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5

二轮复习专题一 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海头高级中学 李雪峰

二轮复习专题一 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海头高级中学 李雪峰. 学习目标. 蛋白质 (B) 与核酸 (A) 的结构和功能. 糖类 (B) 与脂质 (A) 的种类和作用. 水和无机盐的作用 (A). 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 考情纵览. 考情纵览. 考点一、蛋白质与核酸. C. 、. H. 、. O. 、. N. (. 有的还含有. S. 等. ). 蛋白质与核酸结构和功能的比较 :. 氨基酸结构通式 :. 核苷酸结构模式图 :. 细胞核. 核糖体. 肽链在 上合成. 主要在 上合成.

makya
Download Presentation

二轮复习专题一 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海头高级中学 李雪峰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二轮复习专题一 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海头高级中学 李雪峰

  2. 学习目标 蛋白质(B)与核酸(A)的结构和功能 糖类(B)与脂质(A)的种类和作用 水和无机盐的作用(A) 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

  3. 考情纵览

  4. 考情纵览

  5. 考点一、蛋白质与核酸 C 、 H 、 O 、 N ( 有的还含有 S 等 ) 蛋白质与核酸结构和功能的比较: 氨基酸结构通式: 核苷酸结构模式图: 细胞核 核糖体 肽链在上合成 主要在上合成

  6. 氨基酸的_______________不同 ,蛋白质的_______千差万别。 数量、 排列顺序 种类、数目、排列顺序 核苷酸的___________ 多样 空间结构 遗传物质 遗传功能:如烟草花 叶病毒的遗传物质 催化功能:某些RNA 传递遗传信息:mRNA 运输氨基酸:tRNA 核糖体rRNA 运输作用、调节作用、免 疫作用

  7. 蛋白质 激素 抗体 载体蛋白 酶 互动探究: 1、用集合的方法表示出酶、激素、抗体、载体蛋白与蛋白质之间的概念图。 2、小组尝试用网络图构建出蛋白质与核酸的关系:

  8. 核糖核苷酸 染色体 核糖体

  9. 例1. 层粘连蛋白(由m个氨基酸构成)是由一条重链(A链)和两条轻链(B1、B2链)所构成的糖蛋白(如右图,带斜线的圆圈表示多糖位置),对保持细胞间粘连及细胞分化等都有作用。下列有关该蛋白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含有的肽键数为m-3 B.在细胞间信息交流中具有 重要作用 C.合成、加工及转运过程均在 核糖体中完成 D.癌细胞膜表面层粘连蛋白 可能分布较少 C

  10. 【思维拓展】 环状肽中,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氨基酸数 (1)假如B1链和B2链各自 构成环状肽,该层粘连蛋 白含有多少个肽键? (2)将上述蛋白质分别用 蛋白酶和高温处理使其活性 丧失,其本质一样吗? m-1 不一样,前者不但破坏了空间结构,还破坏了肽链结构;后者仅破坏了空间结构

  11. 考点二:糖类和脂质 C 、H、O C、H、O(N、P) 单糖 ①脂肪:生物体内 的主要物质 ②类脂:磷脂是 的主要成分 ③固醇:分为 ①单糖:核糖、等 ②双糖:、、 乳糖 ③多糖:、、 、 葡萄糖 储能 麦芽糖 蔗糖 细胞膜 糖原 淀粉 纤维素 胆固醇 性激素 维生素D 叶绿体 淀粉在中合成 纤维素在中合成 糖原在、细胞中合成 脂质主要在 中合成 高尔基体 内质网 肝脏 肌肉

  12. 糖类 (1)生物体的主要能源物质: 脂肪 (2)生物体的主要储能物质: 糖原、淀粉 (3)动、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 抢答 (4)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ATP 太阳能 (5)生命活动的最终能量来源: 葡萄糖 (6)多糖的最终水解产物: (7)脂肪的组成元素: C H O 肝脏、肌肉细胞 (8)糖原的合成场所: 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 (9)固醇可分为: 内质网 (10)脂质的主要合成场所:

  13. 思考:相同质量的小麦、花生种子萌发时耗 氧量相同吗? C

  14. D 例3.如图为不同化学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示意图,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若①为某种具有催化作用的化合物,则①的初步水解产物为多肽,彻底水解产物为氨基酸 B. 若②大量积累皮下和内脏器官周围,则②为脂肪 C. 若③为构成细胞膜基本骨架的分子,则③为磷脂 D. 若④在低血糖时分解以补充血糖,则④可能是肌糖原和肝糖原

  15. 【思维拓展】 (1)若③为在细胞核内合成的化合物,彻底水解会得到几种有机小分子? 7种,2种五碳糖和5种碱基

  16. 考点三:水和无机盐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学案几个问题,每组选一个代表讲给大家听。 1、水的存在形式及其之间的关系?细胞主要以什么方式吸收水? 2、参与水平衡调节的是哪一种激素,由什么器官合成,有什么作用? 3、细胞中产生水的过程有哪些,分别在什么部位? 4、利用水的过程及场所又是什么?

  17. 存在 吸收 调节 水 产生 利用 水的知识整合:

  18. 5、无机盐的存在形式及其功能? 参与组成细胞成分,如 是的成分;参与并维持生命活动,如血液中会出现抽搐;维持人体内环境渗透压和酸碱平衡的主要离子依次是和。 ATP、NADPH、DNA、RNA 钙盐含量过低 Na+、Cl-

  19. C 例4.(江苏13高考)下列关于生物体与水分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 A.贮藏中的种子不含水分,以保持休眠状态 B.水从根系向地上部分的运输与细胞壁无关 C.适应高渗环境的动物可排出体内多余的盐 D.缺水时,动物体的正反馈调节能促使机体减少水的散失

  20. 小组讨论辨析正误: (1)组成DNA与ATP的元素种类不同 (2)真核生物以DNA为遗传物质,部分原核生物以RNA为遗传物质 (3)tRNA、mRNA、rRNA都参与蛋白质的合成 (4)葡萄糖和麦芽糖可被水解,蔗糖和乳糖的水解产物都是葡萄糖 (5)糖原代谢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 (6)脂肪酸和磷脂含有的元素相同 (7)脂肪和生长激素是生物体内的能源物质 (8)T2 噬菌体的遗传信息贮存在RNA中 (9)在人体活细胞中氢原子的数目最多 (10)正常人体内的酶、激素、神经递质在发挥作用后仍能保持活性 (11)蛋白质区别于脂质的特有元素是氮 3、9

  21. 【思维拓展】 细胞中的六类化合物均有物种特异性吗? 蛋白质、核酸有 糖、脂、水、无机盐无

  22. 【当堂练】如图表示一个由三条多肽链形成的蛋白质分子,共含271个氨基酸,图中每条虚线表示由两个R基中的硫基(—SH)脱氢形成一个二硫键(—S—S—)。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B A.组成该分子的氨基酸最多有20种 B.氨基酸合成该分子后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4824 C.该分子至少含有三个游离的氨基,至少含有274个氧原子 D.控制该蛋白质合成的基因中脱氧核苷酸数目至少有1626个

  23. 欢迎指导

  24. 为探索植物吸水和吸收无机盐的特点和关系,用相同的培养液分别培养水稻和番茄幼苗。培养一段时间后,分别测定培养液中各种养分的百分含量,并与原培养液(各种养分的相对含量为100%)中各种养分百分含量比较,结果如下表所示。为探索植物吸水和吸收无机盐的特点和关系,用相同的培养液分别培养水稻和番茄幼苗。培养一段时间后,分别测定培养液中各种养分的百分含量,并与原培养液(各种养分的相对含量为100%)中各种养分百分含量比较,结果如下表所示。

  25. (1)培养水稻的培养液,镁离子的相对浓度比原来升高了,这是由于(1)培养水稻的培养液,镁离子的相对浓度比原来升高了,这是由于 ________________。 (2)培养番茄的培养液,镁离子和“硅离子”的浓度变化不同,说明 _________________。 (3)培养水稻和番茄的培养液,“硅离子”的浓度变化不同,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 (4)培养过程中要经常(每天2-3次)向培养液中____________,保证 根细胞_____________。 水稻的离子吸收和水分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溶液中镁离子的浓度比原来升高,说明吸收水的量比吸收镁离子的量相对要多 同种植物对不同矿质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不同种植物,由于膜上相应离子载体的数目不同,对同种矿质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充新鲜空气 有氧呼吸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