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 likes | 555 Views
风湿病病人的护理. 蚌埠医学院护理学系. 一、概论. 简称风湿病 指影响骨、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如肌肉、肌腱、滑膜、韧带等一组疾病 风湿性疾病以疼痛(关节、肌肉、软组织、神经等疾病)为主要症状,各种原因所致的关节炎占重要组成部分 关节病变以疼痛、肿胀、活动功能障碍为突出症状,部分可致脏器功能衰竭 除有风湿病的肌肉关节病变外,其特点是:以血管和结缔组织的慢性炎症的病理基础,可引起多器官系统损害. 分类.
E N D
风湿病病人的护理 蚌埠医学院护理学系
一、概论 简称风湿病 指影响骨、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如肌肉、肌腱、滑膜、韧带等一组疾病 风湿性疾病以疼痛(关节、肌肉、软组织、神经等疾病)为主要症状,各种原因所致的关节炎占重要组成部分 关节病变以疼痛、肿胀、活动功能障碍为突出症状,部分可致脏器功能衰竭 除有风湿病的肌肉关节病变外,其特点是:以血管和结缔组织的慢性炎症的病理基础,可引起多器官系统损害
分类 1、弥漫性结缔组织病:这是一类最主要的风湿病,包括常见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多发性肌炎、结节性多动脉炎、风湿热六种;以及扩大的白塞病、干燥综合征、风湿性多肌痛等。 2、与脊柱有关的关节炎:这类中强直性脊柱炎既侵犯年轻人还容易致残。还有,这类中的牛皮癣关节炎也是十分难治的。 3、退行性关节炎:有老年性骨关节炎等。 4、与感染有关的关节炎,腱鞘炎和滑囊炎:如风湿性关节炎、结核性关节炎、化脓性关节炎等。
5、代谢和内分泌疾病伴有风湿状态:如痛风等。5、代谢和内分泌疾病伴有风湿状态:如痛风等。 6、骨和滑膜的肿瘤:如滑膜瘤、多发性骨髓瘤等。 7、神经血管病:如坐骨神经痛、雷诺氏病等。 8、伴有关节表现的骨和关节疾病:如骨质疏松、骨软化、骨质增生、缺血性坏死、骨软骨炎、肋软骨炎、先天性骨发育不良等。 9、非关节风湿病:如纤维组织炎、冻结肩、椎间盘病变、腱鞘囊肿、肌腱及肌肉劳损等。 10、其它伴有关节炎的疾病:如外伤、关节积液、关节内游离体、膑骨软化、药物诱发关节炎等
疾病特点 • 1、自然发病,病因不明,有遗传史,好发于育龄妇女。 • 2、病程多慢性,甚至终身,多有反复发作与缓解交替现象。 • 3、多器官累及,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血中可检测出多种高浓度的自身抗体。 • 4、治疗效果有较大的个体差异。
发病原因 • 劳累、寒凉、受风 、潮湿 、外伤、产后、 生气 • 许多原因未明 • 注意性别、年龄、家族、感染、紫外线照射、药物过敏史
表现: • 疼痛、沉困、麻木、功能受限、僵硬、肿胀、畸型 • 加重因素: • 劳累、寒凉、潮湿、受风、生气 • 缓解因素: • 温暖、休息、活动后
系统性红斑狼疮 Systemic lupucserythematosus
教学内容 一、概念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三、临床表现 四、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五、诊断 六、治疗 七、护理诊断与护理措施 八、保健指导 九、预后
概念: 是一累及全身多个系统的自身免疫病,血清出现多种自身抗体,并有明显的免疫紊乱。 • 青年女性多见。 • 难治性疾病。 • 我国患病率高于西方国家,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因不明,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一、遗传患者近亲发病率高达5-12%,同卵挛生中发病(69%)远较异卵生为高(3%) 二、感染在狼疮肾炎的内皮细胞内有“病毒包涵体”, 三、环境日光和紫外光照射能使SLE全身和皮肤症状加重,日晒后出现颊、额、颈、胸、手背等处红斑。 四、药物普鲁卡因酰胺,肼苯哒嗪可引起药物性狼疮 五、内分泌:雌激素大部分SLE患者为育龄妇女,男女之比至少为1:7-9 六、其他
临床表现 一、全身症状 起病可急可缓,多数早期表现为非特异的全身症状,如发热,尤以低热常见,全身不适,乏力,体重减轻等。病情常缓重交替出现。感染、日晒、药物、精神创伤、手术等均可诱发或加重。 二、皮肤、黏膜出现各种皮肤损害者约占总 患病数的80% 蝶形红斑约40%患者鼻梁、双颊呈蝴蝶状、 稍水肿的红斑
临床表现 一、皮肤与粘膜 蝶 形 红 斑
盘 状 红 斑
三、关节疼痛常为SLE首发症状 对称性近端指关节、足、膝、腕、踝关节常受累;较少引起关节脱位、畸形。 四、肾多数受累狼疮性肾炎/肾病综合症如蛋白尿、血尿、管型尿、白细胞尿、低比重尿、浮肿、血压增高、血尿素氮和肌酐增高等 五、心血管系统心脏病变包括心包炎、心肌炎、心内膜及瓣膜病变等,表现有胸闷、胸痛、心悸、心脏扩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脏杂音等, 六、呼吸系统主要为间质性肺炎—狼疮性肺炎。胸膜炎和胸腔积液较常见,
七、消化系统:约40%患者纳差、呕吐、腹痛、腹泻甚至出血、穿孔、梗阻。少数腹膜炎、腹水。 七、消化系统:约40%患者纳差、呕吐、腹痛、腹泻甚至出血、穿孔、梗阻。少数腹膜炎、腹水。 • 八、神经系统:35%—50%患者有各种神经系统及精神障碍,头痛、呕吐、昏迷、癫阐样发作、周围神经炎、幻觉等症状。 九、血液系统:常见轻、中度贫血,红细胞、白细胞、淋巴细胞及血小板计数减少,少数出现溶血性贫血,约半数局部或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1/3患者肝大,1/5脾大。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 一、一般检查: • 1、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减少; • 2、尿蛋白、管型;血沉:增快;血清A/G:降低。 二、免疫学检查 • 狼疮细胞:非特异性; • ANA :非特异性阳性率高,特异性差 • 抗双链DNA抗体:特异性高,阳性率70%。 • 抗Sm抗体:约在30%SLE中呈阳性反应,因其特异性高,为本病的特异性抗体。 • 类风湿因子;20~40%病例阳性。 • 狼疮带实验
LE细胞:是由患者血中白细胞破坏后释出细胞核物质,与抗核抗体结合后在补体参与下,变成均匀嗜酸性物质,然后被中性粒细胞吞噬,形成大块包涵体,即狼疮细胞。LE细胞:是由患者血中白细胞破坏后释出细胞核物质,与抗核抗体结合后在补体参与下,变成均匀嗜酸性物质,然后被中性粒细胞吞噬,形成大块包涵体,即狼疮细胞。
有时当进行抗核抗体检测时底物细胞显出特殊的染色模式.这就是所谓的“边缘”模式,它是大多数SLE具有的特点.有时当进行抗核抗体检测时底物细胞显出特殊的染色模式.这就是所谓的“边缘”模式,它是大多数SLE具有的特点.
双链DNA检测结果为阳性则强烈地提示了可诊断为SLE.表鞭毛虫存在的目的是作为双链DNA检测的底物.它含有的明亮的荧光动核是阳性结果的标志.双链DNA检测结果为阳性则强烈地提示了可诊断为SLE.表鞭毛虫存在的目的是作为双链DNA检测的底物.它含有的明亮的荧光动核是阳性结果的标志.
狼疮带试验(LBT) 这里是IgG抗体的荧光染色,表明了免疫复合物在表皮与真皮的交界处.如果这样一种情形仅在有疹的皮肤上能看到的话,那么诊断可能是DLE.但是如果这种情形也表现在无疹的皮肤上的话,那么诊断就是SLE.
我国风湿病学会1987年SLE诊断标准: 1.面部蝶形红斑、盘状红斑狼疮 2.日光过敏 3.关节炎:不伴有畸形 4.胸膜炎、心包炎 5.癫痫或精神症状 6 口、鼻腔溃疡 7 肾炎(蛋白尿、血尿或管型尿) 8. 抗Sm抗体阳性 9. 抗DNA抗体, LE细胞 10. 抗核抗体阳性(荧光抗体法) 11. 贫血:WBC(4000/mm3以下),L(1500/mm3以下),BPC(10万/mm3以下) 12狼疮带实验阳性 13血清补体阳性 以上13项中4项或以上阳性者确诊为SLE
治疗 一、一般治疗。 二、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主要药物。适用于急性、暴发性或有脏器累及者。 三、免疫抑制剂:主要先用于激素减量后病情复发或激素有效但需用量过大出现严重副作用,以及狼疮肾炎,狼疮脑病等症难以单用激素控制的病例。常用药物:硫唑嘌呤。 四、抗疟药:氯化喹啉:对皮肤损害显著,尤其面部红斑者疗效较好 五、其他 六、中药治疗
护理诊断与护理措施 • 1、皮肤完整性受损:与疾病所致的血管炎性反应及自身免疫反应引起的皮肤损害有关。 • 2、潜在并发症:肾功能损害 • 3、口腔黏膜改变:与自身免疫反应、长期应用激素等因素有关。 • 4、焦虑:与病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多脏器损害有关。
皮肤完整性受损-护理措施 • 1、不宜晒太阳,室内阳光过强时,应挂窗帘。 • 2、禁用紫外线等光性疗法,或服用感光药物和食品,如中药补骨脂和蔬菜中的芹菜等;普鲁卡因酰胺、肼屈嗪。 • 3、外出要打遮阳伞,戴遮阳帽,穿长袖上衣和长裙、长裤。 • 4、避免使用刺激性化妆品、头油,面部忌碱性肥皂
一般护理要点 • 1、要体贴病人疾苦,做好心理护理。2、向患者普及狼疮知识,帮助患者正确对待疾病,积极配合治疗。3、重症患者应卧床休息。4、发热时,按发热病人常规护理,避免受凉,积极预防并治疗感冒。5、不宜晒太阳,室内阳光过强时,应挂窗帘。禁用紫外线等光性疗法,或服用感光药物和食品,如中药补骨脂和蔬菜中的芹菜等。外出要打遮阳伞,戴遮阳帽,穿长袖上衣和长裙、长裤。6、长期应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者,应注意副作用的出现,积极预防并及时治疗各种病毒、细菌感染。7、生活要有规律,保持乐观情绪和正常心态,避免过度劳累。
潜在并发症:肾功能损害护理要点 • (1)不论急性、慢性狼疮肾炎活动期,还是狼疮肾肾功能不全及衰竭期,都应卧床休息。当疾病活动控制和缓解后 ,慢性狼疮肾炎恢复期,可适当活动。 • (2)给予低盐、低脂饮食,限制蛋白入量,补充体内蛋白应给予瘦肉、牛奶等优质蛋白,忌食豆类及其它植物性蛋白。使用激素血糖升高者,给予低糖饮食。 • (3)严重水肿及少尿者,注意营养补给及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按医嘱要求准确输入液体或口服中药。
潜在并发症:肾功能损害护理要点 • (4)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严密观察尿量,水肿严重者每周称两次体重,腹水者每三天量一次腹围。 • (5)伴高血压者,定时监测血压。 • (6)预防感染,做好口腔及皮肤护理,一切处置严格无菌操作。 • (7)肾功能衰竭者,按肾衰护理常规处理
保健指导 • 1.向患者及家属普及狼疮知识,帮助患者正确对待疾病,积极配合治疗。 • 2. 注意劳逸结合,避免劳累 • 3. 女性要避孕,但不宜使用含雌激素避孕药,因其可使疾病复发。已妊娠者应立即终止,待病情稳定一年以上,经医生同意,才能在医生指导、监护下考虑妊娠。 • 4. 当病人出现精神症状时,嘱家属加强精神和生活护理,要施行保护措施,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 5. 患者出现低热、乏力、关节痛等症状时,说明病情加重,应及时就诊。无症状也应定期到医院检查。
预后 • 预后与个体的临床经过有关 • 急性型起病急重,多种脏器受累,发展迅速,预后差。 • 亚急性型起病缓慢,虽也有多种脏器受损,但病程反复迂延,时轻时重 • 慢性型起病隐袭。病变多只局限于皮肤,内脏累及小,进程缓慢,预后良好。