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現代中國: 中國文化與現代生活 朱秀玲老師

新高中通識教育科教案設計分享會. 現代中國: 中國文化與現代生活 朱秀玲老師. 價值觀 / 情感 培育. 能力培訓. 內容教授. 加深對自身、社會、國家、人文世界和物質環境的 理解 培養與終身學習有關的能力,包括 批判性思考 能力 、 創造力 、 解決問題 能力 、 溝通 能力 和運用資訊科技 能力 在多元社會中 欣賞和尊重不同的文化和觀點 ,並學習處理互相衝突的價值觀 摘錄自 << 通識教育科課程及評估指引(中四至中六) , p.4>>. 先有知識建構,才能再有深入的思考 如何兼顧內容與能力培訓 ? 如何幫助學生尊重別人的價值觀及建立自己的

march
Download Presentation

現代中國: 中國文化與現代生活 朱秀玲老師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新高中通識教育科教案設計分享會 現代中國: 中國文化與現代生活 朱秀玲老師

  2. 價值觀 / 情感 培育 能力培訓 內容教授 • 加深對自身、社會、國家、人文世界和物質環境的理解 • 培養與終身學習有關的能力,包括批判性思考能力、創造力、解決問題能力、溝通能力和運用資訊科技能力 • 在多元社會中欣賞和尊重不同的文化和觀點,並學習處理互相衝突的價值觀 摘錄自<<通識教育科課程及評估指引(中四至中六), p.4>>

  3. 先有知識建構,才能再有深入的思考 • 如何兼顧內容與能力培訓? • 如何幫助學生尊重別人的價值觀及建立自己的 價值觀?

  4. 摘錄自<<通識教育科課程及評估指引(中四至中六), p.29>>

  5. 主題特點 • 學生在日常生活經常參與其中,卻少有反 • 思其意義及重要性 • 文化習俗乃價值觀的表達,本身並非實質事 • 物,學生須投入其中才能感受 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主線,附以小量資料補 充內容,引發學生思考

  6. 1. 知識面 - 從學生日常生活引入課題 • 透過預習、小組討論,把學生已有知識 / • 生活經驗 /集體智慧筆錄下來 教案一 (p.6, p.11-12) 教案二 (p.6)

  7. 試列出現代人與古代人過農曆新年的風俗。 (參考資料一中有關古代過年風俗, 再用你的個人經驗寫出現代過年風俗) 現代 古代 儀式 活動 其他 整 理 個 人 生 活 經 驗 資 料 分 類 及 整 理

  8. 整理作者對中國文化的觀點 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悌: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孝、悌、忠」與「禮、義」有何關係? 葬禮為何能反映「孝」? 思考題:埋葬父母後,中國人為何仍在每年清明節及重陽節往墓地拜祭? 資料一:吳森 <情與中國文化>(節錄) 「孝」是子女對父母應有之情。「悌」是對兄弟儕輩應有之情。「忠」是對長上君國應有之情。「禮」便是表達情感應有的方式。「義」是適宜的意思,也就是情感的表達恰到好處的規準。「君子」是理想的人格,也就是發乎情止乎禮,喜怒哀樂發而皆中節的人格。 孔子對人情非常重視,這一點可以從《論語》的記載看得出來。宰予曾批評三年之喪太久,認為一年便夠。孔子問他:「當你父母死了不久,你能吃好的穿好的很安適地過日子嗎?」宰予答說:「當然可以。」孔子說:「要是你心裏過得去的話,你便這樣幹吧!當一個孝子居喪的時候,他吃好東西不覺得有味,聽音樂不起勁,甚至住華麗的房子也覺得不舒服,所以他禁絕了一切享受。要是你處之泰然無動於衷的話,就隨便你怎樣吧!」 宰予一走出去,孔子便對其他的說:「予太不仁了。當一個孩子生下來,三年內都在父母的懷抱裏。所以普天下的人都定為居喪三年。宰予有沒有報答父母三年懷抱的恩德呢?」 孔子罵宰予不仁,就是譴責他對父母惜情,對父母的死無動於衷。儒家維護孝的禮節,目的在提倡情感教育,然後透過情感教育來維持一般人的道德水準。曾子的話「慎終追遠,民德歸厚」是畫龍點睛的解釋。 和儒家差不多同時的墨家,主張廢除喪葬儀式。那時,維護喪葬儀式最強力的人是孟子。他根據惻隱之心的原理來解釋葬禮的必需。他說:「上古的時候,一個人的父母死了,隨便的丟到溝裏去。但隔了一段時期,偶然再經過棄屍的地點,看見野狐狸來吃死人肉,許多蟲聚在一起來吸吮腐化的屍體,心中非常難過,滿頭大汗,不敢正視。於是回家拿鋤頭鏟子再到棄屍的地點把屍體用泥土掩蓋起來,…用棺槨的原因,不是為了外表的漂亮,而是不忍使死者的肌膚直接和泥土接觸,這樣才盡人子的一點情分。這就是說葬禮和棺槨的起源在人心的深處 對死者的深情厚意,對死者的惻隱之心.對死者雖死猶生的態度。… 中國人對情的重視,不只是對父母兄弟子女夫婦朋友之情,也不只是對一般貧苦大眾之情,而且對死人有情,進而對古人有情。子女守孝三年,春秋二祭,是對已死父母及先祖的情分。

  9. 2. 能力面 • 強化已學習的知識 / 內容 • 分析、思辯能力培訓 3. 反思面 • 綜合課堂所學,及各方看法,建立個人觀點

  10. 已被淘汰的傳統習俗 被淘汰的原因 被保留至今的傳統習俗 能保留至今的原因 教案一(II) 活動二:(a)參考工作紙一,哪些農曆新年傳統習俗至今仍       被保留下來?為什麼? 推論能力 (b)哪些農曆新年的傳統今日已不復見?為什麼? 推論能力

  11. 教案一 推動發展 破壞傳統文化 1. 2. 3. 4. (III) 延伸活動:你有聽過有關長洲的太平清樵嗎? 這是長洲居民多年的習俗。 為的是向神明祈求驅趕瘟神,身體健康。 仔細閱讀三段資料,評鑑商業原素正推動太平清樵這個傳統習俗的發展, 還是破壞了傳統文化的傳承?參考資料四、五、六,就兩方面的立場, 每一方列舉四個或以上的論點。 經過正反兩面思考, 得出個人觀點

  12. 教案二 工作紙(四):有人認為隨著時代變遷,不少中國傳統失去了 原本的特色和意義。 參考以下資料,及就你所知,分析在何等程度上,傳統習俗在 中國人的現代社會具有意義。 文化方面 [承傳?/ 摧毀? / 融和?] 經過多角度思考後, 得出個人觀點 情感培育/ 家族精神 其他 經濟方面〔篷勃? / 衰微?〕

  13. 4. 情感教育 - 滲入文化內容,亦收情感栽培之效 清潔! 清明! 情! (15’38“-21‘) 影片來源:香港電台《2006春田花花中華文化 博物館》

  14. 延伸活動: 試訪問家中長輩,了解更多關於你家族的事跡。 你可以選擇: (a)編制簡單族譜 (Family tree),不論是父親或母 親的家族皆可;或 (b)了解一位長輩的事跡,並以第一人稱形式記錄 下來。(例:曾擔任的工作、曾否參與戰爭等)

  15. 經過這次訪問,我對我的家族/長輩有以下感受:經過這次訪問,我對我的家族/長輩有以下感受: 透過活動,讓學生對家庭成員有更多了解, 增加歸屬感。

  16. 總結 • 相信學生的能力 • 多與同工交流,總有意外收穫 • 多吸收各方資訊,總有一天用得著

  17. 謝謝各位!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