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1

大众行为与公园设计

大众行为与公园设计. A Visual Approach to Park Design. 图 1. 好的公园设计就是要使游客尽情享受游玩,使他们精神焕发,兴趣盎然,并满足他们的行为需要。. 图 2. 所谓设计就是要表达设计者对一个场地将怎样被人使用的意图。. 图 3. 当人们没有按设计意图来使用公园时,有理由追问一下,设计本身应该承担多大的责任。. 图 4. “人看人”,这是一种大家都喜好的活动,可把它作为一种设计工具。. 图 5. 图1.1. 注意人们聚集的地方。. 图1.2.

malaya
Download Presentation

大众行为与公园设计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大众行为与公园设计 A Visual Approach to Park Design

  2. 图 1 好的公园设计就是要使游客尽情享受游玩,使他们精神焕发,兴趣盎然,并满足他们的行为需要。

  3. 图 2 所谓设计就是要表达设计者对一个场地将怎样被人使用的意图。

  4. 图 3 当人们没有按设计意图来使用公园时,有理由追问一下,设计本身应该承担多大的责任。

  5. 图 4 “人看人”,这是一种大家都喜好的活动,可把它作为一种设计工具。

  6. 图 5

  7. 图1.1 注意人们聚集的地方。

  8. 图1.2 为什么人们在演讲区以外的地方演讲,而对为其专门设计的演讲区却视而不见。

  9. 图1.3 养成随时随地观察人们活动的习惯。

  10. 图2.1 注意人们常常进行一些看起来似乎是偶然的活动,但这些活动却比那些程式性活动频繁得多。

  11. 图2.2 注意:你所看到的人,他们也常常在看他人。

  12. 图2.3 如同独立式住宅一样,野营车已变成了自我表现的媒介。

  13. 图2.4 在很多居住小区中,人们的社交活动中心是在住宅前,而不是在住宅后。

  14. 图2.5 不 少人去热闹的地方看热闹,同时也是为了让别人来看他。

  15. 图2.6 有的人消磨不少时间,为的就是把人们的注意力吸引到能显示自己身份的标志上来。

  16. 图2.7 伙计们,出去表演一番吧!

  17. 图2.8 坐憩设施应该朝着活动方向。

  18. 图2.9 “安全点”就是既能让人观看他人的活动,又能与他人保持一定距离的地方,从而使观看者感到舒适泰然。如果将观看者置于被观看者中,观者一定会感到心神不安。

  19. 图2.10 在平面图上标出人群的可能集结点,并在图上添加一些坐憩设施。

  20. 图2.11 请考虑一下,如何妥善组织整个活动区,从而促进一个场地到另一个场地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观看。

  21. 图2.12 不管你在设计中是否作出这样的安排,看热闹的人总是靠在或坐在身边方便的设施上。

  22. 图2.13 设计 公园游憩处的交接地段时,要使人们在对某些活动进行观察的同时,置身于场外。

  23. 图2.14 场地的坐憩设施应远离入口处的通道

  24. 图2.15 在入口通道处的两侧布置休息设施,游客们可能对这种“夹道欢迎”望而生畏。

  25. 图2.16 母亲们不愿带领孩子穿过成群结伙的青年人,这样儿童游戏场就形同虚设,荒废无用了。(黑点表示L形公园中的人群分布)

  26. 图2.17 人们在公园里表现出种种的 行为活动。

  27. 图2.18 一个忽视人们行为活动的供压改建方案。

  28. 图 3.1 设计者争分夺秒地紧张工作。

  29. 图 3.2 行为学家不慌不忙地探索真理。

  30. 图 3.3 孩子们把建筑材料筑造成环型的游乐设施。

  31. 图 3.4 建筑工地所见到的情景可以启发人们在设计游戏场地时,把一个个单独的游戏设施连结成圈,成为一体。

  32. 图 3.5 与连接体系相对的传统设计是将各种游乐设施分开设置。

  33. 图 3.6 在精力过剩理论的鼓动下,产生出一些单调的规定使用者按照固定的方式去使用的娱乐设施。

  34. 图 3.7 最佳唤醒理论主张设计冒险游乐场。

  35. 图 3.8 在一个游戏场中,那些可供随意摆弄的娱乐器械将给孩子们带来最开心的自由玩耍。

  36. 图 3.9 连接体系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随意进行活动的环型游戏场,它鼓励孩子们在玩耍中发扬互助精神,并根据不同年龄组儿童能力的大小,在难易程度上将设施分级设置。

  37. 图 3.10 在连接体系中,关键地点的游戏进程可以自由选择。

  38. 图 3.11 观察孩子们在自然环境中的游戏,发现其行为倾向,以便在环境设计中予以考虑。

  39. 图 3.12 哪些设施是现代的,哪些设施是老式的,按照艾利斯的观点:结构简单的就是现代的。

  40. 图 4.1 设计者作出影响使用者行为的决策。

  41. 图 4.2 不同的使用者具有不同的偏好和愿望。

  42. 图 4.3 两种思维活动的方式 A、闭门造车“俱乐部”的思维方式 表现出社会现实主观意志的结果,表现出洞察力。 哲学家 设计一种哲学(不考虑事实的理想化) 提出一种生活准则,构成某种环境。 设计者 B、在主体内对外界客体进行加工的思维方式 哲学家 引导一种行为 提出一种生活准则,构成某种环境(潜在的) 设计一种哲学对现实/洞察力,设计一个环境。 既所知事实进行扫描。 设计者 对接受或拒绝作出反映新的事实,被人所认识,对其环境实效作出评估。 生活在现实中的那些人,那个环境的 使用者。 设计是为 反馈到设计阶段

  43. 图 4.4 与设计者的预料相反,使用者仅是与共享内院的邻居进行社交。

  44. 图 4.5 一当警察扮成钓鱼者出现的时候,钓鱼老人心里就免不了一阵紧张不安。

  45. 图 4.6 街区公园运动常常证明:所谓免费服务纯是待价而沽。

  46. 图 5.1 决策思想有时大相径庭 囤于自我者 超越自身者 伦理学家 主观意识 客观意识 环境设计者 唯我意识 唯他意识 行为学家 先天意识 后天意识

  47. 图 5.2

  48. 图 5.3 一丛花草,或被看作是园艺上的奇景,或被看作是暴徒的 藏身之处。

  49. 图 5.4 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手段来满足同一种需求,譬如,炫耀自己的身份和地位。

  50. 图 5.5 出于职业习惯,设计者总爱强调视觉处理上的差异。以使自己的设计体现出个性。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