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5

人工合成抗菌药

人工合成抗菌药. 牡丹江医学院药理教研室. 人工合成抗菌药. 一、喹诺酮类 quinolones 人工合成的含 4- 喹诺酮基本结构,对细菌 DNA 回旋酶( DNA gyrase )具有选择性抑制作用的抗菌药物。. 一、 药物发展史. 第一代 萘啶酸 第二代 吡哌酸 第三代 氟喹诺酮类. 共同结构: 4- 喹诺酮母核. 构效关系 1 . 增强抗菌活性: C6 引入氟 — 药物与 DNA 回旋酶( DNA gyrase )的亲和性提高 2-17 倍,抗菌活性提高 5-100 倍。 2 . 扩大抗菌谱:

mandek
Download Presentation

人工合成抗菌药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人工合成抗菌药 牡丹江医学院药理教研室

  2. 人工合成抗菌药 一、喹诺酮类 quinolones 人工合成的含4-喹诺酮基本结构,对细菌DNA回旋酶(DNA gyrase)具有选择性抑制作用的抗菌药物。

  3. 一、药物发展史 第一代 萘啶酸 第二代 吡哌酸 第三代 氟喹诺酮类 • 共同结构: • 4-喹诺酮母核

  4. 构效关系 1.增强抗菌活性: C6引入氟—药物与DNA 回旋酶(DNA gyrase)的亲和性提高2-17倍,抗菌活性提高5-100倍。 2.扩大抗菌谱: N1引入环丙基—增强了对衣原体、支原体杀灭作用,如环丙、司氟、等。C7引入哌嗪环—对绿脓杆菌、金葡菌活性有关,如诺氟、环丙等。 3.提高药物脂溶性: C7引入甲基哌嗪环—提高生物利用度、对细菌穿透力,如氧氟、左氟。若同时C8引入氟—t1/2延长,如洛美、氟罗。

  5. 4.光敏反应: C8引入氯或氟疗效增高时光敏反应增强。如司氟、罗氟。 以甲氧基取代C8的氯或氟—降低光敏反应,如莫西、加替。 5.中枢神经系统毒性: 喹诺酮类茶碱、解热镇痛药合用易产生。 中枢毒性与药物C7的取代基团有关

  6. 〔抗菌作用机制〕 1.通过抑制DNA回旋酶(DNA gyrase)作用,阻碍DNA合成而导致细菌死亡。 2.抑制拓扑异构酶Ⅳ,干扰DNA复制。 • 对人体细胞拓朴异构酶Ⅱ影响较小

  7. 〔细菌耐药机制〕 • 耐药机制: ①细菌DNA回旋酶的改变,主要由于gyrA基因突变所致,与细菌高浓度耐药有关;②细菌细胞膜孔蛋白通道的改变或缺失,对药物通透性下降,与低浓度耐药有关。③细菌体内药物泵出作用被激活。 • 细菌对本类药物间有交叉耐药性;

  8. 氟喹诺酮类药理学共同特性 • 抗菌谱广,为广谱杀菌药。尤其对革兰阴性杆菌包括绿脓杆菌在内有强大的杀菌作用,对金葡菌及产酶金葡菌也有良好抗菌作用;某些品种对结核杆菌,支原体,衣原体及厌氧菌也有作用; • 口服吸收良好,体内分布广,组织体液浓度高,可达有效抑菌或杀菌水平;血浆半衰期相对较长,血浆蛋白结合率低(14%~30%),多数经尿排泄,尿中浓度高;

  9. 〔临床应用〕 1.泌尿生殖道感染环丙沙星、加替沙星、 氧氟沙星与b内酰胺均为首选;环丙沙星是铜 绿假单胞菌性尿道炎首选。 2.呼吸道感染首选治疗青霉素高度耐药的肺 炎链球菌感染。 3.肠道感染与伤寒 首选于沙门细菌性肠炎、 志贺菌各类型菌痢,伤寒、副伤寒 4.鼻咽部带脑膜炎奈瑟菌的根除治疗。

  10. 〔不良反应及应用注意〕 1.胃肠道反应 2.CNS毒性 3.皮肤反应及光敏性皮炎 4.软骨组织损害

  11. 5.可抑制茶碱类、咖啡因和口服抗凝血药在肝中代谢,使上述药物浓度升高引起不良反应。以依诺沙星的作用最强,其次是环丙沙星、培氟沙星,氧氟沙星无明显影响。5.可抑制茶碱类、咖啡因和口服抗凝血药在肝中代谢,使上述药物浓度升高引起不良反应。以依诺沙星的作用最强,其次是环丙沙星、培氟沙星,氧氟沙星无明显影响。 6.与抗酸药同时应用,可形成络合物而减少吸收,应避免合用。 7.肾功能低下者应用主要经肾排的药物如氧氟沙星和依诺沙星时应减量。

  12. 常用药物 诺氟沙星(norfloxacin)又名氟哌酸 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又名环丙氟哌酸 氧氟沙星(ofloxacin)又名氟嗪酸 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 洛美沙星(lomefloxacin) 氟罗沙星(fleroxacin)又名多氟沙星 斯氟沙星(sparfloxacin)又名司帕沙星 莫西沙星(moxifloxacin)

  13. 常用药物特点 1.诺氟沙星(norfloxacin) 口服生物利用度低,用于泌尿系和肠道感染. 2.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 生物利用度仅比诺氟高,比其他喹诺酮低。 尿中原形物较少:口服30~40%,静脉,45~60%。 抗菌活性高于多数氟喹诺酮类;对G-杆菌最 强,氨基糖苷类及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株对 其仍敏感。厌氧菌多数无效。 应用:G-杆菌、耐药菌株感染所致胃肠道、 泌尿道、呼吸道、骨关节及皮肤软组织感染。

  14. 3.氧氟沙星(ofloxacin) 口服吸收快而完全,生物利用度达89%,痰、 尿、胆汁中药物浓度高。 抗菌作用与环丙沙星似,比诺氟沙星强(一 般菌)。具有良好的抗耐药菌特性。尚对结核 分支杆菌、沙眼衣原体及部分厌氧菌(如消化 链球菌属)有效。 用于敏感菌所致各种感染,也用作治疗结核 病的二线药物。静脉有刺激。

  15. 4.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LVFX,来立信) 1.抗菌谱与氧氟沙星相似 2.抗菌活性是氧氟沙星的2倍 3.口服生物利用度接近100% ,t1/2为4~6h 4.不良反应低于多数喹诺酮类

  16. 5.洛美沙星(lomefloxacin) 1.抗菌活性与氧氟沙星近似 2.对厌氧菌的活性<氧氟沙星 3.口服生物利用度近98%,t1/2约7h,尿中原形物70%。 4.对小鼠皮肤具有光致癌作用 6.氟罗沙星(Fleroxacin) 1、除一般敏感菌外,对厌氧菌,支、衣原体强 2、体内抗菌活性强,(氧氟、环丙) 3、生物利用度高(近100%),尿中原形物50-70%。 ,t1/2长,1次/d 应用:似氧氟,去TB,加厌氧菌,支、衣原体感染

  17. 7.司氟沙星(sparfloxacin) 1.t1/2长(17.6 h),1次/d 2.抗菌活性及抗菌谱 1)对G+菌作用强(对葡萄球、链球、厌氧菌、 分支杆菌、支原体、衣原体强环丙),对 MRSA高浓度抑制 2)对G-、军团菌活性与环丙相同或优。 3.应用(1)敏感菌(含厌氧菌)及耐药菌 ,支原体、衣原体感染 (2)第二线抗TB药 4.不良反应 光敏性皮炎

  18. 8.莫西沙星(moxifloxacin) 克林沙星(clinafloxacin) F=90%,Vd》环丙,粪及尿原形少。t1/2=12`17。可以很快通过BBB 1.对G+ 、G-菌、厌氧菌、分支杆菌、支原体、 衣原体具有高活性,优于环丙 2.对金葡、肺炎球菌亦优于环丙、司氟 3.对MRSA有效 4.不良反应低,几无光敏 5.用于,敏感菌呼吸道感染

  19. 二、磺胺类药 sulfonamides 〔分类〕 1.全身感染用药肠道易吸收, 短效类:磺胺异噁唑和磺胺二甲嘧啶不良反应较 多,不用 中效类:磺胺嘧啶(SD)、磺胺甲噁唑 长效类:磺胺多辛和磺胺间甲氧嘧啶不单独应用主要 与乙胺嘧啶合用治疗对氯喹耐药的恶性疟疾 2.肠道感染:肠道不吸收,如柳氮磺吡啶 现已很少应用 3.外用药:磺胺米隆(SML)和磺胺嘧啶银(SD-Ag)

  20. 〔抗菌谱〕 广谱抑菌剂 ,对多种G+和G-菌均有抑制 用。最敏感的有A群链球菌、肺炎链球菌脑膜 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鼠疫杆菌和诺卡菌 属;对沙眼衣原体、疟原虫及放线菌等也有 抑制作用。 对病毒、立克次体、支原体、螺旋体无效。 磺胺类药与磺胺增效剂甲氧苄啶合用,使 疗效明显增强,抗菌范围增大。

  21. [抗菌特点] 1.为慢效抑制剂2.必须足量足程,首次加倍3.易受脓液坏死组织或普鲁卡因产生PABA 的影响,使磺胺药效下降,故在局部感染应清创排脓,且不应与普鲁卡因合用. 4.哺乳动物可利用外源性叶酸,故对人毒性小.

  22. 〔作用机制〕 抑菌药,磺胺药的结构和PABA相似,因而可与PABA竞争二氢叶酸合成酶,阻碍二氢叶酸的合成,从而影响核酸的生成,抑制细菌生长繁殖。

  23. 谷氨酸 食物 + 二氢叶酸合成酶 二氢叶酸还原酶 二氢蝶啶 二氢叶酸 四氢叶酸 + 对氨苯甲酸 一碳单位 (PABA) 核酸合成 ↑ 甲氧苄啶 (TMP) ↑ 磺胺类

  24. 〔耐药性〕 通过基因突变或质粒介导产生耐药性。 合成过量的PABA; 产生低亲和性的二氢叶酸合成酶; 降低膜的通透性; 改变代谢途径而直接利用外源性叶酸。 各磺胺药间有交叉耐药性

  25. 〔体内过程〕 血浆蛋白结合率较低,易通过血脑屏障; 主要经肝代谢为无活性的乙酰化物,溶 解度低,易引起血尿,结晶尿及肾脏损害; 故应用此类磺胺时应同服碳酸氢钠以碱化尿 液,增加其溶解度。服药期间多饮水,以降 低尿中药物浓度。

  26. 〔不良反应及禁忌证〕 1.泌尿系统损害 磺胺类药物原形或其乙酰化物溶解度低,在尿液呈酸性时,在肾小管内更易析出结晶,引起腰痛、血尿、尿少、尿闭等症状. 预防措施: 1.碱化尿液(加等量NaHCO3),多饮水增加药物在尿中的溶解度和排泄2.联合用药 3.避免长期,定期查尿:如有结晶尿则停药4.老年肾功能不良,脱水、少尿及休克病人慎用

  27. 2.过敏反应 药热和皮疹,偶见多形性红 斑和剥脱性皮炎,可致死亡; 3.血液系统反应 长期用药可致骨髓抑制、 白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再障; 4.神经系统反应 头晕、乏力、失眠等; 5.消化道症状,肝损害。 新生儿、早产儿、孕妇、授乳妇禁用

  28. 〔常用磺胺类药物〕 1.全身感染用药 磺胺嘧啶(sulfadiazine,SD) 口服易吸收,血浆蛋白结合率45%,易透 过血脑屏障,脑脊液浓度可达血浆浓度的 80%。是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首选药物, 首选治疗诺卡菌属所致的肺部感染、脑膜炎、 脑脓肿。 但在尿中易析出结晶,需注意对肾的损害。

  29. 磺胺甲噁唑(SMZ) 又名新诺明,半衰期 与甲氧苄啶(TMP)相近,约10~12h,两药合用 血浓度的时程一致,且发挥协同作用。脑脊液 中浓度低于SD,仍可用于预防流脑,也可用于 大肠埃希菌等所致的泌尿道感染。 2.肠道感染用药 柳氮磺吡啶( SASP)口服吸收少,本身无 抗菌活性,可分解出磺胺吡啶和5-氨基水杨酸 而有抗菌、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适于治疗溃 疡性结肠炎,长期服用易发生恶心,呕吐皮疹 及药热等反应。

  30. 3.外用磺胺药 磺胺米隆(SML,甲磺灭脓) 抗菌作用不受脓液和坏死组织的影响。 对绿脓杆菌、金葡菌及破伤风杆菌有效。 能迅速渗入创面及焦痂中,并能促进创面 上皮生长愈合及提高植皮成活率。适用于 烧伤和大面积创伤后感染。

  31. 磺胺嘧啶银(SD-Ag) 能发挥SD及硝酸银两者的抗菌作用,抗菌 谱广,对绿脓杆菌抑制作用强大,且无明显 刺激性,尚有收敛作用,能促进创面的愈合, 适用于二度或三度烧伤。 磺胺醋酰(SA) 其钠盐水溶液接近中性, 局部应用几乎无刺激性,穿透力强。用于治 疗沙眼,结膜炎和角膜炎等。

  32. 〔其他合成抗菌药〕 甲氧苄啶(trimethoprim,TMP) • 抗菌谱和磺胺药相似,但抗菌作用较强,对多种革兰阳性和阴性细菌有效。单用易引起细菌耐药性。 • 抗菌作用机制是抑制细菌二氢叶酸还原酶,使二氢叶酸不能还原成四氢叶酸,阻止细菌核酸的合成。与磺胺药合用,可使细菌的叶酸代谢遭到双重阻断。

  33. 口服吸收迅速而完全,血浆t1/2约为10小时,和SMZ相近。口服吸收迅速而完全,血浆t1/2约为10小时,和SMZ相近。 • TMP常与SMZ或SD合用,治疗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肠道感染和脑膜炎、败血症等。对伤寒、副伤寒疗效不低于氨苄西林,也可与长效磺胺药合用于耐药恶性疟的防治。 • TMP毒性较小,大剂量、长期用药可致轻度可逆性血象变化如白细胞减少、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必要时可注射四氢叶酸治疗。

  34. 呋喃妥因(nitrofurantoin)又名呋喃坦啶(furadantin),对多数G+和G-菌具有抗菌作用。口服吸收迅速而完全。在体内很快被组织破坏,其余以原形迅速自肾排出。血药浓度很低,不适用于全身感染的治疗。但尿中浓度高。主要用于尿路感染。酸化尿液可增强其抗菌活性。消化道反应较常见。剂量过大或肾功能不全者可引起严重的周围神经炎。偶见过敏反应。呋喃妥因(nitrofurantoin)又名呋喃坦啶(furadantin),对多数G+和G-菌具有抗菌作用。口服吸收迅速而完全。在体内很快被组织破坏,其余以原形迅速自肾排出。血药浓度很低,不适用于全身感染的治疗。但尿中浓度高。主要用于尿路感染。酸化尿液可增强其抗菌活性。消化道反应较常见。剂量过大或肾功能不全者可引起严重的周围神经炎。偶见过敏反应。

  35. 呋喃唑酮(furazolidone)又名痢特灵,口服不吸收,肠内浓度高,主要用于肠炎和菌痢。也可用于尿路感染、伤寒、副伤寒和霍乱。也可用于溃疡病。呋喃唑酮(furazolidone)又名痢特灵,口服不吸收,肠内浓度高,主要用于肠炎和菌痢。也可用于尿路感染、伤寒、副伤寒和霍乱。也可用于溃疡病。 • 甲硝唑(metronidazole)又称灭滴灵。抗厌氧菌、破伤风梭菌、抗滴虫、抗阿米巴原虫。口服吸收好,可进入感染灶和脑脊液。用于厌氧菌引起的口腔、腹腔、女性生殖器、下呼吸道、骨和关节等部位的感染。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溃疡及四环素耐药艰难梭菌所致的假膜性肠炎有特效。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