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 likes | 719 Views
教 育 学 学习纲要. 孙玉丽. 学习指导. 目的 内容 方法 题型. 目的. 考试. 内 容. 一、 整体认识 二、 前提条件 共 14 章;五部分 三、 指导方针 四、 课程教学 五、 重要保障 考试重点: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第一部分.
E N D
教 育 学 学习纲要 孙玉丽
学习指导 • 目的 • 内容 • 方法 • 题型
目的 • 考试
内 容 • 一、整体认识 • 二、前提条件 • 共14章;五部分 三、指导方针 • 四、课程教学 • 五、重要保障 • 考试重点:3、4、5、6、7、8、9、10
第一部分 • 绪论、第一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 主要以“教育”和“教育学”这两个核心概念为基础,介绍了教育与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过程。目的在于对教育学学科形成一种整体性、基本性的认识。
第二部分 • 第二章(学校)、第三章(学生)、第四章(教师)、第十章(学生集体与集体教育) • 主要阐述的是教育活动开展的主体形式与组织形式,目的在于懂得教育活动赖以存在与发展的前提条件。
第三部分 • 第五章(教育目的)、第六章(全面发展教育) • 教育目的和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既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又是教育活动的归宿。通过这两章的学习,懂得教育活动开展的指导方针与原则。
第四部分 • 第七章(课程)、第八章(教学上)、第九章(教学下) • 教学是教育活动的中心,通过教学上下两章的学习不仅能够掌握教学原理的基本知识,而且能够掌握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的方法与技巧。 • 课程是教学活动得以实施的手段或媒介。通过对课程的学习,可以充分了解课程的意义,以及影响课程变革与发展的因素。
第五部分 • 第十一章(学校咨询与辅导)、第十二章(教育测验与评价)、第十三章(教育法制) • 这三个方面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通过这三章的学习,可以了解影响教育教学活动发展的内外部条件。
方 法 • 学习方法 • 记忆方法 • 考试方法
学习方法 • 第一步:首先概览全书,了解基本内容 • 第二步:每章都先看“课程考试大纲:基本观念和基本问题”,找出重点、要点 • 第三步:再系统学习教材 • 第四步:进行总结和概括,与大纲比较对 • 照,了解自己掌握的程度 • 点——线——面 学习法
记忆方法 • 问题——要点——关键词 • 纲要线索记忆法 • 考核目标的两个层次: • 识记 • 领会。
考试方法 • 以分答题 • 名词解释按教材来答; • 简答题只答要点,简要说明; • 论述题抓住要点,展开说明。
题型 • 五种: • 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 闭卷考试120分钟;60分及格
绪论 • 五个方面: • 1、教育学的概念 • 2、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 3、教育学的创立 • 4、教育学的发展 • 5、学习研究教育学的价值
问题 • 1、“教育学”的概念是什么? • 2、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 3、教育学创立的标志是什么? • 4、掌握夸美纽斯、赫尔巴特等教育家的代表作 • 5、教育学创立的条件是什么? • 6、了解当代教育学流派及其代表人物 • 7、当代教育学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 8、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 10、学习教育学的意义价值何在?
第一章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 四个方面: • 1、教育的定义、起源 • 2、学校教育的基本要素 • 3、教育的发展 • 4、现代教育的特征
问题 • 1、“教育”的定义是什么? • 2、学校教育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 3、教育的起源有哪几种观点?科学的起源论是什么? • 4、教育的发展历程可分为哪几个阶段? • 5、了解各个时期教育发展的特征 • 6、什么是“双轨制”?(56页) • 7、教育与生产劳动的关系在历史上有哪些形态? • 8、现代教育的特征是什么?
第二章 学校 • 四个方面: • 1、学校及学校制度的沿革与特点 • 2、学校文化 • 3、学校管理 • 4、学校、家庭和社会
问题 • 1、学校的定义和基本功能是什么? • 2、什么是学制?什么是现代学校制度? • 3、欧洲的双轨制是怎么产生的? • 4、我国近代几个重要的学制是什么? • 5、学校是一种什么样的社会组织?怎样理解学校的公益性特点?(85+74) • 6、什么是学校文化?如何形成的?从形式上可分为哪三类?
8、学校组织特征的独特性表现在哪里? • 9、什么是学校管理? • 10、怎样理解沟通是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 • 11、怎样理解绩效是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 • 12、学校管理的基本方法有哪几类?(简答或名词解释)
13、中小学管理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 14、国家对中小学管理和监督的具体内容有哪些? • 15、怎样处理好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相互关系?
第三章 学生 • 四个方面: • 1、历史上不同的儿童发展观及其教育影响 • 2、当代儿童发展观的进步及其主要内容 • 3、儿童的发展与教育 • 4、学生的主体性与教育
问题 • 1、历史上主要的儿童发展观有哪些?它们对教育有什么影响? • 2、试说明皮亚杰儿童发展观的主要观点及其贡献。 • 3、试说明杜威儿童发展观的主要观点及其贡献。 • 4、怎样正确理解当代儿童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5、儿童个体发展的普遍特点有哪些? • 6、实现教育对儿童发展的主导作用应把握 • 哪几个要求? • 7、怎样理解学生的主体性? • 8、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结合自身的认识,谈谈教育过程中应如何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
第四章 教师 • 两个方面: • 1、教师职业 • 2、我国教师的资格、任用、培训及考核制度
问题 • 1、“教师”是什么?教师专业化应具备哪些条件? • 2、“教师地位”是指什么?提高我国中小学教师地位的根本途径是什么? • 3、在我国中小学教师应当具备哪些基本素质? • 4、教师资格是如何进行分类的? • 5、我国对教师资格条件是怎样规定的?
6、我国对教师资格的认定机构、认定程序是怎样规定的?6、我国对教师资格的认定机构、认定程序是怎样规定的? • 7、了解我国中小学教师职务制度。 • 8、什么是教师聘任制?它有哪三个特征?如何认识我国实施的教师聘任制? • 9、什么是教师培训?什么是教师考核? • 10、教师考核的内容和原则各是什么?
第五章 • 三个方面: • 1、教育目的的概念与意义 • 2、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 3、我国的教育目的
问题 • 1、什么是教育目的?教育目的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 2、教育思想史上有代表性的教育目的论有哪几种?其各自的代表人物、主张和缺陷是什么? • 3、确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有哪些?(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 • 4、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具体内涵是什么?它在哪些方面超越于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和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
5、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是什么? • 6、新时期我国的教育目的是什么?它有哪些基本特征? • 7、你认为应该怎样落实我国的教育目的?
第六章 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 四个方面: • 1、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概念 • 2、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功能 • 3、中小学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任务 • 4、中小学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内容
问题 • 1、什么是”德育“? • 2、德育的功能有哪些? • 3、什么是德育的社会性功能、个体性功能、教育性功能? • 4、中小学德育的基本任务和内容是什么? • 5、什么是”智育“? • 6、注意”智育“与”教学“的区别。 • 7、智育的功能有哪些? • 8、中小学智育的主要任务和内容是什么?
9、什么是体育?学校体育活动的基本特性是什么?9、什么是体育?学校体育活动的基本特性是什么? • 10、学校体育的功能是什么?中小学体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 11、什么是美育?美育的功能有哪些? • 12、美育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 13、美育的形式是什么? • 14、如何进行”教育美育“?
第七章 课程 • 五个方面: • 1、课程与课程论 • 2、决定课程的四个基本关系 • 3、课程的一般范畴 • 4、课程设计的三个层次 • 5、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
问题 • 1、什么是课程? • 2、国内外关于课程定义的主要观点有哪些?(知识、经验、活动) • 2、决定课程的几个基本问题是什么?如何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 3、课程包括哪些基本范畴? • 4、课程目标可以垂直分为哪几个层次?课程目标的水平研究有哪些?
5、课程的一般结构是什么?什么是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5、课程的一般结构是什么?什么是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 • 6、课程的一般结构有了哪些发展变化? • 7、课程设计大致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 • 8、课程设计的方法(或模式)大致客分为几种? • 8、试述泰勒课程设计模式(泰勒原理)的基本观点。
第八章 教学(上) • 六个方面: • 1、教学的意义和任务 • 2、教学活动的本质(规律) • 3、教学模式问题 • 4、我国中小学教学原则体系 • 5、班级授课制的特点 • 6、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
问题 • 1、什么是教学?教学的重要意义和任务各是什么? • 2、怎样正确理解教学活动的本质特点? • 3、什么是教学模式?可分为哪三个类别? • 4、什么是教学原则?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有哪些?如何贯彻? • 5、有代表性的教学原则体系的改革有哪些?
6、什么是教学组织形式? • 7、什么是班级授课制?它的优越性和局限性表现在哪里? • 8、对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有哪些? • 9、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 9、什么是复式教学?
第九章 教学(下) • 四个方面: • 1、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 2、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发展 • 3、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意义 • 4、教学工作实施的一般过程
问题 • 1、什么是教学方法?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各自的含义及如何运用? • 2、了解发现学习、探究——研讨法、纲要信号图式教学法、暗示教学法、范例教学法、非指导教学法的创立者和特点。 • 3、什么是教学手段?
4、计算机教育的任务是什么? • 5、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的意义何在? • 6、教学工作实施的一般过程(以学生接受性学习为主)由哪些环节构成? • 7、以学生自主性探索学习为主的教学过程如何实施? • 7、一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思路 • 四个本质特点——三类教学模式——八大教学原则——七个教学方法——五个教学环节——一种主要形式
第十章 学生集体与集体教育 • 三个方面: • 1、学生集体的组织和培养过程 • 2、学生家庭的基本组织形式 • 3、班主任与班集体的相互关系
问题 • 1、什么是学生集体?它的教育作用表现在哪里? • 2、如何建立一个良好的班集体? • 3、什么是班级?班级组织建构的原则有哪些? • 4、班级组织的结构包括哪些? • 5、班主任对班集体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 • 6、班主任工作的目的和主要任务是什么?
第十一章 学校咨询与辅导 • 两大方面: • 一、学校咨询与辅导的发展概况、基 • 本任务与工作 • 二、学校咨询与辅导的目标、原则、 • 过程与方法
问题 • 1、什么是学校咨询与辅导?其基本任务是什么? • 2、学校咨询与辅导的主要工作有哪些? • 3、咨询的直接目标和根本目标是什么? • 4、咨询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 5、咨询会谈过程一般包括哪几个阶段? • 6、咨询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第十二章 教育测验与评价 • 六个方面: • 一、测验的类型 • 二、良好测验的标准 • 三、测验的编制和实施 • 四、中小学教育评价的类型 • 五、中小学教育评价的内容 • 六、中小学教育评价的基本步骤 • 七、当今评价存在的问题与改革策略
问题 • 1、何谓测验?测验的功能是什么? • 2、测验的类型有哪些?理解各测验的含义 • 3、一个良好测验的标准是什么? • 4、测验的编制和实施工作有哪些? • 5、什么是教育评价?中小学教育评价有哪些类型? • 6、怎样对教师授课质量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