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67

中小学生心理问题及心理健康教育

中小学生心理问题及心理健康教育. 合肥师范学院 黄石卫. 本次讲座内容:. 一、有关少年儿童的心理学理论基础 二、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与对策 三、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与对策 四、中小学生心理教育. 一、有关少年儿童的 心理学理论基础. (一)少年儿童的认知发展 ——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 1 、认知的源泉:.

malory
Download Presentation

中小学生心理问题及心理健康教育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中小学生心理问题及心理健康教育 合肥师范学院 黄石卫

  2. 本次讲座内容: • 一、有关少年儿童的心理学理论基础 二、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与对策 三、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与对策 四、中小学生心理教育

  3. 一、有关少年儿童的 心理学理论基础

  4. (一)少年儿童的认知发展——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一)少年儿童的认知发展——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

  5. 1、认知的源泉: • 皮亚杰认为认知不是来源于主体 (认知者)之外的客体(外部环境),也不是来源于独立于客体之外的主体,而是来源于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具体讲,来源于让主客体产生相互作用的儿童的“动作”。如 幼儿的知识来源于“游戏”。

  6. 2、儿童认知发展四阶段

  7. (2)前运算阶段(2~6岁): • 幼儿将前阶段形成的“行为图式”内化为“表象图式”,并运用“语言”和“符号”来代表客体,进行认知活动。如儿童喜欢通过听故事认识外部世界,以画画形式认识外部世界,并将外部世界内化于心中。

  8. (3)具体运算阶段(6~13岁): • 儿童能依靠具体经验的支持展开逻辑思维,但以形象思维为主(即思维离不开具体形象的帮助)。如小学生解应用题离不开生活实例和具体形象的帮助,希望老师多举例子。

  9. (4)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 • 少年的思维摆脱了具体形象的约束,让“形式”从“内容”中解放出来,真正达到“抽象逻辑思维”水平。如初中生能用拉丁字母或希腊字母推导数学公式。 • 由于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少年不再满足于认识现实的世界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还喜欢凭借自己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

  10. 在“纯推理”的基础上构建心目中“未来的大厦”,构建改造世界、重组世界的“宏伟蓝图”,并以此作为评判“现实世界”的刻度。由于注重“纯推理”,他们常常忽视“现实性”,忽视客观条件,崇拜“可能性”,这就使他们常常不考虑实际情况如何,一心去建立自己心中推理出的“乌托邦”。这就是他们崇拜理性,喜欢批判现存秩序,对现实不满,但又容易脱离实际,陷入空想或理想主义的原因。在“纯推理”的基础上构建心目中“未来的大厦”,构建改造世界、重组世界的“宏伟蓝图”,并以此作为评判“现实世界”的刻度。由于注重“纯推理”,他们常常忽视“现实性”,忽视客观条件,崇拜“可能性”,这就使他们常常不考虑实际情况如何,一心去建立自己心中推理出的“乌托邦”。这就是他们崇拜理性,喜欢批判现存秩序,对现实不满,但又容易脱离实际,陷入空想或理想主义的原因。

  11. (二)少年儿童的道德与发展 ——皮亚杰儿童道德 认知发展理论

  12. 1、前道德判断阶段(4岁前): • 此时儿童无道德判断,只接受行为的结果。如幼儿见糖就吃,无所谓道德不道德的问题。

  13. 2、他律道德判断阶段(5~8岁): • 儿童的道德判断受他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所支配,如儿童用从老师和成人那儿学到的道德标准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如此阶段的儿童喜欢按老师的要求行动,争做“好孩子” 。

  14. 3、自律道德判断阶段(9以后): • 儿童的道德判断受他自己的主观价值标准所支配。如有的中学生认为偷贪官的东西无罪。这就是孩子年龄越大,越不听老师话的原因。

  15. 埃里克森 将人生的心理发展分为8各阶段,认为每一阶段都有一个发展任务。某阶段的发展任务完成不好,会阻碍以后阶段的任务的完成。各阶段任务完成良好,个体就会心理健康。成年人的阳光心态和心理健康必须建立在以前各阶段任务的完成基础上。

  16. 1、乳儿期——信任对怀疑。发展任务:信任他人与环境

  17. 2、婴儿期——自主对羞耻,发展任务:自我控制和行动信心。

  18. 3、幼儿期——主动对内疚,发展任务:独立主动

  19. 4、童年期——勤奋对自卑,发展任务:学会勤奋。

  20. 5、少年期——角色同一对角色混乱,发展任务:良好自我与发展方向。

  21. 6、青年期——亲密对孤独,发展任务:爱情、友谊与事业基础。6、青年期——亲密对孤独,发展任务:爱情、友谊与事业基础。

  22. 7、中年期——精力充沛对颓废停滞,发展任务:创造性、事业成功和家庭幸福。

  23. 8、老年期——完美无憾对死不瞑目,发展任务:完美回顾,安享天年。8、老年期——完美无憾对死不瞑目,发展任务:完美回顾,安享天年。

  24. 二、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与对策

  25. (一)新生入学适应不良及对策

  26. 案例:舍亚奇,男,一年级一班学生。其父亲在外地工作,很少回家。而母亲对他的教育简单粗暴,母子间的交流很少,学习上对他的关心和督促更少。  该生不适应学校规章制度的约束,纪律较差,在学校里和老师、同学都很少沟通,不愿意交流。上课听讲极不专心,有时还会发出怪叫声,故意破坏纪律以引起他人的注意。案例:舍亚奇,男,一年级一班学生。其父亲在外地工作,很少回家。而母亲对他的教育简单粗暴,母子间的交流很少,学习上对他的关心和督促更少。  该生不适应学校规章制度的约束,纪律较差,在学校里和老师、同学都很少沟通,不愿意交流。上课听讲极不专心,有时还会发出怪叫声,故意破坏纪律以引起他人的注意。

  27. 1、新生入学适应不良的原因

  28. (1)学习内容的改变: • 学习内容由幼儿园的“游戏”为主变为“课本知识”为主,容易让新生不习惯,感受到挫折,产生不适应。

  29. (2)学业压力的加重: • 小学不仅课堂知识数量和难度远远大于幼儿园,还增加了家庭作业,容易让新生感到力不从心,产生不适应。

  30. (3)更严格的校规校纪的约束: • 小学上课不准讲话和做小动作,不准随便离开座位等让新生很难做到,感到不适应。

  31. 2、新生入学适应的内容与工作

  32. (1)适应学校正规课程

  33. ①帮孩子完成从游戏到学习的转变 • 幼儿园教育是非义务教育,以游戏为主的教学内容和玩耍的教学方式是与幼儿的“动作思维为主”的心理特征相适应的。小学儿童的思维已由动作思维转为“形象思维为主”,与此相适应的是小学教学内容已由“游戏”转变为“技能学习”,“读”“写”“算”“听”基本技能已成为小学学习的基本内容,而课堂接受学习成为学习的主要形式。家长和老师必须帮助孩子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这一转变。这一转变不仅牵涉到思维形式的转变,还牵涉到自制能力的转变。

  34. ②养成按时完成家庭作业的习惯 • 孩子放学后都留有一定的家庭作业,从一开始就给孩子定好规矩,按时完成作业。要根据孩子的特点和父母的上下班时间安排做作业的时间,可以先做后玩,或先玩后做。总之,要给孩子留一段完整的学习时间和提供一个安静的学习场所。学习时间要避开孩子最喜欢的儿童电视节目如动画片和少儿节目,使他们能安心做家庭作业。

  35. ③“学会学习”是最好的适应

  36. A、有意培养良好心理品质 • 努力克服感知事物时满足于事物的大概轮廓和整体形象,常常不对实物做精细的分析,容易忽略事物细节的毛病。(导致常把“未”与“末”、“已”与“己”看成同一字)克服只按自己兴趣,不按老师要求去感知的毛病。(如老师要学生去观察小学生的正确坐姿的图片,而他们却偏偏去看裙子上的花草虫鸟)。

  37. 逐渐培养有意注意的能力,克服无意注意为主的特点。逐渐培养有意注意的能力,克服无意注意为主的特点。

  38. 逐渐培养意义记忆的能力,克服机械注意为主的特点。逐渐培养意义记忆的能力,克服机械注意为主的特点。

  39. · 在小学高年级逐渐培养一点抽象思维的能力

  40. B、养成“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小结”的习惯B、养成“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小结”的习惯 • 预习是要弄清难点,听课重在领会关键,复习在于扫除疑点,作业旨在全面巩固,小结意在形成知识系统。

  41. C、教育孩子提高时间的利用率 • 家长应该督促孩子讲究学习的速度,特别是作业时要集中精力,一鼓作气,决不能东张西望,拖拖拉拉。 • 平时要指导孩子见缝插针,利用零碎时间。制定学习与生活计划是统管时间的好办法。

  42. D、优化学习策略 • 包括注意策略、记忆策略、解题策略、复习策略等等。

  43. E、学会劳逸结合 • 让孩子切身体会到,学得越快越好,玩得就越多越爽,省得两头不踏实。千万要避免孩子学得做得越快,家长课外作业布置得越多的现象。

  44. (2)适应校规——做好各项 常规训练

  45. 课前要准备学习用具,书本文具放在指定的位置上。预习铃响后立即有持续地进入教室,安静坐好。在班长指挥下向老师行礼。迟到要喊“报告”。上课不能随便讲话,发言提问要先举手。坐姿要端正。衣着穿戴必须符合规定。下课要让老师先走出教室等等。辅导员可以通过表彰、提醒和开展竞赛来培养这些良好品质。课前要准备学习用具,书本文具放在指定的位置上。预习铃响后立即有持续地进入教室,安静坐好。在班长指挥下向老师行礼。迟到要喊“报告”。上课不能随便讲话,发言提问要先举手。坐姿要端正。衣着穿戴必须符合规定。下课要让老师先走出教室等等。辅导员可以通过表彰、提醒和开展竞赛来培养这些良好品质。

  46. (3)适应学校新的人际关系 和集体生活

  47. ①礼貌的孩子人人夸

  48. 美的语言 • 父母从小要对孩子进行美的语言训练,对长辈称呼“您”,见面要说“您好”,打扰别人要说“对不起”,当别人道歉时要说“没关系”,请别人帮忙时要说“请”,得到别人的帮助要说“谢谢” ,与别人告别时要说“再见”。千万不要说脏话。

  49. 美的行为 • 与人见面要打招呼,见长辈要鞠躬行礼表示敬意,远处见人要招手,在车上要主动给老人、大人和年幼孩子让座。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和乱扔果皮纸屑。客人的礼物要等客人走后征得父母同意后才打开。

  50. ②学会关心他人,以爱换爱才能搞好人际关系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