他黄酮不同,其可以看作是二氢黄酮在碱性条件下C环开环的产物,两者互为同分异构体,常在植物体内共存。两者的转变伴随着颜色的变化。 二氢黄酮 2-羟基查耳酮
(八)查耳酮类 • 中药红花中的红花苷为查耳酮类。红花在开花初期时,花中主要成分为无色的新红花苷(二氢黄酮类)及微量红花苷,故花冠是淡黄色;开花中期花中主要万分为黄色的红花苷,故花冠为深黄色;开花后期则变成红色的醌式红花苷,故花冠为红色。 醌式红花苷(红色) 新红花苷(无色) 红花苷(黄色)
(八)查耳酮类 • 中药红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