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0 likes | 511 Views
教师 教学 教案. 付国华 枣庄市教学研究室. 一 、教师——组织者 引导者 合作者. 组织者: 体现在 课前课上 两个方面 课前 :设计一个好的教学方案(备好课,预设好); 课上 : 调控好课堂, 组织学生有效的开展学习活动 。( 即主导作用 ). 哲学故事: 土拨鼠哪去了?. 有三只猎狗追一只土拨鼠,土拨鼠钻进了一个树洞,不一会儿,从树洞里钻出一只兔子,三只猎狗急忙去追兔子,兔子飞快地向前跑,并爬上一棵大树。兔子在树上仓皇中没站稳,掉了下来,砸晕了正仰头看的三只猎狗,兔子乘机逃跑了。
E N D
教师 教学 教案 付国华 枣庄市教学研究室
一、教师——组织者 引导者 合作者 • 组织者:体现在课前课上两个方面 • 课前:设计一个好的教学方案(备好课,预设好); • 课上:调控好课堂,组织学生有效的开展学习活动。(即主导作用)
哲学故事:土拨鼠哪去了? • 有三只猎狗追一只土拨鼠,土拨鼠钻进了一个树洞,不一会儿,从树洞里钻出一只兔子,三只猎狗急忙去追兔子,兔子飞快地向前跑,并爬上一棵大树。兔子在树上仓皇中没站稳,掉了下来,砸晕了正仰头看的三只猎狗,兔子乘机逃跑了。 • 故事讲完后,老师问:“这个故事有什么问题吗?”学生们说:“兔子不会爬树”、“一只兔子不可能同时砸晕三只猎狗”。 “还有哪?”老师继续问。直到学生们再找不出问题了,老师才说:“可是还有一个问题,你们都没有提到,土拨鼠哪里去了?” • 在追求人生目标的过程中,我们有时也会被途中的细枝末节分散精力,扰乱视线,以至中途停顿下来,或是走上岔路,而放弃了自己原先追求的目标。 • 不要忘了自己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失语即失责 • (吴正宪老师语:课堂上要咬住目标不放松)
引导者——体现在三个方面 1.通过问题或讲授引领学生积极思考。 (两个思考:学生跟教师一起思考,教师与学生一块思考。而引发学生思考的最佳办法就是你跟学生一起思考) 2.通过归纳总结使学生掌握知识,积累经验,感悟思想 3.评价引导,使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提高课堂效能
案例: 不是汽车,是水果 • 屏幕显示:停车场有5辆汽车,开走2辆,问停车场还有几辆汽车?学生据此列出算式算出结果,并将算式5-2=3板书在黑板上。 • 师:利用手中的学具,动手创作一个用“减法”解决的问题,并用算式表示。 • 女生:我有5个水果,送给同学2个,我还剩几个水果?算式是5-2=3。 • 男生:怎么还是5-2=3啊?重复了!不能写到黑板上。 • 女生:我没重复,这不是汽车,是水果。
师:还能想一个事情,也用5-2=3表示吗? • 生:有5个小朋友,走了2个,还剩下3个。 • 生:花园里有5朵花,摘走2朵,还剩3朵。 • 生:有5块糖,吃了2块,还剩3块。 • …… • 师:为什么这些完全不一样的事,却能用同一个算式表示呢? • 生:虽然事情不一样,但他们所表示的意思都是一样的,都是从5里面去掉2剩下3,所以都用5-2=3表示。 • 师:3+6=9可以表示的事情多不多? • 生:那太多了,算式太神奇了。
分析:本案例中教师成功诊断出学生争论的本质所在,并很好的利用了生成的资源。学生在质疑、争论、举例和教师及时引领点拨下,学生由困惑、认同、到恍然、惊奇,对于算式的高度概括性(模型思想),对数学的本质(加与减的意义)感受深刻,认识到位。学生知识、能力、情感得到全方位的发展。分析:本案例中教师成功诊断出学生争论的本质所在,并很好的利用了生成的资源。学生在质疑、争论、举例和教师及时引领点拨下,学生由困惑、认同、到恍然、惊奇,对于算式的高度概括性(模型思想),对数学的本质(加与减的意义)感受深刻,认识到位。学生知识、能力、情感得到全方位的发展。
合作者——体现在四个方面 1.平等尊重激励学生 2.倾听意见(听懂学生的真实意思再评价) 3.成为学生中的一员,与学生一道经历挫折,分享成功 4.课堂中做到面对面(信息的获取45%来自听觉,55%来自视觉 ) 5.培养学生四会。(学生会学习的标志:会听、会想、会质疑、会表达)
二、课堂——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 现在的学习方式(20个字):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 现在的教学方式:引导、探究、发现、讲授; • 课堂教学:激发兴趣、引发思考、鼓励创新、培养习惯、掌握方法 • 课改的目标: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钥匙开门——两种不同的教育思想)
课堂教学的三个维度:深度、高度、宽度 深度——落实学会的问题,对应知识与技能目标 • 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计算、推理、验证的探究过程 • 讲的讲清楚,听的听明白 • 准确落实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等目标要求 • 深度意在保底,做到堂堂请(数学课要有一定的训练量)
高度——落实会学的问题,与过程对应 • 感悟数学思想。 从隐性的教材中挖掘出来、提升出来。如分类、抽象、 推理、模型,思想重在感悟。 • 掌握策略方法。如转化、数形结合、画图、列表、模拟、倒推、假设等,方法应板书出来 。 • 积累活动经验。在经历、体验、探索的过程中积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综合与实践”是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载体 • 高度意在打造学科后劲
宽度——落实乐学的问题,主要指情感目标 •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认真勤奋、积极参与、好奇心、自信心 • 造就学科所特有的学习品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大胆质疑、反思评价 • 做好与其它学科间的融合 • 数学文化拓展与生活链接
三、教案——激趣、科学、清晰 • 以课标为依据,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 • 对教材进行再创造 • 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 设计科学的教学流程 • 执行中用好生成的资源
教案编写的策略与赏析 (一)目标——准确、具体、全面 1、内容全面,定位合理,表述准确 2、终结性目标(知道、理解、掌握等)与过程性目标(经历、体验、感悟等)行为动词用语恰当 3、目标设定具体化、达到可操作、可检测,减少笼统虚化的目标设定。 问题:不全面 不具体
目标赏析: 四年级《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滕州孙宜娥) 1.知道什么是近似数。 2.经历探究过程,会用“四舍五入法” 把一个大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近似数。 3.结合具体情景,感受近似数的实用价值,培养数感。 4. 了解社会、自然和科学知识中的数据信息,拓展知识视野, 增强 对社会的热爱和责任意识。
(二)情境——简捷、激趣、引发思考 • 用好教材中的情境(不要轻易改动教材) • 可适度删减遮盖情境中的信息(低年级) • 先看懂图意再寻找信息(不宜直奔信息) • 图下面可设计一些思考性的问题 • 问题:不够简捷、有效,绕的远、花哨
情境赏析(临山小学张娜)课件出示100米起跑和200米起跑时的两个图片。师:你看懂了吗?有什么发现和问题?情境赏析(临山小学张娜)课件出示100米起跑和200米起跑时的两个图片。师:你看懂了吗?有什么发现和问题? 为什么200米跑不在同一直线上? 2、随便往前站行吗?怎么确定往前站多少?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如何确定“起跑线”。(评:情境中有信息、有思考,能抓住人)
(三)问题——准确、有价值 • 问题最好由学生提出。(四能) • 对提什么样的问题教师也可提出要求:如请提用除法计算的数学问题。(高效) • 重点的问题要板书。(看得见) • 问题交由学生解决。(相信学生的潜能)
(四)探究——自主、有序、有效 1、用问题引领探究。问题要有思考价值 2、精心编写探究提示。提示要有指导价值,不虚拟、不笼统。 3、及时调控探究的方向 。教师在巡视指导中要调控探究的方向与进程,收集素材。 4、书面整理探究成果 。
探究赏析(等式的性质 底阁中心校 孟庆东 ) • 探究提示: • 用等式分别表示两个天平的平衡状态; • 观察天平与等式,由图1到图2,你有什么发现?(等式两边同时乘以4等式仍然成立) • 你再随意写一个等式,在两边同时乘以同一个数,你看等式成立吗? • 上面的实验说明了什么?(等式两边同时乘以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五年级 统计图的不同画法对数据分析产生影响 (山亭实验小学 王莉) • 出示问题:同样的数据,从两幅图中感觉到数据的变化幅度不同。为什么会得出不同的分析结果呢?我们一起来研究吧! • 自主探究提示: • ⑴看一看,这两幅折线统计图所反映的数据怎样? • ⑵比一比,这两幅折线统计图的画法怎样? • ⑶想一想,从图中所反映的数据变化幅度有什么不同? • ⑷议一议,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分析结果? • 小组自主探究,教师巡视指导并参与探究活动,搜集典型的交流素材。
复习课探究赏析问题引领,再现新知。六年级 圆 1、出示一个圆,问:谁能说说圆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 2、怎样画一个圆?在同圆内半径、直径具有怎样的关系? 3、什么是圆周率?它的值是多少?你对圆周率还有哪些认识? 4、什么是圆的周长和面积?怎样计算? 5、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这中间体现了什么数学思想和方法策略?
(五)交流——展示、质疑、互动、分享 1、围绕探究中的问题进行汇报 2、展示作品时做到:讲清楚、听明白 3、读懂学生真实想法 4、多样化时展示一种小结一种 5、注重质疑、思考、评价及课件配合 6、交流后务必使后进生学生学会 (你说我说不是交流,有碰撞才是真正的交流)
9 + 6 = (名) 返回 展示交流赏析9加几 青岛版课件 数一数 一共有多少名运动员? 15 10 11 12 13 14 15 9
返回 凑十法 一共有多少名运动员? 9 + 6 = (名) 15 1 5 10 + 10 9 6 5
9 + 6 = (名) 返回 把9看成10计算 一共有多少名运动员? 15 把9看成10 10+6=16 16-1=15
交流赏析四年级《估算》 1.交流算法。问:哪个小组愿意说一说你们怎样估算的。(生展示并讲解) 2.质疑辨析,理解算法。 ①他们这样估算可以吗?为什么?(学习估算的方法) ②哪个估算的结果大了?哪个估算的结果小了?(大估 小估问题) 3.体会价值,优化方法。 (1)谁的估算结果更接近准确值,请用计算器验证一下。(估算的价值之一) (2)以上估算方法,你更喜欢那一种?(优化) (评:用问题引领,交流有层次、有对话、有思考、有收获)
(六)练习——适量、精准、育人 1、优先用好教材和教辅中的题目 2、围绕题目设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3、注重做题后的交流点评 4、 挖掘出题目的育人和文化功能 5、反馈教学信息,查缺补漏
习题赏析 正负数 ( 山亭徐庄镇白龙湾小学 宋允国) 本题一是让学生体会正负数可产生于标准差,二是正负数可以相互抵消,教学时可按如下的方式处理 1、出示题目,读题审题,让学生先说-2、+2等是什么意思?然后教师再解读他们的具体含义 2、第5袋味精合格吗?为什么? 3、第一袋味精与第二袋味精的总质量是多少?为什么?第三袋与第四袋呢? 4、你在生活中还见过那些类似的标注?
习题赏析 玩转盘(出示转盘) 1猜一猜:指针落在哪种颜色 区域的可能性大?为什么? 2、用分数表示指针落在红色区域和黄色区域的可能性。 3、玩一玩:转动10次,看实验结果与你猜想的结果一样吗?如果不一样又说明了什么? 4、设计转盘:红色代表中奖,黄色代表不中奖,给转盘涂色,并说一说 为什么这样设计?
(七)全课总结——具体、准确、概括 1、结合板书进行概括 2、教师的讲解要精准、简捷。知识点讲清讲透,思想、策略、方法、经验要提升到位 3、不能只说套话虚话 4、做到打成捆背回家
总结赏析 三年级 周长 立新小学 孙玉 •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周长(点题);知道花坛一周的长度就是花坛的周长,图形、实物也是一样(定义);还知道周长是一条封闭的线,从起点到终点首尾相接(深入理解);并且知道计算图形周长的方法就是把各边的长度加起来(又一知识点);我们还将护栏问题转化成周长问题,初步感知了转化思想(提升)。今天的内容你都学会了吗,下课。
总结反例1:6年级1—3单元整理 •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对这三单元的知识又有哪些新的认识?哪些新的收获?同学之间先交流一下(学生总结还行)。对于还有问题的同学,在课下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课上不交流课下交流?)。希望每位同学,都能够把这三个单元掌握的扎扎实实(问题都留课下了怎么扎扎实实?)。
总结反例2:一年级 图书馆——两位数加一位数 • 教师: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 生:学会了摆小棒。 • 生:知道了图书馆。 • 生:学会了用计数器。(课堂上教师曾用计数器帮助认识满十进一) • 生:知道了满十进一。 • 生:以前分大数今天分小数。 • ┋ • 师:同学们的收获真多,这节课上到这里,下课 (注:这节课的知识点难道是摆小棒、图书馆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哪里去了?教师在总结环节的失语即是失责)
结束语:用四句话与大家共勉 • 踏着课改的脚步前行 • 创建倾听回应互动生成的课堂 • 享受教学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 做一个幸福的数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