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3

第 11 章 面向对象设计方法用例实现

第 11 章 面向对象设计方法用例实现. 设计类图和交互图(顺序图和协作图). 开发面向对象的设计模型. 程序员用此模型来为系统编码. 面向对象设计 - 用户需求和新系统程序程序设计的桥梁. 建立一系列面向对象设计模型的过程,程序员利用这些模型进行编码和测试。.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概述. 逻辑和属性封装. 一系列协同完成某一任务的对象组成 ,对象之间通过消息来协调工作. 学生对象. 检索学生对象. 请求学生 对象. 数据库对象. 数据库中保存和更新. 修改学生信息. 输入窗口对象. 输入个人更新信息. 输入学生 ID. 数据库对象.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 11 章 面向对象设计方法用例实现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11章 面向对象设计方法用例实现 设计类图和交互图(顺序图和协作图) 开发面向对象的设计模型 程序员用此模型来为系统编码

  2. 面向对象设计-用户需求和新系统程序程序设计的桥梁面向对象设计-用户需求和新系统程序程序设计的桥梁 • 建立一系列面向对象设计模型的过程,程序员利用这些模型进行编码和测试。

  3.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概述 逻辑和属性封装 • 一系列协同完成某一任务的对象组成 ,对象之间通过消息来协调工作 学生对象 检索学生对象 请求学生 对象 数据库对象 数据库中保存和更新 修改学生信息 输入窗口对象 输入个人更新信息 输入学生ID 数据库对象

  4. Object-Oriented Three-Layer Program

  5. 面向对象设计模型 确定组成用例的所有对象 • 对象:用户界面类对象、域类对象和数据库访问对象等。完成特定功能的额外对象 • 对象划分为几组:多层设计。确定各层的对象集,以及对象间的交互和消息。 • 详细顺序图:开发人员向系统添加用户界面对象、域类对象和数据访问对象来扩展顺序图。

  6. Sequence Diagram for Updating Student (Figure 11-2)P328

  7. Student Class Examples for the Domain Class and the Design Class Diagrams (Figure 11-3) 设计类图:记录和描述构建新系统重要的类 属性类型 通过开发顺序图将域模型转换成设计模型 方法特征

  8. Example Class Definition in Java for Student Class(Figure 11-4a)

  9. Design Models with Their Respective Input Models(Figure 11-5)

  10. 面向对象的设计过程 模型驱动和用例驱动 • 用例实现:对每个用例的详细系统过程的说明。交互图的输入模型使用了用例图、用例描述、系统顺序图和设计类图。这些设计模型的最终开发结果为用例实现。 整个设计过程: 1、开发初步设计类图,显示导航可见性 2、为每个用例开发顺序图完成用来设计 (a)设计初步顺序图 (b)设计多层顺序图 3、向类添加方法特征和导航信息。 4、将解决方案分成适当的包。 开发交互图是面向对象设计核心 建立子系统或者分层

  11. 设计类和设计类图 • 构造型:按照模型元素的特征进行归类的一种方法,用《》符号描述。 • 标准的设计类:实体类、控制类、边界类、数据访问类。

  12. 实体类:问题域类的设计标识符。 控制类:在边界类和实体类中间期协调作用 边界类:自动化边界上的类,如输入窗口 数据访问类:从数据库获取信息

  13. 设计类的表示 是否被外部对象直接访问 • 属性的可见性:+ - • 属性名称 • 类型表达式 • 初值 • 原型 • 方法可见性 • 方法名 • 方法参数列表 • 类型表达式(方法返回参数的类型)

  14. 11.2.3开发初步设计类图 • 属性细化 • 导航可见性:一个对象可以看到来一个对象并与之交互。属性导航可见性和参数导航可见性 • 设计模式和用例控制器 引用其他对象的属性 一个对象作为参数传递给另外一个对象

  15. 导航可见性 Order必须对customer类可见 myorder指向order实例

  16. 11.2.4 设计模式和用例控制器 • 设计模式:便于使用良好的设计准则的解决方案模板。 用例控制器 三层设计

  17. 用例控制器:系统设计者创建的,用来作为输入消息收集点的类。用例控制器:系统设计者创建的,用来作为输入消息收集点的类。 • 制品:系统设计者创建的,用来处理必要的系统功能的类。 开关,接收消息给正确的类

  18. 11.2.5 一些基本的设计准则 反复使用,信息隐蔽:有关数据对外部不可见 1、封装和信息隐蔽 封装:规定数据和程序逻辑包含在一个独立的单元中。 信息隐蔽:一个对象的数据对外部施加是不可见的,要使用一组方法来访问和修改这些数据 2、耦合:设计类图中的类与类之间链接关系紧密程度的定性的度量。 3、内聚:是对一个类中功能一致性的定性度量。 Customer order 导航箭头数

  19. 变量保护:将不易改变部分与一改变部分分离。变量保护:将不易改变部分与一改变部分分离。 间接:在两个类之间添加一个协调类以达到降低耦合的目的。

  20. 定义用例和定义方法-顺序图设计

  21. 11.4 多层设计 • 职责分离:将系统话费成多个具有相似功能的类集的设计准则

  22. 11.5 协作图设计

  23. 11.6 更新设计类图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