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0 likes | 899 Views
第二節 基督教會與中古歐洲. 第二節 基督教會與中古歐洲. 學習重點. 基督教的興起與傳播 基督教會與中古西歐 希臘正教與拜占庭帝國. 基督教的興起與傳播. ( 一 ) 基督教的興起 1. 創立: 耶穌 (Jesus) A. 時間: 一世紀 B. 開始傳教 : 受「受洗者 約翰 」影響 a. 發起 「救世主」運動 ,預言救世主將降臨 b. 挑選十二門徒,在巴勒斯坦傳教 C. 被釘死在十字架上 a. 批評 猶太教 祭司偽善與貪婪 b. 猶太教 祭司誣告陰謀反叛 羅馬帝國 D. 信徒稱他為「 基督 」 (Christ). 基督 被釘十字架.
E N D
第二節 基督教會與中古歐洲 學習重點 • 基督教的興起與傳播 • 基督教會與中古西歐 • 希臘正教與拜占庭帝國
基督教的興起與傳播 (一)基督教的興起 1.創立:耶穌(Jesus)A.時間:一世紀B.開始傳教:受「受洗者約翰」影響a.發起「救世主」運動,預言救世主將降臨b.挑選十二門徒,在巴勒斯坦傳教C.被釘死在十字架上a.批評猶太教祭司偽善與貪婪b.猶太教祭司誣告陰謀反叛羅馬帝國D.信徒稱他為「基督」(Christ)
基督被釘十字架 格林勒華特(Matthias Grunewald)繪於西元1468年
2.經典:《聖經》(Holy Bible)A.猶太教:「舊約」B.基督教:「新約」 3.教義:見〈馬太福音〉 「山上寶訓」 4.傳播:聖保羅A.生平:a.原為狂熱猶太教徒,曾迫害基督徒b.赴大馬士革途中受感召,改信基督教B.路線:小亞細亞→地中海東岸→希臘→羅馬C.影響:提升基督教為世界性信仰
使徒保羅鑲嵌畫 位於今義大利羅馬
(二)從教難到國教 1.早期受羅馬帝國迫害A.時間:一世紀中~四世紀初B.原因:a.受下層社會歡迎b.崇拜活動隱密,遭政府猜忌c.拒絕崇拜皇帝肖像C.始自:暴君尼祿將羅馬大火嫁禍基督徒 D.更激烈:三世紀E.迫害未阻止基督徒傳播,許多信徒成為殉教者
早期基督教徒活動的密室 基督教徒為了避免受到迫害,在祕密場所聚會、活動。 這處密室位於現今土耳其伊斯坦堡
2.成合法宗教:君士坦丁A.西元313年B.頒「米蘭詔令」,賦予合法地位2.成合法宗教:君士坦丁A.西元313年B.頒「米蘭詔令」,賦予合法地位 3.獨尊基督教:狄奧多西一世A.下召禁止各種異教B.基督教獲得完全勝利 基督教發展簡表
(三)教會組織的發展 1.初期 A.在城市傳播 B.自組教會,推舉長老 2.發展出「主教」-2世紀後 A.城市與附近地區構成「教區」-由教徒選舉出主教 B.召開教務會議-各主教 C.各城市獨立發展-地位平等
3.形成「教宗」 A.時間: 四世紀後B.羅馬主教被尊為「教宗」:因 a.聖彼得是羅馬首任主教 ,並在羅馬殉教 b.聖經中有「彼得磐石」之說-聲稱耶穌將天國之鑰交給彼得, 指定其建立教會
4.四世紀末成「國教」後 A.主教區(主教-省)→堂區(神父-省以下) B.構成「聖統」:a.教宗→主教→神父 b.受羅馬帝國皇帝統領c.專司信仰、精神與道德生活
上帝將象徵教會權力的聖彼得鑰匙給與 教宗,將象徵現世權力的劍授予皇帝。 政教分立
基督教會與中古西歐 (一)日耳曼民族與西歐 1.實施「封建制度」 2.法蘭克人建加洛林王朝(Carolingian)A.時間:八世紀B.鼎盛:查理曼時期C.以羅馬繼承者自居a.查理曼-800年受教宗加冕為「羅馬人的皇帝」b.鄂圖一世-962年教宗為其加冕為「羅馬皇帝」
(二)封建與莊園 1.封建制度(Feudalism)A.發展:a.形成:8~9世紀b.達高峰:10~13世紀c.瓦解:15世紀B.情形:a.前期:百姓為求取保護,依附於地主 b.後期:領主為建立私人武力,分封土地給下屬C.性質:臣屬關係(vassalage) a.領主→附庸(封地為「采邑」) b.義務:(a)領主需保護附庸安全與榮譽 (b)附庸須提供軍事服役與經濟支援
2.莊園制度(manor)A.農業型態:自給自足B.商業衰退,貨幣消失C.農村共同體2.莊園制度(manor)A.農業型態:自給自足B.商業衰退,貨幣消失C.農村共同體 a.領主(貴族-土地所有)統治 b.農奴耕作-提供勞役、繳納租稅D.耕作:採「三田制」 a.輪耕-以保持地力 b.敞田-方便共同耕作 c.使用重犁→深耕,提高生產力 d.勞動力:農奴
圖中農民正在鋤地與堆麥草。 出自林堡兄弟 中古時期的莊園繪畫 繪於西元1413~1416年「貝利公爵的豐饒日課經」
3.封建社會A.分三個等級:a.教士-負責宗教活動b.貴族-社會骨幹, 專司作戰c.平民-從事勞動B.主要勞動力:農奴 a.未完全失去人身自由 b.不可隨意離開莊園 c.可世代耕作 d.遇到困難,領主有義務提供協助 中古時期的貴族想像圖
(三)教會與歐洲中古生活 1.地位:A.主教:地方最高權威B.主教座堂:地方生活之中心 2.貢獻:A.提供社會救濟B.投入教育工作-設立學校C.維護社會秩序a.天主的和平b.天主的休戰c.違者開除教籍論處
中古歐洲教會 • 教士定期工作:A.主持彌撒B.替嬰兒施洗C.為婚禮福證D.聽教徒告解E.幫臨終者敷油 • 教會從事慈善事業:A.救濟貧病B.收容孤弱C.招待過往旅客
(四)修道院與中古學術 1.出現:a.時地—5世紀/埃及b.背景—時代動盪,追求聖靈生活(隱修運動) 2.最著名:「本篤會」(Benedictines) 3.戒律:安貧、守貞、服從 4.修士工作:祈禱、讀經、耕作、抄寫古書 5.貢獻:a.提升教士的精神素質b.提高教會的社會聲望c.保存許多古代拉丁文獻
中古歐洲修道院 由本篤會主持的 克魯尼修道院 位於今法國 聖本篤(左一)和修士
(五)政教關係 1.相互利用-中古初期A.教會賴世俗政權保護B.世俗政權需教會認可-政權合法性C.教士因受教育成國王治國助手D.國王為酬謝教會,捐贈土地→使教會財富大增 2.政教衝突A.教會腐化,成批評、改革對象B.教會接受國王賜地,成「附庸」→國王常干預 教會事務
希臘正教與拜占庭帝國 (一)拜占庭帝國屹立千年 1.版圖:小亞細亞、敘利亞、巴勒斯坦、埃及 2.又稱「拜占庭帝國」:定都君士坦丁堡 -舊名拜占庭 3.羅馬帝國的「東西分治」 A.戴克里先:分東西兩部 B.瓦倫廷尼安:一分為二(立其弟為東帝)
4.國勢達巔峰:查士丁尼 A.武功:東守西攻戰略a.征服北非 b.攻下義大利 c.占領西班牙東岸 B.文化:a.編《查士丁尼法典》 b.建聖索菲亞大教堂(聖智堂)
5.衰弱:查士丁尼死後A.原因:a.巨額戰費加重人民負擔b.大軍西調→削弱東方邊防B.外患接踵而至:波斯、伊斯蘭C.貢獻:保全西歐→阻波斯與伊斯蘭入侵 5.衰弱:查士丁尼死後A.原因:a.巨額戰費加重人民負擔b.大軍西調→削弱東方邊防B.外患接踵而至:波斯、伊斯蘭C.貢獻:保全西歐→阻波斯與伊斯蘭入侵
(二)希臘政教的形成 1.背景:A.帝國分治→文化分界:a.帝國西部-拉丁語b.帝國東部-希臘語B.希臘教會地位提升C.教義的差異D.教會領導權之爭a.羅馬教會強調本身「首席權」b.希臘教會不接受羅馬的領導 2.正式分裂:1054年
東西教會教義的差異 希臘正教教堂裡的十字架 • 西方教會:A.主張耶穌為神性本身B.允許崇敬聖像C.承認教宗的裁決是教義 最終判決 • 東方教會:A.認為耶穌不能等同於上帝B.完成禁止崇拜聖像C.強調《聖經》與教務會議的權威性
3.性質:政教合一 A.立國教:希臘正教 B.皇帝:國家元首、宗教領袖 C.親自裁定教義:查士丁尼
拜占庭帝國的壁畫 右邊為君士坦丁大帝捧著君士坦丁堡,左邊為查士丁尼捧著聖智堂,中間為聖母與 耶穌。 此一壁畫充分展現拜占庭帝國政教合一的傳統。
(三)教會與社會生活 1.希臘政教深入社會生活A.為信徒施行聖事B.監督信徒言論思想,指導行為舉止C.投入社會救濟工作 2.修道院A.投入勞動生產-改進生產技術,有助中 古時期農業技術的改進B.製作精美工藝品a.以壁畫、鑲嵌藝術裝飾教堂b.為拜占庭留下珍貴文化遺產
(四)經濟活動 1.工商業發達A.原因:a.控東西貿易樞紐-歐、亞交會b.有強大的海軍維持貿易秩序c.政府發行的貨幣穩定,通行 近東國際市場B.帶動城市發展:a.首都-君士坦丁堡b.埃及-亞歷山大城c.西亞-安提阿、雅法
2.實施「統制」:政府嚴格統治A.採行「行會制度」-職業世襲B.專賣-獨占工商利益C.大型製造業-由政府經營D.進出口貿易-國營或特權階級獨占2.實施「統制」:政府嚴格統治A.採行「行會制度」-職業世襲B.專賣-獨占工商利益C.大型製造業-由政府經營D.進出口貿易-國營或特權階級獨占 拜占庭金幣
3.農業A.盛行「大莊園」:地主→農奴B.八世紀以後土地改革:3.農業A.盛行「大莊園」:地主→農奴B.八世紀以後土地改革: a.限制地主土地的數量 b.分配土地給農民C.十一世紀:大地主再出現-自由農消失 →淪為農奴
(五)拜占庭的文化成就 1.富東西方色彩:A.融合-a.羅馬文化 b.基督教文化 c.希臘文化 d.東方的傳統 2.集大成:聖索菲亞大教堂(聖智堂) 3.富宗教精神-鑲嵌畫 A.目的:彰顯希臘正教教義 B.題材:都採自宗教故事
聖索菲亞大教堂 • 建築結構:A.採希臘與羅馬式-長方結構 B.結合波斯式-圓頂 • 裝飾:鑲嵌、繪畫、雕刻 • 今成伊斯蘭教的「清真寺」-受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的統治 內景
4.文化貢獻-法律的整理 A.編纂《查士丁尼法典》--528C.E. a.保留羅馬法(強調君權)精神 b.成近代歐洲各國法律之基礎 B.《法學摘要》-供法官判案參考
5.對東歐文化的影響:斯拉夫民族A.希臘政教的傳入→「東正教」a.時間:九世紀(862)b.傳入者:西瑞爾、梅索迪奧(a)讓斯拉夫人歸化基督教(b)創斯拉夫文字5.對東歐文化的影響:斯拉夫民族A.希臘政教的傳入→「東正教」a.時間:九世紀(862)b.傳入者:西瑞爾、梅索迪奧(a)讓斯拉夫人歸化基督教(b)創斯拉夫文字 B.拜占庭文化的傳入—文字、藝術、建築a.前往東歐向斯拉夫民族傳教b.創造斯拉夫文字—又稱「西瑞爾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