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 likes | 467 Views
認識大學:校系介紹 實踐大學 ----- 媒體傳達設計學系. 班級: 404 座號: 25 姓名:李依儒 指導老師:黃素珍老師. 查詢篇. 查詢篇大綱. 壹、簡介 一、簡史 二、教學目標 貳、入學管道 一、考試分發 二、申請甄試 參、修業與課程 一、修業相關規定 二、專業課程 肆、就業與進修 一、未來就業 二、進修管道. 壹、簡介 - 簡史. 47 年 3 月謝東閔創立「實踐家政專科學校」 74 年起由原專招女生改為兼招男生 75 年兼辦五年制專科,專招女生 80 年 8 月改制為「實踐設計管理學院」 84 年成立高雄校區
E N D
認識大學:校系介紹實踐大學-----媒體傳達設計學系認識大學:校系介紹實踐大學-----媒體傳達設計學系 班級:404 座號:25 姓名:李依儒 指導老師:黃素珍老師
查詢篇大綱 • 壹、簡介 • 一、簡史 • 二、教學目標 • 貳、入學管道 • 一、考試分發 • 二、申請甄試 • 參、修業與課程 • 一、修業相關規定 • 二、專業課程 • 肆、就業與進修 • 一、未來就業 • 二、進修管道
壹、簡介-簡史 • 47年3月謝東閔創立「實踐家政專科學校」 • 74年起由原專招女生改為兼招男生 • 75年兼辦五年制專科,專招女生 • 80年8月改制為「實踐設計管理學院」 • 84年成立高雄校區 • 6年8月改名為「實踐大學」,正式邁入多校區發展的新紀元。
壹、簡介-教學目標 • 數位3D動畫設計組教育目標: • 自主性 ─ 透過動畫創作探討自我與環境的關係,進而延伸對文化、生態與人文之關懷與省思。 • 多元性― 培養具手繪、2D、3D、實驗等多媒材動畫之實作人員,以符合目前政府推動文化創意與數位內容產業之需求。 • 整合性― 藉由獨立製作訓練學生創意、製作與展演之整合能力,培養具領導與管理之人才。 • 數位遊戲創意設計組教育目標: • 自主性 ─ 多面向探討遊戲的本質,並藉此對人文、社會、環境作進一步的省思。 • 多元性― 發展多元遊戲模式,整合互動裝置、線上遊戲、單機遊戲、體感遊戲以及可攜式遊戲等不同媒材與平台。 • 整合性― 強調個人獨立製作,培養具整合企畫、美術與基本程式能力之遊戲創意製作人才。
貳、入學管道-申請甄試 • 二、申請甄試
參、修業與課程-專業課程 • 第1學年 • 電腦繪圖, 2-0 學分 • 創作基礎, 3-3 學分 • 設計繪畫, 2-2 學分 • 設計概論, 2-2 學分 • 第2學年 • 媒體整合創作設計 • 專業英語聽講, 2-0 學分, 3-3 學分 • 電腦輔助設計, 2-2 學分 • 劇本實務與創作, 2-2 學分 • 視覺心理學, 2-0 學分 • 設計方法論, 0-2 學分 • 專業英語導讀, 0-2 學分
參、修業與課程-專業課程 • 第3學年 • 數位3D動畫設計與企劃, 3-3 學分 • 數位3D動畫, 2-2 學分 • 動態圖文影像設計, 2-2 學分 • 網站規劃與設計, 2-2 學分 • 媒體設計史, 2-2 學分 • 第4學年 • 3D動畫畢業設計, 4-4 學分 • 作品集, 2-2 學分 • 數位遊戲創意設計組
肆、就業與進修-未來就業 可依個人志向從事動畫多媒體設計、數位遊戲創意設計、視覺設計、電腦繪圖設計、虛擬實境設計、展示設計、環境視覺設計、企業識別系統設計、專業攝影、廣告設計、資訊設計…等。從事大學、高中及技職學校有關動畫多媒體、視覺設計、資訊設計等教職或選擇進相關領域之國內外研究所深造。
肆、就業與進修-進修管道 • 積極與國外學術與設計專業機構交流,並鼓勵國際性設計競賽。鼓勵產學合作加值計畫,與設計實務領域保持良性互動。率先實踐兩岸設計學校之互動,力推兩岸設計學術交流。 連線「兩兆雙星」數位內容產業六年國家總體建設計畫。課程規劃以數位內容產業相關之數位遊戲創意設計、數位3D動畫設計、網頁設計等相關課程為主軸核心課程。自成立以來,目前本學系之教學理念與創作成果隨同全校校務發展之規劃,在國內外設計領域中逐漸受到注意與認同,如2007年10月5日出刊的美國商業週刊,便將本校設計學院選為「世界頂尖創意學院」(The Top Schools),同時並列的還包括了HARVARD、STANFORD、ART CENTER、M.I.T.、倫敦皇家藝術學院。
受訪者資料 • 受訪姓名:李里人 • 就 讀:逢甲大學-材料工程科系
訪問篇 Q1:您當時選擇本系的原因是什麼?高中有哪些課程與此科系有關? Ans:因為個人興趣、未來發展、家裡因素。 Q2:請問您在高中時,如何為未來做準備? Ans:上課操筆記 回家做筆記 至於未來,可以依照自己的興趣走。另外,建議多多培養其他的興趣或專長,千萬要找到適合自己的、自己喜歡的。
訪問篇 Q3:請介紹貴校系的特色? Ans:逢甲大學為大中部地區最早成立之材料學系,規劃完善,有學士班、碩士班、博士班及碩士在職專班。本系為全國第一個通過中華工程教育(IEET)認證的材料系。 推動產學合作,研究成果豐碩: 積極推展奈米科技及精密機械用材料,以配合中部第三科學園區之建立。 獲頒行政院國科會十大傑出技術移轉績優單位。 配合本校創新育成中心之運作,積極輔導國內中小企業因應環境的快速變化,促進新興產業與傳統產業之成功轉型。
訪問篇 Q4:您所就讀的大學校系可以學到什麼?什麼是比較有趣的? Ans:學習到很多有關材料科學相關的知識,例如材料合成、替代能源材料......等。尤其實驗課是比較有趣的,因為在過去很少有機會能體驗做實驗的樂趣。 Q5:您覺得就讀貴系的學生需要哪些特質? Ans:刻苦、耐勞、有創意、敢嘗試。 Q6:您覺得就讀貴系的學生需要哪些能力? Ans:英文能力、基礎科學能力、數據統計分析能力
訪問篇 Q7:簡述貴系學生「典型的一天」(包括作息時間、課程學習、活動安排等)? Ans:早上上課、中午吃飯、下午上課、晚上回家唸書。 Q8:請您簡單分享您的學習內涵、社團生活、打工生活、人際、感情、志工經驗未來規劃等。 Ans:因為課務實在沉重,所以很少有時間可以參予下列活動
訪問篇 Q9:請問,大一至大四等不同階段的生活重心是否有差異? Ans:大一:基本能力的學習(物理.化學...等等) 軟能力的培養;大二:專業科目的學習 軟能力的培養 大三:專業科目的學習 軟能力的培養 大四:準備就職OR研究所 過去3年的學習的應用 (PS軟能力:舉凡課務以外的能力 如人際關係 危機處理 領袖風範等等。 Q10:系上學習風氣與人際氣氛如何? Ans:還不錯,大家都匯聚在一起討論功課,有任何活動也會共襄盛舉。
訪問篇 Q11:依您的觀察,系上同學在校適應情形如何? Ans:大部分都OK,少部分可能還在慢慢適應中。 Q12:貴系的未來出路有哪些? Ans:工程師、企業主管。 Q13:貴系畢業的大學生大都從事什麼工作? Ans:工程師、企業主管 Q14:除了系上課程外,您是否有選修輔系/雙主修/專業學程/教育學程? Ans:目前沒有,但未來希望能夠學習資訊、財經、環境保護....等相關的專業能力。
訪問篇 Q15:上大學後,您認為最有成就感/最有挑戰性的事情是什麼? Ans:最好能夠修得大學必修3樣學分(課業、愛情、社團) Q16:您想給未來要進入大學的新鮮人(或選擇該學系的後輩)什麼樣的建議? Ans:愛你所選,選你所愛。 Q17:如果有機會重新選擇,您會再選擇這個校系嗎? Ans:我會選擇其他校同科系,最好是清華大學,因為它畢竟是國內材料科學的龍頭。
這次透過生涯輔導課和電腦課一起介紹認識學群,讓我更了解了大學的型態,這次透過生涯輔導課和電腦課一起介紹認識學群,讓我更了解了大學的型態, 也自己動手找了許多大學學系的資料。 雖然現在才高一而已,對於要面臨選系選學校還有一段時間,但是先認識大學相關的訊息,對將來高三選填志願一定有很大的幫助,先了解之後才選擇真正想讀的科系比較重要,才能更篤定自己未來的方向,這次課程我覺得從中得到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