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7

中国生猪养殖模式变化趋势简析

中国生猪养殖模式变化趋势简析. 冯永辉 中国生猪预警网 www.soozhu.com. 报告提纲. 当前我国生猪养殖结构模式概况. 我国生猪养殖区域布局概况. 生猪规模化养殖快速发展的促进因素. 未来我国生猪养殖区域布局变化趋势. 未来我国生猪养殖模式变化趋势. 生猪生产主要结构模式. 一体化龙头企业. 中大型规模猪场. 小规模户. 散户. 猪产业结构. 1 专业育肥猪养殖.

marcus
Download Presentation

中国生猪养殖模式变化趋势简析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中国生猪养殖模式变化趋势简析 冯永辉 中国生猪预警网 www.soozhu.com

  2. 报告提纲 当前我国生猪养殖结构模式概况 我国生猪养殖区域布局概况 生猪规模化养殖快速发展的促进因素 未来我国生猪养殖区域布局变化趋势 未来我国生猪养殖模式变化趋势

  3. 生猪生产主要结构模式

  4. 一体化龙头企业 中大型规模猪场 小规模户 散户 猪产业结构

  5. 1 专业育肥猪养殖 • 优势:可以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以及对后市的判断,自主控制每次购进仔猪的数量,固定投入相对较少、成本较低。因为育肥猪只用养殖三四个月便可出栏上市,周期较短,因此市场风险较小。 • 这部分养殖户以及养殖方式普遍存在于北方粮食主产区,是目前我国生猪生产结构中的主要力量。

  6. 2 专业母猪养殖 • 投入相对较少,回款较快。母猪主要从附近较大的大型规模猪场或种猪场购得,或者从自家母猪所繁殖的母猪中挑选。所生产的仔猪主要提供给周围的专业育肥猪养殖户。 • 母猪养殖户对专业育肥猪养殖户的依赖性较强,面对市场变化的能力较弱。虽然每家养殖数量较少,但因养殖户数量较多,所以,这部分养殖户在某种程度上可称得上是“中国生猪生产的发动机”。一旦遇到行情低谷,这部分养殖户的行为可以决定后市行情的波动,如:假如低谷期,母猪养殖户普遍淘汰母猪,整个养猪业至少要1年以上的恢复,生猪供应长期受到限制,行情也将因此大幅跳动。

  7. 3 自繁自养(小规模) • 从经济学的角度讲,从种猪到商品肉猪生产,减少中间环节,本身就可带来增值,提高盈利水平,降低风险。但因这种养殖模式需要从种猪养到商品猪,所以,整个生产链条较长,投入较大。因此,受资金实力、环境等因素制约,自繁自养的养猪户可分为大、中、小三种规模。小规模一般为存栏10头母猪以下的养殖户,年出栏育肥猪在200头以下,需要1-2个劳动力便可运作。 • 小规模的自繁自养户部分是由专业母猪养殖户转变而来,例如,行情差时,仔猪价低,舍不得卖,便自己养着,直到出栏。往往仔猪价低时行情差,但当仔猪育肥出栏时行情已经好转,反而盈利较好,于是便从养母猪卖仔猪逐渐转变为自繁自养。规模逐渐扩大。在我国,这部分养殖户数量庞大,不分地域,各地均普遍存在。是我国生猪生产的中坚力量。

  8. 4 自繁自养(中大规模) • 中大型的自繁自养规模养猪场需要雄厚的资金实力,同时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产生大量的粪尿污水,对周围生态环境带来的压力较大。因此,目前在我国,这一类型的养猪场虽然呈较快的上升态势,但并非是我国生猪生产的主力。中大规模养猪场的存栏母猪数量在50头以上,年出栏生猪在1000头以上,1-2个劳动力运作难度较大,需要雇佣其他劳动力。综合成本较高。 • 中大规模养猪场在资金、技术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代表着各地较高的养殖水平。可以为社会提供大量的优质安全的肉食品来源,满足人们的需求。

  9. 5 一条龙养殖企业 • 养猪业上连种植业、饲料加工业下连屠宰加工、零售业。从产业链开端至末端,实现了大幅增值。因此,有部分养猪场在规模不断扩大后开始拉长产业链条向上下游产业延伸,发展自己的饲料加工、生猪屠宰,部分甚至做到终端零售。企业规模越做越大,产业结构越来越完善。不仅实现了高产值,高利润,而且还给社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拉动了当地的经济增长。 • 这种一条龙的养殖企业严格意义上的讲不应该称之为养殖企业,而应该称之为食品集团,如双汇、金锣、雨润等集团企业。这些企业不仅是养殖行业的龙头企业,位于产业金字塔的最顶层,可以带动各地的养殖业,而且还连接着终端消费市场,随时传递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变化,调整整个产业链的生产。虽然这部分企业并非我国生猪生产的主力,但却对整个养猪业,以及以养猪业为核心的主附产业链产生重大的影响。 • 他们是各地政府的重点扶持对象,也是我们研究产业链条变化的重点样本。

  10. 传统养猪模式的利弊分析 • 优点: • (1)可以及时充分利用农作物副产品等非常规饲料,减少饲料用粮,节约资源; • (2)可以提供大量的农家肥,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和农作物产量,降低种植业生产成本,降低畜禽粪便对环境产生的污染,促进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 • (3)可以充分利用农村廉价劳动力,解缓就业压力,有效促进农民增收,特别是现金收入的增长; • (4)因其投入较少,所以与大型养殖场相比,机动性强,较易规避市场风险; • (5)饲料产品使用量少,生产出来的畜产品流通面小,多自产自销、自给自足。

  11. 传统养猪模式的利弊分析 • 缺点: • (1)饲养条件相对较差,畜禽疫病防治、科学养殖方面的知识相对欠缺,不利于疫病的防治。 • (2)不利于工业饲料的推广,猪只的生产性能难易最大程度发挥,饲料转化率低; • (3)从饲料安全的角度出发,在养猪业发展到一定时期后,其负面影响更大:虽然散养对饲料产品的使用量较少,但部分养殖户受利益驱使,违禁添加“瘦肉精”等药物,从而导致食品安全事件发生; • (4)千家万户分散饲养加大了技术服务和监督管理的难度,其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难以及时发现,一旦发生问题,特别是传染性疫病,很容易扩散,造成大范围的影响。由于无法掌握畜禽产品的饲养和生长情况,对畜禽生产也不能进行有效的监督,当其流向市场时,更不能保证其质量安全,这对畜禽产品市场是一个很大的潜在危害性因素。

  12. 规模养殖的主要优势 • (1)在疫病防治、科学饲养管理、养殖技术方面优势明显,生产效率高,有利于疫病的防、控、治; • (2)综合养殖效益相对较好且稳定; • (3)能够长期、较稳定地为社会提供安全的畜禽产品,有利于食品安全的监控; • (4)较大程度发挥猪只生长性能,提高我国畜禽产品的质量,有利于扩大我国的畜禽产品出口; • (5)有利于工业饲料产品的推广,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13. 规模养殖的主要劣势 • (1)一次性固定投资过大,成本回收较慢,风险相对较大; • (2)因其规模化程度高,生产过程要求严格,同时,目前我国生猪养殖过程中,推广“玉米-豆粕”型饲料配方,因此需要长期大量消耗玉米、大豆等资源。我国的蛋白饲料资源严重短缺,玉米等能量饲料虽然短期内不会出现此问题,但我国是人口大国,“人畜争粮”的矛盾必将在不远的将来进一步加深,我国从玉米出口国转变为进口国只是时间问题。大量的农作物副产品等非常规饲料积压,导致大量的营养物质未被充分利用,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 (3)需大量消耗水、电等社会资源; • (4)若生猪规模养殖企业配套除污设施不够完善,将给生态环境造成相当程度的污染。规模养殖的发展,必然会对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空气、水源、土壤、作物等造成污染。根据专家的评估,按污染负荷折算,一头猪相当于10口人,10只鸡相当于7口人,所以说如果不能解决好这些问题,必然会造成环境的严重污染或破坏。

  14. 我国生猪养殖区域布局概况

  15. 四大主产区 • 西南主产区(四川、云南、贵州等) • (1)气候湿润,温度、湿度适宜; • (2)人口众多,既是主产区也是主销区; • (3)深居内陆,群山环绕,外界疾病较难传入,是我国主要的“无疫区”之一; • (4)地形以丘陵平原为主,玉米、薯类、水稻等粮食总产量高,青绿饲料资源丰富,各种饲料供应充足。 • 不利:(1)深居内陆,交通不便,生猪输出成本高;(2)饲养管理水平不高,规模化程度较低。 • 华北主产区:玉米、小麦主产区(河南、河北、山东等) • (1)地处中原,交通便利,有利于生猪输出; • (2)人口众多,既是我国生猪主产区也是主销区; • (3)以平原为主,水利灌溉条件较好,玉米、小麦等粮食总产量高,饲料粮供应充足。 • (4)饲养管理水平较高,规模化程度高。 • 不利: • (1)地处温带,气候变化大,冬春寒冷、干燥、降水少,猪病较多; • (2)交通便利导致生猪运输活跃,但同时疾病传播快,猪只发病率高,疫病防控难度大。

  16. 四大主产区 • 长江中下游主产区(湖南、湖北、江苏、安徽) • (1)地处亚热带,气候湿润,降水充足,温度、湿度适宜; • (2)人口众多,既是我国生猪主产区也是主销区; • (3)交通便利,距“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发达地区较近,有一定的地缘优势; • (4)水系密布,为我国主要水稻主产区,青绿饲料资源丰富; • (5)饲养管理水平较高,规模化程度高。 • 不利:(1)多数地区玉米、大豆等饲料原料供应不足,须从北方输入,增加成本;(2)交通便利导致生猪运输活跃,疾病传播快,疾病多,难以控制。 • 东北主产区 • 偏远、寒冷、人口密度相对中原南方较低,大豆、玉米主产区,饲料成本低。 • 外运困难。

  17. 四大主产区与三大主销区的关系 • 三大经济圈(主销区):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 • 四大主产区分别供应的主销区: • 西南主产区:珠三角 • 华北主产区: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 • 长江中下游主产区:长三角、珠三角 • 东北主产区:环渤海 • 流通成本:东北、西南竞争力较差 • 饲料成本:华北、东北、西南、长江中下游 • 互补:西南-长江中下游,华北-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

  18. 生猪规模化养殖快速发展的促进因素 • 1 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 2 消费习惯、消费结构逐渐改变 • 3 区域经济结构调整 • 4 生态环保意识增强 • 5 城市化进程加快 • 6 “种植-养殖-加工”产业链不断拉长 • 7 疫病频发,技术门槛提高,小养殖场户被迫退出 • 8 超高盈利使长期困扰养殖场户的资金问题得到解决

  19. 当前规模养殖增长的动力 • 养殖场/户补栏母猪,扩大规模的动力:

  20. 未来我国生猪养殖区域布局变化趋势 • 趋势一:生猪主产区向黄淮流域玉米、小麦等粮食主产区转移 • 趋势二:经济发达地区向山区、周边地区转移 • 趋势三:边远地区生猪养殖快速发展 • 趋势四:东北粮食主产区生猪养殖将快速崛起 • 趋势五:四川、湖南等传统主产区地位巩固 仍将保持平稳发展

  21. 未来我国生猪养殖模式变化趋势 • 农户小规模养殖将长期存在 • 规模化可持续型养猪是最终发展方向 • 据测算,1头90公斤左右的商品猪日排粪量约2.2公斤,尿量2.9公斤,污水20-30公斤。这些污染物若得不到及时处理,任其随意排放就会污染环境。采取生态养殖模式,重视养殖全过程的管理,实行清洁生产,是控制猪场污染,提高猪肉品质,增加养殖收入的关键。 • 龙头企业产业链扩张 ,走向一体化!

  22. 动保 养猪业 饲料业 屠宰加工业 猪产业链

  23. 龙头企业的争当猪倌 饲料为主的龙头企业 养猪! 屠宰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 动保、粮食加工等其他行业

  24. 谁更适合当猪倌? 养猪业两大风险 疫病风险 市场风险

  25. 合理模式的标准 • 食品安全 • 环境压力 • 粮食安全 • 社会就业

  26. 中国特色多元化模式 • 美国模式:大规模集约化(玉米-豆粕日粮) • 欧洲模式:适度规模(杂粮配方) • 中国模式:因地制宜、多元化模式(散养、中小规模、大规模集约化、公司+合作社+农户)

  27. Thank You ! qq:1264027254 www.soozhu.com 010-88893534,13811753925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