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likes | 498 Views
颅内压增高. 吴承远 刘玉光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概 述(一). 定 义 各种原因导致颅内压持续在 2.0kPa 以上,称为颅内压增高 (increased intracranial pressure ) 。 颅内压的形成 颅腔容纳着脑组织、脑脊液和血液三种内容物; 成人颅腔容积约为 1400 ~ 1500ml ; 颅内三种内容物的体积与颅腔容积相适应,使颅内保持一定的压力,称为颅内压 (intracranial pressure , ICP) 。. 概 述(二). 颅内压正常值 成人 0.7 ~ 2.0kPa ( 70 ~ 200mmH 2 O ) ;
E N D
颅内压增高 吴承远 刘玉光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概 述(一) • 定 义 • 各种原因导致颅内压持续在2.0kPa以上,称为颅内压增高(increased intracranial pressure )。 • 颅内压的形成 • 颅腔容纳着脑组织、脑脊液和血液三种内容物; • 成人颅腔容积约为1400~1500ml; • 颅内三种内容物的体积与颅腔容积相适应,使颅内保持一定的压力,称为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 , ICP)。
概 述(二) • 颅内压正常值 • 成人0.7~2.0kPa ( 70~200mmH2O); • 儿童0.5~1.0kPa (50~100mmH2O)。 • 颅内压的调节与代偿 • 颅内压的波动与血压及呼吸关系密切 • 收缩期、呼气时,ICP略增; • 舒张期、吸气时,ICP稍降。
概 述(三) • 颅内压的调节途径 • 颅内静脉血加快排挤到颅外去; • 增减脑脊液量; • ICP<0.7kPa 脑脊液分泌增加,吸收减少; • ICP>0.7kPa 脑脊液分泌减少,吸收增加。 • 脑脊液被挤入到脊髓蛛网膜下腔而吸收。 • 颅内压的代偿 • 脑脊液总量占颅腔总容积的10%; • 颅内血容量约占颅腔总容积的2%~11%。
概 述(四) • 颅内增加的临界容积约为5%,超过此范围,颅内压开始增高; • 颅腔内容物体积增大或颅腔容积缩小超过颅腔容积的 8%~10%,产生严重的颅内压增高。 • 颅内压增高的原因 • 颅内容物体积增多 • 脑组织增大-脑水肿等; • 颅内容物增加-脑积水等; • 脑血流量增加-脑血管畸形、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等。
概 述(五) • 颅腔变小 • 狭颅症; • 颅底陷入症等。 • 颅内占位性病变 • 颅内血肿; • 脑肿瘤; • 脑脓肿; • 肉芽肿等。
概 述(六) • 颅内压增高的病理生理 • 影响颅内压增高的因素 • 年龄 • 病变扩张速度 • 体积压力关系曲线 • 病变的部位 500 400 300 200 100 颅 内 压 (mmH2O) 1 2 3 4 5 6 7 8 颅内容积增加(ml) 颅内体积/压力关系曲线 (volume-pressure response)
概 述(七) • 伴发脑水肿的程度 • 全身系统疾病引起的继发性脑水肿 • 尿毒症 • 肝昏迷 • 毒血症 • 肺部感染 • 高热 • 酸碱平衡紊乱等
概 述(八) • 颅内压增高的后果 • 脑血流量的降低 • 正常人每分钟约有1200ml血液进入颅内 • 脑血流量(CBF) =[平均动脉压(MAP)-颅内压(ICP)]/脑血管阻力(CVR) =脑灌注压(CPP)/脑血管阻力(CVR) • 正常脑灌注压=9.3~12kPa (70~90mmHg) • 脑血管阻力=0.16~0.33kPa (1.2~2.5mmHg)
概 述(九) • ICP增高CPP<5.3kPa脑血管自动调节失效脑血流量减少 • 脑疝和脑移位 • 脑水肿 • ICP增高脑代谢和血流量受影响脑水肿 • 胃肠功能紊乱 • ICP增高下丘脑植物神经中枢功能紊乱胃肠功能紊乱呕吐、胃肠出血、溃疡和穿孔等。
概 述(十) • 神经源性肺水肿 • 5% ~10%急性颅内压增高肾上腺素能神经活性增强呼吸急促、痰多、大量泡沫样血性痰液 • 柯兴反应(Cushing’s Reaction) • ICP增高接近舒张压时,血压明显增高,脉搏减慢,脉压增大,继之出现潮式呼吸,血压下降,脉搏细数,呼吸心跳停止。 • 这种生命体征的改变为急性颅内压增高的典型表现,称之为柯兴反应。
颅内压增高(一) • 颅内压增高的类型 • 按病因分 • 弥漫性颅内压增高 • 弥漫性脑水肿 • 弥漫性脑膜炎 • 交通性脑积水等 • 局灶性颅内压增高 • 颅内局限性占位性病变
颅内压增高(二) • 按病变发展速度分 • 急性颅内压增高 • 急性颅内出血等 • 亚急性颅内压增高 • 颅内恶性肿瘤 • 颅内炎症等 • 慢性颅内压增高 • 良性颅内肿瘤等
颅内压增高(三) • 引起颅内压增高的疾病 • 颅脑损伤(head injury) • 颅内肿瘤(intracranial tumours) • 颅内感染(intracranial ingfection) • 脑血管疾病(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 脑寄生虫病(cerebral parasitic diseases) • 颅脑先天性疾病(congenital cranio-cerebral diseases ) • 良性颅内压增高(benign increased ICP ) • 脑缺氧(cerebral hypoxia )
颅内压增高(四) • 临床表现 • 头痛 • 呕吐 • 视乳头水肿 • 上述三者是颅内压增高的典型表现,称之为颅内压增高 的“三主征” • 其他症状、体征
颅内压增高(五) • 诊 断 • 病史 • 神经系统查体 • 出现视乳头水肿,颅内压增高的诊断大致可以肯定。 • 辅助检查 确定有无颅内压增高及程度和病因 • 腰穿 • 颅骨X线平片 • 脑血管造影 • CT、MRI等
颅内压增高(六) • 治疗原则 • 一般处理 • 观察 • 饮食 • 通便 • 保持呼吸道通畅 • 病因治疗 • 降颅内压治疗 • 双克、乙酰唑胺、氨苯喋啶及速尿等 • 20%甘露醇、 复方甘油注射液 • 血浆、白蛋白
颅内压增高(七) • 激素应用 • 冬眠低温疗法 • 脑脊液外引流 • 巴比妥治疗 • 过度换气 • 抗生素治疗 • 对症治疗 • 禁用杜冷丁、吗啡止痛
急性脑疝(一) • 解剖学基础 • 颅腔被大脑镰和小脑幕分隔成三个彼此相通的分腔 • 小脑幕以上为幕上腔 • 小脑幕以下为幕下腔 • 概念 • 颅内病变致各分腔存在压力差,引起脑组织从高压区向低压区移位,导致脑组织、血管及颅神经等重要结构受压和移位,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称为脑疝(brain hernia)。
急性脑疝(二) • 病 因 • 颅内血肿 • 颅内脓肿 • 颅内肿瘤 • 颅内寄生虫病 • 颅内肉芽肿 • 医源性因素
急性脑疝(三) • 分 类 • 小脑幕切迹疝或颞叶疝 • 幕上的脑组织,通过小脑幕切迹被挤向幕下 • 枕骨大孔疝或小脑扁桃体疝 • 幕下的小脑扁桃体及延髓经枕大孔被挤向椎管内 • 大脑镰疝或扣带回疝 • 一侧半球的扣带回经镰下孔被挤入对侧分腔
急性脑疝(四) • 病 理 • 脑疝脑干继发受压缺血坏死、颅神经麻痹受压、梗阻性脑积水等 • 临床表现 • 小脑幕切迹疝 • 颅内压增高的症状 • 意识改变 • 瞳孔改变 • 运动障碍 • 生命体征紊乱
急性脑疝(五) • 枕大孔疝 • 颅内压增高的症状 • 颈项强直、疼痛 • 意识改变较晚,没有瞳孔的改变 • 呼吸骤停发生较早 • 处理 • 颅内压增高的紧急处理用药 • 病因处理 • 姑息性手术 -脑室引流术、内外减压术及脑脊液分流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