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0

教 育 学 学习纲要

教 育 学 学习纲要. 孙玉丽. 学习指导. 目的 内容 方法 题型. 目的. 考试. 内 容. 一、 整体认识 二、 前提条件 共 14 章;五部分 三、 指导方针 四、 课程教学 五、 重要保障 考试重点: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第一部分.

malina
Download Presentation

教 育 学 学习纲要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教 育 学 学习纲要 孙玉丽

  2. 学习指导 • 目的 • 内容 • 方法 • 题型

  3. 目的 • 考试

  4. 内 容 • 一、整体认识 • 二、前提条件 • 共14章;五部分 三、指导方针 • 四、课程教学 • 五、重要保障 • 考试重点:3、4、5、6、7、8、9、10

  5. 第一部分 • 绪论、第一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 主要以“教育”和“教育学”这两个核心概念为基础,介绍了教育与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过程。目的在于对教育学学科形成一种整体性、基本性的认识。

  6. 第二部分 • 第二章(学校)、第三章(学生)、第四章(教师)、第十章(学生集体与集体教育) • 主要阐述的是教育活动开展的主体形式与组织形式,目的在于懂得教育活动赖以存在与发展的前提条件。

  7. 第三部分 • 第五章(教育目的)、第六章(全面发展教育) • 教育目的和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既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又是教育活动的归宿。通过这两章的学习,懂得教育活动开展的指导方针与原则。

  8. 第四部分 • 第七章(课程)、第八章(教学上)、第九章(教学下) • 教学是教育活动的中心,通过教学上下两章的学习不仅能够掌握教学原理的基本知识,而且能够掌握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的方法与技巧。 • 课程是教学活动得以实施的手段或媒介。通过对课程的学习,可以充分了解课程的意义,以及影响课程变革与发展的因素。

  9. 第五部分 • 第十一章(学校咨询与辅导)、第十二章(教育测验与评价)、第十三章(教育法制) • 这三个方面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通过这三章的学习,可以了解影响教育教学活动发展的内外部条件。

  10. 方 法 • 学习方法 • 记忆方法 • 考试方法

  11. 学习方法 • 第一步:首先概览全书,了解基本内容 • 第二步:每章都先看“课程考试大纲:基本观念和基本问题”,找出重点、要点 • 第三步:再系统学习教材 • 第四步:进行总结和概括,与大纲比较对 • 照,了解自己掌握的程度 • 点——线——面 学习法

  12. 记忆方法 • 问题——要点——关键词 • 纲要线索记忆法 • 考核目标的两个层次: • 识记 • 领会。

  13. 考试方法 • 以分答题 • 名词解释按教材来答; • 简答题只答要点,简要说明; • 论述题抓住要点,展开说明。

  14. 题型 • 五种: • 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 闭卷考试120分钟;60分及格

  15. 绪论 • 五个方面: • 1、教育学的概念 • 2、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 3、教育学的创立 • 4、教育学的发展 • 5、学习研究教育学的价值

  16. 问题 • 1、“教育学”的概念是什么? • 2、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 3、教育学创立的标志是什么? • 4、掌握夸美纽斯、赫尔巴特等教育家的代表作 • 5、教育学创立的条件是什么? • 6、了解当代教育学流派及其代表人物 • 7、当代教育学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 8、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 10、学习教育学的意义价值何在?

  17. 第一章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 四个方面: • 1、教育的定义、起源 • 2、学校教育的基本要素 • 3、教育的发展 • 4、现代教育的特征

  18. 问题 • 1、“教育”的定义是什么? • 2、学校教育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 3、教育的起源有哪几种观点?科学的起源论是什么? • 4、教育的发展历程可分为哪几个阶段? • 5、了解各个时期教育发展的特征 • 6、什么是“双轨制”?(56页) • 7、教育与生产劳动的关系在历史上有哪些形态? • 8、现代教育的特征是什么?

  19. 第二章 学校 • 四个方面: • 1、学校及学校制度的沿革与特点 • 2、学校文化 • 3、学校管理 • 4、学校、家庭和社会

  20. 问题 • 1、学校的定义和基本功能是什么? • 2、什么是学制?什么是现代学校制度? • 3、欧洲的双轨制是怎么产生的? • 4、我国近代几个重要的学制是什么? • 5、学校是一种什么样的社会组织?怎样理解学校的公益性特点?(85+74) • 6、什么是学校文化?如何形成的?从形式上可分为哪三类?

  21. 8、学校组织特征的独特性表现在哪里? • 9、什么是学校管理? • 10、怎样理解沟通是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 • 11、怎样理解绩效是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 • 12、学校管理的基本方法有哪几类?(简答或名词解释)

  22. 13、中小学管理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 14、国家对中小学管理和监督的具体内容有哪些? • 15、怎样处理好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相互关系?

  23. 第三章 学生 • 四个方面: • 1、历史上不同的儿童发展观及其教育影响 • 2、当代儿童发展观的进步及其主要内容 • 3、儿童的发展与教育 • 4、学生的主体性与教育

  24. 问题 • 1、历史上主要的儿童发展观有哪些?它们对教育有什么影响? • 2、试说明皮亚杰儿童发展观的主要观点及其贡献。 • 3、试说明杜威儿童发展观的主要观点及其贡献。 • 4、怎样正确理解当代儿童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25. 5、儿童个体发展的普遍特点有哪些? • 6、实现教育对儿童发展的主导作用应把握 • 哪几个要求? • 7、怎样理解学生的主体性? • 8、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结合自身的认识,谈谈教育过程中应如何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

  26. 第四章 教师 • 两个方面: • 1、教师职业 • 2、我国教师的资格、任用、培训及考核制度

  27. 问题 • 1、“教师”是什么?教师专业化应具备哪些条件? • 2、“教师地位”是指什么?提高我国中小学教师地位的根本途径是什么? • 3、在我国中小学教师应当具备哪些基本素质? • 4、教师资格是如何进行分类的? • 5、我国对教师资格条件是怎样规定的?

  28. 6、我国对教师资格的认定机构、认定程序是怎样规定的?6、我国对教师资格的认定机构、认定程序是怎样规定的? • 7、了解我国中小学教师职务制度。 • 8、什么是教师聘任制?它有哪三个特征?如何认识我国实施的教师聘任制? • 9、什么是教师培训?什么是教师考核? • 10、教师考核的内容和原则各是什么?

  29. 第五章 • 三个方面: • 1、教育目的的概念与意义 • 2、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 3、我国的教育目的

  30. 问题 • 1、什么是教育目的?教育目的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 2、教育思想史上有代表性的教育目的论有哪几种?其各自的代表人物、主张和缺陷是什么? • 3、确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有哪些?(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 • 4、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具体内涵是什么?它在哪些方面超越于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和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

  31. 5、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是什么? • 6、新时期我国的教育目的是什么?它有哪些基本特征? • 7、你认为应该怎样落实我国的教育目的?

  32. 第六章 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 四个方面: • 1、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概念 • 2、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功能 • 3、中小学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任务 • 4、中小学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内容

  33. 问题 • 1、什么是”德育“? • 2、德育的功能有哪些? • 3、什么是德育的社会性功能、个体性功能、教育性功能? • 4、中小学德育的基本任务和内容是什么? • 5、什么是”智育“? • 6、注意”智育“与”教学“的区别。 • 7、智育的功能有哪些? • 8、中小学智育的主要任务和内容是什么?

  34. 9、什么是体育?学校体育活动的基本特性是什么?9、什么是体育?学校体育活动的基本特性是什么? • 10、学校体育的功能是什么?中小学体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 11、什么是美育?美育的功能有哪些? • 12、美育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 13、美育的形式是什么? • 14、如何进行”教育美育“?

  35. 第七章 课程 • 五个方面: • 1、课程与课程论 • 2、决定课程的四个基本关系 • 3、课程的一般范畴 • 4、课程设计的三个层次 • 5、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

  36. 问题 • 1、什么是课程? • 2、国内外关于课程定义的主要观点有哪些?(知识、经验、活动) • 2、决定课程的几个基本问题是什么?如何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 3、课程包括哪些基本范畴? • 4、课程目标可以垂直分为哪几个层次?课程目标的水平研究有哪些?

  37. 5、课程的一般结构是什么?什么是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5、课程的一般结构是什么?什么是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 • 6、课程的一般结构有了哪些发展变化? • 7、课程设计大致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 • 8、课程设计的方法(或模式)大致客分为几种? • 8、试述泰勒课程设计模式(泰勒原理)的基本观点。

  38. 第八章 教学(上) • 六个方面: • 1、教学的意义和任务 • 2、教学活动的本质(规律) • 3、教学模式问题 • 4、我国中小学教学原则体系 • 5、班级授课制的特点 • 6、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

  39. 问题 • 1、什么是教学?教学的重要意义和任务各是什么? • 2、怎样正确理解教学活动的本质特点? • 3、什么是教学模式?可分为哪三个类别? • 4、什么是教学原则?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有哪些?如何贯彻? • 5、有代表性的教学原则体系的改革有哪些?

  40. 6、什么是教学组织形式? • 7、什么是班级授课制?它的优越性和局限性表现在哪里? • 8、对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有哪些? • 9、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 9、什么是复式教学?

  41. 第九章 教学(下) • 四个方面: • 1、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 2、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发展 • 3、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意义 • 4、教学工作实施的一般过程

  42. 问题 • 1、什么是教学方法?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各自的含义及如何运用? • 2、了解发现学习、探究——研讨法、纲要信号图式教学法、暗示教学法、范例教学法、非指导教学法的创立者和特点。 • 3、什么是教学手段?

  43. 4、计算机教育的任务是什么? • 5、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的意义何在? • 6、教学工作实施的一般过程(以学生接受性学习为主)由哪些环节构成? • 7、以学生自主性探索学习为主的教学过程如何实施? • 7、一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44. 思路 • 四个本质特点——三类教学模式——八大教学原则——七个教学方法——五个教学环节——一种主要形式

  45. 第十章 学生集体与集体教育 • 三个方面: • 1、学生集体的组织和培养过程 • 2、学生家庭的基本组织形式 • 3、班主任与班集体的相互关系

  46. 问题 • 1、什么是学生集体?它的教育作用表现在哪里? • 2、如何建立一个良好的班集体? • 3、什么是班级?班级组织建构的原则有哪些? • 4、班级组织的结构包括哪些? • 5、班主任对班集体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 • 6、班主任工作的目的和主要任务是什么?

  47. 第十一章 学校咨询与辅导 • 两大方面: • 一、学校咨询与辅导的发展概况、基 • 本任务与工作 • 二、学校咨询与辅导的目标、原则、 • 过程与方法

  48. 问题 • 1、什么是学校咨询与辅导?其基本任务是什么? • 2、学校咨询与辅导的主要工作有哪些? • 3、咨询的直接目标和根本目标是什么? • 4、咨询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 5、咨询会谈过程一般包括哪几个阶段? • 6、咨询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49. 第十二章 教育测验与评价 • 六个方面: • 一、测验的类型 • 二、良好测验的标准 • 三、测验的编制和实施 • 四、中小学教育评价的类型 • 五、中小学教育评价的内容 • 六、中小学教育评价的基本步骤 • 七、当今评价存在的问题与改革策略

  50. 问题 • 1、何谓测验?测验的功能是什么? • 2、测验的类型有哪些?理解各测验的含义 • 3、一个良好测验的标准是什么? • 4、测验的编制和实施工作有哪些? • 5、什么是教育评价?中小学教育评价有哪些类型? • 6、怎样对教师授课质量进行评价?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