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 likes | 387 Views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忆一忆: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平等. 物质保证. 条件. 繁荣. 基础. 条件. 物质保证. 团结. 1949 年 7 月 20 日,我国成立了第一个省级的民族自治区 —— 内蒙古自治区。新中国成立前夕,在北京召开了有多个少数民族代表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正式确定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解放后,我国先后建立了 5 个省级自治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民族达到 44 个。.
E N D
忆一忆: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平等 物质保证 条件 繁荣 基础 条件 物质保证 团结
1949年7月20日,我国成立了第一个省级的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新中国成立前夕,在北京召开了有多个少数民族代表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正式确定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解放后,我国先后建立了5个省级自治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民族达到44个。
除了这5大自治区外,我国还在其它省建立了30个自治州,122个自治县(旗)。民族自治地方面积已占全国总面积的64%,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人口占全国少数民族总人口的75%。除了这5大自治区外,我国还在其它省建立了30个自治州,122个自治县(旗)。民族自治地方面积已占全国总面积的64%,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人口占全国少数民族总人口的75%。 正在撒网捕鱼的京族妇女
(一)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 1、地位: 我国基本的民族政策,基本政治制度。 2、含义: 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主聚居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使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自己管理本自治地方的内部事务。
3、前提:国家统一领导 4、意义: 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事务的权利的精神; 体现了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
5、民族自治地方是中央统一领导下的地方行政区域5、民族自治地方是中央统一领导下的地方行政区域 (☆注:比较一般行政区与民族自治区域、特别行政区的异同) 相同点:教材P112页 民族自治地区: 不同点:保障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 发挥民族自治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 实现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的内部事务。 特别行政区: 相同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 的一部分。 不同点:保持原来的资本主义的制度, 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哪些)。
6、民族自治地方分为三级 自治区 省一级 设立区市的市级 自治州 自治县 县一级 注:民族乡不属于民族自治地方,是与乡、镇平级的行政单位。
7、民族自治机关的自治权 1、制订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等地方性自治法规 2、自主地安排和管理本地方的经济建设事业 3、自主安排使用属于民族自治地方的财政收入 4、自主地管理和发展本地区的教科文事业 5、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或几种语言文字
(二)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国情 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有着坚实的政治和社会基础。 1、中国自秦汉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历史) 2、我国民族状况有自己的特点(现实) 我国为什么 要实行民族区域 自治的政策? 3、我国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了政治认同(政治基础) ☆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物质与意识的辩正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必须一切从 实际出发。主观必须符合客观、实践决定认识等原理。)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1、有助于把国家的集中统一和少数民族自治结合起来 2、有助于把国家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具体特点结合起来 3、有助于把国家富强和民族繁荣结合起来 4、有助于把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的感情和热爱本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 体现什么哲理? 整体部分、矛盾普遍性特殊性
小结 一)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 二)民族自治机关的自治权 三)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国情 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复习巩固 一、选择题: 1.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 )的自治。 A.少数民族高度独立 B.在国家统一领导下 C.少数民族有自己的中央政权机关 D.类似联邦制式 B
2.下列选项,不属于民族自治机关自治权的有 ( ) A.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B.制定自治宪法 C.安排使用地方财政 D.使用一种或几种语言文字 B
不定项 3、我国的民族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都是国家统一领导下的地方行政自治区域,但二者( ) A.自治的程度不同 B.自治的内容不同 C.社会制度不同 D.主权不同 ABC
选择: 下列关于民族区域自治权的叙述正确的是 A、财政权、立法权属于民族区域自治政府 B、外交权、外贸权属于民族区域自治政府 C、按照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的权限行使自治权 D、终审权在民族自治区 C
下列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是我国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 ②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区域自治。 ③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的国情 ④ 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我国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③④ D
最近,党中央有关会议决定,要不失时机地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不符合这一决策的意义是 A、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边防巩固 B、有利于西部经济的发展,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最终走向共同富裕 C、有利于扩大内需 D、有利于东、中、西部同步实现富裕 D
问题思考 材料一:我国长达2万多公里的陆地边界线上,分布着135个县、旗、市及市辖区,面积约180万平方公里,其中107个是民族自治地区。边境县总人口达2100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约占48%。由于历史和地理等原因,边境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缓慢。 材料二:朱镕基曾提出,要继续实施“兴边富民行动”。该行动旨在加大对边境地区的投入和帮扶力度,使沿边一线的各族群众靠“边”脱贫,靠“边”致富。 ①运用政治常识知识说明,实施“兴边富民行动”的意义及怎样才能实现我国沿边地区的脱贫致富。 ②运用哲学常识知识说明,政府实施“兴边富民行动”的正确性。
解题思路 ①实施“兴边富民行动”,有利于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促进地区协调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有利于各民族共同繁荣,增进民族团结,增强各民族人民的爱国主义感情;有利于保持社会稳定,巩固边防安全;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要实现沿边工区各民族群众的脱贫致富: 需要国家在财力、物力、人力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需要沿边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发挥自己的创造性、积极性,充分利用沿边地区的优势; 需要发达地区在人力、技术等方面的支援,与沿边各族人民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②第一,事物的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整体由部分组成,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部分制约整体,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我国的经济发展是一个整体。改革开放以来,东部地区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只有实施“兴边富民行动”,使广大沿边地区的各族群众脱贫致富,才能促进我国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最终达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目标。 第二,要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原则。 第三,要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 人的主观能动性。 第四,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