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5

第十章 情 绪

第十章 情 绪. §1 情绪的产生和获得 §2 情绪的认知研究 §3 情绪的测量 §4 情绪的研究方法. §1 情绪的产生和获得. 一、情绪的产生 —— 沙赫特、辛格的实验. (一)实验背景 (回忆他们的情绪学说). James--Lange Cannon --Bard Arnold Izard. (二)实验过程. 第一步: 先给三组大学生被试注射肾上腺素,使他们处于生理唤 醒状态 —— 这是为了使所有被试的生理唤醒状态相同。 第二步: 实验者对三组被试作了三种不同的说明来解释这种药物 可能引起的反应。

mala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十章 情 绪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十章 情 绪 §1 情绪的产生和获得 §2 情绪的认知研究 §3 情绪的测量 §4 情绪的研究方法

  2. §1 情绪的产生和获得 一、情绪的产生——沙赫特、辛格的实验 (一)实验背景 (回忆他们的情绪学说) • James--Lange • Cannon --Bard • Arnold • Izard

  3. (二)实验过程 第一步:先给三组大学生被试注射肾上腺素,使他们处于生理唤 醒状态——这是为了使所有被试的生理唤醒状态相同。 第二步:实验者对三组被试作了三种不同的说明来解释这种药物 可能引起的反应。 告诉第一组被试的真实效果; 告诉第二组被试的与肾上腺素真实效果完全不同; 告诉第三组被试,药物是温和无害的,而且没有任何副作用, 即不告知这组被试肾上腺素的效果。 这个步骤是诱使三组被试对自己的生理状态作出不同的认知 解释。 第三步:将每组被试各分成两部分,并让两部分被试分别进入两 种实验情境中。 一个实验情境能看到一些滑稽表演,是一个愉快的情境; 另一个实验情境中,强迫被试回答繁琐的问题,并强加指责, 是惹人发怒的情境。 这个步骤是使被试处在不同的环境中。实验者观察这两种环 境下各组被试的情绪反应。

  4. (三)实验结果 第二、第三组被试在愉快环境中表现出愉快的情绪, 在愤怒的情境中表现出愤怒的情绪。 第一组被试在两种情境中都比较冷静。 怎 么 解 释? 沙赫特和辛格推论; 情绪是认知过程、生理状态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其中认知因素对情绪的产生起关键作用。

  5. 二、情绪的先天获得——哈罗的实验 (一)实验背景 情绪的先天论者vs行为主义者 对爱的不同解释 (二)实验方法 • 实验者制作了两只代理母猴(木制母猴 vs 铁丝母猴) • 研究者把两只人造母猴分别放在两个单独的房间里,这些房间与幼猴住的笼子相通。实验者把八只幼猴随机分成两组,一组由木制母猴喂养,另外一组由铁丝母猴喂养。在喂养时间以外,幼猴可以自由地与两只母猴接触。 • 实验者刻意地创造了某些恐惧或不熟悉情景。 (三)实验结果 幼猴偏爱木制母猴!

  6. 三、情绪后天习得的实验研究 (一)小艾尔伯特的恐惧习得实验 (回忆) (二)习得性失助的实验 塞里格曼(Seligman ), 梅尔(Maier) 1.实验程序 被试:24只狗,分为三组。 “可逃脱组”、“不可逃脱组” 电击, “无束缚的控制组” 无电击。 2.实验结果

  7. (三)人类抑郁与控制力缺失的关系研究 朗格(Langer, E. J.),罗丁(Rodin) 被试是疗养院的老人 ,通过指导语,使实验组较控制组而言更具控制性。 通过问卷测量与行为测量发现实验组老人更积极。 实验结果说明,人类的情绪可以经由对生活事件的控制力而产生,两者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至少与实验有关的这部分情绪确实是后天的。

  8. §2 情绪的认知研究 一、早期的情绪认知研究 (一)图片联想实验—情绪对认知的依赖 芬泽(Fenz) 被试:见习跳伞运动员,研究者在第一次跳伞前二周、第一次跳伞前一天和第一次跳伞的当天这三个时间对两组被试进行图片联想测验。 所用的联想图片是按和跳伞这个主题的关系程度制成低、中、高三个等级的图片材料。 研究者测量的情绪生理指标是皮肤电反应(GSR) 实验结果:(1)随着跳伞日期的临近,实验组被试的皮肤电水平升高,表明被试内心的情绪紧张程度增加;(2)刺激图片同跳伞相关联的程度愈高,则皮肤电水平也愈高,表明被试紧张程度也愈高。

  9. (二)手术台前的恐惧——情绪对认知的反作用(二)手术台前的恐惧——情绪对认知的反作用 詹尼斯(Janis, I.) 实验中,研究者将手术前病人的恐惧程度划为三类: 第一类为手术前低恐惧水平组; 第二类为手术前中等恐惧水平组; 第三类为手术前高恐惧水平组。 结果: (1)第一组病人手术后一旦感觉到疼痛后,马上变为情绪失常, 表现出惊慌失措,从而加剧了疼痛。 (2)第二组病人情绪失调最少,对医生和医务人员的抱怨最少, 愤怒也最少。 有人称这类病人具有“情绪的思想灌输”(emotional inoculation),意指病人事前有思想准备。 (3)第三组病人情绪失调较多,对医务人员的抱怨较多和愤怒 较多。

  10. 基本技术技能 简单反应时 高 复杂的代数问题 操 作 水 平 低 低 高 激动水平 (三)耶克斯-道森定律—情绪与认知的交互关系 耶克斯(Yerkes),道森(Dodson) 高

  11. 二、情绪与归因 (一)理论设想 韦纳(Weiner, B.)的归因理论:人们在行为结果产生的时候,首先会直接对结果的好坏作出判断,然后会产生相应的积极或消极情绪。同时他还认为,人们通常不会满足于对行为结果的肤浅了解,在多数情况下他们会思考产生这个结果的原因,这就是归因过程。归因过程将引发新的、更为复杂的情绪体验,这种情绪甚至可能和此前由行为结果直接引发的情绪相矛盾,并替代后者。 (二)实验证明 韦纳从三个方面来说明归因对情绪的影响: 对原因部位的知觉 对原因可控性的知觉 对原因稳定性的知觉

  12. 三、情绪与决策 (一)失败的博弈—情绪调节缺陷对决策影响的实验研究 戴美希欧及其同事(Bechara等,1994)设计了一个风险决策 任务,从中能够获得被试的真实决策情况。 以前额受损病人为实验组被试,以前额未损病人为控制组被试 实验证明了由于前额受损而产生情绪调节缺陷的病人无法在 风险决策任务中作出正确的决策。 (二)情绪生动性与决策权重 • 损失厌恶:指损失造成的消极情绪冲击要大于等量收益造成 • 的积极情绪冲击。 2.后来发现:同样是损失或同样是获得的情况下,生动事件的 发生与不发生和不生动事件的发生与不发生所引起的情绪体验不 同,它们对应的决策权重也不同。 罗腾斯杰克(Rottenstreich),希(Hsee): 彩票中奖与亲吻明星实验

  13. §3 情绪的测量 一、主观体验 要求被试报告其直接感受到的经验,测量方法是用标准化 的量表来测量被试者的情绪体验 (一)形容词检表 (Adjective Check List,ACL) 先选用一系列描述情绪的形容词,如“镇静的”、“神经质的”、 “害怕的”、“忧郁的”等等,然后把这些形容词列为检表。被试者 通过内省,从检表中选出符合自身当时情绪状态的词汇用来确认 自身的情绪体验。 1.心境形容词检表 [例]主观性应激量表(Subjective Stress Scale) 2.情绪-心境测查量表 (Emotion-Mood Measurement Scale)

  14. 主观性应激量表 (Plutchik,1980) back

  15. 情绪—心境测查量表 (转采自孟昭兰,1987) back

  16. (二)维量等级量表和分化情绪量表 伊扎德在情绪体验主观评定方法的制订中,运用连续变化量 的概念,编制了两个对应使用的量表:一个是测量各情绪维量 的维量等级量表,另一个是测量各情绪成分的分化情绪等级量表。 1.维量等级量表(Dimensional Rating Scale,DRS) (1)是一个四维量表 a 愉快维这是评估主观体验最突出的享乐色彩的维量。 b 紧张维这是表示情绪的神经生理激活水平方面的,它包括肌肉紧张和动作抑制等诸成分水平。 c 冲动维涉及的是当突然情境的出现时,个体缺少准备的程度。 d 确信维表达个体理解、接受感情的程度。在认知水平上,个体能报告的对情绪的理解程度;在行动水平上,能报告出自身动作是否适宜情境的程度。 (2) DRS假定量表应包括情绪体验、认知和行为三方面。 DRS实际上包括着三个分量表,每个分量表都由四个维量组成。 对每个维量均作五级记分。 (3)在使用时,每种情绪都可得到其维量的等级分析。对12个维量分别在五个等级上作出评价。

  17. 2.分化情绪量表 (Differential Emotions Scale,DES) 包括十种基本情绪,每种情绪都有三个描述它的形容词, 共30个形容词。 DES用来测量两种情绪指标: DES I:测量情绪强度,作五级记分。 DES II:测量情绪出现的频率。因此它可用来测量心境或情绪特质, 也作五级记分。

  18. 二、面部表情 (一)早期测量工具 1.圆形量表 (Circular Scale) 两个轴: 主轴是愉快和不愉快,从梯级9(喜爱、幸福、快乐) 到梯级1(愤怒、决心), 它通常被认为是情绪的基本因素。 另一个轴称为注意——厌弃。 “注意”可以惊讶为例,相反的一端“厌弃”以厌恶和蔑视为例,

  19. 不愉快 紧张 9 8 7 6 5 4 3 2 1 注意 愉快 拒绝 睡眠 2.三维模式图 (three-dimensional pattern) 三个维度: 愉快——不愉快 注意——拒绝 睡眠——紧张

  20. (二)现代测量技术 • 最大限度辨别面部肌肉运动编码系统 • (maximally discriminative facial movement coding system,MAX) • 为保证客观性和精确性的微观分析系统,它以面部肌肉运动 • 为单位,是用以测量区域性的面部肌肉运动的精确图式。 • MAX将人的面部划分为:额眉-鼻根区、眼-鼻-颊区和口-唇-下巴区 • 三部分,并包括二十九个相对独立的外貌变化的运动单元,这些单 • 位分别被编为号码。 • 2. 表情辨别整体判断系统 • (system for identifying affect expression by holistic judgments,AFFEX) 保证有效性的客观分析系统,它提供的是关于面部表情模式的总概貌。

  21. back

  22. back

  23. back

  24. 额眉区(No 25): • 双眉下压、聚拢 • 眼鼻区(No 33): • 眼变窄、微昧 • 口唇区(No 54): • 张大成矩形 • A+B+C=25+33+54: • 呈愤怒的表情 back

  25. 三、生理指标 (一)脑电波 (brain wave)又称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 类型有多种:а波(alpha wave)、β波(beta wave)和δ波(delta wave)等。 它同情绪状态有极为密切的联系。脑电波型主要与频率有关。 我们可以通过脑电活动的变化来测定中枢的变化。 (二)生化指标 (index of physiological chemistry) 11-羟皮质类固醇变化和情绪状态的关系(采自许淑莲等,1979)

  26. §4 情绪的研究方法 一、刺激-反应法 刺激-反应法认为,情绪是联系刺激和反应间的中间环节, 通过刺激和反应间的联结来推测内部情绪。 (一)条件性情绪技术 1. 定义: 指运用条件反射来研究情绪的一种技术,即根据条件化的结果来推断内部情绪。条件化情绪技术往往是将条件反射程序加载在一个正在进行的操作行为上,使条件反射对正在进行的操作行为产生影响,并依据操作行为的变化来推测情绪。 2. 具体形式: 3. 研究范例——欢快情绪的研究 阿兹林和黑克(Azrin,Hake,1969)

  27. (二)双跑道程序 这一程序得名于其发明者采用的实验器材:阿姆塞尔(Amsel) 让白鼠经两条跑道上跑向目的地,改变其中某条跑道后出现奖赏的 概率,观察白鼠通过两条跑道的时间,并推断相应的情绪状态。 1.挫折 实施步骤: (1)训练白鼠从第一条跑道跑向第一个目标箱,并在那里获取 食物,然后再从第二条跑道跑向第二个目标箱,并在那里再次获 得食物; (2)重复上述过程,直到白鼠的跑步速度逐步稳定; (3)改变从第一个目标箱获得食物的可能性,即只在随后50%的 试验中,白鼠可以在第一个目标箱获得食物; (4)记录白鼠从第一个目标箱出发的时间和到达第二个目标箱的 时间。 结果:当第一个目标箱没有食物时,白鼠在第二条跑道上的跑步 速度明显地较第一个目标箱有食物时快,阿姆塞尔推断这种跑步 速度加快的根本原因就是挫折情绪。

  28. 2.欢快 迈耶(Mayer), 麦克霍斯(McHose) 鲍尔将双跑道程序改进为三跑道程序,并将其应用于欢快研究。 (三)对刺激-反应法的评价 1.优点: (1)控制相当严密,刺激和反应变化间存在一一对应关系,易于 解释因果联系,有助于提高内部情绪推断的正确性 。 (2)程序内部可操纵的变量多。 (3)解决了研究伦理方面的难题。 2.局限: (1)主观因素会干扰对实验结果的解释。 (2)只可用于研究情绪本身。

  29. 二、情绪诱导法 研究者运用一些新的方法,来直接操纵情绪状态,然后记录 或观察积极或消极情绪下,被试的各种心理、行为或生理指标, 以探讨情绪和其他这些指标间的关系。这种对情绪状态的操纵办 法,就是情绪诱导法。 (一)单词诱导法 使用带有情绪色彩的词来诱导积极或消极情绪的方法,这是早期情绪诱导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 (二)图片诱导法 使用带有情绪色彩的图片来诱导积极或消极情绪的方法。 (三)其他诱导 影片等

  30. 三、时间抽样技术 (Time Sample Technique) 是以日记形式研究情绪的一种方法,因此又被称为时间抽样日记(Time Sampling Diary,TSD)。 (一)实施要点 1.日记与问卷 要求被试在30天中,每天4次在一本小册子中记录下他们当时的情况和情绪体验,每次记录的内容都包含对以下七个问题的回答: (1)我这时的心情是相当消极、冷漠还是积极? (2)我怎样用一个或两个形容词来描述我现在的心情? (3)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4)我在哪? (5)我在做什么? (6)还有谁在场? (7)我对自己目前自由程度的评价——我是否能自由选择继续进行或停止当前的活动? 2. 16PF 16PA测试

  31. 3.时间抽样 被试在30天内,每天必须记录4次日记。4次记录的时间由计算机随机安排。如果被试在为期30天的日记过程中,忘记了在某一时间点需要做日记,则要求被试在想起来时,对那个时间点作一下标记。如果时间点处在晚上睡眠时间,则要求被试在第二天醒来的时候,对睡觉期间的时间点做标记。 (二)具体研究运用 法沙弗和布兰茨达特(Farthofer和Brandstätter,2001) 使用时间抽样技术探讨了工作活动中的情绪与工作者人格的关系。 1.自变量: 被试的职位(起重机司机或操作手) 被试的人格(内向或外向) 情景(空闲对工作;较低危险性工作情景对特别高危险性工作情景)

  32. 2.实验所采用的研究工具是时间抽样日记与卡特尔16PF问卷。2.实验所采用的研究工具是时间抽样日记与卡特尔16PF问卷。 时间抽样日记中除了先前提到过的7个问题以外,还特别添加了以下4个问题: (1)我把这个情景控制得有多好? (2)在这个情景中我的一个错误的后果是什么? (3)我对这种情况有多少经验? (4)一般来说,这种情况有多危险? 3.计算机程序随机抽取时间点,制定时间抽样计划表。 4.因变量 被试日记中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即个体特殊情景的心境指数。 对非常消极心境记1分;消极心境记2分,冷漠(没感觉)记3分, 积极 心境记4分,非常积极的心境记5分。数据处理时,将心境 指数转化为0-1变量,1、2、3分为0(不积极),4、5分为 1(积极),把冷漠归为不积极的一类,是因为冷漠常与负面动机 和挫败感相联系。

  33. 5. 结果 外向者(不管是起重机司机还是操作手)都在工作中比内向者感觉好,并且外向型的人在危险性高的情景中感觉比内向型的人更好。 研究结果表明被试在工作中的情绪直接更被试的性格有关, 被试的人格直接影响了工作中的心境,尤其是在高危险性的工作中, 人格对工作情绪的影响则更为明显。

  34. (三)评价 1.优点 (1)适用于现场研究。 (2)能长期追踪被试的情绪体验,得出稳定的数据。 (3)即时报告。 2.局限 (1)对于时间、财力、精力的高要求。 (2)自我报告的局限。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