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0

初 中 化 学 实 验 复 习

初 中 化 学 实 验 复 习. 南京市科利华中学 陈芳芳. ① O 2 、 C 、 H 2 ② CO 2 、 CO 、 CH 4 ③ 金属 ④物质的溶解性 ⑤酸、碱、盐 ……. ① O 2 ② CO 2 ③ H 2 ④ 金属 ……. ①水的组成 ②空气中氧气 含量的测定 ……. ① 质量守恒定律. ② 燃烧的条件 ……. 明确实验目的. 理解实验方案. 规范操作步骤. 反思实验结论.

march
Download Presentation

初 中 化 学 实 验 复 习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初 中 化 学 实 验 复 习 南京市科利华中学 陈芳芳

  2. ①O2、C、H2 ②CO2、CO、CH4 ③金属 ④物质的溶解性 ⑤酸、碱、盐 …… ①O2 ②CO2 ③H2 ④金属 …… ①水的组成 ②空气中氧气 含量的测定…… ①质量守恒定律 ②燃烧的条件 ……

  3. 明确实验目的 理解实验方案 规范操作步骤 反思实验结论

  4. (1)“把二氧化锰加入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与“把过氧化氢溶液缓缓加入盛有少量二氧化锰的试管中”的实验现象是否相同?哪种方法可以得到平稳的氧气流?(1)“把二氧化锰加入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与“把过氧化氢溶液缓缓加入盛有少量二氧化锰的试管中”的实验现象是否相同?哪种方法可以得到平稳的氧气流?

  5. 一、气体的制备 中考指导要求:运用简单装置和方法制取某些气体( O2、CO2) 实验目的 MnO2 MnO2 2KMnO4 == K2MnO4+ MnO2 + O2↑ 2KClO3 ===2KCl+ 3O2↑ 2H2O2 === 2H2O + O2↑ 装置 (发生与收集) 1 2 3 操作步骤

  6. 一、气体的制备 中考指导要求:运用简单装置和方法制取某些气体( O2、CO2) 实验目的 MnO2 MnO2 2KMnO4 == K2MnO4+ MnO2 + O2↑ 2KClO3 ===2KCl+ 3O2↑ 2H2O2 === 2H2O + O2↑ 1 2 3 装置 (发生与收集) 操作步骤

  7. 一、气体的制备 制取O2、CO2、H2 制取常温下能与空气反应的气体 制取有毒、对环境有污染的气体

  8. 2KMnO4 == K2MnO4+MnO2+O2↑ 例1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利用下列装置进行相关气体制取的探究,请你分析并填空。 (1)写出图中有标号的仪器名称:a,b。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实验室制取氢气所用的药品是,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或(填字母)。 长颈漏斗 水槽 B 锌粒、稀硫酸 C E

  9. (4)该小组成员查阅资料知道:硫化氢(H2S )是一种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有毒气体,能溶于水,其水溶液叫氢硫酸,具有挥发性。实验室常用硫化亚铁(黑色块状固体,不溶于水)与稀硫酸反应制取:FeS+ H2SO4=FeSO4十H2S↑。根据上述信息可知实验室制取硫化氢气体的最佳装置组合是(填字母)。 A F G I

  10. 二、气体的性质

  11. CO2 + C == 2CO 光照 叶绿素 高温 6CO2 + 6H2O C6H12O6 + 6O2 CO2 +Ca(OH)2 == CaCO3 + H2O 1. 二氧化碳的性质 物理性质: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化学性质:①与水反应 CO2 + H2O == H2CO3 CO2 + H2O + CaCO3 == Ca(HCO3)2 ② 与碱反应 CO2 + 2NaOH == Na2CO3 + H2O ④ 不可燃、不助燃 ③ 氧化性

  12. 2. 一氧化碳的性质 物理性质:密度略小于空气、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① 2CO + O2 == 2CO2 ② 3CO + Fe2O3 == 2Fe + 3CO2 ③ 毒性 点燃 高温

  13. 上层 中层 下层

  14. 实验步骤 ⑤验纯 ①连接装置 ②检查装置气密性 ③装药品 ④通一氧化碳 ⑥点酒精灯 ⑦点酒精喷灯 ⑧观察实验现象 ⑨熄灭酒精喷灯 ⑾熄灭酒精灯 ⑿拆装置清洗仪器 ⑩冷却后,再停止通一氧化碳

  15. 氢气 一氧化碳 甲烷 可燃性 还原性

  16. CuO 无水CuSO4 H 例2 某小组同学对于CH4是否真的能够还原氧化铜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甲烷具有还原性,可以还原氧化铜,生成CO2和H2O;白色的无水硫酸铜遇水会变成蓝色。 1.明目的 2.选装置 3.组装置 实验设计:该小组同学拟用纯净的甲烷气体和如下装置进行实验。 F G I ①上图装置F中盛放的试剂名称是。 ②上图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填字母,且每套装置限用一次)。 澄清石灰水 HGFI

  17. 三、气体的综合应用 检验方法 吸收方法 CO2 CO

  18. 三、气体的综合应用 检验方法 吸收方法 H2O H2

  19. 例3 某无色气体可能含有H2O、CO2、CO、H2中的一种或几种,若将该气体依次通过以下实验装置(假设每步操作中,参加反应的气体均完全反应或吸收) 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预期要求的是(  ) A.气体依次通过D→E来验证是否含有CO2和H2O 1.明目的 2.选装置 3.组装置 A

  20. 例3 某无色气体可能含有H2O、CO2、CO、H2中的一种或几种,若将该气体依次通过以下实验装置(假设每步操作中,参加反应的气体均完全反应或吸收) 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预期要求的是(  ) B.气体依次通过B→A→E来验证是否含有H2 1.明目的 2.选装置 3.组装置

  21. 例3 某无色气体可能含有H2O、CO2、CO、H2中的一种或几种,若将该气体依次通过以下实验装置(假设每步操作中,参加反应的气体均完全反应或吸收) 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预期要求的是(  ) C.气体依次通过C→A→D来验证是否含有CO 1.明目的 2.选装置 3.组装置

  22. 例3 某无色气体可能含有H2O、CO2、CO、H2中的一种或几种,若将该气体依次通过以下实验装置(假设每步操作中,参加反应的气体均完全反应或吸收) 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预期要求的是(  ) D.气体依次通过E→D→C→B→A→D→E来验证是否含有H2O、CO2、CO、H2 1.明目的 2.选装置 3.组装置 AD

  23. 气体体积的测定

  24. 例4 某无色气体X可能含有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甲烷四种气体中的一种或两种。为确认其组成,某同学取一定量该气体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假设每步都充分反应或吸收),结果装置①中无明显变化,装置③增重1.8g,装置④增重2.2g。 下列关于气体X成分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 ) A.一定没有二氧化碳 B.可能含有甲烷和氢气 C.可能只含有甲烷 D.可能含有氢气和一氧化碳

  25. m(H) 1 m(H) 1 2 12 m(H) = 1.8g× = 0.2g m(C) =2.2g× = 0.6g = = CH4中: 18 44 m(C) 3 m(C) 3 1. 定性分析 可能组合为 ①CH4 ②CH4 、H2 ③CH4 、CO ④H2 、CO 2. 定量分析

  26. m(H) 1 2 12 m(H) = 1.8g× = 0.2g m(C)=2.2g× = 0.6g = 18 44 m(C) 3 1. 定性分析 可能组合为 ①CH4 ②CH4 、H2 ③CH4 、CO ④H2 、CO 2. 定量分析 1 N (H) N (H) 4 1 可能为 CH4 或H2 、CO = = N (C) 3 1 12

  27. CH4+H2O ==CO +3H2 高温 例5 一碳化学是以分子中只含一个碳原子的化合物(如CO、CH4等)为原料来合成一系列化工原料和燃料的化学。 (1)工业上用天然气和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发生反应,得到 CO和H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得到的CO和H2的混合气被称为合成气,合成气在工业 上可用于合成一系列化工原料和新型燃料,还可用于冶 炼某些金属。 (2)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模拟了合成气的制备, 并设计实验验证合成气的还原性。 I.用甲烷和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得到合成气.根据(1)中所写的化学方程式。合成气中CO和H2的质量比为 。 28:6

  28. 还原CuO的装置 合成气→ 浓NaOH溶液 浓NaOH溶液 浓硫酸 浓硫酸 A B C D E Ⅱ.用合成气还原足量氧化铜。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29. 还原CuO的装置 合成气→ 浓NaOH溶液 浓NaOH溶液 浓硫酸 浓硫酸 A B C D E H2 CO

  30. 还原CuO的装置 合成气→ 浓NaOH溶液 浓NaOH溶液 浓硫酸 浓硫酸 A B C D E 【设计实验步骤] ①连接好装置并检查气密性。 ②装入药品,通入一段时间合成气。 ③分别称量装置D、E的质量。 ④缓缓通入合成气,加热装置C,使其充分反应。 ⑤停止加热,继续通入合成气至恢复到室温。 ⑥再次分别称量装置D、E的质量。

  31. 实验步骤 ⑤验纯 ①连接装置 ②检查装置气密性 ③装药品 ④通一氧化碳 ⑥点酒精灯 ⑦点酒精喷灯 ⑧观察实验现象 ⑨熄灭酒精喷灯 ⑾熄灭酒精灯 ⑿拆装置清洗仪器 ⑩冷却后,再停止通一氧化碳

  32. 还原CuO的装置 合成气→ 浓NaOH溶液 浓NaOH溶液 浓硫酸 浓硫酸 A B C D E 【设计实验步骤] ①连接好装置并检查气密性。 ②装入药品,通入一段时间合成气。 ③分别称量装置D、E的质量。 ④缓缓通入合成气,加热装置C,使其充分反应。 ⑤停止加热,继续通入合成气至恢复到室温。 ⑥再次分别称量装置D、E的质量。

  33. 还原CuO的装置 合成气→ 浓NaOH溶液 浓NaOH溶液 浓硫酸 浓硫酸 A B C D E [进行实验]该小组的同学按上述步骤进行实验,并记录了实验现象和数据。 ①装置C中出现色物质。 ②称量数据如右表所示。 红

  34. 3.6g 3.3g [现象分析和数据处理] ①甲同学根据装置C中的现象,认为是合成气中的CO和H2还原了CuO。 ②乙同学通过对上表数据的分析,推测除了CO和H2以外,制得的合成气中可能还有未反应的CH4,且CH4也还原了CuO。试通过计算说明他的推测依据。

  35. m(H) 4 m(H) 4 2 12 m (C) =3.3g× = 0.9g m(H) = 3.6g× = 0.4g = = 18 44 m (C) 12 m (C) 9 m(H) 6 4 6 = = = 12 m (C) 28× 12 8 28 混合气体中 合成气中CO和H2的质量比为28:6 甲烷中

  36. 气体质量的测定 一般需要考虑的因素: 药品的种类、质量 反应前装置内空气的影响 反应中产生其他气体的影响 反应后装置内气体的残留 反应的整个过程有无气体进入装置,有无气体离开装置

  37. ①O2、C、H2 ②CO2、CO、CH4 ③金属 ④物质的溶解性 ⑤酸、碱、盐 …… ①O2 ②CO2 ③H2 ④金属 …… ①水的组成 ②空气中氧气 含量的测定…… ①质量守恒定律 ②燃烧的条件 ……

  38. 发生装置 反应的控制

  39. 收集装置 1.气体的水溶性 O2不易溶于水 H2难溶于水 CO2能溶于水 2.气体密度

  40. 澄清石灰水 氢氧化钠溶液 浓 硫 酸 ③储存气体 ①收集气体 ④检验、吸收(干燥)气体 ②测量气体体积

  41. 氢氧化钠溶液 CO CO2CO A B 实验装置图中采用虚线框内的装置,其作用有。 A.收集一氧化碳 B.吸收二氧化碳 C.检验二氧化碳

  42. 气体的干燥

  43. 排除干扰因素 CO 、H2O H2 CO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