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6

夏卡爾

夏卡爾. Marc Chacall. 生平. 夏卡爾的生平 (1887-1985) 夏卡爾是 猶太人 ,當時猶太人在俄國受到歧視,甚至不准接 受高等教育。 1907 年,夏卡爾進入聖彼得堡皇家保護藝術協 會所創建的學校就讀。 夏卡爾於 1911 年至 法國 留學,當時法國為世界的藝術中心, 他卻十分不適應。直到他到了羅浮宮,他開始以 立體派的技

Download Presentation

夏卡爾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夏卡爾 Marc Chacall

  2. 生平

  3. 夏卡爾的生平(1887-1985) • 夏卡爾是猶太人,當時猶太人在俄國受到歧視,甚至不准接 受高等教育。1907年,夏卡爾進入聖彼得堡皇家保護藝術協 會所創建的學校就讀。 • 夏卡爾於 1911 年至法國留學,當時法國為世界的藝術中心, 他卻十分不適應。直到他到了羅浮宮,他開始以立體派的技 巧表達出他對故鄉的情懷。最有名的作品為『鄉村與我』。 之後也有多以俄國農村為主題的作品。,他以繪畫來表達他的內心世界。其他如「給俄羅斯、驢子和其他」、「牲口販子」、「農民的生活」等都可以看到俄國農村的景觀,在他百分之九十的繪畫中也都看得到牛或馬,由此可見家鄉俄國對他有多大的牽絆。值得注意的是,在他的繪畫中常可見到教堂,這也說明信仰在他心目中的地位。1944年9月2日,貝拉因未獲即時治療而病逝,他很想結束此一時期,然而他悲慘的回憶卻始終盤據在腦海裡。1966年夏卡爾到聖保羅德旺斯他最後的居所,富有特色的憂愁又洋溢溫和,具抒情性的作品,1985年,他在那裡謝世。

  4. 超現實主義(Surrealism) • 在法國開始的藝術潮流,源於達達主義,於1920年至1930年間盛行於歐洲文學及藝術界中。其理論背景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說和帕格森的直覺主義。強調直覺和下意識。給傳統對藝術的看法有了巨大的影響。也常被稱為超現實主義運動。簡稱為超現實。 • <創作手法>藝術上的表現以探索潛意識中的矛盾為主,如生與死、過去和未來等,超現實主義的畫家也為了表現這樣的奇發異想,大多運用拓印法、黏貼法、自動性技法等,特殊的表現技法來創作。另外為了表現與真實世界的扭曲或矛盾,他們也常常採用精細而寫實的手法來表現超現實的世界。

  5. 夏卡爾作品特色 • 以少年時期的故鄉—俄國的風物為創作泉源 • 色彩明亮而華麗 • 以「愛」為主,常在作品中抒發出對妻子貝拉‧羅森菲爾德(Bella Rosenfeld)的愛意以及愛情 • 想像力豐富,充滿著幻想

  6. 作品解析

  7. 圓頂教堂和東正教神父 我和我的故鄉 農村婦女像一些房子那樣頭朝下 一個人和乳牛的側面像 • 年 份:1911 年原 作 材 質:油彩.畫布 Oil on canvas原 作 尺 寸:192.2 x 151.6 cm館 藏 處:美國紐約現代美術館 Museum of Modern Art, New York 一個農民扛著長柄鐮刀, 一個農村婦女似乎在為他指路 當時擠乳情形的回憶 人與牛互相凝視的雙眼之間的內在聯繫透過畫家戴戒指的手獻上醫術閃閃發光的樹脂表現出來,彷彿那是種餵養的動作。因為彼此都知道,在村子裡生活的一切,都是兩者互補而相給養的,是以有一種眷戀的情愫產生。 透過交叉和重疊的景象,在構圖中陳述了他的村子的真實情況 夢幻的氣氛籠罩全畫。

  8. 給俄羅斯、驢子和其他 俄國農村的景觀 在他百分之九十的繪畫中也都看得到牛或馬,由此可見家鄉俄國對他有多大的牽絆

  9. TheLovers - 1913-1914 拿扇的未婚妻 • 1911 夏卡爾有許多以戀人為主題的畫 飛在空中的戀人,帶我們走進夏卡爾的夢幻世界,一個人沈浸在婚姻的幸福中時,心中的快樂難以言喻,也是其他人所不能想像的 夏卡爾就透過各種方式將這種難以形容的幸福以繪畫傳達出來,讓即使不懂繪畫的人也一眼就能明白。 有時戀人飛在空中,時而躺在巨大的花束上面,周圍的布景也製造出快樂的氣氛。

  10. 艾菲爾鐵塔的新人 • 畫中常出現花束,非純粹做色彩遊戲,而是他用來表現幸福愉快的素材

  11. 生日 他和蓓拉手拉著手,畫家的身體甚至飛了起來,正如我們說的「飄飄欲仙」, • 年 份:1915 年原 作 材 質:油彩.畫布 Oil on canvas原 作 尺 寸:80.5 x 99.5 cm館 藏 處:美國紐約市現代藝術博物館 Museum of Modern Art (MOMA), New York City 一對夫婦像孩子似地舉行生日慶祝會,彼此保持戀愛時代的禮貌和慇勤。 《愛就是全部,它是一切的開端》 夏卡爾的「生日」表達了日常生活最通俗的互相關懷之情,來探討藝術家對婚姻之愛的看法。

  12. 蓓拉 蓓拉來自中產階級的猶太家庭,她進入夏卡爾的生命中,陪伴他,引導他,使他能用自己獨特的眼光來看人生,並任自己真切的感觸流露紙上。 他的形影長久以來營繞著我的繪畫,他是我藝術的核心影像 我只要打開窗戶,藍天和愛、她和花就飛進來。不管她穿黑的或白的,她都縈繞在我的畫中。

  13. 自畫像Self-Portrait • 1914 他躲在樹叢後面,線條柔和的面容彷彿在述說他不願進入沙皇軍隊的心情

  14. 綠色的自畫像autoprotrait en vert • 作於1914年,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時候,而整個歐洲都是戰場 • 採用大量的綠色,似乎表達出他對和平的渴望。 • 而畫中的綠,也存在著一股若隱若現的神秘感,眼神當中亦藏著一抹淡淡的憂愁,及不得不面對現實的無奈。 • 1914 《對人類來說,要逃離自然世界是不可能的。》

  15. 1914-1923 一個猶太老人和一個中產階級打扮的紳士面對面坐著,桌上攤開的報紙上面「戰爭」二字清晰可辨。他們的身份雖有不同,對於這場戰爭卻是同樣發愁 主角沈思、迷惘,正符合夏卡爾當時的心境。

  16. 革命 • 1937 民主世界,夏卡爾在這裡畫了他畫中慣常看到的戀人、馬戲團員、提琴手、動物等,飛在空中、不受地心引力控制的樂手正好說明了這裡的自由。 持著棍棒的共產黨員朝中間蜂擁,有的手拿勝利的紅旗 列寧在圖中央倒立著,手指向右邊 透過這個畫中人物來表達全人類的希望。 一反前幾年無憂無慮的風格,出現震撼人心的力量。

  17. 白色極刑 基督表情依然祥和,上面有一道白色光線照亮了整個畫面,整幅畫給人的感覺是充滿希望的 以釘在十字架上的基督為中心,周圍一片混亂,納粹在猶太會堂中燒殺擄掠,海上難民無助地求救,神話中永遠漂泊的猶太人從十字架旁走過…。

  18. 出埃及是上帝選召摩西帶領以色列族離開寄居之地埃及,進入上帝應許之地迦南,是以色列念念不敢忘的上帝救贖歷史。出埃及是上帝選召摩西帶領以色列族離開寄居之地埃及,進入上帝應許之地迦南,是以色列念念不敢忘的上帝救贖歷史。 出埃及記 • 1952 被釘十字架的基督 大群人的逃亡 陰暗的黑色蓋滿全畫,充分流露苦難的色調 將猶太人的被埃及欺壓,轉化成二次大戰的苦難,將摩西引領百姓,轉化成基督十字架上的救贖。 基督教信仰的真意:聖經舊約的的確確充滿新約十字架救贖的預表。

  19. 時鐘,用以表示飛逝的時間 汶斯的幻想 釘十字架的基督 • 1955 他深愛卻不幸過世的妻子蓓拉 燭台玫瑰,用以呈現他生命中與愛妻的愛歌 他記憶中的家鄉(他一直把出生地俄國當成他的家鄉,偏偏俄國從不把他們當自己人,甚至將之驅逐出境。他因此畫了很 多幅背著包袱飛回俄國老家的幻想畫,看了讓人為之心碎) 受難的基督不僅伴隨了戰亂時受盡迫害的猶太人,也伴隨了夏卡爾愛情、歡樂與受苦的一生。

  20. 雅各之夢 有梯子,天使上去下來 • 1958 墮落的天使,用以表示雅各前景的危急 雅各,全身塗紅,指受難 戰後夏卡爾繪的雅各之夢,充滿動盪不安的陰暗,但天使仍舊在梯子上上去下來。 上帝給在邪惡勢力下受難的雅各安慰:「我必與你同在。」這正是夏卡爾的安慰。

  21. 雅各 (舊約) • 雅各不斷地被神稱讚,從未被指責過。事實上,他是聖經里惟一一個神說祂「愛」的人 • 「雅各之夢」。這幅畫對他個人是絕對有無上意義的。因為這幅畫講的正是雅各開始流亡之刻所做的夢,而夏卡爾被迫離開俄國,也就此開始他這一生的流亡。猶太人更是經歷兩千多年的流亡,直到二次大戰後才有自己的國家。 •         按聖經記載,雅各的流亡至少在兩方面是會讓雅各不安的。其一是離開自己的本鄉赴異地,這在他那時代往往會受異族欺凌甚至有殺身之禍。其二則跟他想望卻得不到的祝福有關。雅各渴望有上帝的祝福,但這祝福在當時是透過父親給長子的,雅各不是長子,因此他用騙的,這導致他哥哥想殺他,他被迫流亡。 •         雅各心中一定存有一個疑惑:騙取上帝的祝福,算是真正得到祝福嗎?如果沒有上帝的祝福,赴異地流亡還有可能存活嗎?然後雅各作了一個夢,夢見有梯子從地通到天,上帝的使者自由上去下來。然後上帝跟他說:「我必與你同在。」這夢對雅各是何等大的安慰,對夏卡爾也就有何等大的安慰,而對每個感覺生命蒼茫的人而言,一樣是極大的安慰。

  22. 製作團隊 • 第七組 4吳欣容 9夏姿穎 27周昱廷 31陳詠聖 33黃聖儒

  23. The end

  24. 資料來源 • http://www.ice.ntnu.edu.tw/~u88082/art-1(2-4).htm • http://www.ttsh.tp.edu.tw/~t450/files/pp/02.ppt • http://w3.wfes.tp.edu.tw/~kimlee/art/artist/chagall/chagall.htm • http://life.fhl.net/Art/war/chagall3.html • http://www.ss.net.tw/page.asp?id=Chagall002 • http://www.fhl.net/main/20030214/lover14.html • http://blog.roodo.com/non2005/archives/2447648.html •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A4%8F%E5%8D%A1%E7%88%BE • http://www.geocities.com/adeline_sit/marc_chagall.html •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106091600612 • http://images.google.com.tw/images?svnum=10&hl=zh-TW&sa=X&oi=spell&resnum=0&ct=result&cd=1&q=chagall&spell=1&biw=1020&bih=492

  25. http://www.google.com.tw/imgres?imgurl=http://api.ning.com/files/zAgHIlCqnuU-ecw8Iff0CP0*Ic0ujK6VqjAqLlmEp2muHWCKSjWCn9DJVR2bFmcXL0ddxqLPLiz4NijNf1WjHQ61CXMp10qB/AC000882.jpg%3Fwidth%3D270&imgrefurl=http://taiwanliterature.ning.com/xn/detail/2997975:BlogPost:19571%3Fxg_source%3Dactivity&usg=__OEWeTgRDcOssZuk5nA0KP_LXNvY=&h=348&w=270&sz=36&hl=zh-TW&start=0&zoom=1&tbnid=a1LFf5tQhYWx-M:&tbnh=114&tbnw=80&prev=/images%3Fq%3D%25E7%25A5%2588%25E7%25A6%25B1%25E7%259A%2584%25E7%258C%25B6%25E5%25A4%25AA%25E4%25BA%25BA%26hl%3Dzh-TW%26biw%3D1020%26bih%3D492%26gbv%3D2%26tbs%3Disch:1&itbs=1&iact=rc&ei=yLOVTI37BYeavgP3nuSZDQ&oei=yLOVTI37BYeavgP3nuSZDQ&esq=1&page=1&ndsp=16&ved=1t:429,r:1,s:0&tx=24&ty=53http://www.google.com.tw/imgres?imgurl=http://api.ning.com/files/zAgHIlCqnuU-ecw8Iff0CP0*Ic0ujK6VqjAqLlmEp2muHWCKSjWCn9DJVR2bFmcXL0ddxqLPLiz4NijNf1WjHQ61CXMp10qB/AC000882.jpg%3Fwidth%3D270&imgrefurl=http://taiwanliterature.ning.com/xn/detail/2997975:BlogPost:19571%3Fxg_source%3Dactivity&usg=__OEWeTgRDcOssZuk5nA0KP_LXNvY=&h=348&w=270&sz=36&hl=zh-TW&start=0&zoom=1&tbnid=a1LFf5tQhYWx-M:&tbnh=114&tbnw=80&prev=/images%3Fq%3D%25E7%25A5%2588%25E7%25A6%25B1%25E7%259A%2584%25E7%258C%25B6%25E5%25A4%25AA%25E4%25BA%25BA%26hl%3Dzh-TW%26biw%3D1020%26bih%3D492%26gbv%3D2%26tbs%3Disch:1&itbs=1&iact=rc&ei=yLOVTI37BYeavgP3nuSZDQ&oei=yLOVTI37BYeavgP3nuSZDQ&esq=1&page=1&ndsp=16&ved=1t:429,r:1,s:0&tx=24&ty=53

  26. http://blog.yam.com/rw7807/article/30592712 • http://www.leninimports.com/marc_chagall_biog.html • http://ed.arte.gov.tw/uploadfile/periodical/2213_00400047.pdf • http://koyufatfat.pixnet.net/blog/post/31968654 • http://zh.wikipedia.org/zh-tw/%E9%A6%AC%E5%85%8B%C2%B7%E5%A4%8F%E5%8D%A1%E7%88%BE •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306020608978 •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608101207979 • http://life.fhl.net/Art/war/chagall3.html • http://www.city-hotel.com.tw/dolkar/exhibition/exhib03.html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